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天幕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8例

刘汉江;金心;李君;吴晔

关键词:天幕脑膜瘤, 显微手术治疗, 现报告如下, 脑深部肿瘤, 颅内脑膜瘤, 发生率, 颅底
摘要:天幕脑膜瘤属颅底和脑深部肿瘤,发生率约占颅内脑膜瘤3%~5%[1].本文回顾分析本院近6年来显微手术治疗的8例天幕脑膜瘤,现报告如下.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新型荧光定量PCR检测孕妇生殖道解脲脲原体方法的建立

    目的 探讨建立自身淬灭探针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解脲脲原体(Uu)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 根据Uu UreA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和自身淬灭引物,采用基因克隆技术,将UreA基因片段插入到载体pMD18-T,以此作为标准品.优化PCR条件,建立以自身淬灭引物技术为平台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并对所建立的方法进行初步方法学评价.结果 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MD18-T-UreA;建立了以自身淬灭探针技术为基础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其线性检测范围为101~109copies/μl;灵敏度为10copies/μl;重复性实验批内CV为2.35%,批间CV为3.68%,天间CV为4.92%;特异性好;通过初步临床应用发现,所建立的FQ-PCR方法与经典的培养方法相比,不仅能实时监测反应进程、绝对定量和快速检测,且检出率显著高于培养方法.结论 自身淬灭探针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Uu具有快捷、敏感、廉价等优点,可在临床诊断中应用.

    作者:王文君;陈海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相关酶变化测定意义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由于感染、长期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及酸碱失衡,常可致心、肝、脑等多脏器损伤;极度的呼吸困难可致呼吸肌损伤或发生呼吸肌疲劳.以上诸多因素均可致多种心肌酶系学变化,病程中及时监测和分析这些酶学变化.

    作者:曾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小型钛板在下颌骨骨折内固定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观察下颌骨骨折应用小型钛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35例患者下颌骨骨折采用口内或口内外联合入径进路以小型钛板进行坚固内固定,术后随访3~6个月,X线检查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35例患者中33例张口咬合关系良好,2例咬合关系轻度不良;32例张口度≥37mm,3例张口度<37mm,X线检查骨折愈合良好.结论 用小型钛板对下颌骨骨折坚固内固定治疗,与传统的颌间结扎比较有明显的优点.

    作者:郑卫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加强医学科研管理促进医院科研水平的提高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同样医学科研是推动医学科学发展和进步的强劲动力,也可以说是一个医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面临当前市场经济和人才流失的双重挑战,作为医疗卫生工作的主体--医院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科学研究已列为医院工作的重要地位,并与临床工作相辅相成.

    作者:鲁建华;陈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下肢浅静脉曲张腔内射频消融闭合术治疗2例

    下肢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中常见的疾病[1],传统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及剥脱术由于手术创伤大、术后疼痛明显、留有明显疤痕、康复时间长等原因,病人往往难以接受,于是各种微创治疗方法得到不断发展.近来我院引进了数控射频静脉闭合系统(美国,VNUS closure system),对2例患者进行了腔内射频消融闭合术治疗,近期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严金;郭绍红;邵海洋;储修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在普通人群中发生率为0.4%左右[1].房颤不仅可以产生各种症状,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还可以引起血流动力学异常和血栓栓塞,从而增加死亡率和医疗费用[1].由于药物治疗房颤效果一直不理想,近几年出现了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有报道[2],该种术式治疗阵发性房颤成功率可达91%,治疗慢性房颤成功率可达83%.

    作者:虞雪琴;庄一渝;马金琦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现代化医院洁净空气系统的运行管理与无菌环境保障

    洁净空气系统是一家现代化医院必不可少的硬件之一.目前新建和改建的综合性医院均把空气净化这一概念引入工程建设之中.我院是由香港著名实业家邵逸夫先生捐资,浙江省人民政府配套,美国罗马琳达大学协助建造和管理的一所具有国内示范水平、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综合医院.

    作者:金绍志;卞关鸿;袁玉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护理体会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的铜代谢障碍所引起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病变部位主要在肝脏及脑基底神经节,表现各锥体外系症状,精神症状及肝硬化等,还有角膜色素环(K-F环)[1].本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我对近年收治2例WD患者,通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出院后的随访与指导,使患儿获得满意的生活质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华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带血管蒂双折叠腓骨移植治疗开放性股骨骨折伴大段骨缺损

    目的 探讨大段骨缺损股骨骨折的修复方法及疗效.方法 自1999年6月~2005年2月对8例大段骨缺损股骨骨折,采用吻合血管的双折叠腓骨移植,结合适当内固定/外固定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13个月~5年8个月,平均3年2个月,移植骨生长良好,骨折愈合,能完全负重.结论 带血管蒂双折叠组合腓骨移植,结合适当内固定/外固定治疗伴大段骨缺损股骨骨折,愈合快,支撑力强,成功率高.

    作者:周建明;章银灿;卢焕兴;方伟松;楼才俊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经皮肾穿刺活检术患者护理体会

    经皮肾脏穿刺活组织检查(简称肾活检或肾穿刺)的临床应用,为肾脏疾病的准确诊断、推测预后以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但作为一项有创检查,存在着血尿、肾周血肿、甚至肾撕裂等出血性并发症的风险.因此如何加强肾穿刺的护理,控制和减少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已成为专科护理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现将我科近年对78例肾活检病人的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俏颖;程丽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首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续)

    (接上期)16 关于联合治疗16.1 不推荐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或阴性慢性乙型肝炎(I).对IFNα、拉米夫定序贯治疗的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Ⅱ-2).

