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郭凤琴;傅文青;于宏华
目的 编制护士职业认同量表.方法 在潍坊地区11所医院选取479名护士进行施测,对所编制的护士职业认同量表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 量表包括职业自我概念、职业获益感、职业动力感3个因子,信度、效度检验及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都符合心理测量的要求.结论 量表的编制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作者:陈祥丽;张乐华;杨昭宁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西南地区大学生归因方式现状,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大学生归因方式问卷对西南地区19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西南地区大学生存在问题,对于负性事件倾向于整体、不可控的归因;归因方式存在学科的显著差异.结论 需要改进大学生归因方式,优化归因策略.
作者:王树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公安政工干部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卡氏16种人格因素测验、症状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结合访谈的方法对114名政工干部进行个性和心理状况的评估.结果 ①MMPI量表的测试结果显示,有病理性异常的分量表有疑病量表、抑郁量表、癔病量表、精神病态量表、男性化-女性化量表、偏执量表、精神衰弱量表、躁狂量表,其检出率分别为13%、9%、18%、9%、11%、3%、6%、7%.②16PF量表的测试结果显示,排在前6位的个性因素依次是兴奋性、敢为性、世故性、恃强性、稳定性、乐群性.③SCL-90量表的测试结果显示,阳性检出率6%,且均为轻度,多表现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强迫症状因子分上.④SAS量表的测试结果显示,有轻、中度焦虑的共计6人,占有效问卷的6%.结论 从总体水平上讲,114名政工干部的心理健康水平良好,且绝大部分政工干部在情绪调控、压力缓解、人际沟通方面具有很好的处理能力.
作者:张淼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医科大学生毕业前夕的心理卫生状况.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95名沪州医学院毕业生的心理卫生状况进行测试.结果 应届毕业生的心理问题发生率为10.53%,SCL-90总分,各因子均分都低于国内常模.非临床专业的心理问题发生率高于临床专业的学生.结论 医科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一定的问题,心理健康状况与专业差异密切相关.
作者:郭燕;唐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对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问题、药物治疗情况作一综述,有助于临床工作者提高对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认识.方法 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研究和文献进行整理和回顾.结果 发现迄今国内对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研究还很少,国外则有较多和较深入的研究. 结论 对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研究应予以重视.
作者:李萍;孙宏伟;庄娜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心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住院的慢性乙肝患者90例,根据单纯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单纯进行药物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测试医学应对问卷(MCMQ),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应对方式的变化.结果 心理干预前两组患者MCMQ面对、回避和屈服维度得分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面对得分差别有显著意义,回避和屈服得分有极显著意义.对照组经过单纯药物治疗后,屈服维度得分并未改变.结论 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应对方式.
作者:张静;郭凤琴;傅文青;于宏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意图发生婚前性行为与其婚前性行为态度的特点和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抽取贵州某高校大二、大四少数民族大学生319名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婚前性行为态度、意图发生婚前性行为在性别、年级上有极显著差异;婚前性行为态度与意图发生婚前性行为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与婚前使用安全套相关不显著.婚前性行为态度对意图发生婚前性行为有着显著的预测力.结论 婚前性行为态度是影响婚前性行为意图的重要变量,须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性心理与性态度的正确引导.
作者:梁燕君;赵守盈;谌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中药灌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CP)的过程中认知干预的作用.方法 64例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采用中药灌肠治疗,研究组的患者中药灌肠治疗同时运用心理认知疗法 ,连续治疗10天后,用NIH-CPSI、SCL-90进行疗效评定,观察认知干预对CP患者心理症状和躯体症状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①干预组患者心理不适明显减少;②干预组患者躯体症状也有一定程度缓解.结论 认知干预能起到减轻CP患者心理不适、缓解躯体症状的作用.
作者:吴海英;杜文东;丁学刚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奎硫平与奋乃静治疗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96例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奎硫平组和奋乃静组,分别给予奎硫平和奋乃静治疗,疗程6周,于治疗前和治疗第2、4、6周末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奎硫平与奋乃静的临床疗效相仿,奎硫平不良反应少而轻. 结论 奎硫平对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张建;王永学;邵新月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提高医学生整体素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以795名05级全体医学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试和评定,运用EPQ进行心理特征的测试和评定,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 SCL-90中强迫、焦虑、精神病性等因子分高于全国常模;EPQ的P量表和N量表分均低于常模.结论 医学本科生群体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与正常人群相比有一定的差异,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存在心理问题.
作者:肖圣龙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编制适合中国文化背景的研究生主观幸福感量表.方法 通过对被试开放式问卷所作的回答进行分析整理,制定出包含69道题目的原始问卷,然后采用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对问卷的因素进行检验.结果 问卷包含12个项目,4个维度(分量表),分别是身心满意度、人际满意度、价值/能力满意度、经济满意度.因素分析结果表明,4个维度可解释总方差的63.66%,各维度的项目载荷在0.46~0.73之间,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本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结论 编制的研究生主观幸福感量表具有理想的信效度,适合本国研究生使用.
