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式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探讨

裘月红;张翔;郑伟

关键词:下腹横切口, 腹式筋膜内子宫切除术
摘要:目的 探讨腹式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优越性.方法 对92例因子宫良性病变要求行子宫切除者行下腹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随机选择同期90例类似病人采用传统子宫切除术作为对照.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的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及术后发热率均有明显减少.结论 下腹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操作简单,出血少,病人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切口美观.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教育在无偿献血工作中的作用

    随着无偿献血工作重点从有计划指标,发展为取消计划指标的这种模式转变,以及人们对无偿献血观念的更新,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在无偿献血工作中更显得尤为重要,也为提高专业队伍的素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因此,加强健康教育与无偿献血工作的有机结合,是满足临床用血需求的好办法,健康教育也是理想和有效的媒体.

    作者:赵晓芸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腹式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探讨

    目的 探讨腹式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优越性.方法 对92例因子宫良性病变要求行子宫切除者行下腹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随机选择同期90例类似病人采用传统子宫切除术作为对照.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的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及术后发热率均有明显减少.结论 下腹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操作简单,出血少,病人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切口美观.

    作者:裘月红;张翔;郑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胃癌中胸苷磷酸化酶和二氢嘧啶脱氢酶含量及其比值的测定

    目的 测定胃癌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胸苷磷酸化酶(TP)和二氢嘧啶脱氢酶(DPD)的含量,并计算两者的比值,为希罗达在胃癌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1年经手术切除的胃癌手术标本45例,分别取肿瘤组织及距肿瘤3cm正常组织各300mg,应用ELISA方法测定两者TP和DPD的含量,并计算TP/DPD比值.结果 肿瘤组织中TP含量(中位值1419.60 ng/ml)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265.00 ng/ml),两者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819,P=0.000);肿瘤组织DPD含量(148.86 ng/ml)与癌旁正常组织(142.06 n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91,P=0.623);肿瘤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TP/DPD比值分别为5.89和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03,P=0.001).结论 胃癌组织较正常组织存在更高水平的TP和TP/DPD比值,联合检测TP和DPD可能较单一TP检测更具临床意义.

    作者:盛建明;马志敏;赵文和;吴灵娇;胡中荣;陈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首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续)

    (接上期)16 关于联合治疗16.1 不推荐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或阴性慢性乙型肝炎(I).对IFNα、拉米夫定序贯治疗的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Ⅱ-2).

    作者: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急性重度硫丹中毒1例

    硫丹(endosulfan)为有机氯类杀虫剂,具有高毒性,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引起全身各器官功能障碍,尤以中枢神经系统受累为常见,重者可昏迷、持续抽搐、严重脑水肿而死亡[1,2].急性硫丹中毒在国内报道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急性硫丹中毒患者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陈俊青;黄晓军;崔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住院脑梗塞病人心理状况的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

    我院神经内科95%的脑梗塞病人因各种原因导致生活自理能力或劳动能力不同程度丧失,这些病人需要长期住院进行康复治疗.由于生活自理能力、劳动能力不同程度的丧失以及长期住院,给病人和家属带来了很大的精神与经济负担.本文作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1]和焦虑自评量表(SAS)[2]对50名神经内科住院脑梗塞病人心理状况进行评定和分析,评估其抑郁和焦虑程度,旨在更有针对性的落实护理措施,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作者:张素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42例临床分析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是胰腺炎中常见的类型,而胆结石在我国占急性胰腺炎发病因素的55%~65%,是常见的病因.究其原因主要是由胆石引起壶腹部阻塞或胆石迁移过程中造成的Oddi括约肌水肿痉挛,引起胆汁胰液排泌不畅,造成高压胆汁逆流入胰管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所致.现对4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陈明彤;方洁;胡伟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心肺复苏(CPR)与心血管急救(ECC)指南2005解析

    1解析目的本文从回顾与分析心肺复苏的概念与技术,了解新的进展,并用科学的、符合国际标准的指南来指导临床的心肺复苏术.

    作者:张悦怡;陆远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下肢浅静脉曲张腔内射频消融闭合术治疗2例

