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美玲;彭婉平
患者,女,83岁,因“外伤致头部疼痛17天”于2015年9月1日入住我院。患者17 d前因外伤致头面部剧痛伴视物眩晕曾入住社区医院。患者否认一过性昏迷史,无恶心呕吐,无胸闷气促,无大小便失禁等。该院根据CT结果诊断为颅内出血,并给予止血、消除颅内水肿等治疗。具体用药情况:氨甲苯酸注射液0.6 g +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ivd,qd,20%甘露醇注射液250 ml,ivd,qd。因住院过程中突发昏迷转至我院,继续给予止血、消除颅内水肿等治疗,具体用药:20%甘露醇注射液250 ml,ivd,qd,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 +氨甲环酸注射液1200 mg,ivd,qd。患者既往无食物、药物过敏史。入院体检:T 37.0℃,P 85次/min,R 19次/ min,BP 122/67 mmHg,神清,对答切题,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直径3 mm,心、肺、腹查体无殊,头面部局部稍肿胀、瘀青,四肢大动脉搏动可,末梢血供感觉可,胃纳睡眠可,二便无殊,体质量无明显改变。血常规:WBC 3.14×109·L -1,L 0.94×109·L -1,Hb 136.0 g·L -1,超敏 C 反应蛋白1.1 mg·L -1;生化指标:总蛋白57.4 g·L -1,白蛋白31.8 g ·L -1,白球比例1.24。诊断为:①头部外伤(双侧硬膜下积液伴右侧硬膜下积血、蛛网膜下腔出血);②多处软组织挫伤。2015年9月3日,为改善患者营养状态,给予7%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凡命,华瑞制药有限公司,规格:按总氨基酸计250 ml ∶17.5 g,批号:80HG088)250 ml,ivd,qd。输注约7 min 后,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呼之不应,两眼凝视,嘴角抽搐,口吐白沫,叹息样呼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无。体检:P 114次/ min,R 25次/ min,BP 71/49 mmHg。考虑为过敏性休克,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输液器,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ivd,床边心电监护,氧气5 L·min -1吸入,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1mg,sc,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 mg,iv,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0 ml +50%葡萄糖注射液30 ml,ivd。约6 min 后,患者面色转红润,呼之能应答,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直径2 mm,心、肺、腹查体无殊,四肢大动脉搏动可,末梢血供感觉可。停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后,其他药物和剂量未作调整,在密切观察下继续使用,患者住院期间未再发生上述过敏反应。
作者:寿张轩;金雪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沙利度胺的不良反应(ADRs)和临床应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系统回顾国外有关沙利度胺的临床文献报道,并进行分析整理。结果:沙利度胺的不良反应涉及胃肠道反应、血液毒性、心血管毒性、神经毒性、皮肤损害、肺栓塞等。此外,其新的临床应用也较为广泛。结论:临床医师及药师应重视沙利度胺的用药风险与合理用药,以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裴丽;罗艳;黄显金;王丽伟;刘京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筛选佳的复方二氧化钛乳膏基质处方。方法:拟定5种不同处方的基质与水杨酸苯酯、二氧化钛进行配伍,制备复方二氧化钛乳膏,并考察乳膏的性状和稳定性。结果:5种非离子型乳化剂均能制备出复方二氧化钛乳膏,处方 A 制得的乳膏偏稠厚,处方 B、C、D、E 制得的乳膏细腻、有光泽、易涂布。5种乳膏离心后均未发生分层现象,且耐低温。在高温试验中,处方 A 和 B 制得的乳膏呈失水粗糙状;处方 D 制得的乳膏与室温放置的同类样品比较,无明显性状改变;处方 C 和 E 制得的乳膏稠度下降,成流动液体状。放置12个月,处方 D 制得乳膏的性状和含量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结论:处方 D 制得的复方二氧化钛乳膏细腻、易涂布,稳定性好,具备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华燕;李婕;徐风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建立 HPLC 法同时测定复方米诺地尔凝胶剂中的米诺地尔和维 A 酸含量。方法:色谱柱:Shim-Pack VP-ODS C18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甲醇和2%醋酸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 nm 和350 nm;流速:1.0 ml· min -1;柱温:35℃;进样量:10μl。结果:米诺地尔和维 A 酸分别在4.0~240.0μg·ml -1和0.05~3.00μg·ml-1的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分别为0.9996和0.9993)。米诺地尔和维 A 酸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56%和99.36%,RSD分别为0.42%和0.50%(n =9)。结论:建立的测定方法简便,可行,适用于同时测定复方米诺地尔凝胶剂中米诺地尔和维 A酸的含量。
