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玲
目的 探讨高中生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对自我概念的影响.方法 对247名高中生进行自我概念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领悟生活支持量表测试.结果 ①高一学生的教师支持显著好于高二学生(t=2.09,P<0.05),男同学的身体自我概念显著好于女同学(t=2.6,P<0.01).②生活事件与自我概念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与自我概念显著正相关.③学习压力负向预测自我概念,家庭支持和朋友支持正向预测自我概念,朋友支持在学习压力和自我概念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结论 生活事件中的学习压力对自我概念有负面影响,家庭支持和朋友支持对自我概念有正面影响,朋友支持可以缓解学习压力对自我概念的负面影响.
作者:戴必兵;夏晓娟;廖凤林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医科大学生毕业前夕的心理卫生状况.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95名沪州医学院毕业生的心理卫生状况进行测试.结果 应届毕业生的心理问题发生率为10.53%,SCL-90总分,各因子均分都低于国内常模.非临床专业的心理问题发生率高于临床专业的学生.结论 医科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一定的问题,心理健康状况与专业差异密切相关.
作者:郭燕;唐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我国当代男大学生无气力症现状,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在借鉴日本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男大学生无气力症调查问卷.对410名在校男大学生进行了初测,对调查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 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表明大学生冷漠心理特征分量表由无朝气、无自我、无兴趣、强迫适应4个维度构成,共20个项目.大学生生活愿望低下分量表由学习热情低下、上课热情低下、生活热情低下3个维度构成,共15个项目.结论 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上述结构是合理的.回归分析说明,男大学生冷漠心理特征对其生活愿望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作者:武洁琼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对师范院校实习生的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研究,以增强实习生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对466名师范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师范实习生的焦虑显著高于在校大学生和全国大学生常模(S-AI & T-AI P=0.00),②女生的焦虑显著高于男生(S-AI P=0.01,T-AI P=0.06);③专科实习生的焦虑显著高于本科实习生(S-AI P=0.00,T-AI P=0.01);④理科类学生的焦虑显著高于艺体类学生(S-AI & T-AI P=0.03);⑤来自农村家庭的实习生的焦虑显著高于来自城市家庭的实习学生(S-AI P=0.00,T-AI P=0.03).结论 实习生的焦虑水平高于在校大学生;性别、学历、专业类别、家庭背景、对实习的适应状况和对实习结果的期望值、对就业前景的态度是影响实习生焦虑的主要因素.
作者:刘宗发;冉汇真;曾云华;谢玉兰;周静;汪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针对有社交行为障碍的网络成瘾大学生进行社交能力训练,探讨网络成瘾的矫正,以便为网络成瘾的干预提供借鉴作用.方法 采用测验法及社交能力训练 .结果 网络成瘾大学生社交能力训练前后在网络成瘾、社会支持、人际关系、孤独感4个方面都表现出显著性的差异.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社交能力训练对改善网络成瘾有显著效果.
作者:葛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编制护士职业认同量表.方法 在潍坊地区11所医院选取479名护士进行施测,对所编制的护士职业认同量表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 量表包括职业自我概念、职业获益感、职业动力感3个因子,信度、效度检验及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都符合心理测量的要求.结论 量表的编制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作者:陈祥丽;张乐华;杨昭宁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部队独生子女士兵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问卷调查,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部672名士兵进行心理测评.结果 与普通男性常模、军人常模相比,某应急部队独生子女的SCL-90各因子分均高于男性常模;除躯体化因子外,其它因子都高于军人常模.结论 如何对独生子女士兵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教育,使独生子女士兵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对于部队来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作者:郝利勇;张珂;朱春雨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心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住院的慢性乙肝患者90例,根据单纯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单纯进行药物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测试医学应对问卷(MCMQ),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应对方式的变化.结果 心理干预前两组患者MCMQ面对、回避和屈服维度得分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面对得分差别有显著意义,回避和屈服得分有极显著意义.对照组经过单纯药物治疗后,屈服维度得分并未改变.结论 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应对方式.
作者:张静;郭凤琴;傅文青;于宏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抽样调查研究中学生抑郁障碍发病状况.方法 以淮北市区4所中学为抽样学校,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171名中学生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问卷调查.结果 共获得有效问卷2158份,筛选出抑郁症状156人(7.2%).104人(4.8%)被确诊有抑郁障碍.结论 抑郁障碍是青少年群体的常见精神疾病,应当引起卫生和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
作者:范春玲;唐登华;赵德明;徐惯侠;刘恩平;尹国兴;陶怀颖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高三学生人格、应对方式、亲子沟通、社会支持与抑郁的关系.方法 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少年式)、应付方式问卷、亲子沟通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对496名高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人格中的神经质、应对方式中的不成熟应对或混合型应对、亲子沟通中的问题沟通均能显著预测高三学生抑郁.在抑郁的影响因素中,影响作用大的是神经质人格.结论 培养健康人格和训练成熟的应对方式是缓解高三学生抑郁的重要途径.
