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心肾综合征难治性心力衰竭观察

刘阳;邱光钰

关键词:重组人脑利钠肽, 连续肾脏替代治疗, 心肾综合征难治性心力衰竭
摘要: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心肾综合征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心肾综合征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治疗7 d后对比两组患者血清N端B型尿钠肽前体( NT-ProBNP)、心率、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 LVEF)、每搏输出量( SV)、血清尿素氮( BUN)、肌酐( Scr),肾小球滤过率( GFR)等指标,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67% vs 79.17%,P<0.05)。结论:联合使用重组人脑利钠肽及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能够更好的改善心肾综合征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肾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中国药师杂志相关文献
  • 当归保肝胶囊的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优选当归保肝胶囊的佳超声提取制备工艺。方法:以阿魏酸含量和当归多糖含量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30%乙醇倍量、超声时间和提取次数3个影响因素。结果:佳的超声提取制备工艺为:加12倍的30%乙醇,超声提取4次,每次1.5 h。结论:该超声提取制备工艺操作简便,重复性好,适合工业化大生产。

    作者:秦龙;李平;杨奇明;李玉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与不同溶媒配伍的不溶性微粒考察

    目的::考察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在常用的4种溶媒(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果糖注射液、木糖醇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的方法考察大株红景天注射液与4种溶媒配伍后分别在0,0.5,1,2,4,8 h内产生不溶性微粒数量和pH的变化。结果:在8 h内大株红景天注射液与4种溶媒配伍后的外观及pH无明显变化。在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不溶性微粒数符合药典规定。0.9%氯化钠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数量小于5%葡萄糖注射液。在果糖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数超过药典标准,尤其在4h不溶性微粒数明显增多。在木糖醇氯化钠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数略高于药典标准。结论:建议大株红景天注射液选用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做溶媒。不推荐果糖注射液,木糖醇氯化钠注射液做溶媒。虽然说明书未提及大株红景天注射液用0.9%氯化钠注射液做溶媒。本试验可为糖代谢异常患者用药提供一个参考依据。

    作者:周芬;高声传;史英;王琳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试论建立中药临床药学培训基地的紧迫性与重要意义

    目的::探讨我国建立中药临床药学培训基地的重要性和意义。方法:结合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开展的现状、存在问题等,阐述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培训基地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明确建立中药临床药学培训基地的重要意义。结果:建立培养专业中药临床药学人才的中药临床药学培训基地,可以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临床药学服务,必将促进中药临床药学发展和药学服务水平提升。结论:建立中药临床药学培训基地迫在眉睫,意义重大,是当前中药临床药学工作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作者:孙洪胜;曹俊岭;梅全喜;曹广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地榆鞣质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地榆鞣质提取物的体外抗菌活性及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机制。方法:采用牛津杯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地榆鞣质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供试菌,测定胞外碱性磷酸酶( AKP)、钾离子( K+)、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菌体胞内和胞外总三磷酸腺苷酶( T-ATPase)含量;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PAGE)观察蛋白谱带变化和通过透射电镜( TEM)观察菌体超微结构,从而阐述地榆鞣质的抗菌机制。结果:地榆鞣质能够有效抑制革兰阳性菌,而对革兰阴性菌无明显的抑制作用。地榆鞣质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后,菌悬液中AKP、K+、可溶性蛋白、DNA和RNA等大分子物质的含量比对照组显著增大;胞内和胞外ATP酶浓度发生显著变化;SDS-PAGE蛋白图谱结果表明,经地榆鞣质处理的菌体无明显的蛋白条带形成;透射电镜观察发现,菌体细胞完整性被破坏。结论:地榆鞣质在体外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能够改变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并破坏细胞的完整性。

    作者:周本宏;松长青;姜姗;吴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某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醒脑静注射液使用情况调查

