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DUR和DUE法评价某院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抗菌药使用情况

施静;张晋萍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 抗菌药, 药物利用评价, 药物利用评估, 药物利用指数
摘要:目的:评价某院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抗菌药使用合理性.方法:采用药物利用评价(DUR)和药物利用评估(DUE)法,分析评价某院呼吸科2012年7月~2013年6月出院的203例CAP患者的抗菌药使用情况、治疗过程监测及临床治疗结果.结果:纳入DUR分析的抗菌药有35种,其中12种药物药物利用指数(DUI)<1,17种药物DUI=1,6种药物DUI>1;DUE结果显示,99.0%的患者进行了疾病严重程度评估,对异常血常规、C反应蛋白、肝功能、肾功能和病原学检查结果等进行复查的比例分别为79.7%,42.0%,52.4%,60.7%和68.4%.DDDs居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莫西沙星、头孢唑肟和氟康唑.结论:该院CAP患者抗菌药使用仍须加强用药过程监测.联合应用DUR和DUE法可以更全面地评价CAP患者的用药情况.
中国药师杂志相关文献
  • K-Ras基因型对抗肿瘤药物临床疗效预测作用的研究进展

    K-Ras蛋白是细胞膜表面的小G蛋白,能将胞外信号通过一系列信号通路转导到细胞内,参与调控细胞的生存、分化和增殖.当K-Ras的基因发生突变时,持续活化的K-Ras导致下游信号的过度激活,进而促进细胞恶性转化和抗肿瘤药物的耐药.各类型肿瘤中存在K-Ras突变的比例超过20%,在胰腺癌中高达61%.用药方案和肿瘤类型的不同,K-Ras基因突变与抗肿瘤药物临床药效之间的关系尚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系统综述了在各类肿瘤中K-Ras基因突变与细胞毒类化疗药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单克隆抗体及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药临床疗效关系的研究进展,为K-Ras突变的肿瘤患者的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邵腾飞;郑媛婷;李涛;蔡卫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头孢拉定中三种有关物质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

    目的:研究头孢拉定中三种有关物质的拉曼光谱及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对三种目标物在不同酸碱条件下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进行分析.方法:用便携式拉曼光谱仪对三种物质的常规拉曼光谱与不同酸碱条件下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进行考察,并参照头孢拉定有关物质与主成分实际比例模拟实验,测定了不同条件下头孢拉定的有关物质.结果:三种物质均能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中表现出跟常规拉曼光谱相对应的特征峰信息,酸碱度对于三种物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检测均有一定的影响.在体系偏酸性的条件下可实现头孢氨苄与7-氨基去乙酰氧基头孢烷酸的同时检出,偏碱性的奈件下光谱表现为头孢氨苄的特征峰;而双氢苯甘氨酸在两种pH条件下的光谱特征性都不明显.结论:头孢拉定有关物质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体现出一定的指纹性特征,可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对头孢拉定有关物质进行初步鉴别.

    作者:范蕾;张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辛伐他汀引起横纹肌溶解及肝损伤1例

    1 病历摘要患者,女,80岁,有高血压病史十余年,血压高180/100 mmHg,日常服用福辛普利片10 mg,po,qd,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有痛风病史,未进行治疗药物;有青霉素、克林霉素、庆大霉素、头孢过敏史,否认输血、外伤和食物过敏史.2013年5月12日外院体检发现血脂较高,开始服用辛伐他汀片(舒降之,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规格:20mg×14粒,批号:130070)20 mg,po,qd,无明显不适,并坚持每日服药;7月6日开始,患者出现全身肌肉酸痛、乏力,于外院就诊.

    作者:杨晓露;曲虹;苟小军;曹姗;夏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克林霉素系列注射剂质量和标准现状分析

    目的:了解克林霉素注射剂系列的质量状况,分析现行标准存在的问题,为质量标准提高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行标准和拟修订标准进行样品检验,重点考察有关物质和苯甲醇,统计分析检验结果,进行质量和标准现状分析.结果:按现行标准检验,合格率为98.5%,1批不合格样品为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按拟修订标准,对已知单个杂质:林可霉素、克林霉素B、7-差向克林霉素和其他单个杂质以及各杂质总和进行测定,发现7-差向克林霉素量在0.4%~0.6%之间,在拟定限度(0.5%)附近,对辅料苯甲醇进行分析检验,发现各厂家之间差异明显.结论:目前克林霉素注射剂系列的产品质量基本能符合现行标准要求,但各标准之间项目设置、项目的检验方法和限度均不尽相同,检验结果的可比性不是很强,同一品种甚至同一规格存在太多标准,该品种标准亟待统一;现行标准有关物质限度宽松,且未对单个杂质进行控制,辅料存在随意添加现象,现行标准不能有效地控制产品质量,该品种标准亟待提高.

