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 主管单位:健康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5257/R
  • 国内刊号:11-5257/R
  • 影响因子:1.26
  • 创刊:1993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18-285
  • 全年订价:35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7年12期文献
  • 丙戊酸钠联合奎硫平与氟哌啶醇治疗躁狂发作疗效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丙戊酸钠联合奎硫平与联合氟哌啶醇治疗急性躁狂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8例急性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奎硫平组34例,氟哌啶醇组34例,两组分别在应用丙戊酸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用奎硫平或氟哌啶醇治疗,疗程均为6周;采用躁狂量表及副作用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第6周末,奎硫平组显效率为73.52%,氟哌啶醇组为75.76%,两组总体疗效相当;奎硫平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氟哌啶醇组(P<0.05).结论 丙戊酸钠联合奎硫平与联合氟哌啶醇治疗急性躁狂发作疗效相当,但副反应少、安全性高.

    作者:刘晓华;吕伟;李美花;张玖龙;沈建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洛沙平与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目的 以阿立哌唑为对照,比较洛沙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洛沙平和阿立哌唑治疗8周,应用PANSS量表和TESS量表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间PANSS总分及减分率差异无显著性,洛沙平起效快于阿立哌唑,其主要不良反应为嗜睡及锥体外系反应.结论 洛沙平是一种起效快而安全的抗精神病药物.

    作者:刘明山;车丽娜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引起心血管事件2例报告

    1 病例资料患者,男,24岁,农民,住院号9018.主诉自笑、发呆、退缩、懒散1月余.入院查心电图、脑电图、肝功、肾功、血常规均未见异常.入院表现夜睡眠差、不语、无故自笑、发呆、退缩、多卧、懒散.入院后给阿立哌唑每天5mg的起始剂量,第6天加至10mg,未见药物副反应,第10天加至每天15mg,次日患者出现颜面苍白,卧床不起,急测血压65/40mmHg,反复多次均波动于60~70/40~45mmHg之间,床旁心电图提示:①窦性心动过缓;②部份导联T波改变;③QT间期延长.立即给对症支持治疗,同时撤阿立哌唑,3天后患者血压恢复正常,心电图恢复正常,1周后再用阿立哌唑每天5mg治疗,患者服药次日再次出现血压及心电图改变,遂停药换用舒必利联氯氮平治疗1个月获临床近愈出院.

    作者:王彦兵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奎硫平治疗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奎硫平与奋乃静治疗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96例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奎硫平组和奋乃静组,分别给予奎硫平和奋乃静治疗,疗程6周,于治疗前和治疗第2、4、6周末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奎硫平与奋乃静的临床疗效相仿,奎硫平不良反应少而轻. 结论 奎硫平对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张建;王永学;邵新月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奥氮平治疗急性期精神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奥氮平治疗急性期精神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住院的22例多种急性期精神病患者给予奥氮平治疗,观察两周.采用BPRS、CGI及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评定时间为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小时、48小时、72小时、1周末、2周末.结果 治疗72小时BPRS总分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2周末时基本痊愈12例,显著进步6例,进步2例,无效2例,有效率90.9%.不良反应有轻度体重增加、嗜睡、乏力等.奥氮平平均日剂量为18.41±3.18mg.结论 奥氮平对多种急性期精神病起效迅速,安全,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较好.

    作者:回秀清;彭祖贵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帕罗西汀合并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帕罗西汀合并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 将80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分为两组,A组为帕罗西汀合并氯氮平治疗组,B组为单用氯氮平治疗组作为对照组,采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定临床症状,用副反应评定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护土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评定病人的积极和消极因素.分别在患者治疗前、治疗2、4、8、12周末进行评定.结果 A组在治疗2周末开始SANS评分较B组即有显著下降,治疗8周后,SANS评分下降更加明显,NOSIE评分A组治疗后总消极分降低,总积极分上升,与B组有显著差异.治疗后4、8、12周末TESS评分,A组低于B组,且治疗后低于治疗前,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帕罗西汀合用氯氮平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

    作者:孟月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心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

    目的 研究心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住院的慢性乙肝患者90例,根据单纯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单纯进行药物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测试医学应对问卷(MCMQ),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应对方式的变化.结果 心理干预前两组患者MCMQ面对、回避和屈服维度得分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面对得分差别有显著意义,回避和屈服得分有极显著意义.对照组经过单纯药物治疗后,屈服维度得分并未改变.结论 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应对方式.