    目的::调查某院神经外科醒脑静注射液( XNJI)使用情况,为促进XNJI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抽查某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神经外科200份使用XNJI的住院病历,对其用药适应证、用法用量、疗程、联合用药、不良反应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科室 XNJI 存在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其中超说明书适应证者达34.50%,超剂量给药者达92.50%,而单次用药剂量为40 ml的患者占90.00%。临床使用中也存在着 XNJI与西药联合使用的问题,主要与氯化钾(74.00%)合用或与氯化钾和胰岛素(11.00%)联合使用。结论:临床使用醒脑静注射液存在着某些不合理的情况,应加强其规范使用的管理。

    作者:冯静;宋金春;张玲莉;郭咸希;杨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扶正抗瘤丸的质量标准

    目的::为提高扶正抗瘤丸的质量,现进一步完善其质量控制标准。方法:对方中虎杖、丹参、黄芪、当归和川芎5味药进行薄层色谱鉴别,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方中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薄层色谱中斑点清晰,专属性强;黄芩苷在31~310μg·ml-1范围内成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1.11%(RSD=1.26%,n=9)。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扶正抗瘤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贡磊;唐安福;崔恩忠;汤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雌孕激素序贯治疗对再次清宫术后宫腔残留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雌孕激素序贯治疗再次清宫术后宫腔残留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再次清宫术后仍有宫腔残留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口服戊酸雌二醇片及醋酸甲羟孕酮片,对照组在清宫术后口服新生化颗粒,疗程均为21 d。比较两组患者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水平、阴道流血停止时间及转经时间,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β-HCG降低差值,阴道流血停止时间及转经时间等均低于对照组( P<0.05或P<0.01)。观察组治愈率为90.00%,对照组治愈率为9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雌孕激素序贯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子宫功能修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建秀;陈洪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比较HPLC和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测定癫痫患儿血浆中丙戊酸的浓度

    目的::用HPLC法测定癫痫患者血浆中丙戊酸的浓度,与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 CMIA)比较,评价两种测定方法的一致性。方法:分别用 HPLC法和CMIA 法测定230例癫痫患者血浆中丙戊酸的浓度,测定值用 Passing-Bablok回归法和Bland-Altman法分析,考察2种方法的相关性及差异。结果: HPLC 法(Y)和 CMIA(X)法的回归方程为 Y =1.0697X +2.3382(R2=0.969,n=230),显示两种方法相关性良好;Bland-Altman法分析表明两种测定方法的一致性欠佳,HPLC法测定值偏高。结论:HPLC法和CMIA法测定癫痫患者血浆中丙戊酸的浓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但一致性欠佳,且存在系统误差,在临床治疗中,两种方法不可以互换,应注意调整和选择。

    作者:郭美华;陈岩;钱钊;马妍妍;海鑫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药赤雹的研究概述

    赤雹为满族民间习用中药材,治疗腰腿疼痛和腰部扭伤疗效显著,且未见不良反应。本文查阅国内外赤雹研究的相关文献,对其近30年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为合理开发利用赤雹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隶书;岳乐乐;程东岩;王超楠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羟基氯喹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目的::探讨并评价羟基氯喹(HCQ)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HCQ(4.78,9.55,19.10,38.20,76.40μg?ml-1)对A549细胞、HepG2细胞、HT-29细胞、K562细胞、Hela细胞和B16细胞的抑制作用。用酶标仪检测吸光度( A)值并计算肿瘤细胞抑制率和IC50。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HCQ对6株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均明显升高,且呈剂量依赖性(P <0.01)。浓度达到38.20μg?ml-1的HCQ对6株肿瘤细胞的抑制率均在60%以上。 HCQ对肿瘤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26.70(A549)、27.47(HepG2)、5.72(HT-29)、14.03(K562)、20.21(Hela)、13.62(B16)μg?ml-1。结论:HCQ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体外抗肿瘤作用,在治疗肺癌、直肠腺癌、肝癌、宫颈癌、黑色素瘤和红白血病方面可能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杨涛;李国铭;薛林路;黄博;王琪;邓长生;徐勤;宋健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尼达尼布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目的::建立家兔血浆尼达尼布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研究尼达尼布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方法:采用ZORBAX SB-C18色谱柱为分离柱,以乙腈-0.1%三氟乙酸-水(35∶20∶4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86 nm,柱温为35℃;以卡马西平为内标,血浆在碱性条件下经乙酸乙酯萃取后检测。雄性家兔6只,按20 mg·kg-1的剂量耳缘静脉注射给予尼达尼布;分别在给药前和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耳缘静脉采集血液,分离血浆待测。用DAS 3.0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尼达尼布浓度在0.05~10.0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低中高三个浓度(0.10,2.50,7.50μg·ml-1)的日内精密度RSD分别为5.55%、4.53%和2.74%,日间精密度RSD分别为6.15%、5.45%和3.15%;相对回收率分别为(98.50±5.47)%、(100.25±4.54)%和(99.94±2.74)%。6只家兔血浆尼达尼布浓度经DAS 3.0计算,尼达尼布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Cmax为(3.01±0.35)μg·ml-1,t1/2为(4.38±1.53)h,AUC0-t为(11.67±1.71)μg·h·ml-1。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家兔血浆尼达尼布浓度的测定及其药动学研究。尼达尼布在家兔体内呈一级动力学消除。

