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鹏;胡先贵;杨长伟;张浩;卓冬兰;赵志青;金钢
PBL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近年来在我校逐步得到开展并受到广泛关注.将PBL教学法引入药理学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是,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建立完善的PBL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还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问题.
作者:叶晓龙;孟静茹;李明凯;李杨;王彬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口腔医学本科实习医生门诊电子病历的质量情况,分析存在的缺陷,探讨解决问题及提高质量的对策.方法:随机抽查重庆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实习医生书写的电子病案共400份,对存在的缺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抽查的400份电子病历中,甲级病历241份,乙级病历112份,丙级病历47份;甲级率60.25%.结论:有必要培养医学实习生临床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提高电子病历书写质量.
作者:周红;杨正艳;王飞;李月恒;周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目标带教结合PBL带教法在ICU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ICU实习的108名护生,将2012年1月-2012年12月护生52名作为对照组,2013年1月-2014年12月56名护生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观察组采用目标带教结合PBL带教模式,比较两组护生带教4周后理论考核、操作考核成绩以及带教老师对护生ICU实习质量的评价.结果:观察组护生理论考核成绩以及技能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带教老师对护生护理实习质量从服务意识、动手能力、学习态度、知识应用以及人际沟通能力五个方面进行评价,观察组评价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目标带教结合PBL带教法在ICU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避免学习的随意性以及盲目性,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作者:戴菲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交叉学科虽然受到很多高校的重视,但其人才培养与学术创新方面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学科硬性交叉、长效机制匮乏、专业设置不合理、评价机制不规范,因此需要重新定位交叉学科的目标.完善现有的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机制,需要提升交叉专业设置级别、建立交叉学科教学梯队、重点培育“复合型人才”.提升高校交叉学科学术创新能力需要搭建交叉学科平台、注重学术团队建设、改革传统学科评价机制.
作者:王立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形成性评价在医学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构建医学人体解剖学交互式资源图库,并应用于自主学习、随堂自测和阶段考试,有效的推进了形成性评价的开展;通过时形成性评价的开展方式和学生意愿等进行调查分析,为更好的开展和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张益绰;王茜;任博;司道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校2010、2011和2012级大专共902名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按年级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课后对两组学生同时进行理论考试和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P<0.01),且成绩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学生在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要强于对照组(P<0.05).结论: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应用效果良好.
作者:靳彩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综合运用身体自尊量表(PSPP)、心境状态量表(POMS)测量不同体育锻炼习惯医学生的身体自尊以及心境状态,探究不同体育锻炼习惯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良好与非良好体育锻炼习惯者PSPP总分及各指标分值差异非常显著(P<0.01);POMS量表中紧张、愤怒、抑郁、精力等指标得分差异非常显著(P<0.01),疲劳、慌乱以及与自尊等指标得分差异显著(P<0.05),表明良好体育锻炼习惯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身体自尊以及改善心境状态.
作者:张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双师制带教模式在临床护生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4年4月我院妇科护理实习生60例,按数字法随机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中采取常规的一对一带教模式,观察组采取双师制带教模式.观察两组护生各项考核及对带教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生沟通能力、课件制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病情分析能力、护理文书书写能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生对带教满意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师制带教模式能有效的提高护生的各项考核能力,从总体上提升护生的综合素质,增加护生对带教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施雪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索将角色扮演(Role Playing,RP)应用于课间实习教学.方法:在本科生课间实习课程中引入角色扮演RP教学模式.采用问卷调查和试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评价,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RP教学对激发学习兴趣方面在课前与课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将RP教学模式引入课间实习教学中,能够显著提高学习兴趣.
作者:包志凡;丁振江;陈旭;刘尧;高洁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即刻种植术与延期种植术的远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0例病例89个牙种植体,包括即刻种植38例,植入种植体43个;延期种植42例,植入种植体46个.对其远期治疗效果进行追踪评估.结果: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相比,其疗效无显著性差异.经5-10年远期随访发现,二者种植成功率均随时间时间推移而下降.结论:在行牙种植修复时,只要充分把握适应证,选择正确的种植材料、种植方法,严格遵照规范操作,均可达到预期疗效.
