学术投稿

胆囊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8版)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胆道外科医师委员会

关键词:
摘要:胆囊切除术自1882年德国医师Langenbuch首次实施以来,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胆道外科常见的手术.胆囊良性疾病为外科常见病、多发病,虽然胆囊切除术尤其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仍有一定比例的并发症发生.术后长期存在以腹痛、腹胀、腹泻为主要症状的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容易被外科医师忽略,一定程度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因此,有必要对胆囊切除术后腹痛、腹胀、腹泻的诊断与治疗策略进行规范,通过文献汇总、专家讨论后形成共识,利于指导胆道外科医师的临床工作.基于此,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胆道外科医师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经过多次研讨,制订了《胆囊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8版)》(以下简称共识).本共识中胆囊切除术专指因胆囊良性疾病行单纯胆囊切除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腹腔镜及开腹手术),不包括因其他肝胆胰等疾病联合行胆囊切除术的手术.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对乳腺癌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 观察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对乳腺癌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或Ⅱ级全麻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全麻+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单纯全麻组(N组).记录患两组患者术前1d、麻醉苏醒后即刻、术后24 h、48 h机械痛阈值;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前1d、麻醉苏醒后即刻、术后24 h、术后48 h、术后3个月疼痛评分,并统计两组慢性疼痛发生率以及术后芬太尼使用量.结果 N组患者在苏醒即刻、术后24 h及术后48 h痛阈较术前明显降低(q分别=83.31、14.61、9.45,P均<0.05),D组苏醒即刻痛阈、术后24h痛阈值和术后48 h痛阈值与N组相同时间点比较,疼痛阈值均明显增高(t分别=28.68、4.15、2.76,P均<0.05).D组在苏醒即刻及术后24 h VAS评分明显低于N组(t分别=15.78、3.42,P均<0.05),D组术后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的按压次数及芬太尼使用量比N组明显减少,术后3个月的慢性疼痛发生率比N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9.52、3.42,x2=7.33,P均<0.05).结论 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能有效提高术中应用瑞芬太尼乳腺癌患者术后痛阈及降低VAS评分,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应用,降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

    作者:孔敏;周煦燕;姜黎珊;俞丹红;李瑛;沈徐;姚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经皮氧分压预测心脏术后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价值

    液体治疗是改善心脏术后患者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的重要手段,但不必要的液体补充会引起心功能恶化导致不良结局[1].预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对指导容量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研究发现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中,经皮氧分压变化(transcutaneous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tcO2)与CO变化具有良好的相关性[2,3],故理论上△PtcO2可以作为预测容量反应性的指标.本次研究通过观察PtcO2在心脏术后患者容量负荷试验中的变化评价其预测容量反应性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作者:诸葛建成;方红龙;刘吉庆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患者的血清IL-2、IL-6及BDNF的影响

    抑郁症是以持久且显著的心情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甚至可出现自杀企图[1].电休克治疗是一种抗抑郁症疗法,但容易导致精神恐惧等并发症,故临床上常需加入肌松剂和镇静剂治疗,即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对于抑郁症有较好的效果[2].本次研究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MECT抑郁症患者的血清白介素-2(interleukins-2,IL-2)、白介素-6(interleukins-6,IL-6)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影响.

    作者:王正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基层护理工作者借力互联网提升自我的途径和方法

    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的医疗改革一直在积极进行中,但是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如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互联网已使这个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医疗改革中的分级诊疗得到了各级医疗行政部门的重视和落实.分级诊疗的基础是要有协同;要协同就必须提升所有医务人员,特别是基层医生和护士的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

    作者:杜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在mRNA水平ABCC11基因SNP538不同基因型与腋臭间的研究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中腋臭患者及非腋臭患者的ABCC11基因多态位点SNP538的基因型及两者ABCC11基因在mRNA水平表达量之间的差异,揭示腋臭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取腋臭诊断的患者12名进入实验组,选取确诊乳癌、拟行乳癌根治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2例患者为对照组.切取所有受试者的腋下皮肤组织进行组织学、RT-PCR分析.结果 实验组、对照组均可见明显顶泌汗腺腺体,有完整的管腔结构,但不同标本内的分泌部的腺细胞高度不一.实验组有11例为GA型,1例为GG型,对照组2例均为AA型.实验组目的基因ABCC11/GAPDH和ABCC11/PolR2A的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BCC11基因多态位点SNP538的基因型与腋臭发生密切相关.腋臭患者的ABCC11基因表现型为GG或GA型,其在mRNA水平表达较AA型无腋臭患者明显增高,提示ABCC11基因SNP538G向A突变导致该基因在mRNA水平的表达减弱.