    作者: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31例小儿高热惊厥临床观察分析

    小儿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多数病儿呈良性经过,但由于惊厥也能造成缺氧性脑损伤,所以必须给予紧急抢救.小儿高热惊厥发作期一般认为是在一个月至5~6岁之间,表现在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或某些传染病(如水痘、麻疹等)的发病初期,体温急骤上升至38℃以上(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其它可以惊厥的器质或代谢疾病).经治疗无后遗症,不影响生长[1].

    作者:苏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住院脑梗塞病人心理状况的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

    我院神经内科95%的脑梗塞病人因各种原因导致生活自理能力或劳动能力不同程度丧失,这些病人需要长期住院进行康复治疗.由于生活自理能力、劳动能力不同程度的丧失以及长期住院,给病人和家属带来了很大的精神与经济负担.本文作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1]和焦虑自评量表(SAS)[2]对50名神经内科住院脑梗塞病人心理状况进行评定和分析,评估其抑郁和焦虑程度,旨在更有针对性的落实护理措施,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作者:张素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直肠类癌18例临床分析

    直肠类癌约占胃肠道类癌总数的44.7%[1],是起源于直肠的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局限于粘膜下层,早期常无临床症状,生长缓慢,常在健康普查或体检中发现,术前较难明确诊断.我们收集本院18例直肠类癌临床病理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就直肠类癌的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

    作者:刘剑;张贵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血清降钙素原在老年患者急性感染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对老年患者急性感染性疾病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198例老年患者分成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并进行PCT检测,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作比较,同时将106例细菌感染组患者分为重症感染、一般感染组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重症感染组PCT阳性率91.18%,一般感染组阳性率为62.28%,健康对照组阳性率为9.09%,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0.5 ng/ml为阳性阈值,在重症感染时pCT的敏感度为91.18%、特异性为57.50%;以2.0 ng/ml为阳性阈值,在重症感染时PCT的敏感度为61.76%、特异性为84.17%,与CRP相比,其敏感度和特异性更高.结论 在急性重症细菌感染的老年患者中血清PCT的检测比CRP更有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许文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大肠癌LOVO细胞粘附作用

    目的 研究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大肠癌LOVO 细胞粘附作用.方法 采用3H-TdR掺入及鼠尾胶粘附实验测定VEGF诱导大肠癌LOVO细胞同质性和异质性粘附作用.结果 1ng/ml、5ng/ml VEGF诱导LOVO细胞60min、90min 3H-TdR掺入实验(dpm/min)分别为1558.27±251.11、1380.03±198.05和2829.30±2262.14、2641.6±473.24,10ng/ml VEGF诱导LOVO细胞60min、90min、120min 3H-TdR掺入实验分别为1302.20±201.04、2797.50±413.24、2066.79±187.97,显著低于对照组60、90、120 min的1984.14±216.74、3361.00±175.27、4173.40±373.98,P<0.05或0.01;5ng/ml、10ng/ml VEGF诱导LOVO细胞60分钟鼠尾胶粘附实验 OD值为0.250±0.018、0.230±0.036,1ng/ml、5ng/ml、10ng/ml VEGF诱导LOVO细胞90 min、120 min鼠尾胶粘附实验OD值分别为0.263±0.021、0.373±0.083、0.378±0.080和0.329±0.056、0.389±0.095、0.419±0.102,分别高于对照组的0.130±0.025、0.143±0.036、0.210±0.028,P<0.05或0.01.结论 VEGF可以促进大肠癌细胞异质性粘附作用以及降低大肠癌细胞的同质性粘附作用.

    作者:毛华;宋卫生;黄纯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妇科手术后芬太尼缓释透皮贴剂的止痛效果观察

    手术后疼痛不仅造成患者心理和情感上的不愉快,更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反应,可导致机体各系统功能出现紊乱.近年来术后镇痛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各种新的镇痛方法也层出不穷.芬太尼缓释透皮贴剂(以下简称芬太尼贴剂),贴于上身元毛区域,以恒定速率释放,直接通过未破损的皮肤到达血液,有效地减轻疼痛.临床上芬太尼贴剂已广泛用于晚期肿瘤患者,用于妇科术后镇痛报道不多,本文选择16例妇科手术患者,术前10小时在前臂无毛区粘贴芬太尼贴剂,术后镇痛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章梅云;赵旦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天幕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8例

    天幕脑膜瘤属颅底和脑深部肿瘤,发生率约占颅内脑膜瘤3%~5%[1].本文回顾分析本院近6年来显微手术治疗的8例天幕脑膜瘤,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汉江;金心;李君;吴晔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心肺复苏(CPR)与心血管急救(ECC)指南2005解析

    1解析目的本文从回顾与分析心肺复苏的概念与技术,了解新的进展,并用科学的、符合国际标准的指南来指导临床的心肺复苏术.

    作者:张悦怡;陆远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胃癌中胸苷磷酸化酶和二氢嘧啶脱氢酶含量及其比值的测定

    目的 测定胃癌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胸苷磷酸化酶(TP)和二氢嘧啶脱氢酶(DPD)的含量,并计算两者的比值,为希罗达在胃癌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1年经手术切除的胃癌手术标本45例,分别取肿瘤组织及距肿瘤3cm正常组织各300mg,应用ELISA方法测定两者TP和DPD的含量,并计算TP/DPD比值.结果 肿瘤组织中TP含量(中位值1419.60 ng/ml)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265.00 ng/ml),两者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819,P=0.000);肿瘤组织DPD含量(148.86 ng/ml)与癌旁正常组织(142.06 n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91,P=0.623);肿瘤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TP/DPD比值分别为5.89和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03,P=0.001).结论 胃癌组织较正常组织存在更高水平的TP和TP/DPD比值,联合检测TP和DPD可能较单一TP检测更具临床意义.

    作者:盛建明;马志敏;赵文和;吴灵娇;胡中荣;陈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杂志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