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休克患者股动脉穿刺采集血标本的方法

宋桂芳;刘先娟

关键词:休克, 股动脉穿刺, 体会
摘要:目的 探讨休克患者股动脉穿刺采血方法 .方法 分析2006年3月-2008年5月收治股动脉搏动较弱或者根本摸不到股动脉搏动206例休克患者股动脉穿刺采血方法 .分成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6例.观察组新方法 穿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 ,比较2组穿刺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新穿刺方法 安全、可操作性强,能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脐静脉注射缩官素预防出血和减轻疼痛的效果观察

    第3产程采用缩宫素促使子宫平滑肌收缩,加速产后子宫复旧,加快胎盘剥离娩出,因此减少产后出血[1].我们通过改变缩宫素的使用途径,调查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和分娩后如何减轻因注射缩官素带来的疼痛,真正体现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干预,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模式,延伸人性化护理内涵,现报道如下.

    作者:蔡红霞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护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肺癌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病死率越来越高,化学治疗肺癌在临床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化疗药物具有较强的不良反应,致使化疗不能如期进行.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已成为评价护理干预措施的研究热点[1].

    作者:孙爱梅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美国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护理现状及启示

    近年来,脑卒中已成危害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在美国,脑卒中是导致死亡的第三大疾病.在5 400 000例脑卒中存活者中,超过1100 000例患者存在不同水平的残疾;我国脑卒中每年的发病率为150/10万[1].随着脑卒中急性期救治率的提高和病死率的逐渐降低,致残率相应增加.86.5%的存活患者遗有不同程度的运动和认知功能、心理或情感障碍,这些问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2,3].

    作者:张冰;王克芳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腹部肿瘤患者术后双套管负压冲洗引流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自制双套管负压吸引冲洗引流术在腹部肿瘤手术后应用的护理.方法 对87例腹部肿瘤手术后采用双套管持续负压冲洗引流术的患者进行密切观察,保持引流通畅.结果 87例均保持有效引流,无一例消化道漏及脓肿形成.结论 双套管持续负压冲洗引流术是治疗和预防腹部肿瘤术后消化道漏和感染的有效措施.严密的观察和细致的护理是保持有效引流的保证.

    作者:朱小燕;刘琼玲;谢雪梅;刘永莲;刘吉梅;王晓英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循证护理在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并发症患者中的应用

    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发展,采用血管内支架治疗以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起病的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有着较快的进步,已逐渐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但颈内动脉支架植入的并发症仍然不容忽[1].

    作者:徐小芹;朱丽娟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颞下窝入路手术患者的护理

    颞下窝位置深而隐蔽,解剖结构复杂,又有重要的血管神经通过颅底骨孔进入本区域[1].对于原发于中颅底或由他处侵犯到该区,甚至侵入颅内的肿瘤,治疗上有许多困难[2].颞下窝人路手术难度高、风险大,周围有骨性结构阻挡,显露比较困难[3].

    作者:于雪梅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澳洲护理伦理规范对我国临床护理工作的启示

    笔者于2006年初在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下以访问学者身份赴澳学习2年,期间在以悉尼大学教学医院为主的数家医院进行了参观学习.访学过程中对澳大利亚护理同仁以患者为中心,严格遵守护理伦理规范的工作作风印象深刻,在此与大家分享,现报道如下.

    作者:曹英娟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病情及服药记录卡在家庭病床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病情及服药记录卡在家庭病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6例家庭病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口头健康教育和服药指导;观察组由护士向每位患者发放病情及服药记录卡,指导实施方法 .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分别于患者住院时和住院后6个月调查患者自我保健知识掌握情况、医生和患者陪护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患者服药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使用病情及服药记录卡后患者自我保健知识掌握情况和医生及患者陪护满意度以及服药依从性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患者通过使用病情及服药记录卡,可有效改善其掌握自我保健知识,提高医生和患者陪护满意度及患者服药依从性.

    作者:马洪荣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颅脑手术患者术中有效降压的护理

    颅内压(ICP)指颅腔的脑组织、脑脊液、血液3种内容物使颅腔内保持一定的压力,正常成人颅内压为5.0~13.5 mm:Hg(1 mm Hg=0.133 kPa),持续超过14.2 mm Hg即为:ICP增高,ICP增高是神经外科常见的病理、生理综合征,是使患者病情恶化的原因之-[1].术中颅内压增高可导致急性脑膨出、脑移位、脑血流量减少,严重者可引起脑疝、库兴反应等影响手术操作及手术效果.

