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癌术后非计划性拔出胃肠减压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于冬芳;章玉英;李疆

关键词:胃癌术后, 计划性, 胃肠减压管, 原因分析, 胃肠吻合口, 吻合口漏, 胃癌手术, 肠道功能, 并发症, 愈合, 预后, 疾病, 恢复, 患者, 关系, 梗阻, 操作
摘要:胃肠减压是胃癌手术前的一项重要操作,有效的胃肠减压关系着患者手术的成败和疾病的预后,能有效的减少术后吻合口漏,术后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胃肠吻合口的愈合及肠道功能的恢复.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基层医院手足口病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控制

    目的 总结手足口病暴发流行期间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控制的特点,通过完善护理管理流程,加强护理管理力度,严格无菌操作,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聚集和播散.方法 对收治的664例手足口病疑似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的特点进行汇总分析,在执行日常措施的基础上结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的特点,完善流程,保证措施落实到位.结果 664例患者未出现医院感染和传染病疫情的聚集及院内播散.结论 注意及时总结特点、完善流程、严格管理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万红;邹小英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术前个体化心理干预在吻合器微创痔切闭术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在吻合器微创痔切闭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痔疮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由病房护士行常规术前准备和护理,观察组除按常规进行术前准备和护理外,同时由手术室护士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化心理干预.对2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对2组患者的焦虑、术中疼痛、术后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进行比较,观察组术前焦虑、术中疼痛感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术前进行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能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减少术中疼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利于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及护理质量.

    作者:蓝秋丽;韦金翠;苏秀宁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巧配盐酸头孢替安的方法

    盐酸头孢替安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之一,由于本品含有缓冲剂无水Na2CO3,溶解时产生CO2,形成较大的压力,常规配制时如将适量的稀释液直接加入安瓿内溶解抽吸,会出现活塞与注射器迅速脱离;如将无菌针头插入稀释好的安瓿瓶塞内,被稀释的溶液会从针头外端大量溢出.

    作者:曹光霞;刘琪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的影响,寻找适合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对56例糖尿病足患者在严格控制饮食的基础上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血糖,同时给予降压、降脂及抗感染治疗;给予针对糖尿病的整体护理和针对下肢神经、血管病变的局部护理.同时观察皮肤皲裂、麻木感、疼痛及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等足部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患者采用降糖、整体护理和抗感染相结合的治疗措施后,痊愈41例,好转10例,因足坏疽、骨质破坏截肢4例,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结论 重视对糖尿病足患者的综合治疗和整体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糖尿病足得以顺利治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傅代秀;应秀华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松花粉联合紫外线局部照射治疗肝硬化皮下水肿的观察及护理

    肝硬化失代偿期常出现皮下水肿,局部皮肤变薄易发生糜烂、破损,甚至从毛孔中不断渗出液体,浸湿患者的衣裤及被服,不但给患者造成痛苦,同时也加大了护理难度.

    作者:张秀;张冬梅;吴丹;孙艳红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晚期胰腺癌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及护理干预

    目的 了解并分析晚期胰腺癌患者的心理特征,探讨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方法 对45例晚期胰腺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积极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心理干预前后发放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白评量表(SDS)进行心理评估.对评估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 45例晚期胰腺癌患者入院初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消极情绪,主要表现为悲观绝望、厌世并抗拒治疗、焦虑恐惧、抑郁.同时,患者因年龄、文化程度、民族、经济条件和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不同也呈现不同的心理状态.通过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后,大部分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绪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心理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特征进行心理护理有助于消除各种消极因素,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和焦虑心理,树立战胜癌症的信心和勇气,保持佳身心状态.

    作者:吴霞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血液透析中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心律失常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常见的心血管并发症之一,常导致心力衰竭和死亡.而影响血液透析过程中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基础心脏疾病.

    作者:陈小英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需要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36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要点.结果 本组患者早期生存364例,死亡4例,术后共发生并发症264例,其中心律失常162例,低心排出量综合征63例,肺部感染35例,肾功能衰竭3例,脑栓塞1例,经救治,均予纠正.结论 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和治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朝红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腺样体刮除术患儿的护理

    腺样体肥大乃儿童期常见疾病之一.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手术刮除是较为理想的方法,效果也比较好.这种手术除要求医生有较高的技术之外,也对护理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作者:刘英秀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海口市企业职工健康体检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企业职工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为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海口市某企业2年内职工健康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年体检结果显示,各项异常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心电图异常(55.21%)、脂肪肝(24.46%)、胆固醇偏高(23.70%)、高血脂症(14.55%)、三酰甘油偏高(11.12%)、高血压(2.92%)和糖尿病(0.95%).脂肪肝、胆同醇、三酰甘油偏高,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而显示出增高趋势,40岁及以上人群检出率较高;男性上述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结论 对企业职工应加强健康教育、健康随访和定期体检.

