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冬芳;章玉英;李疆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需要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36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要点.结果 本组患者早期生存364例,死亡4例,术后共发生并发症264例,其中心律失常162例,低心排出量综合征63例,肺部感染35例,肾功能衰竭3例,脑栓塞1例,经救治,均予纠正.结论 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和治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朝红 刊期: 2009年第30期
心律失常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常见的心血管并发症之一,常导致心力衰竭和死亡.而影响血液透析过程中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基础心脏疾病.
作者:陈小英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降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减少因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所造成的危害.方法 对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8例患者实施各种护理措施,包括心理疏导,合理安排饮食,采取头低足高位,在抗凝溶栓治疗时,加强病情观察,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恢复期加强康复锻炼,有效地配合临床治疗.结果 8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剖宫产患者合理实施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作者:陈秀丽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精神科护理工作者,是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从事特殊护理专业的群体,由于其工作对象、环境、风险、压力等原因,使得从事本专业的护士处于多种危险因素之中,如暴力伤害、性侵害、心理伤害等,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1].
作者:刘秋花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的影响,寻找适合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对56例糖尿病足患者在严格控制饮食的基础上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血糖,同时给予降压、降脂及抗感染治疗;给予针对糖尿病的整体护理和针对下肢神经、血管病变的局部护理.同时观察皮肤皲裂、麻木感、疼痛及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等足部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患者采用降糖、整体护理和抗感染相结合的治疗措施后,痊愈41例,好转10例,因足坏疽、骨质破坏截肢4例,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结论 重视对糖尿病足患者的综合治疗和整体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糖尿病足得以顺利治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傅代秀;应秀华 刊期: 2009年第30期
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是继发于急、慢性神经系统损伤,因心钠素(ANP)或脑钠素(BNP)介导的肾脏神经调节功能紊乱,造成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障碍、肾脏保钠功能下降、血容量下降而引起的低钠血症[1].
作者:周玉凤 刊期: 2009年第30期
手术室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科室,无菌切口感染率是评价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我院手术室在严格消毒隔离,加强手卫生,严格无菌操作和人员管理,加强环境控制的基础上,还不断改进操作流程,通过环节控制,有效降低了切口感染率.
作者:周爱芹;刘怀燕;刘淑英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并发症和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的影响.方法 分别对58例对照组和62例护理干预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采取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措施,记录2组患儿发生颅内高压、低血糖、惊厥、呕吐呛咳等缺血缺氧性脑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别于第7天和第14天对患儿进行NBNA测定.结果 护理干预组患儿颅内高压、低血糖、惊厥、呕吐呛咳等缺血缺氧性脑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第7天和第14天护理干预组NBNA评分≤35分的患儿百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缺血缺氧性脑病并发症的发生,以减少并发症进一步引起的脑损伤.
作者:李彦丽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行血管内超声术时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痉挛的情况,总结护理措施.方法 2000年4月-2009年4月对481例冠心病患者的532处血管段进行血管内超声检查,观察其术中冠状动脉痉挛发生情况并探讨护理及抢救措施.结果 发生术中冠状动脉痉挛11例,发生率2.3%.11例患者感觉疼痛伴低血压,有ST改变者6例;心动过缓2例;给予临时起搏器置入2例;1例心脏停跳,进行心脏按压.11例患者全部救治成功,生命体征平稳后离开导管室.结论 血管内超声术中并发冠状动脉痉挛是一种躯体疾病伴发的严重心理应激反应,通过正确的心理护理,积极严格术中的抢救护理,可以减少类似并发症发生.
作者:李菲;韩雅玲;张进;彭岩松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盐酸头孢替安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之一,由于本品含有缓冲剂无水Na2CO3,溶解时产生CO2,形成较大的压力,常规配制时如将适量的稀释液直接加入安瓿内溶解抽吸,会出现活塞与注射器迅速脱离;如将无菌针头插入稀释好的安瓿瓶塞内,被稀释的溶液会从针头外端大量溢出.
