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伟;王志强
目的 探讨亚健康的压力水平及其社会心理应激因素与非亚健康状态进行比较分析,同时针对这方面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旨在为社区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亚健康-16、压力水平以及生活事件量表对2335居民进行自评,以亚健康-16问卷评分≥30分的划为2组进行分析,并且在性别之间进行比较;所有数据均经SPSS 10.1软件统计学处理.结果 亚健康状态的压力水平及其社会心理应激因素存在的比例明显多于非亚健康状态的(t=3.80~30.20,P<0.001),两者存在密切相关.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人群中平均压力水平以上检出率为14.99%,男女之间无差异;然而亚健康状态与非亚健康状态的压力水平及其社会心理应激因素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亚健康状态的压力水平明显高,男女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经历的社会应激事件较多;并且压力水平及其社会心理应激因素对亚健康状态的发生发展有影响.
作者:代伟;王志强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维稳官兵心理健康的现状.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试,并对220名武警官兵与全国常模和军人常模比较.结果 躯体化症状(t=2.91,P=0.0039)、人际关系(t=4.02,P=0.0001)、恐怖(t=4.2936,P=0.0000)、偏执(t=4.525,P=0.0000)和精神病性(t=3.027,P=0.0028)与军人常模比有显著差异;躯体化症状(t=8.0241,P=0.0000)、人际关系(t=3.5196,P=0.0005)、恐怖(t=3.51 29,P=0.0005)、敌意(t=7.0515,P=0.0000)、焦虑(t=1.9967,P=0.0471)与全国(青年)常模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维稳军人心理健康状态有别于普通人群,和军人常模有差异.
作者:梁晓慧;张志斌;宋永斌;马孝俊;李志枚;侯世芳;徐建春;徐江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驻疆官兵在执行某任务中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并比较3个单位之间的生活及心理健康状况是否有差异.方法 以执行某任务的202名驻疆官兵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高原战士生活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1该量表结构效度与预期构想一致,各因子与总问卷分的相关系数在0.611~0.819之间(P均<0.05),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9215;2工作任务压力因子得分(3.64±2.27),生活保障因子得分(3.57±1.03),人际关系因子得分(4.12±0.96),忧虑因子得分(3.91±1.11),环境因子得分(4.20±1.01),躯体化症状因子得分(3.68±1.11),睡眠质量因子得分(3.44±1.09);③3个单位的战士在生活保障因子与躯体化症状因子题目上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该问卷的信效度指标均符合心理测量学应用标准,可作为制定提高军人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依据.
作者:迟冬青;胡文东;李津强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以药物治疗为对照,探讨心理治疗对紧张性头痛的疗效.方法 将90例紧张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由精神科的心理治疗师给予心理治疗,共8周.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56%,与对照组总有效率62.22%相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x2=15.00,P<0.005).结论 相对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对紧张性头痛是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素娟;刘学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攻击行为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大学生攻击行为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攻击行为发生在相互认识的同学间的比例为75.56%,发生在男生与男生之间的比例为62.22%,发生于23时之后的比例为80%;宿舍是大学生攻击行为发生的主要场所,占71.11%;大学生攻击行为主要表现为躯体性攻击和心理性攻击,大学生对攻击行为的应对方式存在较大问题;酗酒是影响大学生攻击行为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结论 攻击行为对大学生生理和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性别、时间、地点及是否酗酒影响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发生.
作者:尹绍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监狱民警和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压力、自尊和主观幸福感情况以及三者间的关系,比较两类群体的差异.方法 采用工作压力量表、自尊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对91名监狱民警和106名社区工作者进行调查.结果 与社区工作者相比,监狱民警自尊水平低(t=-3.988,P<0.001),对生活满意度低(t=-2.717,P<0.01),体验到的负性情感多(t=2.268,P<0.05).监狱民警和社区工作者的自尊对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t=5.406,P<0.001,t=2.995,P<0.01,t=-6.137,4.724;P<0.001,t=2.941,P<0.01,t=-5.040,P<0.001),工作压力对监狱民警的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t=2.708,P<0.01).结论 监狱民警的自尊和主观幸福感水平较低,应通过工作生活条件的改进、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训练、心理健康教育等途径提高其主观幸福感.
