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丙戊酸钠联合奎硫平与氟哌啶醇治疗躁狂发作疗效对照研究

刘晓华;吕伟;李美花;张玖龙;沈建华

关键词:躁狂发作, 奎硫平, 氟哌啶醇, 丙戊酸钠
摘要:目的 比较丙戊酸钠联合奎硫平与联合氟哌啶醇治疗急性躁狂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8例急性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奎硫平组34例,氟哌啶醇组34例,两组分别在应用丙戊酸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用奎硫平或氟哌啶醇治疗,疗程均为6周;采用躁狂量表及副作用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第6周末,奎硫平组显效率为73.52%,氟哌啶醇组为75.76%,两组总体疗效相当;奎硫平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氟哌啶醇组(P<0.05).结论 丙戊酸钠联合奎硫平与联合氟哌啶醇治疗急性躁狂发作疗效相当,但副反应少、安全性高.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大学贫困生主观幸福感与其影响因素关系的模型建构

    目的 构建大学贫困生主观幸福感与影响主观幸福感潜变量的关系模型.方法 对417名大学贫困生进行量表测评,包括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国际大学调查》问卷.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了潜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 外向、神经质对主观幸福感有直接影响(权重分别为0.22、-0.45),精神质通过中介变量压抑倾向对主观幸福感产生间接影响(权重为-0.24).结构方程分析表明,男生的消极认知、压抑倾向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比女生更大(男生权重分别为-0.19、-0.28,女生权重分别为-0.10、-0.19).结论 人格特质、生活满意度判断标准、社会心理取向与主观幸福感的作用得到结构方程模型的有力支持.

    作者:余欣欣;郑雪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帕罗西汀合并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帕罗西汀合并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 将80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分为两组,A组为帕罗西汀合并氯氮平治疗组,B组为单用氯氮平治疗组作为对照组,采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定临床症状,用副反应评定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护土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评定病人的积极和消极因素.分别在患者治疗前、治疗2、4、8、12周末进行评定.结果 A组在治疗2周末开始SANS评分较B组即有显著下降,治疗8周后,SANS评分下降更加明显,NOSIE评分A组治疗后总消极分降低,总积极分上升,与B组有显著差异.治疗后4、8、12周末TESS评分,A组低于B组,且治疗后低于治疗前,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帕罗西汀合用氯氮平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

    作者:孟月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洛沙平与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目的 以阿立哌唑为对照,比较洛沙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洛沙平和阿立哌唑治疗8周,应用PANSS量表和TESS量表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间PANSS总分及减分率差异无显著性,洛沙平起效快于阿立哌唑,其主要不良反应为嗜睡及锥体外系反应.结论 洛沙平是一种起效快而安全的抗精神病药物.

    作者:刘明山;车丽娜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男大学生无气力症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我国当代男大学生无气力症现状,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在借鉴日本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男大学生无气力症调查问卷.对410名在校男大学生进行了初测,对调查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 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表明大学生冷漠心理特征分量表由无朝气、无自我、无兴趣、强迫适应4个维度构成,共20个项目.大学生生活愿望低下分量表由学习热情低下、上课热情低下、生活热情低下3个维度构成,共15个项目.结论 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上述结构是合理的.回归分析说明,男大学生冷漠心理特征对其生活愿望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作者:武洁琼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中国研究生主观幸福感量表的编制

    目的 编制适合中国文化背景的研究生主观幸福感量表.方法 通过对被试开放式问卷所作的回答进行分析整理,制定出包含69道题目的原始问卷,然后采用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对问卷的因素进行检验.结果 问卷包含12个项目,4个维度(分量表),分别是身心满意度、人际满意度、价值/能力满意度、经济满意度.因素分析结果表明,4个维度可解释总方差的63.66%,各维度的项目载荷在0.46~0.73之间,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本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结论 编制的研究生主观幸福感量表具有理想的信效度,适合本国研究生使用.

    作者:李建伟;李娜;聂玉玲;李飞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应用积极心理学干预大学生心理应激方式的研究

    目的 探讨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应激方式的影响,提高当代大学生积极面对人生的心理素质.方法 应用路西量表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结果 大学生心理应激指标:逆商指数平均70分左右,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逆商值,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经积极干预后,大学生逆商具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积极心理学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应激能力,使之勇于接受困难的挑战.