    作者:王萃;黄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延续性护理对改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女乳腺癌的发病率以每年3%速度增长,高于其他癌症的增长速度[1].目前手术是乳腺癌的佳治疗手段,术后化疗是治疗的主要方法.化疗期间严重损害患者的生理、情感、心理、认知功能,91%的患者都认为自己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2].延续性护理模式是将医院护理服务延伸到患者家庭的一种护理健康教育干预模式[3].本次研究分析乳腺癌手术后患者化疗期进行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丽苗;梁芳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不同季节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的差异

    目的 探讨不同季节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发生率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的5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下肢DVT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566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共发生下肢DVT 114例,发病率为20.1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体重指数、麻醉方式和发病季节、是否静脉曲张和静脉血栓史患者的下肢DVT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5.38、5.03、6.96、8.77、9.53、5.15,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BMI≥25 kg/m2、全身麻醉、合并静脉曲张、合并静脉血栓史和秋冬季节是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OR分别=3.31、1.17、2.54、3.61、2.20、2.37,P均<0.05).12月至2月份是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DVT发生率较高的月份.结论 不同季节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DVT发生率不同,其中秋冬季发生率较高.

    作者:步开东;曹燕;何建;高岚;胡继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沙利度胺对多发性骨髓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及白介素-6的影响

    目的 观察沙利度胺对多发性骨髓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凋亡及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 采用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双染色(Annexin V-FITC/PI)检测细胞凋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TqPCR)检测经沙利度胺作用于BMMSCs后IL-6、白介素-1β(IL=1β)及干细胞因子mRNA(SCF mRNA)的水平表达.结果 BMMSCs的分离鉴定培养,细胞形态学提示为长梭状细胞,说明分离得到较纯的BMMSCs.25 ng/ml、50 ng/ml、100 ng/ml沙利度胺对BMMSCs作用处理48 h,与0 ng/ml组比较,仅50 ng/ml沙利度胺组的凋亡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P<0.05).RT-qPCR检测IL-6、IL-1β、SCF结果显示,0~ 100 ng/ml的沙利度胺处理BMMSCs 48 h后,仅100 ng/ml沙利度胺组的IL-6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P< 0.05).结论 50 ng/ml.沙利度胺可增加BMMSCs凋亡,100 ng/ml沙利度胺能降低BMMSCs的IL-6.

    作者:吴元庭;任莉;吴海英;蒋慧芳;苏传勇;陶叠红;郭淑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阿替普酶对高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早期疗效及护理要点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被认为是急性缺血性卒中超早期有效的药物治疗措施,可降低患者死亡率、显著改善患者预后n],被国内外脑血管病指南一致推荐[2].目前国外发达国家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但我国静脉溶栓治疗率仍非常低,仅有2.4%,其中使用rt-PA溶栓治疗仅仅1.6%[3].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rt-PA静脉溶栓治疗总结急性脑梗死患者相关资料,重点了解高龄患者溶栓早期疗效、安全性及溶栓治疗过程中护理要点.现报道如下.

    作者:余飞;王维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RPH与PPH治疗中、重度混合痔的疗效比较

    痔是是常见的肛肠疾病.任何年龄都可发病.内痔通过丰富地静脉从和相应部位的外痔互相融合为混合痔.临床表现主要为便血、痔核脱出,肛门坠胀感、疼痛等,严重的痔脱垂可以合并血栓形成、嵌顿以及感染.临床上对于轻度混合痔患者一般采取保守治疗,但是对于中、重度混合痔患者常常需要手术治疗.本次研究探讨分析自动痔疮套扎术(rubber band ligation 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RPH)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治疗中重度混合痔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施建萍;李国锋;罗静泳;许峻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良性甲状腺手术中应用超声刀联合胶原蛋白海绵术后不放置引流管的安全性探索

    甲状腺手术往往会导致创面渗血、渗液,医生术中常规放置引流管,期待减轻渗出导致气管受压甚至窒息的风险[1],但观察发现引流并未达到上述目的,因为引流对出血本身无治疗价值,为美容效果而选用小口径引流管却常因堵塞而达不到观察出血的目的.而超声刀在切断组织的同时对相应血管进行凝闭,可以减少止血时间以及出血量[2],胶原蛋白海绵亲水性强,具有止血快、黏附创面能力好、不易发生感染、愈合迅速等特点[3].本次研究探讨良性甲状腺手术中应用超声刀联合胶原蛋白海绵术后不放置引流管的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益锋;王春江;马煜;鲍新洲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2011~2016年新报告HIV/AIDS发生趋势及特征分析

    台州市自1996年发现第一例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人数每年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04~2006年出现快速增长[1].陈贤等[2]报道的黄岩区艾滋病疫情分析只对人群分布和传播途径进行了阐述,为了更加全面地反映本地区的流行特征,因此,本次研究总结了台州市黄岩区2011~2016年新报告HIV/AIDS的发生趋势和流行特征.现报道如下.