    作者:金祝萍;郑兴荣;张建伟;朱康;邱相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3种中药提取物对人真皮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

    目的::探讨3种中药提取物对体外培养人真皮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人真皮成纤维细胞,进行波形蛋白免疫组化鉴定。 MTT法测定3种中药提取物作用后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能力,消化法检测培养液中羟脯氨酸的含量变化。结果:培养的细胞为典型的成纤维细胞形态,波形蛋白免疫组化呈阳性;冻存前后的人真皮成纤维细胞均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MTT检测结果显示培养72 h后,0.3125~5.0000 mg·ml-1芦荟凝胶提取物、0.1563~2.5000 mg·ml-1白芨提取物、0.0750 mg·ml-1丹参多酚酸盐,具有明显促进人成纤维细胞增殖作用(P<0.05,P<0.01),且培养上清液中羟脯氨酸含量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P<0.05)。丹参多酚酸盐对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与时间和浓度关系密切,随着培养时间延长,高浓度药物组对成纤维细胞由促进变为抑制作用。结论:芦荟、白芨、丹参提取物可通过促进人真皮成纤维细胞增殖以及羟脯氨酸等细胞外基质的分泌加速创面愈合。

    作者:徐莲;符旭东;熊蕊;罗梦颖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医院药师职业生涯管理初探

    目的::从管理学与心理学角度对医院药师的职业生涯管理进行初步探讨,为药剂科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借鉴发展心理学中的近发展区理论,分析医院药师职业生涯管理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管理理念与具体管理手段。结果:药剂科管理者应树立动态发展的员工观,形成尊重差异、因材管理等理念,转变管理角色,提升职业生涯管理能力,并通过轮转与定岗、职业指导、发掘潜力、开辟通道以及个人职业生涯的自我管理等手段,建立科学有效的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体系。结论:建议药剂科管理者利用现代管理学理论和方法对医院药师进行系统而有效的职业生涯管理,这将有助于实现员工和科室共同发展的目标。

    作者:杜小莉;梅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联苯双酯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和凋亡及PPARγ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联苯双酯( dimethyl dicarboxylate biphenyl,DDB)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增殖和凋亡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gamma, PPARγ)表达的影响。方法:接种HSC-T6细胞于96孔板和6孔板中,分别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测定不同浓度联苯双酯作用于细胞24 h后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药物对HSC-T6细胞PPARγmRNA和蛋白的表达的影响。结果:相比于对照组(0μmol·L-1),DDB在实验浓度(8~64μmol·L-1)能明显抑制HSC-T6的增殖(P<0.05),促进HSC-T6的凋亡(P<0.05);药物处理过的HSC-T6细胞PPARγ 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有显著提高。结论: DDB可通过上调HSC-T6细胞中PPARγ的表达抑制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的凋亡。