    作者:陈宁林;张小琼;孙春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三种方法提取生姜有效部位群并测定6-姜辣素含量

    目的:比较三种生姜的提取方法,优化生姜药材的提取工艺及工艺参数.方法: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姜指标成分6-姜辣素的分析方法,比较水蒸气蒸馏法、超临界CO2萃取法和乙醇渗漉法提取生姜的工艺.结果:该6-姜辣素的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靠;超临界CO2萃取法和乙醇渗漉法提取率较高,超临界CO2萃取物中6-姜辣素的含量显著高于水蒸气蒸馏法和乙醇渗漉法.结论:三种方法中以超临界CO2萃取法为提取生姜的佳方法.

    作者:陈艳;周冬翠;张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致超敏反应1例

    患者,女,18岁,体质量50 kg.因“发热、腹胀1月余”于2013年6月8日入院.已确诊噬血细胞综合征,行糖皮质激素治疗1月余,此次住院准备化疗.体检:T 36.5℃,P78次/min,R 18次/min,BP 110/70mmHg;神志清楚,全身皮肤黏膜未见明显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咽部稍充血,双侧扁桃体未见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脏听诊无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Murphy征阴性,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平脐,肠鸣音5次/min.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有输血史.入院后行常规化疗前检查,血常规:WBC 3.41×109· L-1,N 0.707;Hb 118 g·L-1,Plt181 g· L-1.铁蛋白:656.5 ng ·ml-1.心肌酶谱:谷氨酸转氨酶233 U·L-1,乳酸脱氢酶426 IU·L-1.腹膜后淋巴结彩超未见肿大淋巴结.

    作者:雷龙;汪炜;周灿;金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九味镇心颗粒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期抑郁症对照观察

    目的:探讨九味镇心颗粒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老年期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用九味镇心颗粒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疗程均为8周.采用临床总体印象-疾病严重程度量表(CGI-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HAMD焦虑/躯体化因子及副反应评定量表(TESS)评定治疗前后两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CGI-S、HAMD、HAMD焦虑/躯体化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0.01),且在治疗1周末,观察组较对照组起效快(P<0.05).两组治疗后CGI-S、HAMD、HAMD焦虑/躯体化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周末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高于对照组的60.0% (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九味镇心颗粒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期抑郁症,比单用艾司西酞普兰疗效更好,起效更快,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郑学宝;吴丹峰;罗忠;李金亮;王洪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六味千骨巴布剂的皮肤安全性试验研究

    目的:考察六味千骨巴布剂的皮肤毒性.方法:利用健康白兔正常和破损皮肤进行皮肤急性毒性试验,利用豚鼠进行皮肤过敏性试验,利用健康白兔正常和破损皮肤进行皮肤刺激性试验.结果:六味千骨巴布剂对受试动物皮肤均未产生急桂毒性、过敏性和刺激性.结论:六味千骨巴布剂的皮肤毒性较低,皮肤外用安全.

    作者:郭美华;宋永熙;刘世萍;胡宝荣;马妍妍;李小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奥曲肽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影响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奥曲肽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将8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奥曲肽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予以禁食、胃肠减压、全胃肠外营养和抗炎解痉止痛等基础治疗.奥曲肽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奥曲肽0.1 mg皮下注射,q8h,至肛门排便排气.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5d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结果:治疗5d后,两组患者血清内毒素和D-乳酸均明显下降(P<0.05或0.01),且奥曲肽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奥曲肽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能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作用可能与其能降低血清内毒素和D-乳酸水平、保护和改善患者的肠黏膜屏障功能相关.

    作者:裴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枸橼酸钠在连续型肾脏替代治疗中的应用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已经确立为危重患者急性肾衰竭支持治疗的选择.为了保持连续型肾脏替代治疗模式的有效性,必须保持体外管路的通畅.因此防止体外循环管路凝血成为维持患者有效治疗的关键目标.由于传统抗凝剂肝素的缺点,目前随着更加简便和安全的抗凝方案的出现,局部枸橼酸钠抗凝正在被临床越来越广泛的接受.此文总结了局部枸橼酸钠的抗凝特点,并且提供了一些新的关于枸橼酸钠在连续型肾脏替代治疗中的使用信息.

    作者:唐无忌;徐航;葛卫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ABC分析法评价我院抗菌药专项整治前后效果

    目的:分析我院开展抗菌药专项整治前后抗菌药应用情况,为完善抗菌药管理、促进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我院抗菌药应用数据分为整治前(2011年1~6月)和整治后(2013年1~6月)2组,采用回顾性统计方法并结合ABC分析法,对整治前后门诊患者抗菌药处方比例、住院患者抗菌药使用率及使用强度(AUD)以及整治后用药频度(DDDs)降低的科室分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院门诊患者抗菌药处方比例由整治前的32.95%下降至整治后的19.67%;住院患者抗菌药使用率由75.76%下降至54.88%;AUD均值由85.24降至54.94;整治前、后DDDs降低的A类科室共7个,下降程度前3位的科室是A类科室中的普外科、呼吸科和产科.结论:通过开展抗菌药专项整治活动,我院抗菌药多项控制指标有明显改善,对促进我院抗菌药的合理应用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某些指标离卫生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要求还有差距,需进一步努力,将抗菌药管理纳入长效管理机制.