    作者:韩凤珠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专科医护人员胜任特征测量表编制及对比分析

    目的 以颅脑创伤救护为例,分别针对医生和护理人员,研究颅脑创伤救护的胜任特征成分,对比分析医护之间胜任特征之差异.方法 综合运用质性研究和量性研究方法 ,获取医护人员各自的胜任特征成分;编制相应的胜任特征量表,进行相应的实证研究以检测馈表的信效度.结果 通过多次因素分析和因素旋转,分别获取了从事颅脑创伤救护的医、护人员之胜任特征成分及相应的量表,量表公因子累积贡献率分别为69.33%和69.99%,总量表α系数分别为0.826和0.930,分半信度分别为0.771和0.791,各分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α在0.574~0.898,信效度较好.结论 从事颅脑创伤救护的医护人员具有与一般医护人员不同的胜任特征成分,医生和护理人员所应具备的胜任特征既有交叉,又有不同.

    作者:舒勤;朱京慈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小儿静脉留置针缺陷分析与护理对策

    @ 静脉留置针是人体与外界开通的一条静脉通路,多年来已作为头皮钢针的替代产品普遍应用于临床.但留置针给患儿造成的静脉炎性改变而引起的血管损伤,以及管路阻塞等不利因素对身体的不良影响,明显超过头皮钢针.本文对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320例住院患儿使用静脉留置针、头皮钢针后导致的Ⅱ级以上静脉炎发生率、管路阻塞发生率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留置针给患儿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正确选择使用留置针,并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孚伟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内科住院患者对护理人员使用手套的态度调查

    目的 了解患者对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操作中使用手套的态度,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降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100例内科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并对结果 进行统计描述及X2检验.结果 调查显示内科患者对护士在不同操作中戴手套持不同的态度,大部分患者认为护士在进行输液、抽血时不需戴手套;而进行会阴护理、压疮或气管切开换药等操作时则希望护士戴手套,并认为戴手套同时保护了护士和患者.不同年龄、学历的内科住院患者对护士戴手套的态度比较无差异,而不同住院次数的内科住院患者对护士戴手套的态度比较有差异.结论 随着住院次数的增加,患者对医院感染知识的增多,对临床护理人员使用手套持赞同态度的患者比例增加.

    作者:曾慧萍;侯秀玉;范颖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多功能约束衣的制作与应用

    临床上为了防止患者因意识不清或其他原因而发生坠床、撞伤、抓伤等意外,常需应用约束带固定身体的某一部分,限制其活动.传统肢体约束带常因患者躁动而挣脱或约束过紧影响肢体血液循环,且样式过于直接,不为患者所接受,出现抗拒心理,降低了约束效果.为了确保约束效果,保证患者安全,我们设计制作了新型多功能约束衣,2005年1月-2007年4月对我院骨科老年躁动、谵妄等需要约束的患者80例进行临床应用,约束性能显著优于传统约束方法,使用方便舒适,患者对约束易于接受,现报道如下.

    作者:苏展影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心理历程的质性研究

    目的 了解和描述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疾病确诊初期、围手术期的心理历程,为临床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访谈形式,对12例被确诊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手术患者进行深入访谈,将获得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提炼主题.结果 患者在整个疾病的确诊、手术治疗过程的心理应激状态,表现为各种负面情绪.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压力,社会支持系统利用匮乏.结论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需要深切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支持,护理人员应采用有效的干预措施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情绪,有效的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度过这一艰难的历程.

    作者:岑琼;陈虹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利多卡因低温湿敷对小儿输注果糖时疼痛的影响

    目的 观察常温利多卡因、冷湿敷与低温利多卡因湿敷用于缓解小儿输注果糖时引起局部疼痛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住院患儿输注果糖引起局部疼痛者,随机分为冷湿敷组、常温利多卡因组、低温利多卡因冷敷组各40例,观察3组疼痛效果.结果 应用利多卡因低温湿敷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2组.结论 小儿输注果糖引起局部疼痛可以选用低温利多卡因湿敷来减轻疼痛,效果肯定.