作者:要辉;纪万里;孙海军;白育庭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 ICU 重症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重点。方法:通过参与1例脑胶质瘤切除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药物治疗,结合患者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协助医师制订用药方案并针对抗感染治疗、镇静镇痛、抗血小板治疗以及用药过程中的药物相互作用、注意事项以及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全程药学监护。结果:通过全程药学监护提高了患者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抗感染治疗有效,顺利转出 ICU 继续巩固治疗。结论:临床药师在参与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协助医师制订合理有效的个体化用药方案,为患者提供专业、有效、优质的药学服务。
作者:乐可佳;崔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建立芩珠凉血合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 TLC 法对处方中的黄芩、甘草和薏苡仁进行定性鉴别,采用 HPLC法测定制剂中黄芩苷和甘草酸的含量。结果:TLC能够特异性的鉴别黄芩、甘草和薏苡仁,黄芩苷在0.030~0.971 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1.0000,平均回收率是97.74%,RSD 是2.76%(n =9);甘草酸铵在0.013~0.220 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1.0000,平均回收率是99.02%,RSD 是1.79%(n =9)。结论:该法专属性强,简便,准确,可作为控制芩珠凉血合剂的方法。
作者:张玉萱;徐玲玲;朱全刚;李新液;张若曦;赵梦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某院肿瘤患者升白细胞药的使用情况,规范该院肿瘤患者升白细胞药的使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查2014年1~12月某院诊断为恶性肿瘤并开具升白细胞药的患者病历579份,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化疗情况、化疗后骨髓抑制情况和升白细胞药使用情况等信息,对升白细胞治疗的药物种类、给药时机、给药剂量、给药频次、使用疗程、联合用药以及溶媒的选择进行分析。结果:该院升白细胞药物以口服制剂为主;579例病例中合理用药病历414例,占71.50%,不合理用药病历165份,占28.50%,其中用药剂量和疗程基本符合要求,而不合理病例中主要以品种和给药时机不适宜为主,分别为42.42%和27.88%,其次为重复给药和联合用药不适宜,分别为13.33%和12.73,溶媒选择不适宜发生率较低,为3.64%。结论:该院肿瘤患者升白细胞药的使用有待规范,临床医师需加强升白细胞药应用知识的学习,合理使用该类药物。
作者:杨娜;唐娜萍;龚建平;李群;肖坚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肾移植术后他克莫司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析与其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以1997~2013年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进行肾移植术并在术后服用他克莫司的2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他克莫司相关的不良反应及其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0位入选的肾移植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65%,主要的不良反应事件为血液毒性、高血糖及高血脂。单因素统计结果发现年龄、体质量、体质指数(BMI)及用药疗程为他克莫司相关不良反应的可疑危险因素,多因素统计分析发现年龄、BMI 及用药疗程是他克莫司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结论:肾移植术后他克莫司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当患者为高龄、营养状态差及长时间用药的情况可一定程度上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欧阳萌;辛华雯;唐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优化硼酸乳膏基质配方,考察制剂成品质量。方法: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以乳膏黏度为评价指标,优化脂肪醇醚-6(和)硬脂醇、鲸蜡硬脂醇聚醚-25、十六醇、十八醇、异硬脂醇异硬脂酸酯、霍霍巴油、轻质液状石蜡的用量;考察优化后制剂的外观性状、粒度、黏度、稳定性及硼酸的含量。结果:配方中含脂肪醇醚-6-鲸蜡硬脂醇聚醚-25(3∶2)50 g、十六醇-十八醇(3∶7)65 g、异硬脂醇异硬脂酸酯-霍霍巴油-轻质液状石蜡(5∶3∶2)125 g 时,制得的成品为白色半流体乳膏,硼酸含量为标示量的98.50%,粘度为1.64×104 mPa·s,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当,制剂稳定性较好。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硼酸乳膏基质配方方法简单、精密度高、预测性好,制剂成品稳定、质量可控。