作者:崔福建;郑晓边;向远明;关玉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我国宗教心理学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方法 以中国期刊网为平台检索宗教心理学的文献,并对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主要以百分比和频次分析为主.结果 1宗教心理学论文在前6年呈缓慢增长的趋势,后5年波动较大,2008年达到多;2论文主要是期刊类;③论文发表源较为广泛,但以高校学报为主;④研究力量机构不均衡,主要集中于高校,而在高校又以师范类院校居多;⑤研究地域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区以及四川、新疆等少数民族聚居区;⑥研究类型主要是理论研究,实证研究薄弱;⑦研究方式以独撰为主.结论 目前我国宗教心理学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
作者:顾家山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考察情感风格问卷(ASQ)的信效度.方法 将情感风格问卷翻译成中文,在311名大学生中施测.结果 情感风格问卷所有条目Cronbach's a系数为0.73,隐藏风格、调节风格与忍受风格的Cronbach's a系数分别为0.79、0.76和0.60,重测信度分别是0.77、0.74和0.84,均具有显著性(P<0.01.探索性因子分析显示中文版ASQ的KMO值为0.858(>0.5),Bartlett's球形检验的卡方值为1747.66(P<0.01),适合因素分析.得出3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为46.39%,各项目在对应的维度上均具有0.45以上的负荷.结论 情感风格问卷(中文)的信度和效度均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可以在相关领域使用.
作者:刘晓颖;周萍;周总强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音乐放松训练对癌症患者在放射治疗期间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61名接受放射线治疗的癌症住院患者按照接受放射治疗的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其中一组30名患者在放疗过程中接受音乐放松训练的心理干预(干预组),另一组31名患者不予干预(对照组).且在放疗的不同时期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进行心理问卷调查.结果 HAMA、HAMD评分结果显示: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放疗开始第0周焦虑、抑郁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HAMA分(t=0.026,P=0.979);HAMD分(t=0.906,P=0.369)];放疗开始后第4周的焦虑、抑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AMA分(t=2.763,P=0.008);HAMD分(t=2.134,P=0.037)];放疗开始后第8周的焦虑、抑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AMA分(t=2.468,P=0.016);HAMD分(t=2.578,P=0.012)].结论 在临床上对于癌症放疗患者给予音乐放松训练进行心理干预,对缓解或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情绪有一定的帮助,从而增加其癌症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李桂兰;陈建华;刘新民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根据心理学有关前瞻记忆的定义及记忆任务间相互干扰的效应,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前瞻记忆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 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前瞻记忆状况进行实验室情景下的实验调查.结果 在第一个任务中,患者组漏报率显著增高,其对内容材料理解的正确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3),错误率比对照组高,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528).在第二个任务中,患者组漏报率无显著增高(P>0.05),错误率增多,反应时间明显延长(t=-3.984,P=0.001).结论 在第一个任务中漏报率显著增高,而记忆的干扰效应要小于正常人;前瞻记忆的缺损与其受教育年限、性别、家庭关怀程度、态度自评分无显著相关.
作者:费玥;季卫东;鞠康;杨应环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对医学专业大学一年级新生孤独感的影响.方法 从某医科大学2008级大一新生中随机抽取62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情绪-社交孤独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作为研究工具.结果 1存在孤立和孤独状态的医学专业大一新生占相当一部分比例;2医学专业大一新生的孤独感与社会支持总分(t=-3.94,P=0.001)及支持利用度(t=-2.916,P=0.001)和客观支持(t=-7.14,P=0.001)因子分有关,个人社会支持总分及支持利用度和客观支持因子分越高,其孤独感水平越低.结论 1医学专业大一新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孤独情绪体验;2社会支持是医学专业大一新生产生孤独感的影响因素.
作者:牛利;王卫平;牛忠贤;赵淑娟;姜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和检验焦虑自评量表(SAS)在精神科患者中的因子结构.方法 联合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评价SAS的因子结构.结果 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4因子,特征根分别为5.49,1.96,1.52,1.12,共解释50.46%的变异.验证性因子分析支持SAS的4因子模型,x2(拟合优度检验)为262.61(P>0.05),近似误差均方根为0.052.结论 心理科患者SAS呈现4因子结构,SAS在不同人群中的因子结构相对稳定;探索性因子分析与验证性分析的联合运用在心理学量表研究中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文菁;谭文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80后与90后军校学员幸福感之间的差异.方法 对392名军校学员进行综合幸福感问卷的调查.结果 90后军校学员在生活满意、健康关注、利他行为和友好关系4个维度与80后军校学员存在显著性差异(t=-2.18,P<0.05;t=-3.04,P<0.01;t=-2.25,P<0.05;t=-2.99,P<0.01),前者高于后者.结论 年龄是影响军校学员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作者:徐扬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运动员完美主义与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关系.方法 运用运动性心理疲劳问卷和中国运动员完美主义问卷对某体育学院竞技体校126名运动员进行测试.结果 体育院校运动员的完美主义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平均得分(3.33±0.37)分,高分5分,其中男运动员(3.39±0.37)分,女运动员(3.24±0.36)分,男运动员明显高于女运动员(t=2.337,P<0.05);运动员的完美主义与运动性心理疲劳有显著的正相关,其中关注错误因子与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关系紧密;高运动性心理疲劳者的完美主义高于中心理疲劳者,中心理疲劳者的完美主义高于低心理疲劳者,但三者之间的完美主义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体育院校运动员完美主义与运动性心理疲劳有显著正相关,降低运动员对自我的完美主义要求,有利于减轻运动员的运动性心理疲劳.