    作者:彭宁;池天杰;刘东红;王政;杨再兴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甲状腺癌患者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后肩部功能康复锻炼的效果评价

    甲状腺癌是头颈部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被认为是治疗甲状腺癌的“金标准”[1].而患者行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普遍存在肩功能损伤问题,其发生率为25%~57%[2].术后患者常表现为肩部疼痛、肩下垂、肩关节及手臂活动受限等,给患者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本次研究对甲状腺癌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患者术后实施肩部康复训练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蔡依丽;董丽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胆囊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8版)

    胆囊切除术自1882年德国医师Langenbuch首次实施以来,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胆道外科常见的手术.胆囊良性疾病为外科常见病、多发病,虽然胆囊切除术尤其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仍有一定比例的并发症发生.术后长期存在以腹痛、腹胀、腹泻为主要症状的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容易被外科医师忽略,一定程度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因此,有必要对胆囊切除术后腹痛、腹胀、腹泻的诊断与治疗策略进行规范,通过文献汇总、专家讨论后形成共识,利于指导胆道外科医师的临床工作.基于此,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胆道外科医师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经过多次研讨,制订了《胆囊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8版)》(以下简称共识).本共识中胆囊切除术专指因胆囊良性疾病行单纯胆囊切除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腹腔镜及开腹手术),不包括因其他肝胆胰等疾病联合行胆囊切除术的手术.

    作者: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胆道外科医师委员会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剧烈Valsalva动作相关急性短暂性全面遗忘症3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急性短暂性全面遗忘症(transient global amnesia,TGA)是急诊少见疾病,临床以急性顺行性遗忘为特点,一般在24 h内全面恢复.文献报道引起TGA的原因较多[1],正确认识本病,有助于其诊断与预防.本次研究探讨3例发生Valsalva动作相关的TGA临床表现,并作文献复习,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林根;王亚玲;徐培军;王宝俊;梁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微信公众平台在门体断流术围手术期健康宣教中的应用效果

    门体断流术是肝胆外科较常见的手术,但侵入性操作会严重影响术后肠功能恢复,出现肠麻痹、肠蠕动不足等并发症[1],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如何加强宣教,促进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是临床医护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微信是现今极为普及的移动互联网沟通工具,具有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的特点及即时传送消息的功能[2],本次研究应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健康宣教.现报道如下.

    作者:俞红华;汤佳媚;年素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基于循证护理的人文关怀在老年2型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因为遗传易感性、人口基数大以及生活方式改变等原因,我国已成为糖尿病患病率增长快、患病人数多的国家之一[1,2].老年糖尿病人多伴有各种并发症或其他慢性疾病,往往影响治疗和预后.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循证护理的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丽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美国家庭医生培养对深圳全科培训发展的启示

    为了响应国家政策,深圳不断健全上下联动的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医疗队伍建设,跟国际化接轨,不断派出基层医疗骨干赴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全科医疗相对发达的国家进行交流学习.深圳市卫生计生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以下简称深圳市能教中心)从2015年开始,每年组织全科骨干赴美国罗文大学培训,学习家庭医生培养带教及诊疗等相关内容,对基层家庭医师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17年8月31日至10月14日深圳市能教中心派出三家医院的三位骨干全科医生参加培训,通过参观、学习美国的家庭医生培训,对深圳的全科发展有了更多启发,有了更长远的思考.现总结阐述如下.

    作者:周贝丽;钟玲;吴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三步”手法松解结合肩关节镜手术治疗合并有肩袖损伤的冻结肩

    目的 探讨手法松解结合关节镜下松解治疗合并有肩袖损伤的冻结肩的疗效.方法 将80例合并有肩袖损伤的冻结肩患者分为手法松解配合肩关节镜手术的改良组和单纯肩关节镜手术的对照组,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第3天疼痛评分(VAS)与术后1个月的美国肩肘外科(ASES)评分.结果 改良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第3天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6.63、-1.61,P均<0.05),但两组A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3,P>0.05).术后1个月复查时两组患者疼痛较术前均有明显的减轻,活动度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有3例患者因未按医嘱进行康复锻炼,肩关节活动度较出院时有明显的减少,予门诊手法松解并嘱其回家加强锻炼,再次随访显示肩关节活动改善满意.结论 手法松解结合肩关节镜下松解术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痛苦,是肩关节镜手术的一种有效辅助手段.

    作者:陈佳;施培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血清尿酸/肌酐比值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预测价值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而我国的2型糖尿病中并发肾病的发病率约34.7%,起病隐匿,逐渐进展,糖尿病己成为导致终末期肾脏疾病主要原因[1].迫切需要研究DN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从而达到早发现,早期预防DN的发生发展的目的.本次研究旨在对血清尿酸的衍生指标血清尿酸/肌酐比值在糖尿病早期肾损害中具有的检测价值进行评估.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霞;谷雪梅;方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杂志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