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脏电除颤及进行支架术后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王锐;贾晓京

关键词:
摘要:电除颤技术是以一定量的电流冲击心脏从而使室颤终止的方法,是治疗心室纤颤的有效方法.电除颤是室颤、室扑主要的适应证,室颤可能在数分钟内转为心脏停跳.因此,尽早快速除颤是生存链中关键的一环[1-3].在我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已经及时的应用电除颤技术为2例患者进行除颤转复窦性心律.并且在病灶血管进行支架后转入我院CCU病房进行观察及护理,在护理团队的共同努力下2例患者均已出院,现报道如下.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

    医院感染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不包括在入院前已经开始或入院时已经处于潜伏期的感染.手术室是外科临床医疗工作实施治疗手段的场所之一,它承担着对患者进行手术和急危重患者的抢救任务.因此,一旦发生手术后切口感染,不仅给患者造成身心痛苦,增加经济负担,而且感染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可明显降低手术感染率,提高手术质量,保证患者安全.

    作者:陈利姑;王欣;张贵丽 刊期: 2013年第z1期

  • 1例肝硬化腹水合并双下肢溃疡患者的护理

    肝硬化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肝脏疾病[1].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由于病程较长,并发症多且易反复,身体长期被不适所困扰,给患者的生活、工作、社交和家庭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而肝硬化腹水合并双下肢溃疡更是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困扰,这也是比较少见的合并症.

    作者:张东敬;吕彤 刊期: 2013年第z1期

  • 健康教育对慢性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效果评价

    为了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有效控制血压维持在稳定状态,让患者主动参与治疗,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大限度地进行自我管理,我院对46例慢性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10个月的健康教育,以期进一步求证健康教育对该类患者的效果评价,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静;火静兰;朱美利 刊期: 2013年第z1期

  • 应用VSD治疗下肢急性动脉血栓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

    急性动脉栓塞是指附着在心脏或近侧血栓或者动脉硬化斑块脱落,或外源性栓子进入动脉,随血流冲向远侧,引起远端动脉管壁堵塞,肢体、组织缺血[1],缺血严重时会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骨筋膜室综合征指因急性缺血致小腿组织缺氧、水肿,而引发肌肉、神经组织变性、坏死,部分患者因组织坏死而截肢[2].

    作者:李红;曲晓丽;张晶;马炎 刊期: 2013年第z1期

  • 新上岗护士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

    护理队伍是医院资源中基本、活跃的因素,直接影响医院服务的质量和效果.随着医院的日益发展,护理人员的需求量大大增加.近几年来,各医院招聘了大量护士,护士经过岗前培训后,迅速融入临床工作中.现将新上岗护士在工作中的现状加以分析,提出对策.

    作者:陈燕琼 刊期: 2013年第z1期

  • 我科住院患者静脉输液现状及其对护理工作影响的调查

    目的 通过调查住院患者输液现状和量化输液护理工作量来了解近年来住院患者输液状况的变化对护理工作的影响.方法 对比2002年和2012年住院患者的住院天数、输液使用率、输液天数、每天输液的瓶数及输液药物分类比例,同时量化本科室配制液体、静脉穿刺和更换药物等输液相关的护理工作量,分析输液状况的变化特点和对输液护理的影响程度.结果 2012年输液使用率均为100%,与2002年相比,平均住院天数和输液天数分别增加1d,但平均每天输液瓶数却翻了1番(3/6),以肿瘤化疗药物和复方氨基酸等营养物增加较突出;我科室每配制输液1瓶平均所需时间为1.78,静脉穿刺1次平均时间为5.6,每更换药物1次所需的平均时间为1.2.每人每增加1瓶需增加的护理时间=2.98,与2002年相比,科室每天静脉输液护理增加的时间为112.结论 目前住院患者输液治疗较前大幅度增加,显著地增加了输液护理工作的负荷,对护理质量和护理人员都产生较大影响.

    作者:陈娇香;伦雪萍;谢春玲;沈雅洁 刊期: 2013年第z1期

  • 留置胃管的护理研究进展

    胃管置入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主要用于胸腹部手术前后胃肠减压、昏迷或营养不良患者鼻饲营养液.不同的疾病、不同的置管目的其胃管选择、胃管保留时间、置管方法都不同,国内护理同仁在这方面的研究颇多.本文就胃管的选择、不同患者留置胃管方法、留置胃管时间等问题进行综述,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志新;刘颖;李静;顾妍 刊期: 2013年第z1期

  • 小包装管理急救药品的应用

    我院各临床科室均备有抢救车,内置常用的急救药品和专科使用的急救药品,以保证在抢救危重患者时安全所用.抢救车上共有15种抢救药品,虽有专人管理,但因经常出现分批次使用后补充,而出现药品批号不一致,并且一般的急救药品查对表无法明确的标明每一支药品的批号与有效期,不利于日常查对在抢救危重患者时由于时间的紧迫性,不可能把所有药品的有效期核对一遍,再按有效期的先后顺序来使用,避免不了有过期浪费现象.

    作者:黄桂华 刊期: 2013年第z1期

  • 巧用废弃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贮水洗头

    目的 推广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制作贮水袋为卧床患者洗头.方法 对部分科室的卧床患者使用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用于贮水洗头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经济实惠,环保,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结论 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用于贮水洗头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晓珊;勘萍 刊期: 2013年第z1期

  • 1例咽喉部曲霉菌病合并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咽喉部曲霉菌病相对少见,发病较炎症、结核、肿瘤等为少见,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1].主要临床症状为声嘶,咽痛,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我科于2012年4月26日收治1例咽喉部曲霉菌病合并精神障碍患者,对其给予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二联抗真菌治疗,治疗期间针对患者病情,协助患者排痰,纠正电解质紊乱,观察用药后疗效及副作用,改善营养不良,营造安全环境,进行个性化健康指导等.

