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明治”教学法结合Mini-CEX在中医妇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胡慧;曾薇薇;沈明洁

关键词:“三明治”教学法, Mini-CEX, 中医妇科
摘要:目的:探讨“三明治”教学法结合Mini-CEX在中医妇科临床带教中的效果.方法:将2014-2016年度在妇科门诊实习的七年制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三明治”教学方法和传统带教方法.通过出科理论考核、Mini-CEX评分及教学反馈问卷评估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理论考核、Mini-CEX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明治”教学法结合Mini-CEX在中医妇科临床带教中取得良好效果,值得进一步改进推广.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医学本科生元认知意识、性别、听力成绩的关系研究

    本研究采用Vandergrift et al.(2006)的听力元认知意识问卷(MALQ)和听力测试,以500名医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探索了元认知意识的性别差异及元认知意识与听力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元认知意识在性别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高意识组的听力成绩显著高于低意识组;元认知意识水平与听力成绩显著正相关.结论是医学本科生学习者元认知意识和听力水平之间存在积极关系.

    作者:冯海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标准化病人建立和应用在口腔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实践

    目的:探讨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在口腔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实验组学生应用SP进行带教,对照组学生应用典型见习病例和随机观看病人进行带教,比较两种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理论知识、技能素养、无菌观念和爱伤观念上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性(P<0.05).结论:SP在口腔临床见习教学中效果较好,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作者:张古泉;张燕国;陈岱韵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翻转课堂”教学法与“传统课堂”教学法在护理学教学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法与“传统课堂”教学法在护理学教学中教学效果的研究,为今后的护理学课间实习提供出效果更佳的教学模式.方法:研究内容为护理专业学生在消化内科的课间实习.研究对象为哈尔滨医科大学2013级护理系一班全体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为翻转课堂教学法,对照组为传统课堂教学法.通过授课前后共八次测试,比较两组教学结果.结果:实验组的测试成绩、对消化系统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翻转课堂教学法相比于传统课堂教学法所得效果更好,学生可以更长时间地将知识记忆且遗忘速度较慢、遗忘内容较少.

    作者:潘超;金世柱;刘冰熔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食管癌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了解食管癌患者围术期护理过程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对其病情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数据来源为本院2015年-2016年期间收治确诊食管癌且用外科手术治疗患者80例相关基线资料,其中40例在食管癌手术治疗围术期用常规护理方式干预并设其为对照组,另40例食管癌围术期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干预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不同护理措施理念对于患者手术及身体影响情况.结果:记录两组患者在不同围术期护理下首次排气时间、胃管留置时间、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数据,观察组以上各项指标相对而言均有明显优越性,P< 0.05,提示有意义;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提示观察组出现咽喉疼痛、心律失常、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提示有意义.结论:外科手术是临床当前治疗食管癌患者的主要手段,围术期护理措施是否配合妥善对于患者手术过程以及预后质量等均会产生直接影响,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围术期护理对患者术后康复具有积极意义,缩短康复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谢伟群;刘鸿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SimBaby在儿科护理学综合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SimBaby为基础的模拟医学教育在儿科护理学综合实训中应用的意义及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200名护生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实训课程教学,通过期末考试、二阶段考核分析、问卷调查反馈等,比较两组教学效果及差异.结果:实验组在病例分析、综合诊断、临床思维能力、学习的自主性等方面表现优异,评价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imBaby引入到儿科护理学综合实训教学中,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

    作者:王娜;庞晓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BOPPPS教学模式结合PDG教学法在西医内科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BOPPPS与PDG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西医内科学理论教学中的效果.方法:以浙江中医药大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BOPPPS与PDG结合的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方法.课程结束后行问卷调查及理论考试综合评估.结果:问卷调查显示学生认可BOPPPS与PDG结合的教学模式,实验组的理论考试总成绩、基础识记部分成绩和病例分析部分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BOPPPS与PDG结合的教学模式可提高西医内科学教学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沈旭君;王灵聪;冯晓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预见性护理对预防血液透析并发症的效果研究

    目的:观察并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预防血液透析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我院血透室收治的70例透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透析次数284次),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透析次数290次),比较两组干预效果,并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低血压、低血糖、心律失常、肌肉痉挛、导管感染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透析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实施预见性护理能够降低血液透析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小芬;姚海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关于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与培养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为更多的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教育规模的扩大与许多院校软硬件设施不足之间的矛盾不容小觑.研究生自身素质、导师的业务能力与科研水平、教育与培养模式等均会对研究生培养产生影响.医学研究生教育与培养必须摒弃“无师而导”与“师而不导”,严把研究生入学准入关,不断探索有效的教育与培养模式.

    作者:石士奎;汤晓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对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思考

    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是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激发高校教师的活力和创造力、推动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高校竞争力的迫切需要.针对当前高校教师考评制度存在的功能异化、流于形式和单向管理等突出问题,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精神,提出从考核评价内容、考核评价方式和考核评价保障等方面深化改革的具体措施.

