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娟;刘学文
目的 探讨精神科低年资护士护理记录中存在的书写缺陷,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方法,提高低年资护士书写精神科护理记录的质量,避免医疗纠纷.方法 随机抽取精神科护理记录200份,对记录中出现的问题及记录的护士进行分析.结果 精神科低年资护士书写护理记录出现的问题与较高年资护士相比较,经x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填写项目不全、漏项、涂改(x2=4.034,P=0.045),护理内容重点不明确,不能体现专业特点(x2=5.973,P=0.01 5),记录内容缺乏连续性、完整性(x2=5.079,P=0.024),文字书写基本功欠缺(x2=5.334,P=0.021),医护记录不一致(χ2=4.318,P=0.038),记录不规范(x2=5.637,P=0.0.018),记录不及时(x2=4.134,P=0.042),其他(x2=4.66,P=0.031).结论 应加强培养低年资护士的法律意识,提高其业务能力,健全护理记录质量控制体系,才能保证低年资护士书写出高质量的护理记录,确保护理安全.
作者:魏玉莲;魏玉涛;李云贤;刘立英;陈海英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情感干预对医学生二语写作成绩和二语写作焦虑的影响.方法 对照组只进行写作培训;实验组除了写作培训,还通过网络对学生二语写作进行群体、个体的在线及面对面情感干预.利用SPSS软件分析对照组、实验组二语写作成绩、二语写作焦虑值变化程度.结果 1对照组经过写作培训后二语写作成绩增加了22.18%(t=-5.79,P<0.01);二语写作焦虑值降低了9.39%(t=12.78,P<0.01);2实验组实验后二语写作成绩明显增加(t=-14.03,P<0.001),增加了41.98%;二语写作焦虑值明显降低(t=21.38,P<0.001),降低了18.64%;③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二语写作成绩提高率和焦虑值下降率具有显著性差异(t=-3.210,P<0.05;t=8.816,P<0.001).结论 对医学生二语写作情感干预能够显著降低其二语写作焦虑,提高二语写作成绩.
作者:曾祥发;王学成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非精神科门诊抑郁症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误诊情况.方法 对符合DSM-IV抑郁症诊断标准,且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8,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60(标准分)的72例以躯体不适就诊于非精神科门诊,经多方查治无效而转入精神科门诊的患者,进行临床及量表分析.结果 72例中,有77.8%的初诊患者第一主诉是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而非抑郁症状.经氟西汀治疗6周后,HAMD、SDS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明显下降(P<0.01).结论 非精神科门诊抑郁症患者正确识别可减少误诊发生,抗抑郁剂的应用可有效缓解抑郁症状和躯体不适.
作者:王陶丽;高玲;任清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欠发达地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为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领悟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安顺学院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276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结果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朋友支持相关较高,应对方式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80后和90后贫困大学生在抑郁、焦虑、人际关系和敌对因子存在显著差异(t值分别为-2.20,-2.50,2.40,-2.22;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朋友支持、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能够预测心理健康.结论 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存在关联.需改善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引导他们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
作者:张忠琼;班永飞;殷红敏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硕士研究生自我效能、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间的关系.方法 参照连榕等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修订形成<硕士研究生学习倦怠问卷>,结合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280名硕士研究生进行测查.结果 1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倦怠水平较高(项目均分为2.68);行为不当与情绪低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9,P<0.001);2自我效能与学习倦怠及各维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与学习倦怠及其情绪低落、行为不当维度间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③自我效能与对支持的利用度对学习倦怠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0.01或P<0.001).结论 自我效能、社会支持与研究生的学习倦怠存在密切关系.
作者:梁晓;郭孝军;丁凌云;李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当前广州市大学生的人际信任状况,针对若干影响人际信任因素进行相关探讨.方法 本研究所用的问卷由人际信任量表(ITS)、家庭教养方式量表及艾森克人格问卷组合而成,选取233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 1广州市大学生人际信任略高于理论中间值;2城乡大学生总体信任存在显著差异(t=1.971,P=0.047),总体信任的性别差异以及独生与非独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不显著(t=1.284,P=0.224;t=0.676,P=0.543);③总体人际信任水平与家庭教养方式各因子(P<0.01)、人格特征各维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P<0.01).结论 加强大学生自身心理素质,各高校应该举行有助于提高人际信任的活动和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进一步提高人际信任有帮助.
作者:洪慧娟;杨俊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民办高职医学毕业生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选取某民办高职医学院毕业生161人进行艾森克人格 问卷(EP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结果 1民办高职毕业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8.57%,SCL-90均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9.67,P=0.000);2人际敏感(t=-2.80,P=0.006)、抑郁(t=-2.52,P=0.013)、焦虑(t=-2.08,P=0.039)、恐怖(t=-2.44,P=0.016)及精神病性(t=-2.18,P=0.031)方面,男生显著低于女生,外倾性男生显著高于女生(t=2.13,P=0.034),神经质男生显著低于女生(t=-2.53,P=0.012);③外倾性与强迫、人际敏感、抑郁呈显著负相关;神经质与SCL-90各因子都呈显著正相关,精神质与SCL-90各因子(除躯体化外)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加强民办高职医学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其人格.