作者:侯晓军;唐菱;周芃;张小琼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快速测定布洛芬注射液中铝、钙、铬、镁、锌、钾、硼、锶、镉、钡、铅、砷、锑、钠、锂15种元素的含量。方法:样品被2%的硝酸溶液稀释后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检测,通过在线内标的方式校正基体干扰和漂移。结果:15种元素的方法检出限在0.031~5.1μg·L-1,加样回收率在82.6%~107%,RSD 小于5%。结论: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布洛芬注射液中金属元素快速、准确、灵敏度高,可以为布洛芬注射液质量控制提供技术保障。
作者:姚春毅;李彪;贾海涛;于趁;剧京亚;李昱瑾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如何根据药物基因检测结果指导氯吡格雷的个体化给药。方法:临床药师在参与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中,通过基因分型,结合药物代谢、药物相互作用,对氯吡格雷慢代谢型、中间代谢型和超快代谢型的3例患者综合判断是否需要继续使用氯吡格雷及合适的使用剂量。结果: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半月发生亚急性支架内血栓的氯吡格雷慢代谢型患者,建议改用替格瑞洛口服;抗血小板治疗反复发生皮下出血的超快代谢型患者,建议降低氯吡格雷给药剂量,暂时停用脉血康胶囊并常规口服维生素 C 片;联合使用兰索拉唑发生晚期支架内血栓的氯吡格雷中间代谢型患者,建议增加氯吡格雷给药剂量或换用替格瑞洛,必要时可考虑选择泮托拉唑或雷贝拉唑甚或换用其他抑酸药如雷尼替丁等。结论:临床药师利用药物基因检测工具,结合药物相互作用等,可以指导氯吡格雷的临床使用,优化抗血小板的治疗方案,实现药物的个体化治疗目标。
作者:惠红岩;周祥;陈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复方夏枯草提取物对自发性高血压(SH)大鼠的降压作用。方法:将40只 SH 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复方夏枯草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复方罗布麻片Ⅰ组,每组8只,采用无创尾动脉测压法观察复方夏枯草提取物对 SHR 大鼠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影响,给药8周后测定血清中一氧化氮(NO)、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1(ET-1)和心钠素(ANP)的含量,观察 SHR 大鼠肾脏 HE 染色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复方夏枯草高、中剂量组和复方罗布麻片Ⅰ组同期血压明显降低(P <0.05)。与模型组比较,复方夏枯草高、中剂量组和复方罗布麻片Ⅰ组血清 AngⅡ、ET-1水平明显降低(P <0.01),血清 NO、ANP 含量明显升高(P <0.01)。病理检查提示,模型组比各给药组病变明显加重,出现肾小球肾小管萎缩、肾小球血管管壁增厚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等病理改变。结论:复方夏枯草提取物具有一定的降血压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 AngⅡ和 ET-1含量、升高 NO 和 ANP 含量有关。
作者:张浩;龙添;楼一层;马丽;刘萌萌;王子望;朱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蟾毒灵(Bufalin)对人脑胶质瘤 U251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蓝(MTT)比色法检测Bufalin 对人脑胶质瘤 U251细胞增殖的影响;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数目、形态及活性的变化;膜联蛋白(AnnexinV)碘化丙啶(PI)标记法检测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 Bufalin 对 U251细胞增殖活性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在0.001~10μmol·L -1浓度范围内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Bufalin 给药组对 U251细胞的凋亡率均显著增高(P <0.01)。结论:Bufalin 可显著抑制 U251细胞的生长增殖,并在一定范围内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诱导其凋亡。
作者:王艳华;翁琰;楚建杰;奚苗苗;杨志福;爱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止痛用药方案中的药学服务作用和药学监护模式。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左上肺腺癌伴骨转移患者的止痛用药诊疗过程,分析患者治疗过程中止痛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及相应的药学监护内容。结果:临床药师在癌痛患者药学监护过程中,及时发现并协助医生解决问题,为临床提供合理性建议。结论:临床药师开展的癌痛患者止痛用药监护,有助于促进癌痛治疗的个体化和规范化,在癌痛合理用药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药学作用。