    作者:张静;郭凤琴;傅文青;于宏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认知干预结合中药灌肠对慢性前列腺炎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药灌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CP)的过程中认知干预的作用.方法 64例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采用中药灌肠治疗,研究组的患者中药灌肠治疗同时运用心理认知疗法 ,连续治疗10天后,用NIH-CPSI、SCL-90进行疗效评定,观察认知干预对CP患者心理症状和躯体症状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①干预组患者心理不适明显减少;②干预组患者躯体症状也有一定程度缓解.结论 认知干预能起到减轻CP患者心理不适、缓解躯体症状的作用.

    作者:吴海英;杜文东;丁学刚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大学贫困生主观幸福感与其影响因素关系的模型建构

    目的 构建大学贫困生主观幸福感与影响主观幸福感潜变量的关系模型.方法 对417名大学贫困生进行量表测评,包括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国际大学调查》问卷.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了潜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 外向、神经质对主观幸福感有直接影响(权重分别为0.22、-0.45),精神质通过中介变量压抑倾向对主观幸福感产生间接影响(权重为-0.24).结构方程分析表明,男生的消极认知、压抑倾向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比女生更大(男生权重分别为-0.19、-0.28,女生权重分别为-0.10、-0.19).结论 人格特质、生活满意度判断标准、社会心理取向与主观幸福感的作用得到结构方程模型的有力支持.

    作者:余欣欣;郑雪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就业压力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就业压力关系.方法 采用问卷法,随机选取某高校400名毕业生为被试,研究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就业压力关系.结果 ①积极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源和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就业压力有显著负相关,而消极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源和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有显著的正相关.②消极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源和社会支持对就业压力有直接影响;而积极的认知评价通过心理控制源和社会支持间接影响大学生就业压力.③通过调查,在社会支持方面,女生对社会支持的寻求显著高于男生,男女生在情感表现上有明显的差异.结论 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就业压力关系呈显著相关.

    作者:王德强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医科大学生毕业前夕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医科大学生毕业前夕的心理卫生状况.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95名沪州医学院毕业生的心理卫生状况进行测试.结果 应届毕业生的心理问题发生率为10.53%,SCL-90总分,各因子均分都低于国内常模.非临床专业的心理问题发生率高于临床专业的学生.结论 医科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一定的问题,心理健康状况与专业差异密切相关.

    作者:郭燕;唐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和预防策略

    目的 探讨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综述的方法,分别从社会角度、学校角度、家庭角度和大学生自身等方面分析其自杀的原因.结果 从文献可以看出,自杀是导致大学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发现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人数呈上升趋势,大学生自杀的问题应该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结论 干预策略对于预防大学生自杀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者:王倩倩;李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男大学生无气力症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我国当代男大学生无气力症现状,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在借鉴日本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男大学生无气力症调查问卷.对410名在校男大学生进行了初测,对调查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 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表明大学生冷漠心理特征分量表由无朝气、无自我、无兴趣、强迫适应4个维度构成,共20个项目.大学生生活愿望低下分量表由学习热情低下、上课热情低下、生活热情低下3个维度构成,共15个项目.结论 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上述结构是合理的.回归分析说明,男大学生冷漠心理特征对其生活愿望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作者:武洁琼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理工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应付方式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理工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应付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付方式问卷调查了2097名理工科大学生.结果 ①理工科大学生在心理健康多个因子上显著高于大学生综合样本,且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②应付方式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③成熟型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显著负相关,不成熟型和混合型应付方式与之显著正相关.④自责、解决问题、幻想、合理化、求助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 理工科大学生的应付方式影响其心理健康.

    作者:南守宇;张海芳;冯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我校5799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我校新生心理问题发生率为10%,主要表现为强迫、偏执、恐怖和精神病性等.强迫、焦虑、敌意、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均分显著高于国内青年组常模;除精神病性因子外,其他因子均低于大学生样本;大学新生各因子分性别、学院、文理科和民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除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外,来源于乡镇大学生和城市学生在其他因子上没有差异.结论 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但也存在一些具体的问题,应重视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改善他们的心理卫生状况,使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作者:杨新华;谢倩;周贤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西南地区大学生归因方式研究

    目的 了解西南地区大学生归因方式现状,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大学生归因方式问卷对西南地区19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西南地区大学生存在问题,对于负性事件倾向于整体、不可控的归因;归因方式存在学科的显著差异.结论 需要改进大学生归因方式,优化归因策略.