作者:王赛男;杨爱苓;李建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调查中小学生内、外学习动机,以了解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情况.方法 通过Lepper动机量表对434名3~9年级的学生进行测量.结果 1内部学习动机在所有年级水平上未出现显著变化,外部学习动机在不同年级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F=9.746,P<0.001);2内部学习动机与外部学习动机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283,P<0.01);③不同年级学生在内部学习动机的任务挑战性与独立掌握维度上存在差异,在外部学习动机的3个维度上均差异显著.结论 随着年级的升高内部学习动机水平有下降趋势,外部学习动机呈先降后升的发展趋势,但内部学习动机水平仍远远高于外部学习动机水平.
作者:赵千秋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究大学生使用沟通工具QQ和由此带来的亲密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使用亲密度相关问卷,并用统计方法分析.结果 大部分的QQ使用者,不仅通过QQ进行口头的联系,而且是其促进情感交流的沟通方式.相关系数分析表明QQ的使用频率和亲密之间确实存在相关,研究的假设被数据支持,当QQ使用增加,感知的语言亲密也增加(F=8.24,P<0.01);当QQ使用增加,同样情感亲密也在增加(F=4.87,P<0.05).结论 调查结果对于更好地促进大学生亲密关系的维持,缓解社会对QQ产生的舆论压力都有重要意义;在QQ上面的交谈会激发人们真实面对面交流的欲望,同时也增强了远距离人们的情感沟通.
作者:申莎;张兆敏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音乐放松训练对癌症患者在放射治疗期间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61名接受放射线治疗的癌症住院患者按照接受放射治疗的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其中一组30名患者在放疗过程中接受音乐放松训练的心理干预(干预组),另一组31名患者不予干预(对照组).且在放疗的不同时期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进行心理问卷调查.结果 HAMA、HAMD评分结果显示: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放疗开始第0周焦虑、抑郁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HAMA分(t=0.026,P=0.979);HAMD分(t=0.906,P=0.369)];放疗开始后第4周的焦虑、抑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AMA分(t=2.763,P=0.008);HAMD分(t=2.134,P=0.037)];放疗开始后第8周的焦虑、抑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AMA分(t=2.468,P=0.016);HAMD分(t=2.578,P=0.012)].结论 在临床上对于癌症放疗患者给予音乐放松训练进行心理干预,对缓解或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情绪有一定的帮助,从而增加其癌症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李桂兰;陈建华;刘新民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心理机制及其干预方法,为大学生的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治疗提供借鉴.方法 在小样本多基线实验设计中,运用元认知干预技术对1例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来访者进行干预.结果 干预前来访者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某些因子分显示异常,如焦虑4.0、恐怖4.14等,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得分为34分.在没有使用任何辅助药物的情况下,通过11次咨询后SCL-90各项因子分均达到正常水平,焦虑1.6、恐怖1.86等,HAMA得分为14分,来访者在学校能够正常生活.结论 此实验初步证明了,元认知干预技术对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治疗是很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
作者:金洪源;王韶华;赵越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对冠心痛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0名住院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人,两组均接受心内科常规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按照既定的干预方案进行心理干预,采用两组间干预前后对照的方法,运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和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于干预前后评价所有入选患者,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干预前,两组SRHMS和SAQ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进行干预效果调查,干预组在自测健康的3个维度和总得分上的差值高于对照组(t=2.772,7.779,6.403,7.035;P<0.01);干预组在心绞痛发作状态、治疗满意度和疾病认识程度3个维度及西雅图总分上的差值也都明显高于对照组(t=1.015,8.774,6.771,9.972,P<0.01),且干预组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x2=16.536,P<0.01),干预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缩短.结论 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身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谢芳;黄宇玲;朱小茼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社区综合干预对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药物消耗量、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100例,对照组100例,观察12个月.干预组给予社区综合干预,包括健康教育、社会功能锻炼、药物干预及心理干预;对照组仅作门诊随访不进行特殊干预.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于基线和干预后4,8,12个月末分别进行评定.并记录基线和4,8,12个月末前1周的用药量.结果 干预组PANSS总分(61.78±8.46)于第4月末起减分明显优于对照组(65.21±7.58)(t=3.02,P<0.01);干预8,12个月末,干预组SDSS总分及各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8个月末开始,干预组日均药物消耗量(467.61±63.97)明显低于对照组(497.21±60.02)(t=3.36,P<0.01).结论 社区综合干预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降低药物消耗量,减少社会功能缺陷.
