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BS教学法在医学留学生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邸大琳;陈蕾;李进;刘艳菲;魏兵;鞠吉雨

关键词:医学留学生, CBS教学法, 免疫学, 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CBS教学法在医学留学生免疫学授课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将留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另别采用CBS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授课,授课结束后分别统计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成绩,并进行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学生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调查问卷结果显示,CBS教学法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得到学生的高度认可.结论:CBS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医学留学生免疫学教学质量.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医学院校大学生网络行为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建议——以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为例

    医学院校教育工作者应关注新的时代环境对医学生心理行为的影响,努力发挥网络带来的积极作用,防止和规避网络的负面作用和风险.通过网上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的1306名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其网络行为的现状,并对这些情况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希望能够为进一步提高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针对性提供一些有效的理论依据.

    作者:张俊洁;张梦君;申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专业课程考试反馈制度建立及实行效果分析

    选择2011级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42人作为研究组,课程为影像诊断学、介入放射学、超声诊断学,通过对考试进行成绩分析及反馈;选用2010级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学生40人作为对照组,采用相同教学方法、使用相同教材、授课教师等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两组学生的成绩.研究组与对照组成绩比较结果为t=6.249,P=0.000,具有显著性差异.对研究组进行问卷调查,大多数学生认为考试反馈非常有必要性.通过对我院实施专业课程反馈制度进行效果分析,并进一步提出改进措施.

    作者:吴丽娜;张淑丽;李超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数字健康创新教育:北京大学医学部新尝试

    数字健康作为数字技术与医疗健康的融合,成为健康产业发展的焦点,同时也为高等医学教育提出新的挑战.北京大学医学部开展数字健康创新教育,包括以创新为导向的数字健康课程和以创业为导向的课外实践活动.这是国内首次以人文为核心,连接医学、技术和商业跨学科式地针对我国医疗健康领域的实际问题开展创新教育,是顺应我国健康产业发展潮流的新尝试.

    作者:李晏锋;王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基于数字切片的组织学实验自主学习网络环境的构建及应用

    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利用数字化技术,构建自主学习环境已经成为新的教学辅助措施.结合我们教研团队构建组织学实验自主学习网络环境的实际情况,从平台建设、硬件配置、资源构建及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作者:蓝永洪;林世珍;牛海艳;张彦慧;齐亚灵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目标教学法在急诊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目标教学法在急诊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12月在我科实习的护生150人,随机分为观察组75人和对照组75人,对照组护生临床带教采用传统带教方式,观察组护生临床带教采用目标教学法.结果:观察组急诊护理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主动性、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生对临床教学提高学习兴趣、提高主动性、提高应急能力、提高综合分析能力的评价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目标教学法有助于提高急诊护生临床教学效果,并受到护生欢迎.

    作者:戎燕燕;胡玉儿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空气灌肠造影X线与CT在小儿肠套叠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空气灌肠造影X线与CT在小儿肠套叠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急诊收治且经确诊证实的163例小儿肠套叠为观察组,行空气灌肠造影X线和CT检查,同期155例X线平片初诊患儿为对照组.结果:空气灌肠造影X线、CT的肠套叠检出率均为100%,显著高于X线平片检出率为61.9% (P<0.01),观察组患儿93例(82%)患儿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结论:空气灌肠造影X线诊断小儿肠套叠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兼具诊断与治疗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海金;姚远;陈鉴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双语标准化病人在普外科留学生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双语标准化病人在普外科留学生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校进入临床见习的2011级留学生以班为单位分成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授课.实验组采用双语标准化病人教学法授课.结果:不论在临床见习阶段,还是在在临床实习阶段,实验组学生的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结论:在普外科留学生临床见习教学中,双语标准化病人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

    作者:王贵军;邓蓓蓓;王玉彬;马广友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探析痹祺胶囊安全性及用药安全管理对策

    目的:探析痹祺胶囊安全性及用药安全管理对策.方法:选取500例使用痹祺胶囊治疗骨关节疾病的患者临床资料.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段、发生时间、累及器官及临床表现,制定相应的用药安全管理措施.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6.6%,其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23例.65岁以上的老年人16例(48.5%).发生时间段多在1-24h以内,胃肠道和皮肤是主要累积器官.结论:痹祺胶囊引起的不良反应具有明显的年龄、性别、发生时间段、临床表现,临床医师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及时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痹祺胶囊用药安全性.

    作者:方达飞;计建军;张慧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贯通纵向鸿沟构建富有中医药特色的扁平化学生社区党建活动模式——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的调研与创新

    学生社区是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面对个性飞扬的90后大学生,必须改进现有的学生社区党建工作模式,贯通鸿沟,集中资源,办出一些凝聚关注的品牌活动.本研究通过对所在中医药院校的学生社区党建工作进行调研与分析,揭示现存问题,阐明构建具有校园文化特色的学生社区党建活动模式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具体的建设性意见,从而为高校的学生社区党建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作者:林小桦;高理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生物化学教学研究现状的文献分析

    本课题采用文献分析法,依据生物化学教学研究论文的研究内容处于教学环节前、中、后,将其进行分类统计,分析了国内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研究现状、生物化学各教学环节和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奠定基础.