    作者:何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护士职业认同量表的编制

    目的 编制护士职业认同量表.方法 在潍坊地区11所医院选取479名护士进行施测,对所编制的护士职业认同量表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 量表包括职业自我概念、职业获益感、职业动力感3个因子,信度、效度检验及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都符合心理测量的要求.结论 量表的编制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作者:陈祥丽;张乐华;杨昭宁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就业压力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就业压力关系.方法 采用问卷法,随机选取某高校400名毕业生为被试,研究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就业压力关系.结果 ①积极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源和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就业压力有显著负相关,而消极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源和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有显著的正相关.②消极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源和社会支持对就业压力有直接影响;而积极的认知评价通过心理控制源和社会支持间接影响大学生就业压力.③通过调查,在社会支持方面,女生对社会支持的寻求显著高于男生,男女生在情感表现上有明显的差异.结论 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就业压力关系呈显著相关.

    作者:王德强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大学生抑郁情绪与成人依恋的关系研究

    目的 考察大学生的抑郁情绪与成人依恋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和成人依恋量表,对河南某高校随机抽取的288名大一至大四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 ①大学生的抑郁情绪在性别与年级的交互作用上差异显著.②大学生成人依恋的不同类型对其抑郁情绪有影响,其中,拒绝型和恐惧型的大学生在抑郁情绪上有显著差异.结论 成人依恋的类型对大学生的抑郁情绪有显著影响.

    作者:石英华;魏萍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引起心血管事件2例报告

    1 病例资料患者,男,24岁,农民,住院号9018.主诉自笑、发呆、退缩、懒散1月余.入院查心电图、脑电图、肝功、肾功、血常规均未见异常.入院表现夜睡眠差、不语、无故自笑、发呆、退缩、多卧、懒散.入院后给阿立哌唑每天5mg的起始剂量,第6天加至10mg,未见药物副反应,第10天加至每天15mg,次日患者出现颜面苍白,卧床不起,急测血压65/40mmHg,反复多次均波动于60~70/40~45mmHg之间,床旁心电图提示:①窦性心动过缓;②部份导联T波改变;③QT间期延长.立即给对症支持治疗,同时撤阿立哌唑,3天后患者血压恢复正常,心电图恢复正常,1周后再用阿立哌唑每天5mg治疗,患者服药次日再次出现血压及心电图改变,遂停药换用舒必利联氯氮平治疗1个月获临床近愈出院.

    作者:王彦兵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广州市高三学生自我超越生命意义与考试焦虑、考试元担忧的关系

    目的 探讨高三学生的自我超越生命意义与考试焦虑、考试元担忧的关系.方法 使用自我超越生命意义量表、考试焦虑问卷和考试元担忧问卷调查了广州市1142名高三学生.结果 ①不同类型学校的高三学生自我超越生命意义水平差异显著,自我超越生命意义对考试焦虑有显著的调节作用;②高三学生考试焦虑属于中等偏高水平,男生比女生更焦虑;③考试过程、家庭冲突及前途命运是造成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的主要元担忧因素;④家庭的元担忧对自我超越生命意义影响大.结论 自我超越生命意义教育可作为缓解高考考试焦虑的重要策略.

    作者:许思安;张积家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研究

    目的 研究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方法 采用自编主观幸福感量表(SSWBS)对580名高中生进行了调查.结果 ①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可以聚类为高、中、低3种类型.②高中生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成绩差异(t分别为1.721,2.420,1.890,3.057;P<0.05).结论 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整体上显著偏低(P<0.05).