    作者:夏睦群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医学生心理素养“三维螺旋”培养模式浅析

    根据医学生心理学素养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医学生心理学教育的阶段性特点,从医学生心理学素养培养的特点出发,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三维螺旋”心理学素养培养模式,从心理学知识、心理健康状况、心理能力三个维度,分阶段、有针对性地提高医学生的心理学素养,具有可操作性.

    作者:郑德伟;孙宏伟;刘晓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基于器官系统的基础医学整合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学院立足于学校现有的医学教育资源,改革原有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课程,并以其教学过程为依托,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等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整合课程内容衔接方面以及教学效果的科学评价问题,有待在进一步实践中逐步改革完善.

    作者:黄敏;覃庆洪;谢小薰;梁磊;刘登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CBS教学法在医学留学生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目的:探讨CBS教学法在医学留学生免疫学授课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将留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另别采用CBS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授课,授课结束后分别统计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成绩,并进行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学生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调查问卷结果显示,CBS教学法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得到学生的高度认可.结论:CBS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医学留学生免疫学教学质量.

    作者:邸大琳;陈蕾;李进;刘艳菲;魏兵;鞠吉雨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临床护理教学中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方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到2016年3月我院实习的60例护生为此次研究对象,分成两组进行急重症护理教学,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教学,实验组30例采用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带教结束后对护生的教学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实验组护生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评判性思维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团队为基础教学方式相比传统教学更为科学性,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值得推荐.

    作者:江旭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某高校附属医院青年教师临床技能竞赛分析与评价

    临床教师技能竞赛是检验师资队伍临床知识和技能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对某附属医院第三届青年教师临床技能竞赛试题难度、区分度、信度以及竞赛成绩等数据进行分析,揭示本次技能竞赛试题质量及成绩概况,探讨本次竞赛试题形式、内容及竞赛结果对临床实践教学的启示,为提高青年教师临床教学能力,促进师资队伍水平提升提出意见与建议.

    作者:陆定;姜晓莹;俞鸿雁;袁方;陈蓬来;沈晔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角色变换法在七年制口腔黏膜病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目的:分析以学生为主讲的角色变换法在口腔黏膜病课程《全身性疾病的口腔表现》教学中的应用与意义.方法:以接受传统教学方法的67名学生和新教学方法的96位学生的教学质量为对照进行分析讨论.结果:以学生为主讲的角色变换法在主客观指标上显示优势.结论:以学生为主讲的角色变换法对教学效果和人才储备有促进作用.

    作者:何虹;姚立平;张洁銎;孙晓爽;周锦翰;刘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生物化学教学研究现状的文献分析

    本课题采用文献分析法,依据生物化学教学研究论文的研究内容处于教学环节前、中、后,将其进行分类统计,分析了国内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研究现状、生物化学各教学环节和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奠定基础.

    作者:李艳花;于婧文;李自青;马存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探析痹祺胶囊安全性及用药安全管理对策

    目的:探析痹祺胶囊安全性及用药安全管理对策.方法:选取500例使用痹祺胶囊治疗骨关节疾病的患者临床资料.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段、发生时间、累及器官及临床表现,制定相应的用药安全管理措施.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6.6%,其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23例.65岁以上的老年人16例(48.5%).发生时间段多在1-24h以内,胃肠道和皮肤是主要累积器官.结论:痹祺胶囊引起的不良反应具有明显的年龄、性别、发生时间段、临床表现,临床医师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及时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痹祺胶囊用药安全性.

    作者:方达飞;计建军;张慧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两种教学法在重症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和比较

    目的:探讨适应医学本科教学的重症医学教学方法.方法:以重症医学科实习生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进行采用LBL+ PBL教学法和LBL+ CBL教学法,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及优缺点.结果:试验组学生表现出更高的兴趣及认可度;在理论、病例分析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考核中,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LBL+ CBL教学法在重症医学教学中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作者:冯芳;张红松;牟成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双语标准化病人在普外科留学生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双语标准化病人在普外科留学生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校进入临床见习的2011级留学生以班为单位分成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授课.实验组采用双语标准化病人教学法授课.结果:不论在临床见习阶段,还是在在临床实习阶段,实验组学生的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结论:在普外科留学生临床见习教学中,双语标准化病人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

    作者:王贵军;邓蓓蓓;王玉彬;马广友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基于TOPSIS法的临床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目的:探索临床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点.方法:运用TOPSIS综合评价法,依据临床医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五个一级维度从科学性、重要性和可行性角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结论:创新能力培养重点排序结果为外部因素、基础知识、创新思维、创新人格、创新技能.临床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从上述方面全方位地进行改进.

    作者:焦明丽;李平;刘鹤;张靖婧;赵思奇;邢凯;杨立斌;黎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浙江大学,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