    作者:魏丹芸;张洪;张英;彭锐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HP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卡马西平浓度的不确定度评定

    目的::评定HPLC-MS/MS测定人血浆中卡马西平( CBZ)浓度的不确定度。方法:分析HP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CBZ浓度的不确定度来源,计算并进行合成和扩展。结果:人血浆中低浓度(7.46 ng ·ml-1)和高浓度(745 ng ·ml-1) CBZ的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0.410 ng ·ml-1和33.400 ng ·ml-1(P=95%,k=2)。结论:HP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CBZ浓度的不确定度在低浓度时主要由回收率、生物样品配制和基质效应引入,在高浓度时主要由生物样品配制和重复性引入。

    作者:梅升辉;杨莉;赵志刚;冯卫星;朱乐亭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石膏饮片分级的研究

    目的::对石膏饮片进行综合评价,探索其等级划分的方法。方法:检测不同产地石膏饮片的性状、主要成分含量、微量元素含量、X-衍射专属特征峰等指标,结合市场饮片分级情况,进一步完善石膏饮片的分级标准。结果:参考各项检测指标,综合评价将石膏饮片划分为优级饮片和统货饮片两个等级。结论:对于指导市场石膏饮片分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孙晓静;杨柳;邹戬;张义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不同纯化技术对麦冬皂苷水提液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纯化技术对麦冬总皂苷水提液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选麦冬总皂苷的水提工艺;采用大孔树脂吸附及膜分离等不同技术对麦冬皂苷水提液进行纯化,并测定其电导率、pH、黏度、浊度等理化参数及蛋白质、鞣质、多糖、总皂苷等物质的含量。结果:麦冬总皂苷的佳水提工艺条件为:每次加6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90 min;麦冬总皂苷不同纯化液的电导率、pH、黏度无显著影响,但总皂苷及3种大分子物质含量有显著差异。结论:大分子物质的含量可作为考察麦冬总皂苷水提液纯化工艺的参考指标;膜分离技术比大孔树脂吸附更适用于麦冬总皂苷水提液的分离纯化。

    作者:梁艳妮;唐志书;田瑛;古川;刘世军;刘红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药药历书写的探讨

    中药药历是中药临床药师临床实践工作的完整记录,也是中药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的必备资料。但是,目前尚无关于中药药历统一规范的书写模式,本文从中药药历书写的目的、意义、内容和关注的重点等方面对中药药历的书写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为中药药历的书写搭建了初步的框架。

    作者:王丽霞;沈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短梗五加果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分离与鉴定

    目的::分离和鉴定短梗五加果提取物中的三萜类化合物。方法:采用开口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进行系统的化学分离,使用1 H-NMR、13 C-NMR、HSQC和HMBC等波谱学手段,结合ESI-MS质谱确定其分子结构。结果:从短梗五加果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2-α-hydroxychiisanogenin (1),chiisanogenin (2),3-oxo-24-methylenecycloartan (3),mangif-eronic acid (4),isomangiferolic acid (5),齐墩果酸(6),白桦脂醇(7),白桦脂酸(8)。结论:化合物3、4、5为首次从五加属中分离得到。

    作者:孟永海;王欣慰;吴琼;吴高松;姜海;翟春梅;杨春娟;宋洋;王知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HPLC法测定甲磺酸沙芬酰胺中对映异构体的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甲磺酸沙芬酰胺中对映异构体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 Chiralpak AS-H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正己烷-乙醇-二乙胺(75∶25∶0.1);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25 nm;柱温:35℃。结果:甲磺酸沙芬酰胺与其对映异构体之间的分离度大于2.0;两者分别在1.007~2517.500μg·ml-1和0.909~2273.200μg· 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均为0.9990;对映异构体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4.9%,RSD为2.3%(n=9)。结论:该方法准确、快速,可用于甲磺酸沙芬酰胺产品中对映异构体的含量测定。

    作者:张琪;张倩如;刘静媛;郭文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中国药师杂志

中国药师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高级研修学院;武汉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