作者:吴九君;郑日昌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就业压力关系.方法 采用问卷法,随机选取某高校400名毕业生为被试,研究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就业压力关系.结果 ①积极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源和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就业压力有显著负相关,而消极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源和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有显著的正相关.②消极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源和社会支持对就业压力有直接影响;而积极的认知评价通过心理控制源和社会支持间接影响大学生就业压力.③通过调查,在社会支持方面,女生对社会支持的寻求显著高于男生,男女生在情感表现上有明显的差异.结论 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就业压力关系呈显著相关.
作者:王德强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帕罗西汀合并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 将80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分为两组,A组为帕罗西汀合并氯氮平治疗组,B组为单用氯氮平治疗组作为对照组,采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定临床症状,用副反应评定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护土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评定病人的积极和消极因素.分别在患者治疗前、治疗2、4、8、12周末进行评定.结果 A组在治疗2周末开始SANS评分较B组即有显著下降,治疗8周后,SANS评分下降更加明显,NOSIE评分A组治疗后总消极分降低,总积极分上升,与B组有显著差异.治疗后4、8、12周末TESS评分,A组低于B组,且治疗后低于治疗前,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帕罗西汀合用氯氮平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
作者:孟月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进入内地学习的藏族中学生学习生活的适应性.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了南昌市17中藏班129名和汉班103名学生,使用MHT量表测查其学习生活适应性情况.结果 得出预科班、藏班初一年级和汉班初一年级3个群体在恐怖倾向上的问题检出率高,但其比率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孤独倾向、恐怖倾向的年级主效应、性别主效应显著,过敏倾向、总分的性别主效应显著.孤独倾向、过敏倾向、总分上年级性别交互效应显著.结论 在赣学习的藏族学生在预科期的学习生活适应性状况需要引起更多关注.
作者:艾炎;胡竹菁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高中生的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20名高中生进行测量.结果 高中生的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对心理健康影响较大的是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自我批评.结论 培养积极的自我概念有利于提高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李韧;刘先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西南地区大学生归因方式现状,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大学生归因方式问卷对西南地区19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西南地区大学生存在问题,对于负性事件倾向于整体、不可控的归因;归因方式存在学科的显著差异.结论 需要改进大学生归因方式,优化归因策略.
作者:王树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理工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应付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付方式问卷调查了2097名理工科大学生.结果 ①理工科大学生在心理健康多个因子上显著高于大学生综合样本,且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②应付方式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③成熟型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显著负相关,不成熟型和混合型应付方式与之显著正相关.④自责、解决问题、幻想、合理化、求助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 理工科大学生的应付方式影响其心理健康.
作者:南守宇;张海芳;冯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自我概念在新兵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运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和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对1110名新兵进行调查,数据通过中介检验程序进行分析.结果 积极应对方式(问题解决和求助维度)通过自我概念影响新兵心理健康.结论 新兵自我概念在积极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中间起完全中介作用.通过培养新兵的自我概念进而培养新兵积极的应对方式,能提高新兵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孙丽云;许爱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丙戊酸钠联合奎硫平与联合氟哌啶醇治疗急性躁狂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8例急性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奎硫平组34例,氟哌啶醇组34例,两组分别在应用丙戊酸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用奎硫平或氟哌啶醇治疗,疗程均为6周;采用躁狂量表及副作用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第6周末,奎硫平组显效率为73.52%,氟哌啶醇组为75.76%,两组总体疗效相当;奎硫平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氟哌啶醇组(P<0.05).结论 丙戊酸钠联合奎硫平与联合氟哌啶醇治疗急性躁狂发作疗效相当,但副反应少、安全性高.
作者:刘晓华;吕伟;李美花;张玖龙;沈建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意图发生婚前性行为与其婚前性行为态度的特点和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抽取贵州某高校大二、大四少数民族大学生319名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婚前性行为态度、意图发生婚前性行为在性别、年级上有极显著差异;婚前性行为态度与意图发生婚前性行为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与婚前使用安全套相关不显著.婚前性行为态度对意图发生婚前性行为有着显著的预测力.结论 婚前性行为态度是影响婚前性行为意图的重要变量,须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性心理与性态度的正确引导.
作者:梁燕君;赵守盈;谌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影响高校护生在交流情景中表现出的交流恐惧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24)对314名在校护生进行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性别、年级、来源、是否独生子女等作为单独因素对高校护生的交流恐惧没有明显影响(P>0.05),文理生与家庭经济状况对高校护生的交流恐惧状况在某些维度上有较为显著的影响(P<0.05);双因素分析发现性别、年级因素分别与家庭经济状况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 性别、年级、文理科、家庭经济状况、成长环境、家庭背景以及是否独生子女等因素影响高校护生的交流恐惧状况,本文结果可为进一步消除或缓解高校护生的交流恐惧提供相关的研究依据.
作者:史琼;樊嘉禄 刊期: 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