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颖;司艳红;郭守东;秦树存
目的:探讨BOPPPS教学法在功能食品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及方式的态度,并将结果用于2010-2012级功能食品学教学中.课程结束后以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该教学法的满意度,以形成性评价教学效果.结果:53.8%学生对该教学法非常满意,对此方法有正向态度.考试平均成绩由既往77分上升到81分.结论:BOPPPS教学法可提高综合学习能力,该方法值得深入推广.
作者:蒋立勤;夏道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适应医学本科教学的重症医学教学方法.方法:以重症医学科实习生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进行采用LBL+ PBL教学法和LBL+ CBL教学法,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及优缺点.结果:试验组学生表现出更高的兴趣及认可度;在理论、病例分析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考核中,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LBL+ CBL教学法在重症医学教学中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作者:冯芳;张红松;牟成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三明治”教学法结合Mini-CEX在中医妇科临床带教中的效果.方法:将2014-2016年度在妇科门诊实习的七年制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三明治”教学方法和传统带教方法.通过出科理论考核、Mini-CEX评分及教学反馈问卷评估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理论考核、Mini-CEX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明治”教学法结合Mini-CEX在中医妇科临床带教中取得良好效果,值得进一步改进推广.
作者:胡慧;曾薇薇;沈明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在校本科护生(以下统称在校护生)成就动机的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286名在校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影响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校护生成就动机得分(0.65±9.53).经常参加小组学习、自认为网络学习有趣及不同年级是在校护生成就动机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在校护生成就动机处于较低水平,总体状况不容乐观,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鼓励在校护生经常参加小组学习、培养其网络学习兴趣、针对不同年级的护生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增加其成功的体验,均有助于提高其成就动机水平.
作者:陈建华;应碧荷;邹继华;周晓荣;郭志平;赵磊;王梦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以学生为主讲的角色变换法在口腔黏膜病课程《全身性疾病的口腔表现》教学中的应用与意义.方法:以接受传统教学方法的67名学生和新教学方法的96位学生的教学质量为对照进行分析讨论.结果:以学生为主讲的角色变换法在主客观指标上显示优势.结论:以学生为主讲的角色变换法对教学效果和人才储备有促进作用.
作者:何虹;姚立平;张洁銎;孙晓爽;周锦翰;刘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PBL教学模式与CP教学模式结合在神经外科护理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3年7月-2015年6月在神经外科实习的88名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n=44)和实验组(n=44),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则采用PBL+ CP模式教学法.对两组学生理论考试、临床技能操作考核、综合能力成绩以及自制的调查问卷表进行比较,并对比学生对两种教学法的认可程度及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操作技能及综合能力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对PBL+ CP教学模式满意度高.结论:PBL+ CP教学模式有利于使护理实习生全面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能提高其自主学习及评判性思维等综合能力.
作者:陈飞;潘金玉;陈晓英;鲜继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在生理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在我校2013级预防医学专业生理学课程中实施形成性评价,评价内容为平时表现、实验考核和期末成绩.终以形成性评价的考核结果和调查问卷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形成性评价的综合成绩与终结性评价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前者及格率显著高于后者(P<0.05),问卷调查显示70-80%的学生认可形成性评价.结论: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生理学教学质量.
作者:李婷;刘燕;高莉晶;郭晓姝;张翠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TBL-CBL-PBL多轨教学模式对口腔正畸学本科生教学的影响.方法:将120名学生随机分成3组,每组40名,分另接受传统讲授式教学法(A组)、经典PBL教学法(B组)和TBL-CBL-PBL多轨教学法(C组).采取主观问卷调查和客观试卷答题两种方式评价三种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结果:TBL-CBL-PBL多轨教学组各项指标上均优于其他两组并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和接受.结论:TBL-CBL-PBL多轨教学法能够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丹;刘欢叶;张扬;金实;郭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根据医学生心理学素养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医学生心理学教育的阶段性特点,从医学生心理学素养培养的特点出发,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三维螺旋”心理学素养培养模式,从心理学知识、心理健康状况、心理能力三个维度,分阶段、有针对性地提高医学生的心理学素养,具有可操作性.
