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西南地区大学生归因方式研究

王树涛

关键词:大学生, 归因方式, 建议
摘要:目的 了解西南地区大学生归因方式现状,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大学生归因方式问卷对西南地区19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西南地区大学生存在问题,对于负性事件倾向于整体、不可控的归因;归因方式存在学科的显著差异.结论 需要改进大学生归因方式,优化归因策略.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医科大学生毕业前夕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医科大学生毕业前夕的心理卫生状况.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95名沪州医学院毕业生的心理卫生状况进行测试.结果 应届毕业生的心理问题发生率为10.53%,SCL-90总分,各因子均分都低于国内常模.非临床专业的心理问题发生率高于临床专业的学生.结论 医科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一定的问题,心理健康状况与专业差异密切相关.

    作者:郭燕;唐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奥氮平治疗急性期精神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奥氮平治疗急性期精神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住院的22例多种急性期精神病患者给予奥氮平治疗,观察两周.采用BPRS、CGI及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评定时间为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小时、48小时、72小时、1周末、2周末.结果 治疗72小时BPRS总分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2周末时基本痊愈12例,显著进步6例,进步2例,无效2例,有效率90.9%.不良反应有轻度体重增加、嗜睡、乏力等.奥氮平平均日剂量为18.41±3.18mg.结论 奥氮平对多种急性期精神病起效迅速,安全,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较好.

    作者:回秀清;彭祖贵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淮北市区中学生抑郁障碍现状调查

    目的 通过抽样调查研究中学生抑郁障碍发病状况.方法 以淮北市区4所中学为抽样学校,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171名中学生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问卷调查.结果 共获得有效问卷2158份,筛选出抑郁症状156人(7.2%).104人(4.8%)被确诊有抑郁障碍.结论 抑郁障碍是青少年群体的常见精神疾病,应当引起卫生和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

    作者:范春玲;唐登华;赵德明;徐惯侠;刘恩平;尹国兴;陶怀颖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高校护生交流恐惧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高校护生在交流情景中表现出的交流恐惧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24)对314名在校护生进行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性别、年级、来源、是否独生子女等作为单独因素对高校护生的交流恐惧没有明显影响(P>0.05),文理生与家庭经济状况对高校护生的交流恐惧状况在某些维度上有较为显著的影响(P<0.05);双因素分析发现性别、年级因素分别与家庭经济状况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 性别、年级、文理科、家庭经济状况、成长环境、家庭背景以及是否独生子女等因素影响高校护生的交流恐惧状况,本文结果可为进一步消除或缓解高校护生的交流恐惧提供相关的研究依据.

    作者:史琼;樊嘉禄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研究进展

    目的 对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问题、药物治疗情况作一综述,有助于临床工作者提高对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认识.方法 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研究和文献进行整理和回顾.结果 发现迄今国内对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研究还很少,国外则有较多和较深入的研究. 结论 对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研究应予以重视.

    作者:李萍;孙宏伟;庄娜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保险从业人员SCL-90的评定分析

    目的 调查保险从业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其心理健康咨询和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SCL-90症状量表对保险从业人员进行测评,并将结果与全国成人常模比较.结果 保险从业人员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除人际关系以外)都高出全国常模,其中保险业务员总均分、阳性均分及各因子均高于保险内勤人员.结论 保险从业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一般人群,对该类人群开展心理疾病预防势在必行.

    作者:曹晓燕;郭斐;申红静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理工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应付方式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理工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应付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付方式问卷调查了2097名理工科大学生.结果 ①理工科大学生在心理健康多个因子上显著高于大学生综合样本,且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②应付方式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③成熟型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显著负相关,不成熟型和混合型应付方式与之显著正相关.④自责、解决问题、幻想、合理化、求助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 理工科大学生的应付方式影响其心理健康.