    作者:刘月利;葛延瑱;付爱霞;张明霞;邹玉梅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急性脑卒中患者应用2种肠内营养方式后相关并发症的分析及护理

    脑卒中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常因昏迷、神志恍惚、假性球麻痹等不能自行进食,需插胃管供给营养[1].因此,鼻饲就成为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主要营养方式.从早期喂养奶制品和匀浆流食到现在我们临床应用的各种类型制剂的瓶装营养液,虽然方便了临床工作,但随之而来的肠内营养并发症也困扰着临床工作者.急性脑卒中患者常由于神经的损伤导致胃肠道早期功能下降,肠蠕动减慢会更容易导致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常红;王若凡;李冬;李淑兰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非语言交流方式在喉癌全喉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评价非语言交流方式对喉癌全喉切除术后患者进行护患交流和沟通的适用性和满意度.方法 采用规范化手势语、图片卡、写字板、摇铃4种非语言交流方式对50例喉癌全喉切除术后患者进行护患交流和沟通.结果 手势语适用于各层次患者,满意率为96.0%;图片卡主要适用于文肓或半文盲和听不懂普通话的患者,满意率为93.3%;写字板则主要适用于有一定文化水平的患者,满意率为85.7%;而摇铃主要作为年老体弱患者需要非语言交流的信号,满意率为94.0%;总体满意率为92.0%.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体满意度为99.6%.结论 非语言交流是喉癌全喉切除术后护患之间重要而有效的沟通方式.

    作者:高连娣;肖秋萍;季雁;赵舒薇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压力源分析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压力源的特点.方法 用血液透析患者压力源中文版量表(HSS)对43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测试,并对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436例患者的心理压力源>生理压力源>社会压力源;患者感受严重的压力源是需长期透析治疗,其次从高到低依次为医疗费用、对未来的担忧、家庭责任改变以及性欲减退;患者感受轻微的压力源是生育能力下降,其次依次为着装受限、血管硬化、需要子女照顾和外貌改变;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工作状态和经济状况的患者其压力水平存在差异,年龄较大的患者压力水平较高;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压力水平更高;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心理压力水平较低;仍工作的患者压力水平较低;经济状况较好的患者压力水平较低.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的压力水平较高,应对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作者:何静;张俐;袁发焕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丁卡因联合透皮吸收促进剂对静脉留置针穿刺镇痛效果的研究

    目的 研究丁卡因联合透皮吸收促进剂应用于静脉留置针穿刺的镇痛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6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按传统常规法穿刺,实验组在静脉穿刺前50 min于肘部贵要静脉或头静脉处外敷丁卡因加透皮吸收促进剂棉片(下称止痛棉),静脉穿刺后按视觉模拟评级法(VAS 0~100 mm),评测镇痛效果,观察局部反应.结果 实验组麻醉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VAS评级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镇痛率比较差异显著,实验组镇痛维持时间达90 min以上.结论 通过外敷止痛棉再行静脉留置针穿刺,其镇痛效果肯定,镇痛率高,而且镇痛时间较以往方法 大为缩短,镇痛维持时间长.

    作者:阎位明;韦群梅;旷鹰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护理干预对眼科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影响的研究

    目的 观察眼科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研究护理干预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眼科手术患者120例,其中青、中、老年患者各40例,按年龄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各60例,每组中又分为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各20例.对照组按照护理程序常规进行术前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通过焦虑白评量表测定2组患者入院时、术前1 d、出院时焦虑标准分.结果 患者入院时焦虑标准分大于焦虑评定的临界标准分(50分).术前1 d明显大于入院时,出院时小于临界标准分,且明显小于入院时评分.护理干预组入院时焦虑标准分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术前1 d以及出院时明显小于对照组.手术前1 d对照组中的老年组焦虑标准分高于青年组,中年组明显高于青年组;出院时,中、老年组均高于青年组.护理干预组老年组焦虑标准分术前1 d明显高于青年组,中年组高于青年组;出院时,青年组与中年组之间无差异;老年组高于青年组.术前1 d及出院时青、中年组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老年组低于对照组.结论 眼科手术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情绪,在手术前1 d焦虑程度高;中年患者的焦虑程度高于青、老年,而护理干预对眼科手术患者的焦虑情绪均有明显积极影响.对青、中年患者的影响较老年患者更为显著.因此,在眼科手术前后有针对性地开展护理干预十分必要.

    作者:王方群 刊期: 2009年第17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