作者:郑德伟;孙宏伟;刘晓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见习阶段是医学生从书本到临床的第一步,血液科患者以血液恶性肿瘤为主,医学人文关怀不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而且影响着治疗效果,所以加强医学人文教育至关重要.文章通过分析临床见习阶段教学和血液科临床的特点,探讨在血液科见习带教中融入医学人文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径,以提高临床见习教学质量,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
作者:董菲;景红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临床生化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期间入院接受血液检测的患者140例,对其进行血液样本抽取后,分别进行生化检测,并判断其临床诊断检测结果,分析这其中的影响作用.结果:经检查结果显示,不同时间段的检测结果中,大多数检测数据结果,均产生了变化,且P< 0.05,有统计学意义.4h后检测结果中,除碱性磷酸酶与甘油三酯外其他检测结果均存在较大差异,8h检测结果中,除甘油三酯钾离子和7谷氨酰转肽酶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均由显著差异.结论:在进行生化检测时,为保证检测项目的信息精确性,需保证在合理时间段进行血液标本检测,并根据时间检测结果促进在免疫检测系统下的检测项目稳定性分析,从而避免不良检测结果的发生.
作者:许试文;黄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本课题采用文献分析法,依据生物化学教学研究论文的研究内容处于教学环节前、中、后,将其进行分类统计,分析了国内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研究现状、生物化学各教学环节和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奠定基础.
作者:李艳花;于婧文;李自青;马存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标准化病人在国内临床教学和考试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人员的招募、培训、应用等多个环节成为制约其在国内教学普及的难点,通过分析新桥医院呼吸内科标准化病人团队的建设,总结标准化病人的选择、培训与应用经验,以期能为课堂和临床教学提供更多的参考.
作者:刘俊彦;吕学军;赵维;李玉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法与“传统课堂”教学法在护理学教学中教学效果的研究,为今后的护理学课间实习提供出效果更佳的教学模式.方法:研究内容为护理专业学生在消化内科的课间实习.研究对象为哈尔滨医科大学2013级护理系一班全体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为翻转课堂教学法,对照组为传统课堂教学法.通过授课前后共八次测试,比较两组教学结果.结果:实验组的测试成绩、对消化系统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翻转课堂教学法相比于传统课堂教学法所得效果更好,学生可以更长时间地将知识记忆且遗忘速度较慢、遗忘内容较少.
作者:潘超;金世柱;刘冰熔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微格教学在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2级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61名学生共6组,一二三组31名学生为对照组,四五六组30名学生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LBL教学,实验组采用微格教学,通过课程考试和调查问卷分析结果.结果:实验组学生平时成绩、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学生总评成绩优良人数分布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学生实验总评成绩高于对照组(P<0.01).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学生认可微格教学模式.结论:微格教学模式有利于改善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自我认知判断的能力.
作者:尹淑英;董兆举;赵慧娟;李宁;宓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以预防医学本科生为例,采用德尔菲法组织两轮专家函询,终初步建立了由基础知识(0.28)、实验技能操作(0.22)、科研能力(0.18)和实际运用能力(0.32)4项一级指标和16项二级指标构成的预防医学本科毕业生综合能力考核方法.
作者:于佳;刘学;刘晓秋;史力田;唐玄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塞通和天麻素联合应用于突发性耳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牧治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血塞通进行医治,观察组采用天麻素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则采用血塞通联合天麻素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三组患者的听力、耳鸣和眩晕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观察组和实验组患者的听力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2%、68%、90%,实验组患者的听力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和观察组;且实验组患者的耳呜、眩晕改善总有效率和痊愈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十分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突发性耳聋治疗,采用血塞通联合天麻素的方法进行医治,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听力水平,还能有效改善患者耳呜和眩晕的症状.
作者:程成龙;叶乐健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胜任力要素进行评价并构建其胜任力模型.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编制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胜任力问卷,对黑龙江省内10家医学高校或其附属医院的临床专家、行政部门领导和从事临床教育研究的学者进行德尔菲专家咨询,借助均值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构建了包括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认知、特质和动机五个维度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胜任力模型.结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胜任力模型可为医学院校的医学生培养、人才引进、工作评价和绩效管理提供依据,具有较好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价值.
作者:胥娇;王志博;张东华;董靖竹;周佳;薄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学院立足于学校现有的医学教育资源,改革原有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课程,并以其教学过程为依托,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等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整合课程内容衔接方面以及教学效果的科学评价问题,有待在进一步实践中逐步改革完善.
作者:黄敏;覃庆洪;谢小薰;梁磊;刘登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讨实施分步教学法对临床护理带教质量的影响.方法:从我院老年科2015年6月-2016年2月的实习护生中随机选取56名参与研究试验,对照组28名接受传统模式教学,实验组28名接受分步教学法带教,从教学满意度、综合实践能力两方面对两种方案的教学情况作评估.结果:两组护生的教学态度满意度基本相近,数据对比,统计学不成立(P>0.05),但在带教内容、带教模式与学术水平上,实验组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成立(P<0.05).经综合实践能力评测,显示实验组的基础理论、专业技能与授课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成立(P<0.05).结论:在老年科实施分步教学法教学,利于提高护理带教质量,增强护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值得推荐.
作者:刘霄妃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