    作者:南守宇;张海芳;冯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某应急部队独生子女士兵SCL-90心理检测及结果分析

    目的 研究部队独生子女士兵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问卷调查,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部672名士兵进行心理测评.结果 与普通男性常模、军人常模相比,某应急部队独生子女的SCL-90各因子分均高于男性常模;除躯体化因子外,其它因子都高于军人常模.结论 如何对独生子女士兵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教育,使独生子女士兵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对于部队来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作者:郝利勇;张珂;朱春雨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认知干预结合中药灌肠对慢性前列腺炎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药灌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CP)的过程中认知干预的作用.方法 64例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采用中药灌肠治疗,研究组的患者中药灌肠治疗同时运用心理认知疗法 ,连续治疗10天后,用NIH-CPSI、SCL-90进行疗效评定,观察认知干预对CP患者心理症状和躯体症状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①干预组患者心理不适明显减少;②干预组患者躯体症状也有一定程度缓解.结论 认知干预能起到减轻CP患者心理不适、缓解躯体症状的作用.

    作者:吴海英;杜文东;丁学刚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神经心理学评定的研究进展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影响患者社会功能转归和疾病的预后.方法 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从表现、评测方法到治疗等方面作一综述.结果 认知功能损害在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神经心理损害中有一定特征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心理测验中都发现有额叶功能损害.认知障碍的病理学基础是前额叶-纹状体-丘脑-颞叶(称为额-颞叶系统)相互之间的连接功能紊乱,其中海马功能障碍起着重要作用;自知力与认知损害有密切联系,改善认知功能不但能改善病人的症状,对治疗的反应,还可改善社会问题的处理技巧,提高心理社会技巧,促进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终将促进病人整体功能的恢复.结论 如何正确评测及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对临床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利培酮和氯氮平是目前广泛用于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均为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和5- HT2A受体拮抗剂,不但能保持患者的认知功能水平,不继续恶化,而且还能改善其认知功能.认知行为治疗比一般支持治疗有效,并可减少复发和住院次数,减少社会的医药卫生负担.

    作者:李玥;邹义壮;李建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和预防策略

    目的 探讨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综述的方法,分别从社会角度、学校角度、家庭角度和大学生自身等方面分析其自杀的原因.结果 从文献可以看出,自杀是导致大学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发现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人数呈上升趋势,大学生自杀的问题应该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结论 干预策略对于预防大学生自杀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者:王倩倩;李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中国研究生主观幸福感量表的编制

    目的 编制适合中国文化背景的研究生主观幸福感量表.方法 通过对被试开放式问卷所作的回答进行分析整理,制定出包含69道题目的原始问卷,然后采用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对问卷的因素进行检验.结果 问卷包含12个项目,4个维度(分量表),分别是身心满意度、人际满意度、价值/能力满意度、经济满意度.因素分析结果表明,4个维度可解释总方差的63.66%,各维度的项目载荷在0.46~0.73之间,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本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结论 编制的研究生主观幸福感量表具有理想的信效度,适合本国研究生使用.

    作者:李建伟;李娜;聂玉玲;李飞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研究

    目的 研究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方法 采用自编主观幸福感量表(SSWBS)对580名高中生进行了调查.结果 ①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可以聚类为高、中、低3种类型.②高中生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成绩差异(t分别为1.721,2.420,1.890,3.057;P<0.05).结论 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整体上显著偏低(P<0.05).

    作者:孙琪;李建伟;顾玉春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大学生抑郁情绪与成人依恋的关系研究

    目的 考察大学生的抑郁情绪与成人依恋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和成人依恋量表,对河南某高校随机抽取的288名大一至大四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 ①大学生的抑郁情绪在性别与年级的交互作用上差异显著.②大学生成人依恋的不同类型对其抑郁情绪有影响,其中,拒绝型和恐惧型的大学生在抑郁情绪上有显著差异.结论 成人依恋的类型对大学生的抑郁情绪有显著影响.

