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本宏;松长青;姜姗;吴玥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不同产地生白术中阿魏酸和咖啡酸的高效液相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C18(150 mm ×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0.2%甲酸水-乙腈(70∶30),检测波长:320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5℃。结果:阿魏酸进样量在0.040~0.500μg、咖啡酸进样量在0.060~0.75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均为0.9998。阿魏酸和咖啡酸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10%(RSD=1.08%)、98.66%(RSD=0.61%)(n=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适用于生白术中阿魏酸和咖啡酸的含量测定。
作者:张德珂;马传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乳癖消颗粒各提取部位的抗痛经作用。方法:采用缩宫素致小鼠扭体实验观察乳癖消颗粒各提取部位的抗痛经作用。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乳癖消颗粒的各提取部位均能显著减少缩宫素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 P <0.05,P<0.01或P<0.001);其中,水溶性部位效果好(P<0.001),且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癖消颗粒的水溶性部位具有显著抗痛经作用。
作者:王树圆;纪宏宇;孙晓佳;吴琳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氯霉素醋酸曲安奈德乳膏中氯霉素和醋酸曲安奈德的含量。方法:使用ZORBAX SB-C18(250 mm ×4.6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pH 3.0磷酸盐缓冲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40 nm,柱温:室温,进样量:20μl。结果:醋酸曲安奈德在6.12~48.96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7%, RSD=1.3%(n=9)。氯霉素在62.1~745.2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4%,RSD=1.0%(n=9)。结论:本法灵敏、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氯霉素醋酸曲安奈德乳膏的质量控制。
作者:杨平;曾蔚欣;孙路路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制备复方瑞芬太尼-丙泊酚微乳双效麻醉药,并考察复方瑞芬太尼-丙泊酚微乳对成犬的麻醉效果。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复方瑞芬太尼-丙泊酚微乳,考察复方瑞芬太尼-丙泊酚微乳的粒径分布、Zeta电位、微观形态及复方瑞芬太尼-丙泊酚微乳对成犬的麻醉效果。结果:复方瑞芬太尼-丙泊酚微乳平均粒径为(217.6±48.2) nm,多聚分散系数为(0.212±0.032),Zeta电位为(-31.2±3.8) mV,透射电镜显示微乳粒径均一。药效学研究表明复方瑞芬太尼-丙泊酚微乳对成犬部分脾切除手术的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过程具有较好的效果。结论:双效麻醉药复方瑞芬太尼-丙泊酚微乳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有望用于临床。
作者:潘丽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调查分析湖北省内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效果的影响因素,以促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提高基本药物使用效果。方法:通过对参加“2014年湖北省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省级培训班”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影响基本药物使用效果因素的分值,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影响基本药物使用效果的相关因素中合理使用的影响分值高为3.86,其次为基本药物质量、基本药物配备品种合理性、可负担性、基本药物管理制度,影响分值在3.0以下的有医疗机构药房托管、医疗机构依靠基本药物收益大小。结论:通过对影响因素的调查评价,针对具体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提高基本药物的使用效果。
作者:李强;谢正海;陈宇;张乔;付伟;王晨;贡雪芃;杜光;丁玉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赤雹为满族民间习用中药材,治疗腰腿疼痛和腰部扭伤疗效显著,且未见不良反应。本文查阅国内外赤雹研究的相关文献,对其近30年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为合理开发利用赤雹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隶书;岳乐乐;程东岩;王超楠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并评价羟基氯喹(HCQ)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HCQ(4.78,9.55,19.10,38.20,76.40μg?ml-1)对A549细胞、HepG2细胞、HT-29细胞、K562细胞、Hela细胞和B16细胞的抑制作用。用酶标仪检测吸光度( A)值并计算肿瘤细胞抑制率和IC50。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HCQ对6株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均明显升高,且呈剂量依赖性(P <0.01)。浓度达到38.20μg?ml-1的HCQ对6株肿瘤细胞的抑制率均在60%以上。 HCQ对肿瘤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26.70(A549)、27.47(HepG2)、5.72(HT-29)、14.03(K562)、20.21(Hela)、13.62(B16)μg?ml-1。结论:HCQ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体外抗肿瘤作用,在治疗肺癌、直肠腺癌、肝癌、宫颈癌、黑色素瘤和红白血病方面可能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杨涛;李国铭;薛林路;黄博;王琪;邓长生;徐勤;宋健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药用植物滥用现象带来的众多有害反应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药物安全使用问题亟待解决。 DNA条形码是一种强有力的分子鉴定技术,它能弥补传统形态学和化学方法鉴定中药材的不足之处。近年,DNA条形码技术给中药材的鉴定带来了新的视野也获得了众多突出性成绩。一些热门的DNA条形码候选序列如ITS, ITS2, psbA-trnH, rbcL, matK已经用于中药材的鉴定。