    作者:王树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高校护生交流恐惧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高校护生在交流情景中表现出的交流恐惧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24)对314名在校护生进行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性别、年级、来源、是否独生子女等作为单独因素对高校护生的交流恐惧没有明显影响(P>0.05),文理生与家庭经济状况对高校护生的交流恐惧状况在某些维度上有较为显著的影响(P<0.05);双因素分析发现性别、年级因素分别与家庭经济状况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 性别、年级、文理科、家庭经济状况、成长环境、家庭背景以及是否独生子女等因素影响高校护生的交流恐惧状况,本文结果可为进一步消除或缓解高校护生的交流恐惧提供相关的研究依据.

    作者:史琼;樊嘉禄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应用积极心理学干预大学生心理应激方式的研究

    目的 探讨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应激方式的影响,提高当代大学生积极面对人生的心理素质.方法 应用路西量表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结果 大学生心理应激指标:逆商指数平均70分左右,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逆商值,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经积极干预后,大学生逆商具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积极心理学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应激能力,使之勇于接受困难的挑战.

    作者:何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某医科院校医学生心理卫生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提高医学生整体素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以795名05级全体医学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试和评定,运用EPQ进行心理特征的测试和评定,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 SCL-90中强迫、焦虑、精神病性等因子分高于全国常模;EPQ的P量表和N量表分均低于常模.结论 医学本科生群体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与正常人群相比有一定的差异,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存在心理问题.

    作者:肖圣龙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师范院校实习生状态-特质焦虑及相关因素调查

    目的 对师范院校实习生的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研究,以增强实习生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对466名师范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师范实习生的焦虑显著高于在校大学生和全国大学生常模(S-AI & T-AI P=0.00),②女生的焦虑显著高于男生(S-AI P=0.01,T-AI P=0.06);③专科实习生的焦虑显著高于本科实习生(S-AI P=0.00,T-AI P=0.01);④理科类学生的焦虑显著高于艺体类学生(S-AI & T-AI P=0.03);⑤来自农村家庭的实习生的焦虑显著高于来自城市家庭的实习学生(S-AI P=0.00,T-AI P=0.03).结论 实习生的焦虑水平高于在校大学生;性别、学历、专业类别、家庭背景、对实习的适应状况和对实习结果的期望值、对就业前景的态度是影响实习生焦虑的主要因素.

    作者:刘宗发;冉汇真;曾云华;谢玉兰;周静;汪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大学生抑郁情绪与成人依恋的关系研究

    目的 考察大学生的抑郁情绪与成人依恋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和成人依恋量表,对河南某高校随机抽取的288名大一至大四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 ①大学生的抑郁情绪在性别与年级的交互作用上差异显著.②大学生成人依恋的不同类型对其抑郁情绪有影响,其中,拒绝型和恐惧型的大学生在抑郁情绪上有显著差异.结论 成人依恋的类型对大学生的抑郁情绪有显著影响.

    作者:石英华;魏萍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社交能力训练矫正大学生网络成瘾研究

    目的 针对有社交行为障碍的网络成瘾大学生进行社交能力训练,探讨网络成瘾的矫正,以便为网络成瘾的干预提供借鉴作用.方法 采用测验法及社交能力训练 .结果 网络成瘾大学生社交能力训练前后在网络成瘾、社会支持、人际关系、孤独感4个方面都表现出显著性的差异.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社交能力训练对改善网络成瘾有显著效果.

    作者:葛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114名公安政工干部心理测试结果研究分析

    目的 了解公安政工干部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卡氏16种人格因素测验、症状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结合访谈的方法对114名政工干部进行个性和心理状况的评估.结果 ①MMPI量表的测试结果显示,有病理性异常的分量表有疑病量表、抑郁量表、癔病量表、精神病态量表、男性化-女性化量表、偏执量表、精神衰弱量表、躁狂量表,其检出率分别为13%、9%、18%、9%、11%、3%、6%、7%.②16PF量表的测试结果显示,排在前6位的个性因素依次是兴奋性、敢为性、世故性、恃强性、稳定性、乐群性.③SCL-90量表的测试结果显示,阳性检出率6%,且均为轻度,多表现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强迫症状因子分上.④SAS量表的测试结果显示,有轻、中度焦虑的共计6人,占有效问卷的6%.结论 从总体水平上讲,114名政工干部的心理健康水平良好,且绝大部分政工干部在情绪调控、压力缓解、人际沟通方面具有很好的处理能力.