    作者:孙琪;李建伟;顾玉春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师范院校实习生状态-特质焦虑及相关因素调查

    目的 对师范院校实习生的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研究,以增强实习生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对466名师范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师范实习生的焦虑显著高于在校大学生和全国大学生常模(S-AI & T-AI P=0.00),②女生的焦虑显著高于男生(S-AI P=0.01,T-AI P=0.06);③专科实习生的焦虑显著高于本科实习生(S-AI P=0.00,T-AI P=0.01);④理科类学生的焦虑显著高于艺体类学生(S-AI & T-AI P=0.03);⑤来自农村家庭的实习生的焦虑显著高于来自城市家庭的实习学生(S-AI P=0.00,T-AI P=0.03).结论 实习生的焦虑水平高于在校大学生;性别、学历、专业类别、家庭背景、对实习的适应状况和对实习结果的期望值、对就业前景的态度是影响实习生焦虑的主要因素.

    作者:刘宗发;冉汇真;曾云华;谢玉兰;周静;汪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医科大学生毕业前夕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医科大学生毕业前夕的心理卫生状况.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95名沪州医学院毕业生的心理卫生状况进行测试.结果 应届毕业生的心理问题发生率为10.53%,SCL-90总分,各因子均分都低于国内常模.非临床专业的心理问题发生率高于临床专业的学生.结论 医科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一定的问题,心理健康状况与专业差异密切相关.

    作者:郭燕;唐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在赣藏族中学生学习生活适应性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进入内地学习的藏族中学生学习生活的适应性.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了南昌市17中藏班129名和汉班103名学生,使用MHT量表测查其学习生活适应性情况.结果 得出预科班、藏班初一年级和汉班初一年级3个群体在恐怖倾向上的问题检出率高,但其比率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孤独倾向、恐怖倾向的年级主效应、性别主效应显著,过敏倾向、总分的性别主效应显著.孤独倾向、过敏倾向、总分上年级性别交互效应显著.结论 在赣学习的藏族学生在预科期的学习生活适应性状况需要引起更多关注.

    作者:艾炎;胡竹菁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新兵自我概念在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间的中介效应

    目的 探讨自我概念在新兵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运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和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对1110名新兵进行调查,数据通过中介检验程序进行分析.结果 积极应对方式(问题解决和求助维度)通过自我概念影响新兵心理健康.结论 新兵自我概念在积极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中间起完全中介作用.通过培养新兵的自我概念进而培养新兵积极的应对方式,能提高新兵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孙丽云;许爱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研究进展

    目的 对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问题、药物治疗情况作一综述,有助于临床工作者提高对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认识.方法 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研究和文献进行整理和回顾.结果 发现迄今国内对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研究还很少,国外则有较多和较深入的研究. 结论 对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研究应予以重视.

    作者:李萍;孙宏伟;庄娜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高三学生人格、应对方式、亲子沟通、社会支持与抑郁的关系

    目的 探讨高三学生人格、应对方式、亲子沟通、社会支持与抑郁的关系.方法 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少年式)、应付方式问卷、亲子沟通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对496名高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人格中的神经质、应对方式中的不成熟应对或混合型应对、亲子沟通中的问题沟通均能显著预测高三学生抑郁.在抑郁的影响因素中,影响作用大的是神经质人格.结论 培养健康人格和训练成熟的应对方式是缓解高三学生抑郁的重要途径.

    作者:吴九君;郑日昌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高中生的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对自我概念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中生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对自我概念的影响.方法 对247名高中生进行自我概念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领悟生活支持量表测试.结果 ①高一学生的教师支持显著好于高二学生(t=2.09,P<0.05),男同学的身体自我概念显著好于女同学(t=2.6,P<0.01).②生活事件与自我概念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与自我概念显著正相关.③学习压力负向预测自我概念,家庭支持和朋友支持正向预测自我概念,朋友支持在学习压力和自我概念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结论 生活事件中的学习压力对自我概念有负面影响,家庭支持和朋友支持对自我概念有正面影响,朋友支持可以缓解学习压力对自我概念的负面影响.

    作者:戴必兵;夏晓娟;廖凤林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奎硫平治疗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奎硫平与奋乃静治疗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96例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奎硫平组和奋乃静组,分别给予奎硫平和奋乃静治疗,疗程6周,于治疗前和治疗第2、4、6周末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奎硫平与奋乃静的临床疗效相仿,奎硫平不良反应少而轻. 结论 奎硫平对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张建;王永学;邵新月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主管:健康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