作者:王超铭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对国内39所院校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表明,课程设置较混乱、教学时数不均衡;课程设置老化,普遍采用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模式,普遍存在实践课和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薄弱.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应根据学生对应职业岗位的需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创新和重构课程体系,合理安排课程和分配学时,重视实践环节,加强人文教育.
作者:徐宛玲;王建国;崔明辰;宋国华;王福青;高凤兰;张福华;张延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小组讨论法在流行病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统计学专业2010级、2011级两个不同年级教学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传统教学及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以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教学效果、能力提升作为评价标准.结果:实验组学生在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教学效果、期末考试成绩方面优于对照组学生.结论:将小组讨论法应用流行病学教学中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作者:贾改珍;秦国民;王萍玉;林林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每年的六月是全国高校的毕业季,虽就业形势依旧严峻,但是据相关统计,全国很多高校毕业生拿到毕业证之前已经就业的学生占相当大一部分.以本校为例,针对毕业时还未就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比较分析不同学历层次的专科生未能就业的原因,以期进一步归析其深层原因及其存在的社会性,从社会层面探寻医学专科院校毕业生的发展前景,以利于院校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就业.
作者:高素萍;田小娟;孙朝辉;李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不同层面护理专业教师在职培训现状及需求.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山东省96名本科院校、76名高职高专院校护理专业教师开展调查.结果:本科院校护理专业教师与高职高专院校护理教师参加在职培训的频次、形式、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者对科研培训需求均较高,认为应该培训护理科研知识的本科院校教师占87.5%,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占92.1%,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对临床实践技能培训需求高于本科院校教师.结论:各院校均应加大护理专业教师在职培训力度,进一步完善在职培训内容,丰富培训形式,注重教师在职培训个性化需求.
作者:张传坤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根据理论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医学专业青年教师对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思考、再探索的行为不仅可以促进自身授课能力的提高,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从而有利于医学教学事业的发展.
作者:范志刚;符怀艺;芦亚君;常彩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超声、TCD微栓子监测(MES)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219例,进行脑动脉微栓子监测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123例有颈动脉斑块,96例无颈动脉斑决.有颈动脉斑块、颈动脉不稳定斑块以及颈动脉内膜增厚症状患者的MES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无症状患者的MES阳性率;随着颈动脉硬化及狭窄程度的增加,MES的阳性率也呈上升趋势;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MES阳性率显著高于小面积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结论:联合颈部血管彩超和TCD微栓子监测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钱平安;冯红静;王碧炯;陈芙庭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对办在地方的独立设置医学院校,目前存在政策支持不够、财政投入不足、人才汇聚不多、办学资源不优等问题,影响其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应积极面对困难、正视不足,抢抓机遇、强化内涵,多措并举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作者:王有涛;李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结肠癌手术中无瘤操作技术的临床实践意义.方法:介绍1例结肠ca患者手术中无瘤技术操作的要点及经验体会.结果:术中严格遵循无瘤技术操作,手术室护士在其本职工作外还行使了督促及协助管理整个手术过程的关键作用.各相关岗位人员的有效配合能避免肿瘤细胞医源性转移.结论:无瘤技术操作要点的标准化和人员管理的规范化都不可或缺,本例结肠癌手术中的无瘤操作技术具有积极的临床实践意义.
作者:尤敏君;郑慧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接诊的8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观察组46例.观察比较两组手术的临床效果,并对两组手术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大尿流率和残余尿量依次为(6.8±1.8)分、(18.6±2.4)mL/s和(14.8-+4.6)ml,上述疗效指标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依次为(65.5±12.5) min、(116.6±40.8)ml、(7.6±2.4)d和(10.6±3.8)d,上述四项临床指标均要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74%,对照组为39.4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TURP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性相对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通过回顾中医药对外教育的发展历程,总结对外教育经验,分析我国中医药教育机构在中医药本土化进程中的作用.探讨中医药教育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方法.通过制定国际标准、出版规范化教材等途径,加快世界中医药教育的发展进程,并为对外教育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监督.
作者:李玲玲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