作者:姚慧娟;张文静;王卓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脑血康口服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 Tau 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9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予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脑血康口服液。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 Tau 蛋白、IGF-1及 hs-CRP 水平,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血肿体积变化;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和药品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 Tau 蛋白、hs-CRP 水平、NIHSS 评分及血肿体积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且观察组治疗2周后和4周后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血清 IGF-1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 <0.05),且观察组治疗2周后和4周后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9.8% vs.73.5%,P <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血康口服液联合尼莫地平能够显著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血清 Tau 蛋白与 hs-CRP 水平,提高 IGF-1水平,改善患者神经缺损症状,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蔡永强;肖兆群;阮佳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百令胶囊与粉尘螨滴剂联合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方法:96例变应性鼻炎的门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粉尘螨滴剂治疗,观察组采用粉尘螨滴剂联合百令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评分变化,评价两组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和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62.50%,P <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百令胶囊联合粉尘螨滴剂治疗变应性鼻炎较单用粉尘螨滴剂治疗能显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杨姜德;徐挺兰;张敏;况小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制备银杏总黄酮自乳化释药系统,并对其体外特性进行评价。方法:通过溶解度试验、处方配伍和伪三元相图中形成微乳区域面积的大小来确定银杏总黄酮自乳化释药系统的处方组成,并考察了该释药系统经水稀释后形成微乳的外观、形态、粒径分布、Zeta 电位以及体外药物溶出度。结果:所得银杏总黄酮的自乳化释药系统的处方组成:油酸聚乙二醇甘油酯(油相)、聚山梨酯-80(表面活性剂)、二乙二醇单乙基醚(XCF,助表面活性剂),佳配比为10∶6∶4,载药量10.0 mg·g -1。经水稀释后形成澄清、透明状溶液,透射电镜观察微乳呈大小均一,球状分布,平均粒径为(87.4±26.7)nm,Zeta 电位为(-13.1±1.5) mV。溶出度结果表明,银杏总黄酮的自乳化释药系统在 pH1.2的盐酸溶液中45 min 内累积溶出度可达(96.1±4.8)%。结论:自乳化释药系统能够显著提高银杏总黄酮的体外溶出速度,有望成为银叶总黄酮的优良口服制剂。
作者:廖祥茹;史琼枝;方松;陈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确立红藤汤中空栓的佳制备工艺。方法: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制备工艺,以药物与基质的比例(A)、含药基质灌模温度(B)及脱模时间(C)为考察因素,以外观质量和融变时限为考察指标,对中空栓剂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选。结果:优的处方工艺为药物与基质的比例1∶2、含药基质灌模温度:40℃、脱模时间:30 min。结论:本方法确定的红藤汤中空栓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罗德凤;张芳向;王芬;祁兢晶;邹振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用药监护的切入点。方法:以临床药师对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的药学监护为例,分析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怎样实现个体化用药。结果:临床药师可结合临床具体情况,协助制定符合实际的心率、血压指标,并且还要关注药物相互作用,出院带药的指导,以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此类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的用药指导,可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
作者:王鹏;黄年旭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离子色谱技术因其分离机制独特,可弥补液相色谱或气相色谱对离子型药物分析时的不足,使其在药品检测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综述了离子色谱技术以及国内近年来在化学药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作者:刘朝霞;何兰;丁丽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