作者:曹光霞;刘琪 刊期: 2009年第30期
肝硬化失代偿期常出现皮下水肿,局部皮肤变薄易发生糜烂、破损,甚至从毛孔中不断渗出液体,浸湿患者的衣裤及被服,不但给患者造成痛苦,同时也加大了护理难度.
作者:张秀;张冬梅;吴丹;孙艳红 刊期: 2009年第30期
随着新药的不断研制及应用于临床,原来的静脉注射药物禁忌表已经不能满足新药配伍的查询要求,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果糖二磷酸钠(由哈尔滨三精艾富西药有限公司生产)与易善复(又名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由赛诺飞安万特北京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先后输入,在输液管中有白色絮状物出现,查阅<365种注射液临床配伍应用检索手册>和文献未见报道,针对此现象,我们进行了实验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石思梅;黄志君;陈少菲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瑜伽练习对改善焦虑症患者负性心理的效果.方法 将140例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2组均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辅以简单的娱乐活动,观察组增加瑜伽练习.2周(1个疗程)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2组的心理状况.结果 观察组进行瑜伽练习后SAS、SDS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且治疗后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瑜伽练习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朱亚珍 刊期: 2009年第30期
抑郁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精神健康问题,一直被老年医学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老年群体数量的急剧增加,抑郁已经成为影响老年期生活质量的重要精神障碍.
作者:廖红;吴杰 刊期: 2009年第30期
腺样体肥大乃儿童期常见疾病之一.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手术刮除是较为理想的方法,效果也比较好.这种手术除要求医生有较高的技术之外,也对护理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作者:刘英秀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联合腔镜肾输尿管全切术的手术配合要点.方法 分析16例行联合腔镜肾输尿管全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护理的经验和体会.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做好术前准备,掌握手术配合要求,熟悉手术步骤,熟练配合手术,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患者的康复.
作者:李珍;周爱华;陈敏;彭风裘;毕瑞荥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急诊头皮损伤清创缝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12月-2008年12月急诊头皮损伤患者6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干预组41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急诊手术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术前心态、术中身心反应及焦虑状态.结果 头皮损伤急诊手术患者术前普遍存在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通过实施心理干预,干预组患者术前心态和术中身心反应调查结果及术前术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可以缓解头皮损伤急诊手术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有利于头皮损伤急诊手术顺利进行.
作者:沈婷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分析股骨颈骨折伴糖尿病老年患者护理措施.方法 对38例股骨颈骨折伴糖尿病老年患者采取有效方法控制血糖,加强基础及专科护理等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措施.结果 38例患者中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并达到痊愈者36例,转科治疗1例,并发伤口不愈1例.结论 股骨颈骨折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综合护理,对减少感染等并发症有重要作用,可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徐云云;金文姬;张秀霞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了解急诊患者家属的焦虑状况,并对其实施健康教育,为心理护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可行方法.方法 选择60例急诊患者家属,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接受健康教育,对照组未接受健康教育.应用焦虑白评量表(SAS)和生理指标(脉搏)对2组急诊患者家属进行测评.结果 急诊患者家属均处于不同程度的焦虑状态,其焦虑状态受多种因素影响.实施健康教育后实验组急诊患者家属的焦虑程度明显降低,且脉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心理护理不应仅针对急诊患者,还应针对急诊患者家属,对急诊患者家属实施系统、完整的健康教育计划可明显降低其焦虑程度.
作者:王丽娟;郭瑞娟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了解并分析晚期胰腺癌患者的心理特征,探讨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方法 对45例晚期胰腺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积极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心理干预前后发放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白评量表(SDS)进行心理评估.对评估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 45例晚期胰腺癌患者入院初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消极情绪,主要表现为悲观绝望、厌世并抗拒治疗、焦虑恐惧、抑郁.同时,患者因年龄、文化程度、民族、经济条件和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不同也呈现不同的心理状态.通过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后,大部分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绪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心理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特征进行心理护理有助于消除各种消极因素,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和焦虑心理,树立战胜癌症的信心和勇气,保持佳身心状态.
作者:吴霞 刊期: 2009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