作者:王翠萍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山西省大学生考研动机.方法 采用潘佳雁编制的<你为什么报考研究生>问卷,对山西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及太原科技大学5所山西省内高校的200名大三、大四在校生进行调查.结果 1男生考研动机中的兴趣爱好因素显著高于女生(t=2.659,P<0.01);2城市考生考研动机的生活环境(t=4.238,P<0.05)和生活方式(t=5.971,P<0.01)因素显著高于农村和乡镇学生;③大三学生考研动机的工作环境因素高于大四学生(t=2.152,P<0.05).结论 考研动机受到兴趣爱好、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工作环境4种因素的影响.
作者:孟佳;顾昭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对冠心痛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0名住院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人,两组均接受心内科常规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按照既定的干预方案进行心理干预,采用两组间干预前后对照的方法,运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和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于干预前后评价所有入选患者,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干预前,两组SRHMS和SAQ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进行干预效果调查,干预组在自测健康的3个维度和总得分上的差值高于对照组(t=2.772,7.779,6.403,7.035;P<0.01);干预组在心绞痛发作状态、治疗满意度和疾病认识程度3个维度及西雅图总分上的差值也都明显高于对照组(t=1.015,8.774,6.771,9.972,P<0.01),且干预组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x2=16.536,P<0.01),干预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缩短.结论 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身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谢芳;黄宇玲;朱小茼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大学生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行为的态度、主观规范与就业意向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编就业意向问卷、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态度问卷和主观规范问卷,对426名广州市高校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 1不同性别大学生的主观规范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F=6.98,P<0.01);2回归分析发现,大学生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态度以及主观规范对大学生就业意向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t=47.635,P<0.001;t=12.867,P<0.01).结论 大学生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态度、主观规范对大学生的就业意向有一定影响.
作者:路红;吴洁玲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情感干预对医学生二语写作成绩和二语写作焦虑的影响.方法 对照组只进行写作培训;实验组除了写作培训,还通过网络对学生二语写作进行群体、个体的在线及面对面情感干预.利用SPSS软件分析对照组、实验组二语写作成绩、二语写作焦虑值变化程度.结果 1对照组经过写作培训后二语写作成绩增加了22.18%(t=-5.79,P<0.01);二语写作焦虑值降低了9.39%(t=12.78,P<0.01);2实验组实验后二语写作成绩明显增加(t=-14.03,P<0.001),增加了41.98%;二语写作焦虑值明显降低(t=21.38,P<0.001),降低了18.64%;③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二语写作成绩提高率和焦虑值下降率具有显著性差异(t=-3.210,P<0.05;t=8.816,P<0.001).结论 对医学生二语写作情感干预能够显著降低其二语写作焦虑,提高二语写作成绩.
作者:曾祥发;王学成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医护人员人格特征与总体幸福感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运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EPQ-RSC),对128名医护人员进行测量.结果 男性总体幸福感高于女性(t=2.807,P=0.006);外科医务人员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妇产科(F=2.629,P=0.038).在P(精神质)、E(外倾性)量表上的得分男性显著高于女性(t=2.329,P=0.000,t=3.625,P=0.019);总体幸福感总分、精力以及松弛和紧张这几个维度与人格特质的外倾性呈显著正相关(r=0.427,0.413,0.311),与神经质呈显著负相关(r=-0.525,-0.382,-0.584).结论 医护人员的主观幸福感与人格具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张东然;侯杰英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艺术类高中生的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与学业成败归因的关系.方法 对90名艺术类高中生进行自尊量表(SES),学业成败归因量表(MMCS)测验,以及内隐自尊(IAT)测量研究.结果 1艺术类高中生的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相关不显著(r=-0.078,P>0.05);2艺术类高中生对学业成功进行归因时,外显自尊水平高的学生倾向将成功归因于努力(r=0.162,P<0.01),归因于运气(r=0.291,P<0.01);内隐自尊水平高的学生倾向将成功归因于能力(r=0.075,P<0.05);(③进行学业失败归因时,外显自尊水平高的学生倾向将失败归因于情境(r=0.116,P<0.05),归因于运气(r=0.091,P<0.05);内隐自尊水平高的学生倾向将失败归因于情境(r=0.104,P<0.05),而内隐自尊水平低的学生倾向将失败归因于个人能力不足(r=-0.231,P<0.05).结论 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水平不同的艺术类高中生在进行学业成败归因时会有不同的归因倾向.
作者:张艳艳;景一博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