作者:李建伟;李娜;聂玉玲;李飞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究初中生自动思维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自动思维问卷(AT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随机抽取的290名初中生进行集体施测.结果 自动思维与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及SCL-90的各因子症状都呈显著正相关,通过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自动思维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有显著线性相关关系,对心理健康具有一定预测作用.结论 初中生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自动思维给予更多关注,以矫正他们的负性自动思维,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钱少月;王金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进入内地学习的藏族中学生学习生活的适应性.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了南昌市17中藏班129名和汉班103名学生,使用MHT量表测查其学习生活适应性情况.结果 得出预科班、藏班初一年级和汉班初一年级3个群体在恐怖倾向上的问题检出率高,但其比率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孤独倾向、恐怖倾向的年级主效应、性别主效应显著,过敏倾向、总分的性别主效应显著.孤独倾向、过敏倾向、总分上年级性别交互效应显著.结论 在赣学习的藏族学生在预科期的学习生活适应性状况需要引起更多关注.
作者:艾炎;胡竹菁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构建大学贫困生主观幸福感与影响主观幸福感潜变量的关系模型.方法 对417名大学贫困生进行量表测评,包括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国际大学调查》问卷.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了潜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 外向、神经质对主观幸福感有直接影响(权重分别为0.22、-0.45),精神质通过中介变量压抑倾向对主观幸福感产生间接影响(权重为-0.24).结构方程分析表明,男生的消极认知、压抑倾向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比女生更大(男生权重分别为-0.19、-0.28,女生权重分别为-0.10、-0.19).结论 人格特质、生活满意度判断标准、社会心理取向与主观幸福感的作用得到结构方程模型的有力支持.
作者:余欣欣;郑雪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提倡两者的结合.方法 查阅文献,对消极心理学影响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及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积极心理学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理论上的可能性.结论 积极心理学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新视角,开展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作者:陈红;宋颖惠;顾凡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针对有社交行为障碍的网络成瘾大学生进行社交能力训练,探讨网络成瘾的矫正,以便为网络成瘾的干预提供借鉴作用.方法 采用测验法及社交能力训练 .结果 网络成瘾大学生社交能力训练前后在网络成瘾、社会支持、人际关系、孤独感4个方面都表现出显著性的差异.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社交能力训练对改善网络成瘾有显著效果.
作者:葛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帕罗西汀合并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 将80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分为两组,A组为帕罗西汀合并氯氮平治疗组,B组为单用氯氮平治疗组作为对照组,采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定临床症状,用副反应评定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护土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评定病人的积极和消极因素.分别在患者治疗前、治疗2、4、8、12周末进行评定.结果 A组在治疗2周末开始SANS评分较B组即有显著下降,治疗8周后,SANS评分下降更加明显,NOSIE评分A组治疗后总消极分降低,总积极分上升,与B组有显著差异.治疗后4、8、12周末TESS评分,A组低于B组,且治疗后低于治疗前,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帕罗西汀合用氯氮平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
作者:孟月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就业压力关系.方法 采用问卷法,随机选取某高校400名毕业生为被试,研究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就业压力关系.结果 ①积极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源和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就业压力有显著负相关,而消极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源和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有显著的正相关.②消极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源和社会支持对就业压力有直接影响;而积极的认知评价通过心理控制源和社会支持间接影响大学生就业压力.③通过调查,在社会支持方面,女生对社会支持的寻求显著高于男生,男女生在情感表现上有明显的差异.结论 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就业压力关系呈显著相关.
作者:王德强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丙戊酸钠联合奎硫平与联合氟哌啶醇治疗急性躁狂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8例急性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奎硫平组34例,氟哌啶醇组34例,两组分别在应用丙戊酸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用奎硫平或氟哌啶醇治疗,疗程均为6周;采用躁狂量表及副作用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第6周末,奎硫平组显效率为73.52%,氟哌啶醇组为75.76%,两组总体疗效相当;奎硫平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氟哌啶醇组(P<0.05).结论 丙戊酸钠联合奎硫平与联合氟哌啶醇治疗急性躁狂发作疗效相当,但副反应少、安全性高.
作者:刘晓华;吕伟;李美花;张玖龙;沈建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高三学生的自我超越生命意义与考试焦虑、考试元担忧的关系.方法 使用自我超越生命意义量表、考试焦虑问卷和考试元担忧问卷调查了广州市1142名高三学生.结果 ①不同类型学校的高三学生自我超越生命意义水平差异显著,自我超越生命意义对考试焦虑有显著的调节作用;②高三学生考试焦虑属于中等偏高水平,男生比女生更焦虑;③考试过程、家庭冲突及前途命运是造成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的主要元担忧因素;④家庭的元担忧对自我超越生命意义影响大.结论 自我超越生命意义教育可作为缓解高考考试焦虑的重要策略.
作者:许思安;张积家 刊期: 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