    作者:李梦媛;王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凡德他尼治疗甲状腺髓样癌研究进展

    甲状腺髓样癌(MTC)是起源于甲状腺C细胞或滤泡旁细胞的肿瘤,约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5%~10%,其恶性程度介于乳头状癌和未分化癌之间,属中等恶性肿瘤.女性患者居多,具有局部浸润生长及较早出现血道淋巴道转移的特征.在临床上分为遗传性髓样癌和散发型髓样癌两种[1].临床以手术治疗为主,尤其是直径2 cm以上的MTC,虽无明显可见的淋巴结,但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率可高达50%,因此,目前多主张扩大手术范围.对于晚期MTC,单靠手术难以彻底清除肿瘤.因其起源于甲状腺滤泡旁细胞,与正常甲状腺滤泡细胞相比,无法摄取碘,所以放射性131I治疗效果不佳.而传统的放疗、化疗被作为中晚期MTC无有效控制手段时的姑息治疗方法[2].2011年FDA批准的新药凡德他尼为甲状腺髓样癌的治疗提供了新武器.

    作者:饶志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1例晚期转移性乳腺癌伴重度癌痛患者的药学监护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治疗晚期转移性乳腺癌伴重度癌痛患者中实行药学监护的意义.方法:以临床病例为经验,结合晚期乳腺癌患者伴重度癌痛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有效镇痛策略及药物不良反应,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合理的个体化治疗建议.结果:临床药师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并结合医生对疾病的分析小结,提出合理化治疗建议,在减少患者疼痛的同时,避免对患者产生药源性损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结论:临床药师在参与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发挥自身的专业知识,开展多学科合作,协助医师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计划,使患者获得佳治疗.

    作者:刘璐璐;陈雪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肿节风提取工艺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对国内近年来肿节风在提取工艺、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综述,目的在于寻找一种更合理的提取工艺,更有效地控制其制剂质量的方法,为进一步开发和研究肿节风制剂提供参考和借鉴.

    作者:吴其当;黎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2型糖尿病治疗新药坎格列净的研究进展

    坎格列净是一种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药,抑制葡萄糖的肾重吸收,增加葡萄糖的尿排泄.美国FDA于2013年3月批准其上市,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坎格列净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还可降低患者体质量和收缩压,且低血糖风险较小.不良反应是增加泌尿生殖道感染.本文就其作用机制、药动学、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等作一综述.

    作者:安富荣;崔岚;王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新药Sofosbuvir

    鉴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全球高发趋势,目前治疗方案因禁忌、严重不良反应等导致其使用的局限性,因此需要一种更有效、安全、简便、不适宜干扰素治疗的治疗药物.Sofosbuvir是具有这些特性的直接抗病毒药物,为HCV NS5 B聚合酶的尿苷核苷酸类似物抑制药,可有效对抗多种基因型HCV感染,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本文综述Sofosbuvir的作用机制、药动学、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及临床试验.

    作者:吴叶红;刘海净;刘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头孢唑林酸中特戊酰氯的残留量

    目的:建立头孢唑林酸中特戊酰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P-1 (30m×0.32咖,0.25 μm),柱温为70℃;进样口温度为200℃;检测器温度为250℃;进样量1 μl,分流比为10∶1.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特戊酰氯能够得到良好分离,在102.14 ~715.00 μg·ml-1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检出限为0.34 μg·ml-1;平均回收率为97.10%(RSD =4.43%,n=9).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头孢唑林酸中特戊酰氯残留量的检测.

    作者:杨铮;欧阳丽影;刘云飞;杨利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复方酚苄明片中酚苄明溶出度测定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复方酚苄明片的溶出度测定方法.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溶出度第一法,溶出介质为0.1 mol·L-1盐酸溶液900ml,采用Hypersil BDS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乙腈-0.7%磷酸水溶液(含0.5%三乙胺)(45∶ 5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67 nm.结果:酚苄明在5~60 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 9),平均回收率99.8%(RSD =0.9%,n=9).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用于复方酚苄明片中酚苄明溶出度的测定.

    作者:胡兵;文王亮;单晓芸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调血祛斑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目的:建立调血祛斑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调血祛斑胶囊中当归、川芎、栀子、陈皮及大黄进行定性鉴别;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君药地黄中的梓醇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调血祛斑胶囊中的当归、川芎、栀子、陈皮及大黄薄层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或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梓醇进样量在0.767~4.603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r =1.000 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2.33%(RSD=2.23%,n=9).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稳定、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本品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军栋;李玲;张立庆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住院患者医嘱合理性监测与评价

    目的:了解临床用药医嘱中的不合理用药情况.方法:利用合理用药软件系统(PASS)对我院2013年3月19~ 25日住院医嘱进行审查,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医嘱共有2 829条,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5.51%.其中,药物相互作用警示医嘱2 142条,剂量审查警示医嘱649条,配伍禁忌警示医嘱36条,给药途径警示医嘱2条.结论:PASS系统作为合理用药的初步筛选是可行的,其监测结果可以作为一个参考依据,但它还无法取代药师的作用.软件本身存在的问题还需进一步完善.

    作者:苏晓丹;符旭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国药师杂志

中国药师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高级研修学院;武汉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