    下肢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中常见的疾病[1],传统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及剥脱术由于手术创伤大、术后疼痛明显、留有明显疤痕、康复时间长等原因,病人往往难以接受,于是各种微创治疗方法得到不断发展.近来我院引进了数控射频静脉闭合系统(美国,VNUS closure system),对2例患者进行了腔内射频消融闭合术治疗,近期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严金;郭绍红;邵海洋;储修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血清降钙素原在老年患者急性感染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对老年患者急性感染性疾病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198例老年患者分成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并进行PCT检测,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作比较,同时将106例细菌感染组患者分为重症感染、一般感染组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重症感染组PCT阳性率91.18%,一般感染组阳性率为62.28%,健康对照组阳性率为9.09%,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0.5 ng/ml为阳性阈值,在重症感染时pCT的敏感度为91.18%、特异性为57.50%;以2.0 ng/ml为阳性阈值,在重症感染时PCT的敏感度为61.76%、特异性为84.17%,与CRP相比,其敏感度和特异性更高.结论 在急性重症细菌感染的老年患者中血清PCT的检测比CRP更有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许文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腰麻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 评估罗哌卡因腰麻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罗哌卡因组(R)和布比卡因组(B),每组40例.在分别予0.5%的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给药后,监测并记录注药前、注药后5 min、10 min、20 min时MAP、HR、HF、HF、LF/HF、TF数值.结果 罗哌卡因组LF、TF、LF/HF均呈下降趋势,10 min和20 min数值与基础值比较具有显著性(P<0.05);布比卡因组MAP、LF、TF、LF/HF下降明显,给药后5 min数据与基础值比较具有显著性(P<0.05),10 min、20 min数值与基础值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组间比较,布比卡因组MAP、TF、5 min LF、LF/HF与同时段罗哌卡因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10 min和20 min LF、LF/HF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两组患者HR和HF虽也呈下降趋势,但与基础值比较并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0.5%的罗哌卡因腰麻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要显著小于同浓度的布比卡因,该浓度的罗哌卡因腰麻安全性要高于布比卡因.

    作者:倪卫国;钟泰迪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国内外全科医学专科医师制度及相关问题探讨

    我国内地于20世纪80年代末引入全科医学概念,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特别是1999年卫生部全国全科医学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工作的全面启动,进入规范化发展阶段.2000年卫生部颁发了<关于发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意见>,明确了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发展应以毕业后医学教育为核心.

    作者:王嵬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乳腺癌患者游离皮瓣移植术围术期的护理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疾病,近年来发病呈上升、年轻化趋势,成为导致妇女死亡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治疗为有效的手段是乳腺癌改良或扩大根治术.为减轻手术区皮肤缝合时的张力,保证创面的顺利愈合,增强患侧上肢机能,往往需行大腿游离皮瓣移植术.故高质量的护理为术后皮瓣成活、创面顺利愈合、患侧上肢机能恢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孙奇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相关酶变化测定意义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由于感染、长期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及酸碱失衡,常可致心、肝、脑等多脏器损伤;极度的呼吸困难可致呼吸肌损伤或发生呼吸肌疲劳.以上诸多因素均可致多种心肌酶系学变化,病程中及时监测和分析这些酶学变化.

    作者:曾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肠道微生态制剂治疗致病菌阴性急性腹泻的临床研究

    急性腹泻是一种消化系统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排便的次数明显超过平时的习惯频率,粪便稀薄、含水分较多,可伴有腹痛、发热,主要由肠道致病菌及肠毒素等造成.发病率高,是门、急诊的常见病,既往多着重于抗菌治疗.近年来对肠道微生态的研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肠道微生态制剂的应用受到重视.为了观察肠道微生态制剂在急性腹泻治疗中的作用,我们应用培菲康(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制剂)对急性腹泻患者进行治疗,报告如下.

    作者:曹红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护理体会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的铜代谢障碍所引起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病变部位主要在肝脏及脑基底神经节,表现各锥体外系症状,精神症状及肝硬化等,还有角膜色素环(K-F环)[1].本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我对近年收治2例WD患者,通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出院后的随访与指导,使患儿获得满意的生活质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华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在普通人群中发生率为0.4%左右[1].房颤不仅可以产生各种症状,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还可以引起血流动力学异常和血栓栓塞,从而增加死亡率和医疗费用[1].由于药物治疗房颤效果一直不理想,近几年出现了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有报道[2],该种术式治疗阵发性房颤成功率可达91%,治疗慢性房颤成功率可达83%.

    作者:虞雪琴;庄一渝;马金琦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直肠类癌18例临床分析

    直肠类癌约占胃肠道类癌总数的44.7%[1],是起源于直肠的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局限于粘膜下层,早期常无临床症状,生长缓慢,常在健康普查或体检中发现,术前较难明确诊断.我们收集本院18例直肠类癌临床病理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就直肠类癌的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

    作者:刘剑;张贵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带血管蒂双折叠腓骨移植治疗开放性股骨骨折伴大段骨缺损

    目的 探讨大段骨缺损股骨骨折的修复方法及疗效.方法 自1999年6月~2005年2月对8例大段骨缺损股骨骨折,采用吻合血管的双折叠腓骨移植,结合适当内固定/外固定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13个月~5年8个月,平均3年2个月,移植骨生长良好,骨折愈合,能完全负重.结论 带血管蒂双折叠组合腓骨移植,结合适当内固定/外固定治疗伴大段骨缺损股骨骨折,愈合快,支撑力强,成功率高.

    作者:周建明;章银灿;卢焕兴;方伟松;楼才俊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现代化医院洁净空气系统的运行管理与无菌环境保障

    洁净空气系统是一家现代化医院必不可少的硬件之一.目前新建和改建的综合性医院均把空气净化这一概念引入工程建设之中.我院是由香港著名实业家邵逸夫先生捐资,浙江省人民政府配套,美国罗马琳达大学协助建造和管理的一所具有国内示范水平、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综合医院.

    作者:金绍志;卞关鸿;袁玉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杂志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