    作者:李艳花;于婧文;李自青;马存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护理学专业在校本科生成就动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在校本科护生(以下统称在校护生)成就动机的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286名在校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影响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校护生成就动机得分(0.65±9.53).经常参加小组学习、自认为网络学习有趣及不同年级是在校护生成就动机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在校护生成就动机处于较低水平,总体状况不容乐观,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鼓励在校护生经常参加小组学习、培养其网络学习兴趣、针对不同年级的护生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增加其成功的体验,均有助于提高其成就动机水平.

    作者:陈建华;应碧荷;邹继华;周晓荣;郭志平;赵磊;王梦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关于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与培养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为更多的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教育规模的扩大与许多院校软硬件设施不足之间的矛盾不容小觑.研究生自身素质、导师的业务能力与科研水平、教育与培养模式等均会对研究生培养产生影响.医学研究生教育与培养必须摒弃“无师而导”与“师而不导”,严把研究生入学准入关,不断探索有效的教育与培养模式.

    作者:石士奎;汤晓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形成性评价在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实践与意义

    形成性评价在住院医师培养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介绍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形成性评价体系,并且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相关调查.结果发现形成性评价对于促进儿科住院医师能力培养很有意义,尤其推崇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EX)、360度评估、出科结构化病历面试,并且提倡及时反馈.

    作者:闫辉;齐建光;张欣;周国鹏;姚弥;李雪迎;王颖;李海潮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BOPPPS教学法在功能食品专业课程中的教学探讨

    目的:探讨BOPPPS教学法在功能食品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及方式的态度,并将结果用于2010-2012级功能食品学教学中.课程结束后以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该教学法的满意度,以形成性评价教学效果.结果:53.8%学生对该教学法非常满意,对此方法有正向态度.考试平均成绩由既往77分上升到81分.结论:BOPPPS教学法可提高综合学习能力,该方法值得深入推广.

    作者:蒋立勤;夏道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两种教学法在重症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和比较

    目的:探讨适应医学本科教学的重症医学教学方法.方法:以重症医学科实习生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进行采用LBL+ PBL教学法和LBL+ CBL教学法,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及优缺点.结果:试验组学生表现出更高的兴趣及认可度;在理论、病例分析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考核中,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LBL+ CBL教学法在重症医学教学中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作者:冯芳;张红松;牟成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医学生心理素养“三维螺旋”培养模式浅析

    根据医学生心理学素养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医学生心理学教育的阶段性特点,从医学生心理学素养培养的特点出发,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三维螺旋”心理学素养培养模式,从心理学知识、心理健康状况、心理能力三个维度,分阶段、有针对性地提高医学生的心理学素养,具有可操作性.

    作者:郑德伟;孙宏伟;刘晓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完善专业教学体系建设 培养社会需要的药学人才

    针对海南医学院药学专业本科学生,从课程体系建设、实验教学改革、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全方位完善专业教学体系建设,经过探索,药学专业的建设取得丰硕成果.2012年该专业成为首先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6年期的5个院校之一.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作者:张俊清;刘侠;钟霞;李海霞;侯杰;罗喻超;黄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住院老年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住院老年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老年患者615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意识状态、吞咽功能等信息,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并对观察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615例老年患者中,共90例发生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14.6%;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意识障碍、吞咽困难、鼻饲、吸痰、胃食管反流均对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0岁、合并基础疾病、意识障碍、鼻饲、胃食管反流为老年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患者吸入性肺炎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根据患者情况给予相应的应对措施,如稳定基础疾病、控制疾病发作、加强巡视、注意管路管理等,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作者:孔一名;戴元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提高全科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和建议

    我国全科医学教育仍处于起步和不断完善阶段,201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同意部分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全科医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由于其起步较晚,且没有权威的依据可以参照,在实践中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其中研究生培养质量是关键问题之一,提高全科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教学管理部门和临床带教老师应该深思的问题.

    作者:马青变;郑亚安;付源伟;王新;郑延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与综合评价

    目的: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胜任力要素进行评价并构建其胜任力模型.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编制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胜任力问卷,对黑龙江省内10家医学高校或其附属医院的临床专家、行政部门领导和从事临床教育研究的学者进行德尔菲专家咨询,借助均值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构建了包括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认知、特质和动机五个维度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胜任力模型.结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胜任力模型可为医学院校的医学生培养、人才引进、工作评价和绩效管理提供依据,具有较好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价值.

    作者:胥娇;王志博;张东华;董靖竹;周佳;薄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浙江大学,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