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教师视角下来华医学留学生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研究

曾娜;盛德乔

关键词:留学生, 医学, 教学, 教师
摘要:目的:了解教师视角下医学来华留学生的教学现状,为进一步提高留学生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目的抽样医学留学生教师与管理人员16名,对其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结果:目前教师们认为,医学留学生教学过程中存在生源质量下滑,学生汉语水平不高,教师发展制度环境不理想、管理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突出问题.结论:基于问题尝试改进,提高留学生培养质量.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模拟人在超声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模拟人作为当代医学教育的新手段,日益受到临床科室的重视.结合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分析模拟人在衔接超声医学理论基础与临床应用中的地位和作用,为超声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育教学提供新思路.

    作者:谭石;苗立英;崔立刚;陈文;王晓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本研究采用实验组和对照组前测后测设计,探讨了微课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阅读成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微课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阅读成绩,对低阅读水平和中等阅读水平学生的影响效果明显.

    作者:谭霞;王胜男;李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内科学课程主动见习融通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内科学课程作为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基本和核心,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医学生临床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介绍了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构建实施的内科学课程主动见习融通教学新模式,并从具体组织形式、考核方式、实施重点、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阐述,强调“以实践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宗旨,以期能深化医学教学体系改革,促进自主、动态、共享的教学新氛围的形成.

    作者:彭小青;罗爱静;张浩;沈守荣;彭伟莲;余枭;邓芳;蒋铁斌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基于学生视角的教学改革实施效果的调查与分析

    学校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施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了解教学改革成效的有力途径.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通过学生的视角,对教改效果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推动和深化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作者:魏屹晗;穆得超;于灏;侯琳;辛建;李晓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基于多源流理论的医教协同改革政策过程研究

    医学教育改革深层次问题、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度需求、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时代使命构成了医教协同改革的问题源流;专家学者的理论研究、医学院校的组织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参与、政府部门的支持构成了医教协同改革的政策源流;执政党理念、国民情绪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构成了医教协同改革的政治源流.三大源流共同作用,在政策企业家的推动下开启了政策之窗,实现了医教协同改革的议程设置和政策出台.

    作者:孙松;朱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维生素D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和新生儿胰岛素情况的影响

    目的:探析补充维生素D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与新生儿胰岛素的情况.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1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控制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D补充法,对比两组妊娠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胰岛素.结果:对照组、实验组难产率分别为23.81%、11.42%,实验组难产率明显较低(P<0.05);实验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76%、15.23%,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实验组、对照组新生儿胰岛素对比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用维生素D给予补充,不但能够有效改善分娩不良结局,对新生儿胰岛素无明显影响,对提高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娩质量有着促进作用.

    作者:毛书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高龄胆结石患者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高龄胆结石患者行胆囊切除术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通过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在我院经临床确诊高龄胆结石患者100例,行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展开研究,按照患者的不同围术期护理干预模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行常规护理基础之上行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成效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对两组患者行不同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长、治愈时长时长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显著差异;且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相较对照组明显较优,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高龄胆结石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在围术期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取得显著的护理成效.

    作者:董凤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妇产科学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的初探

    通过“互联网+”的手段,将妇产科学所涉及的教学资源设计制作成在线、碎片化、共享的知识点,丰富教学形式、扩大教学范围,逐步完善妇产科学在线精品课程的建设.

    作者:盛少琴;赵蕾;刘佳俐;李瑞兰;李东胜;吕伯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以“多元化”教学项目的开发拓宽学生创业途径的探索与实践

    鉴于美容造型艺术课程“根据岗位胜任能力的培养”的项目设计,只能基本满足市场需求,但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尚缺针对性,本文通过探讨在教学中实施多元化项目开发与拓宽学生创业途径之间的必然联系,提出年龄结构、造型风格、服务对象、服务形式多元化项目教学改革,并通过教学实践与反思,对提高美容相关类专业学双创实践能力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章益;周亚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MOOC联合课堂教学在普外科教学应用前景的探讨

    普外科是外科系统大的专科,相关的教学一直是外科教育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医学发展迅速,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普外科的教学任务,所以必须探索出更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方法.MOOC以网络为基础,更新迅捷,能满足当代医学生对不断更新的医学信息和知识的需求和跟进.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方法,从而使MOOC教学模式与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结合,为普外科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李座宇;崔莹;刘连新;姜洪池;麻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医学生正负性情绪在人格特质与共情间的中介作用