    作者:王珺 刊期: 2013年第z1期

  • 基层医院学龄前儿童烧伤的护理

    我院无烧伤专科病房,轻、中度烧伤及没有条件转上级医院治疗的重度烧伤患者直接收入普外科病区,增加了烧伤患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尤其是幼儿患者,治疗期间依从性差,更增加了治疗难度.在物质条件差、人员少、经验欠缺的情况下,积极调动现有资源,加强患儿心理护理、生活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娜;张宏丽;常秀平 刊期: 2013年第z1期

  • 框架眼镜质量抽检中的问题与思考

    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不少人对配戴眼镜,提高视力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配装一副合适的眼镜,镜片的顶焦度、光学中心水平偏差、轴位以及水平互差等都是很重要的因素,此外,镜架的材料和质量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屈光度不准确或者散光轴有偏差以及镜架的质量劣质等,都甚至会引起视力减退、视物变形、头晕目眩以及行走困难等症状,极大影响了患者对视觉的追求.

    作者:黄菊芬 刊期: 2013年第z1期

  • 持续改进体检软件不断提升质控效果的探讨

    近年来,人们对健康体检的需求日益增大,对健康体检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体检质量控制是指健康数据信息采集质量、体检操作、体检报告的质量控制.在该平台上构建的体检信息管理可实现各业务模块之间的信息共享,并在此基础上搭建查询、调度和辅助决策的自动化信息系统[1].

    作者:刘晓燕;郝宏歌;刘薇;刘莉莉 刊期: 2013年第z1期

  • 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在麻醉苏醒期的护理

    前列腺良性增生疾病在中老年中发病率可达19%,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金标准[1].而这些老年人术前往往合并一种或多种基础疾病,其中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占有一定的比例.TUR综合征(TURS)是TURP术中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为0~10%[2].早期发现及预防低钠血症对患者平稳度过麻醉苏醒期是有重要意义的.

    作者:魏敏;陈丽钗 刊期: 2013年第z1期

  • 分析保胆取石手术配合评价手术室推行专科护理的医疗绩效

    目的 通过分析内镜保胆取石手术配合,初步建立手术室专科护理评价体系,评价手术室推行专科护理的医疗绩效.方法 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手术512例,分为专科护理组(321例)和非专科护理组(191例).专科组:专科手术护士从术前、中、后全程主动介入手术;非专科组:护士根据手术通知常规准备并实施手术者.对比分析2组在手术医生、病区护士、麻醉医生、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器械准备的及时性、器械使用成本情况、手术时间、护理缺陷发生情况8个方面的得分.结果 除麻醉医生对手术室护理满意度得分2组间无差别外,其余指标得分专科组均高于非专科组均有差异.结论 手术室推行专科护理,护士主动与手术科室医生、麻醉医生在术前组成围手术期手术小组,全程参与手术方案的制定,并顺利实施,进而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手术室专科护理评价体系,可以优化手术护理流程,降低医疗成本,减轻患者的费用,是提高手术室医疗质量、医疗绩效的关键环节,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张小玲;叶锡银;王三贵 刊期: 2013年第z1期

  • 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的护理

    蛛网膜下隙出血(SAH)是指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的一种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剧烈头痛,腰穿脑脊液血性,患者往往容易并发脑血管痉挛,颅内再次出血,蛛网膜粘连等并发症,其诱因多由于高血压,动脉硬化,血管畸形破裂出血、情绪激动、饮酒等引起.我科于2007年5月至2011年5月共收治SAH患者58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佟晶;朱方方 刊期: 2013年第z1期

  • 护理干预联合射波刀治疗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随着恶性肿瘤患病率的增加,治疗方法也不断的进步,患者生存期得到延长,但恶性肿瘤发生骨转移的机会也有明显增加趋势[1].晚期肿瘤患者骨转移发生率为30%~70%,患者多半有骨痛及肢体运动不灵,严重者可发生自发性骨折,生存质量明显下降[2].2007年12月至2012年6月,我院采用护理干预联合射波刀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收到了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卢幻真;钟美容;刘秋华;李桢丞;唐阳;程涛;许建刚;陈传寿 刊期: 2013年第z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评价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在标准药物治疗基础上,综合护理干预对神经内分泌的影响,探索慢性心衰理想的治疗护理模式,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慢性心衰患者100例,男58例,女42例,年龄58~77岁,平均年龄(60±11)岁,病程6个月~8年.根据患者病史、体检、X线检查和心脏超声等确诊为心力衰竭6个月以上,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心功能Ⅱ级45例,心功能Ⅲ级37例,心功能Ⅳ级18例.

    作者:柯喻 刊期: 2013年第z1期

  • 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方法的护理研究进展

    由于传统方法采血时机不当、采血部位及体位不佳,故临床上经常出现因采血量不足、采血困难而反复针刺,增加了新生儿痛苦.为提高采血成功率,国内护理同仁在采血要求、采血时机、疼痛护理干预、采血部位、采血体位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及改进,现综述如下.

    作者:周燕红 刊期: 2013年第z1期

  • PICC在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应用及体会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置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1],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对外周血管刺激小、保留时间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需要长期输液、化疗、全胃肠外营养以及各种原因致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2],尤其是恶性血液病患者,需要长期使用化疗药物、抗感染药物、输注高黏稠的血液制品,反复的静脉穿刺,易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化疗药物易造成皮肤和血管损伤及外渗引起局部皮肤组织坏死[3],给患者增加很大负担,鉴于PICC的上述优点,我科于2008年1月以来对39例患者实施了PICC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申巧红;李晓芳;牛俊丽;梁晓霞;李艳 刊期: 2013年第z1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