    作者:张淼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飞行员家庭夫妻双方教育子女满意度研究

    目的 研究飞行员家庭子女和婚姻(SLOCE)因素,为开展飞行员婚姻家庭方面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深入飞行员家庭,夫妻同时进行Olson婚姻质量问卷的子女和婚姻分量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紧张性生活事件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测评.结果 飞行员以及妻子的SLOCE与双方的个性、心理健康水平、生活事件、社会支持以及年龄有显著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揭示飞行员的SLOCE带有明显的情绪化;而妻子的SLOCE即受情绪因素也更多的受生活事件的影响.结论 要提高飞行员夫妻SLOCE的满意度,应把心理健康水平、个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以及年龄因素纳入咨询的治疗内容.

    作者:娄振山;骆桂珍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某应急部队独生子女士兵SCL-90心理检测及结果分析

    目的 研究部队独生子女士兵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问卷调查,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部672名士兵进行心理测评.结果 与普通男性常模、军人常模相比,某应急部队独生子女的SCL-90各因子分均高于男性常模;除躯体化因子外,其它因子都高于军人常模.结论 如何对独生子女士兵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教育,使独生子女士兵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对于部队来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作者:郝利勇;张珂;朱春雨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新兵自我概念在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间的中介效应

    目的 探讨自我概念在新兵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运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和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对1110名新兵进行调查,数据通过中介检验程序进行分析.结果 积极应对方式(问题解决和求助维度)通过自我概念影响新兵心理健康.结论 新兵自我概念在积极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中间起完全中介作用.通过培养新兵的自我概念进而培养新兵积极的应对方式,能提高新兵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孙丽云;许爱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保险从业人员SCL-90的评定分析

    目的 调查保险从业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其心理健康咨询和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SCL-90症状量表对保险从业人员进行测评,并将结果与全国成人常模比较.结果 保险从业人员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除人际关系以外)都高出全国常模,其中保险业务员总均分、阳性均分及各因子均高于保险内勤人员.结论 保险从业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一般人群,对该类人群开展心理疾病预防势在必行.

    作者:曹晓燕;郭斐;申红静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研究进展

    目的 对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问题、药物治疗情况作一综述,有助于临床工作者提高对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认识.方法 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研究和文献进行整理和回顾.结果 发现迄今国内对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研究还很少,国外则有较多和较深入的研究. 结论 对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研究应予以重视.

    作者:李萍;孙宏伟;庄娜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神经心理学评定的研究进展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影响患者社会功能转归和疾病的预后.方法 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从表现、评测方法到治疗等方面作一综述.结果 认知功能损害在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神经心理损害中有一定特征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心理测验中都发现有额叶功能损害.认知障碍的病理学基础是前额叶-纹状体-丘脑-颞叶(称为额-颞叶系统)相互之间的连接功能紊乱,其中海马功能障碍起着重要作用;自知力与认知损害有密切联系,改善认知功能不但能改善病人的症状,对治疗的反应,还可改善社会问题的处理技巧,提高心理社会技巧,促进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终将促进病人整体功能的恢复.结论 如何正确评测及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对临床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利培酮和氯氮平是目前广泛用于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均为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和5- HT2A受体拮抗剂,不但能保持患者的认知功能水平,不继续恶化,而且还能改善其认知功能.认知行为治疗比一般支持治疗有效,并可减少复发和住院次数,减少社会的医药卫生负担.

    作者:李玥;邹义壮;李建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积极心理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视角

    目的 探讨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提倡两者的结合.方法 查阅文献,对消极心理学影响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及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积极心理学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理论上的可能性.结论 积极心理学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新视角,开展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作者:陈红;宋颖惠;顾凡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高中生的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对自我概念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中生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对自我概念的影响.方法 对247名高中生进行自我概念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领悟生活支持量表测试.结果 ①高一学生的教师支持显著好于高二学生(t=2.09,P<0.05),男同学的身体自我概念显著好于女同学(t=2.6,P<0.01).②生活事件与自我概念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与自我概念显著正相关.③学习压力负向预测自我概念,家庭支持和朋友支持正向预测自我概念,朋友支持在学习压力和自我概念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结论 生活事件中的学习压力对自我概念有负面影响,家庭支持和朋友支持对自我概念有正面影响,朋友支持可以缓解学习压力对自我概念的负面影响.

    作者:戴必兵;夏晓娟;廖凤林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在赣藏族中学生学习生活适应性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进入内地学习的藏族中学生学习生活的适应性.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了南昌市17中藏班129名和汉班103名学生,使用MHT量表测查其学习生活适应性情况.结果 得出预科班、藏班初一年级和汉班初一年级3个群体在恐怖倾向上的问题检出率高,但其比率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孤独倾向、恐怖倾向的年级主效应、性别主效应显著,过敏倾向、总分的性别主效应显著.孤独倾向、过敏倾向、总分上年级性别交互效应显著.结论 在赣学习的藏族学生在预科期的学习生活适应性状况需要引起更多关注.