作者:郭慧;王谦博;贾力维;丁常宏;郭盛磊;王振月 刊期: 2016年第03期
Stribild是由埃替格韦、Cobicistat、恩曲他滨、替诺福韦组成的复方制剂。对于肌酐清除率( CCr)≥70 ml·min-1艾滋病初治患者和复治患者,Stribild的疗效确切。由于它只需一天给药一次,增加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对于其他抗艾滋病治疗方案中出现腹泻、胃疼、手脚麻木的患者,本品是一个不错的替代方案。然而,由于长期使用,仍需要注意其对肾、肝、骨密度的不良反应。
作者:饶志方;王婉钢;王智;涂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制订复方肤清洗剂中赤芍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TLC法对制剂中赤芍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制剂中芍药苷的含量。色谱条件:乙腈-0.01%磷酸水(13∶8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0 nm,流速:1.0ml·min-1,柱温:40℃,进样量:10μl。结果:TLC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芍药苷在0.070~4.50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0),平均回收率为98.36%,RSD为2.73%(n=6)。结论:该方法准确、快速,重复性好,可用于复方肤清洗剂质量控制。
作者:熊辉;石金敏;周灿;邹青伟;张晓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建立测定复方阿托伐他汀钙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中两种药物含量的RP-HPLC法。方法:采用Gemini-NX C18色谱柱(250 mm ×4.6 mm,5μm),以20 m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至pH至4.0)-乙腈-甲醇(30∶10∶6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40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μl。结果:阿托伐他汀和氨氯地平浓度分别在0.4~40.0μg·ml-1和0.2~20.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两者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6%和99.7%,RSD分别为0.92%和0.85%(n=9)。结论:该法专属性强、稳定可靠,可用于复方阿托伐他汀钙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中两种药物的含量测定。
作者:果秋婷;张小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联苯双酯( dimethyl dicarboxylate biphenyl,DDB)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增殖和凋亡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gamma, PPARγ)表达的影响。方法:接种HSC-T6细胞于96孔板和6孔板中,分别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测定不同浓度联苯双酯作用于细胞24 h后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药物对HSC-T6细胞PPARγmRNA和蛋白的表达的影响。结果:相比于对照组(0μmol·L-1),DDB在实验浓度(8~64μmol·L-1)能明显抑制HSC-T6的增殖(P<0.05),促进HSC-T6的凋亡(P<0.05);药物处理过的HSC-T6细胞PPARγ 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有显著提高。结论: DDB可通过上调HSC-T6细胞中PPARγ的表达抑制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的凋亡。
作者:魏丹芸;张洪;张英;彭锐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用HPLC法测定癫痫患者血浆中丙戊酸的浓度,与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 CMIA)比较,评价两种测定方法的一致性。方法:分别用 HPLC法和CMIA 法测定230例癫痫患者血浆中丙戊酸的浓度,测定值用 Passing-Bablok回归法和Bland-Altman法分析,考察2种方法的相关性及差异。结果: HPLC 法(Y)和 CMIA(X)法的回归方程为 Y =1.0697X +2.3382(R2=0.969,n=230),显示两种方法相关性良好;Bland-Altman法分析表明两种测定方法的一致性欠佳,HPLC法测定值偏高。结论:HPLC法和CMIA法测定癫痫患者血浆中丙戊酸的浓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但一致性欠佳,且存在系统误差,在临床治疗中,两种方法不可以互换,应注意调整和选择。
作者:郭美华;陈岩;钱钊;马妍妍;海鑫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综述近年来槲皮素对药物代谢酶的影响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报道中槲皮素对药物代谢酶的影响的文献,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结果:槲皮素通过对Ⅰ相药物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 CYP)和Ⅱ相药物代谢酶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UGTs),硫酸基转移酶(sulfotransferase, SULTs)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s)等的调控作用,从而影响多种常用药物在体内、外的代谢。同时,槲皮素对代谢酶的调控作用需要各种核受体的参与。结论:槲皮素对多种药物代谢酶均具有抑制或诱导作用,因此槲皮素将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