作者:余学;贾金鼎;郭平;张艳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对医学专业大学一年级新生孤独感的影响.方法 从某医科大学2008级大一新生中随机抽取62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情绪-社交孤独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作为研究工具.结果 1存在孤立和孤独状态的医学专业大一新生占相当一部分比例;2医学专业大一新生的孤独感与社会支持总分(t=-3.94,P=0.001)及支持利用度(t=-2.916,P=0.001)和客观支持(t=-7.14,P=0.001)因子分有关,个人社会支持总分及支持利用度和客观支持因子分越高,其孤独感水平越低.结论 1医学专业大一新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孤独情绪体验;2社会支持是医学专业大一新生产生孤独感的影响因素.
作者:牛利;王卫平;牛忠贤;赵淑娟;姜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男女军医大学生的学习习惯,促进其有效学习.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调查男女军医大学生参加辅导班、学习的主动性、预习复习、订立学习计划等方面的习惯.结果 男女军医大学生参加辅导班、利用图书馆、阅读课外书籍、对学习进行总结、请教别人、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订立学习计划等方面的习惯均有不同(x2=49.215,13.921,10.513,9.138,26.850,12.650,25.328;P均<0.05).结论 性别角色对军医大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影响,女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更高,男学员更注重开放式学习.
作者:鲁娟;崔乔礼;李健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问题的主要类型以及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应对方式问卷对148名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护理专业学生的SCL-90总均分(t=2.79,P<0.05)及躯体化(t=2.43,P<0.05)、强迫(t=4.12,P<0.05)、抑郁(t=2.11,P<0.05)、焦虑(t=2.59,P<0.05)、恐怖(t=3.45,P<0.05)、精神病性(t=4.95,P<0.05)多个因子分均高于全国青年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护理专业学生消极应对总均分显著高于一般人群(t=5.45,P<0.05);③SCL-90总分与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r=-0.310,P<0.05),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427,P<0.05).结论 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且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有相关关系.
作者:吴花林;刘金泉;孙永胜;马存根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归因风格、应激与抑郁情绪间的关系.方法 使用归因风格量表、生活事件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23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1归因风格、应激与抑郁情绪相关显著(P<0.005),应激对抑郁情绪的直接预测效应显著(β=0.232,P<0.001),归因风格中的成就性事件对抑郁情绪的直接预测效应显著(β=0.219,P<0.001);2以抑郁情绪为因变量进行层级回归分析,归因风格中的内外维度与应激的交互作用项的R2改变显著(△R2=0.061,P<0.001).结论 心理应激和归因风格中的成就性事件对抑郁情绪具有直接预测作用,归因风格中的内外维度对应激与抑郁情绪具有调节作用,它可以缓冲应激对抑郁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
作者:俎海珍;卢国华;董兰;吴青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根据心理学有关前瞻记忆的定义及记忆任务间相互干扰的效应,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前瞻记忆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 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前瞻记忆状况进行实验室情景下的实验调查.结果 在第一个任务中,患者组漏报率显著增高,其对内容材料理解的正确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3),错误率比对照组高,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528).在第二个任务中,患者组漏报率无显著增高(P>0.05),错误率增多,反应时间明显延长(t=-3.984,P=0.001).结论 在第一个任务中漏报率显著增高,而记忆的干扰效应要小于正常人;前瞻记忆的缺损与其受教育年限、性别、家庭关怀程度、态度自评分无显著相关.
作者:费玥;季卫东;鞠康;杨应环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山西省大学生考研动机.方法 采用潘佳雁编制的<你为什么报考研究生>问卷,对山西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及太原科技大学5所山西省内高校的200名大三、大四在校生进行调查.结果 1男生考研动机中的兴趣爱好因素显著高于女生(t=2.659,P<0.01);2城市考生考研动机的生活环境(t=4.238,P<0.05)和生活方式(t=5.971,P<0.01)因素显著高于农村和乡镇学生;③大三学生考研动机的工作环境因素高于大四学生(t=2.152,P<0.05).结论 考研动机受到兴趣爱好、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工作环境4种因素的影响.
作者:孟佳;顾昭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艺术类高中生的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与学业成败归因的关系.方法 对90名艺术类高中生进行自尊量表(SES),学业成败归因量表(MMCS)测验,以及内隐自尊(IAT)测量研究.结果 1艺术类高中生的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相关不显著(r=-0.078,P>0.05);2艺术类高中生对学业成功进行归因时,外显自尊水平高的学生倾向将成功归因于努力(r=0.162,P<0.01),归因于运气(r=0.291,P<0.01);内隐自尊水平高的学生倾向将成功归因于能力(r=0.075,P<0.05);(③进行学业失败归因时,外显自尊水平高的学生倾向将失败归因于情境(r=0.116,P<0.05),归因于运气(r=0.091,P<0.05);内隐自尊水平高的学生倾向将失败归因于情境(r=0.104,P<0.05),而内隐自尊水平低的学生倾向将失败归因于个人能力不足(r=-0.231,P<0.05).结论 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水平不同的艺术类高中生在进行学业成败归因时会有不同的归因倾向.
作者:张艳艳;景一博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