    作者:艾炎;胡竹菁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高三学生人格、应对方式、亲子沟通、社会支持与抑郁的关系

    目的 探讨高三学生人格、应对方式、亲子沟通、社会支持与抑郁的关系.方法 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少年式)、应付方式问卷、亲子沟通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对496名高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人格中的神经质、应对方式中的不成熟应对或混合型应对、亲子沟通中的问题沟通均能显著预测高三学生抑郁.在抑郁的影响因素中,影响作用大的是神经质人格.结论 培养健康人格和训练成熟的应对方式是缓解高三学生抑郁的重要途径.

    作者:吴九君;郑日昌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初中生自动思维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究初中生自动思维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自动思维问卷(AT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随机抽取的290名初中生进行集体施测.结果 自动思维与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及SCL-90的各因子症状都呈显著正相关,通过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自动思维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有显著线性相关关系,对心理健康具有一定预测作用.结论 初中生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自动思维给予更多关注,以矫正他们的负性自动思维,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钱少月;王金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高中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高中生的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20名高中生进行测量.结果 高中生的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对心理健康影响较大的是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自我批评.结论 培养积极的自我概念有利于提高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李韧;刘先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广州市高三学生自我超越生命意义与考试焦虑、考试元担忧的关系

    目的 探讨高三学生的自我超越生命意义与考试焦虑、考试元担忧的关系.方法 使用自我超越生命意义量表、考试焦虑问卷和考试元担忧问卷调查了广州市1142名高三学生.结果 ①不同类型学校的高三学生自我超越生命意义水平差异显著,自我超越生命意义对考试焦虑有显著的调节作用;②高三学生考试焦虑属于中等偏高水平,男生比女生更焦虑;③考试过程、家庭冲突及前途命运是造成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的主要元担忧因素;④家庭的元担忧对自我超越生命意义影响大.结论 自我超越生命意义教育可作为缓解高考考试焦虑的重要策略.

    作者:许思安;张积家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淮北市区中学生抑郁障碍现状调查

    目的 通过抽样调查研究中学生抑郁障碍发病状况.方法 以淮北市区4所中学为抽样学校,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171名中学生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问卷调查.结果 共获得有效问卷2158份,筛选出抑郁症状156人(7.2%).104人(4.8%)被确诊有抑郁障碍.结论 抑郁障碍是青少年群体的常见精神疾病,应当引起卫生和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

    作者:范春玲;唐登华;赵德明;徐惯侠;刘恩平;尹国兴;陶怀颖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研究

    目的 研究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方法 采用自编主观幸福感量表(SSWBS)对580名高中生进行了调查.结果 ①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可以聚类为高、中、低3种类型.②高中生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成绩差异(t分别为1.721,2.420,1.890,3.057;P<0.05).结论 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整体上显著偏低(P<0.05).

    作者:孙琪;李建伟;顾玉春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少数民族大学生婚前性行为态度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意图发生婚前性行为与其婚前性行为态度的特点和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抽取贵州某高校大二、大四少数民族大学生319名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婚前性行为态度、意图发生婚前性行为在性别、年级上有极显著差异;婚前性行为态度与意图发生婚前性行为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与婚前使用安全套相关不显著.婚前性行为态度对意图发生婚前性行为有着显著的预测力.结论 婚前性行为态度是影响婚前性行为意图的重要变量,须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性心理与性态度的正确引导.

    作者:梁燕君;赵守盈;谌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中国研究生主观幸福感量表的编制

    目的 编制适合中国文化背景的研究生主观幸福感量表.方法 通过对被试开放式问卷所作的回答进行分析整理,制定出包含69道题目的原始问卷,然后采用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对问卷的因素进行检验.结果 问卷包含12个项目,4个维度(分量表),分别是身心满意度、人际满意度、价值/能力满意度、经济满意度.因素分析结果表明,4个维度可解释总方差的63.66%,各维度的项目载荷在0.46~0.73之间,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本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结论 编制的研究生主观幸福感量表具有理想的信效度,适合本国研究生使用.

    作者:李建伟;李娜;聂玉玲;李飞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护士职业认同量表的编制

    目的 编制护士职业认同量表.方法 在潍坊地区11所医院选取479名护士进行施测,对所编制的护士职业认同量表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 量表包括职业自我概念、职业获益感、职业动力感3个因子,信度、效度检验及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都符合心理测量的要求.结论 量表的编制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作者:陈祥丽;张乐华;杨昭宁 刊期: 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