    作者:聂冬莉;郑进方;祝朝勇;沈碧云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腹膜透析患者透析管及出口知识掌握和需求状况调查

    腹膜透析(PD)是利用腹膜作为半透膜,向腹腔内以不断更换新鲜透析液,达到清除毒物,纠正酸中毒及水、电解质紊乱的目的.它具有透析率较高,适应范围广,生活质量高,保存残余肾功能好,对机体内环境影响小,接近生理状态等优点.作为长期肾脏替代疗法,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在临床上的应用日渐广泛.

    作者:韩法章;孙素贞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联合腔镜肾输尿管全切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联合腔镜肾输尿管全切术的手术配合要点.方法 分析16例行联合腔镜肾输尿管全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护理的经验和体会.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做好术前准备,掌握手术配合要求,熟悉手术步骤,熟练配合手术,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患者的康复.

    作者:李珍;周爱华;陈敏;彭风裘;毕瑞荥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急诊特殊临床表现心绞痛患者的早期护理观察

    目的 总结几种特殊临床表现心绞痛的早期发现及护理经验,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4例特殊临床表现心绞痛患者的病历资料,总结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结果 通过急诊护士的敏锐观察,提供准确的诊断信息,4例特殊临床表现的心绞痛患者,1例抢救无效死亡,其余3例症状消失,未再复发.结论 心绞痛患者应在发病早时间(发病0~3 h)内接受准确及时的治疗,平时应做好健康指导和宣教.

    作者:钟跃勤;肖烨;赵远莲;单立婧;裴天容;周矜宏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创伤急救护理对严重创伤患者有效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的影响

    目的 探探讨创伤急救护理对严重创伤患者有效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将严重创伤患者166例随机分为急救护理组和对照组各83例,分别接受创伤急救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有效抢救时间、抢救成功情况、死亡病例和对急救护理的满意度.进行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急救护理组的有效抢救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达92.8%,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急救护理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急救护理为严重创伤患者的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死亡率,同时改善了护患关系.

    作者:戎燕燕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护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主观幸福感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主观幸福感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88例慢性支气管炎住院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143例和干预组145例.对照组患者行慢性支气管炎住院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慢性支气管炎住院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症状观察护理和康复指导等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和比较干预前后2组患者幸福感指数、生活质量(QOL)评分、临床疗效及住院时间的差异.进行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经过护理综合干预后,干预组的幸福感指数和QOL评分均明显改善,并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干预组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慢性支气管炎住院患者的主观幸福感和生活质量,有助于增强临床疗效,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崔更力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并发症和神经行为测定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并发症和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的影响.方法 分别对58例对照组和62例护理干预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采取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措施,记录2组患儿发生颅内高压、低血糖、惊厥、呕吐呛咳等缺血缺氧性脑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别于第7天和第14天对患儿进行NBNA测定.结果 护理干预组患儿颅内高压、低血糖、惊厥、呕吐呛咳等缺血缺氧性脑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第7天和第14天护理干预组NBNA评分≤35分的患儿百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缺血缺氧性脑病并发症的发生,以减少并发症进一步引起的脑损伤.

    作者:李彦丽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健康教育对急诊患者家属焦虑的影响

    目的 了解急诊患者家属的焦虑状况,并对其实施健康教育,为心理护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可行方法.方法 选择60例急诊患者家属,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接受健康教育,对照组未接受健康教育.应用焦虑白评量表(SAS)和生理指标(脉搏)对2组急诊患者家属进行测评.结果 急诊患者家属均处于不同程度的焦虑状态,其焦虑状态受多种因素影响.实施健康教育后实验组急诊患者家属的焦虑程度明显降低,且脉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心理护理不应仅针对急诊患者,还应针对急诊患者家属,对急诊患者家属实施系统、完整的健康教育计划可明显降低其焦虑程度.

    作者:王丽娟;郭瑞娟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无菌棉棒用于内瘘穿刺针点状压迫止血

    动静脉内瘘血管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的血管通路[1].粗大的穿刺针在局部长期反复穿刺(一般为16号针),使血管壁损伤,弹性降低,穿刺处皮肤逐渐被增生的结缔组织取代,弹性差,针孔愈合欠佳,在透析过程中穿刺针局部渗血的情况常有发生[2].

    作者:姜玲;陈建民;张洁;韩淑亭;高媛;崔超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人性化护理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服务品质的提升已成为竞争的焦点,也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与发展[1].

    作者:吴琳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的护理

    目的 总结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42例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患者的护理体会.结果 42例患者术后桡动脉搏动良好,未发现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正中神经损伤及排便困难等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具有出血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节约住院费用等诸多优点,加强术前心理准备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谢海燕 刊期: 2009年第30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