    目的:探讨医学生共情与大五人格、正负性情绪的关系.方法:对512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五人格对共情有不同程度的预测作用,正负情绪分别在大五人格与共情之间起中介作用.结论:大五人格不仅对共情有直接预测作用,且通过正负性情绪间接预测共情,这为医学生共情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赵迪;王娟;冯秀娟;方跃艳;康晓菲;厉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互联网+”校园联合PBL在放射诊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探索“互联网+”校园联合PBL在放射诊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比较康复专业放射诊断学实习课传统实践教学方法和“互联网+”校园联合PBL实践教学方法效果的差异,结果显示后者考试分数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习兴趣,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祁英;王晓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Jigsaw教学法联合PBL教学法在留学生消化内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Jigsaw教学法联合PBL教学在留学生消化内科见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留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Jigsaw教学法联合PBL教学法和PBL教学法.通过考核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的考核成绩和教学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Jigsaw教学法联合PBL教学法较LBL教学法效果更优.

    作者:洪万东;董乐妹;董秀丽;陈超;颜页;林铁素;冯建武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护生人文关怀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现状调查

    目的:调查在校本科护生的人文关怀素质和创新能力现状.方法:抽取某大学护理学院三年级本科护生13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关怀意识量表、关怀能力量表和个人创新行为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本科护生的关怀意识得分为(67.04±7.75),关怀能力得分为(181.28±13.81),个人创新能力得分为(52.15±7.81).关怀能力各维度得分中耐心维度标准化得分高,勇气维度标准化得分低;个人创新能力各维度得分相近.结论:在校本科护生的人文关怀素质处于偏低水平,创新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医学院校要注重相关培养,以提高本科护生人文关怀素质和创新能力.

    作者:杜少英;高伟娜;周艺;杜小静;王彦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UTS与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心内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导师制(UT;)与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心内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锦州医科大学2011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班学生共64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导师制结合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的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结果:实验组在实习成绩、临床思维能力、学习的积极性、对教学满意度、医患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导师制与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作者:孙丽敏;张涛;贺欣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美国口腔医学生临床实习的观察与体会

    口腔实习是从理论学习过渡到临床工作的关键环节,也是由学生转变为医生的关键阶段,在整个口腔医学教育中有重要作用.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加,国内学者也有更多的机会近距离观察发达国家的口腔医学培养模式.文章通过对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牙学院临床实习的观察与思考,以期在教育理念和培养方式上对国内口腔医学教育有所启发.

    作者:王敬旭;高平;Bin Yang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宫外孕行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和负性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宫外孕行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和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宫外孕患者9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结果:干预组术后的尿管拔除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显著短于对照组,且干预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SDS和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在临床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宫外孕患者的术后恢复,缓解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

    作者:叶彩丽;胡海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英国医学培养体系对我国医学教育的启发

    目的:解析英国医学生培养体系,管理制度及导师制.方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学习人员采访调查,互联网络等收集信息,综合分析英国医学生培养模式,思考我国近年来的医学培养模式,给出启发.结果:英国医学管理的高度集权,医学生培养的层层筛选及分流制度,医学与科研的分家,对我国医学界及医学生学习都有重要启发,应根据自身国情及特点,完整培养制度,吸引更多人才进入医学界,发展医疗事业.

    作者:丁忠家;王音;查定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小儿哮喘雾化治疗中全程护理干预的综合效果研究

    目的:探究小儿哮喘雾化治疗中应用全程护理干预的疗效.方法:从我院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选取100例通过哮喘雾化治疗的患儿,将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全程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 (P<0.05),实验组的咳嗽消失时间、咳憋消失时间、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血氧饱和度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哮喘雾化治疗中应用全程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患儿的恢复.

    作者:何丽萍;谢娇阳;舒莉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基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形成性评价考核体系在病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整群抽取我校2015级全日制中医临床专业242名本科学生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120人为实验组,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法,122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终结性评价的考核方法.课程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及期末考试成绩对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学生综合成绩优于对照班(P<0.05),且前者及格率高于后者(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于80%的学生接受并认可形成性评价考核体系.结论: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形成性评价提高了病理学教学质量,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和综合素质.

    作者:胡敏;韩要武;钱琛;张颖;周媛凤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浙江大学,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