    作者:石英华;魏萍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帕罗西汀合并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帕罗西汀合并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 将80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分为两组,A组为帕罗西汀合并氯氮平治疗组,B组为单用氯氮平治疗组作为对照组,采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定临床症状,用副反应评定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护土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评定病人的积极和消极因素.分别在患者治疗前、治疗2、4、8、12周末进行评定.结果 A组在治疗2周末开始SANS评分较B组即有显著下降,治疗8周后,SANS评分下降更加明显,NOSIE评分A组治疗后总消极分降低,总积极分上升,与B组有显著差异.治疗后4、8、12周末TESS评分,A组低于B组,且治疗后低于治疗前,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帕罗西汀合用氯氮平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

    作者:孟月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男大学生无气力症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我国当代男大学生无气力症现状,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在借鉴日本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男大学生无气力症调查问卷.对410名在校男大学生进行了初测,对调查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 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表明大学生冷漠心理特征分量表由无朝气、无自我、无兴趣、强迫适应4个维度构成,共20个项目.大学生生活愿望低下分量表由学习热情低下、上课热情低下、生活热情低下3个维度构成,共15个项目.结论 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上述结构是合理的.回归分析说明,男大学生冷漠心理特征对其生活愿望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作者:武洁琼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应用积极心理学干预大学生心理应激方式的研究

    目的 探讨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应激方式的影响,提高当代大学生积极面对人生的心理素质.方法 应用路西量表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结果 大学生心理应激指标:逆商指数平均70分左右,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逆商值,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经积极干预后,大学生逆商具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积极心理学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应激能力,使之勇于接受困难的挑战.

    作者:何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师范院校实习生状态-特质焦虑及相关因素调查

    目的 对师范院校实习生的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研究,以增强实习生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对466名师范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师范实习生的焦虑显著高于在校大学生和全国大学生常模(S-AI & T-AI P=0.00),②女生的焦虑显著高于男生(S-AI P=0.01,T-AI P=0.06);③专科实习生的焦虑显著高于本科实习生(S-AI P=0.00,T-AI P=0.01);④理科类学生的焦虑显著高于艺体类学生(S-AI & T-AI P=0.03);⑤来自农村家庭的实习生的焦虑显著高于来自城市家庭的实习学生(S-AI P=0.00,T-AI P=0.03).结论 实习生的焦虑水平高于在校大学生;性别、学历、专业类别、家庭背景、对实习的适应状况和对实习结果的期望值、对就业前景的态度是影响实习生焦虑的主要因素.

    作者:刘宗发;冉汇真;曾云华;谢玉兰;周静;汪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引起心血管事件2例报告

    1 病例资料患者,男,24岁,农民,住院号9018.主诉自笑、发呆、退缩、懒散1月余.入院查心电图、脑电图、肝功、肾功、血常规均未见异常.入院表现夜睡眠差、不语、无故自笑、发呆、退缩、多卧、懒散.入院后给阿立哌唑每天5mg的起始剂量,第6天加至10mg,未见药物副反应,第10天加至每天15mg,次日患者出现颜面苍白,卧床不起,急测血压65/40mmHg,反复多次均波动于60~70/40~45mmHg之间,床旁心电图提示:①窦性心动过缓;②部份导联T波改变;③QT间期延长.立即给对症支持治疗,同时撤阿立哌唑,3天后患者血压恢复正常,心电图恢复正常,1周后再用阿立哌唑每天5mg治疗,患者服药次日再次出现血压及心电图改变,遂停药换用舒必利联氯氮平治疗1个月获临床近愈出院.

    作者:王彦兵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护士职业认同量表的编制

    目的 编制护士职业认同量表.方法 在潍坊地区11所医院选取479名护士进行施测,对所编制的护士职业认同量表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 量表包括职业自我概念、职业获益感、职业动力感3个因子,信度、效度检验及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都符合心理测量的要求.结论 量表的编制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作者:陈祥丽;张乐华;杨昭宁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主管:健康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