作者:杨婷玉;刘亚妮;师少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对石膏饮片进行综合评价,探索其等级划分的方法。方法:检测不同产地石膏饮片的性状、主要成分含量、微量元素含量、X-衍射专属特征峰等指标,结合市场饮片分级情况,进一步完善石膏饮片的分级标准。结果:参考各项检测指标,综合评价将石膏饮片划分为优级饮片和统货饮片两个等级。结论:对于指导市场石膏饮片分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孙晓静;杨柳;邹戬;张义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评定HPLC-MS/MS测定人血浆中卡马西平( CBZ)浓度的不确定度。方法:分析HP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CBZ浓度的不确定度来源,计算并进行合成和扩展。结果:人血浆中低浓度(7.46 ng ·ml-1)和高浓度(745 ng ·ml-1) CBZ的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0.410 ng ·ml-1和33.400 ng ·ml-1(P=95%,k=2)。结论:HP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CBZ浓度的不确定度在低浓度时主要由回收率、生物样品配制和基质效应引入,在高浓度时主要由生物样品配制和重复性引入。
作者:梅升辉;杨莉;赵志刚;冯卫星;朱乐亭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心肾综合征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心肾综合征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治疗7 d后对比两组患者血清N端B型尿钠肽前体( NT-ProBNP)、心率、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 LVEF)、每搏输出量( SV)、血清尿素氮( BUN)、肌酐( Scr),肾小球滤过率( GFR)等指标,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67% vs 79.17%,P<0.05)。结论:联合使用重组人脑利钠肽及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能够更好的改善心肾综合征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肾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刘阳;邱光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为提高扶正抗瘤丸的质量,现进一步完善其质量控制标准。方法:对方中虎杖、丹参、黄芪、当归和川芎5味药进行薄层色谱鉴别,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方中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薄层色谱中斑点清晰,专属性强;黄芩苷在31~310μg·ml-1范围内成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1.11%(RSD=1.26%,n=9)。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扶正抗瘤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贡磊;唐安福;崔恩忠;汤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百令胶囊联合丹参多酚酸盐对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炎症细胞因子、肾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肾功能改善作用。方法:60例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加用百令胶囊。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内皮素(ET-1)、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等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疗效与药品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IL-6、TNF-α、CRP、ET-1、SCr、BUN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Ccr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令胶囊联合丹参多酚酸盐能降低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的炎症反应,保护肾血管内皮功能,改善肾功能,且安全性良好,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王平;万世文;杜新芝;薛艳梅;高会智;闫燕;武艳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建立HPLC波长切换法测定银花芒果片中绿原酸、芒果苷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150 mm ×4.6 mm,5μm )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A)-0.2%磷酸水溶液(B)系统,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柱温:30℃,波长切换时间序列采样:0~8 min为327 nm,8~20 min为258 nm。结果:绿原酸进样量在0.140~2.51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4%,RSD为1.2%(n=9);芒果苷进样量在0.042~0.761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9%,RSD为1.4%(n=9)。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唐德智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