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研究

孙琪;李建伟;顾玉春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 高中生, 聚类分析
摘要:目的 研究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方法 采用自编主观幸福感量表(SSWBS)对580名高中生进行了调查.结果 ①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可以聚类为高、中、低3种类型.②高中生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成绩差异(t分别为1.721,2.420,1.890,3.057;P<0.05).结论 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整体上显著偏低(P<0.05).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114名公安政工干部心理测试结果研究分析

    目的 了解公安政工干部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卡氏16种人格因素测验、症状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结合访谈的方法对114名政工干部进行个性和心理状况的评估.结果 ①MMPI量表的测试结果显示,有病理性异常的分量表有疑病量表、抑郁量表、癔病量表、精神病态量表、男性化-女性化量表、偏执量表、精神衰弱量表、躁狂量表,其检出率分别为13%、9%、18%、9%、11%、3%、6%、7%.②16PF量表的测试结果显示,排在前6位的个性因素依次是兴奋性、敢为性、世故性、恃强性、稳定性、乐群性.③SCL-90量表的测试结果显示,阳性检出率6%,且均为轻度,多表现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强迫症状因子分上.④SAS量表的测试结果显示,有轻、中度焦虑的共计6人,占有效问卷的6%.结论 从总体水平上讲,114名政工干部的心理健康水平良好,且绝大部分政工干部在情绪调控、压力缓解、人际沟通方面具有很好的处理能力.

    作者:张淼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理工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应付方式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理工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应付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付方式问卷调查了2097名理工科大学生.结果 ①理工科大学生在心理健康多个因子上显著高于大学生综合样本,且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②应付方式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③成熟型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显著负相关,不成熟型和混合型应付方式与之显著正相关.④自责、解决问题、幻想、合理化、求助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 理工科大学生的应付方式影响其心理健康.

    作者:南守宇;张海芳;冯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中国研究生主观幸福感量表的编制

    目的 编制适合中国文化背景的研究生主观幸福感量表.方法 通过对被试开放式问卷所作的回答进行分析整理,制定出包含69道题目的原始问卷,然后采用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对问卷的因素进行检验.结果 问卷包含12个项目,4个维度(分量表),分别是身心满意度、人际满意度、价值/能力满意度、经济满意度.因素分析结果表明,4个维度可解释总方差的63.66%,各维度的项目载荷在0.46~0.73之间,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本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结论 编制的研究生主观幸福感量表具有理想的信效度,适合本国研究生使用.

    作者:李建伟;李娜;聂玉玲;李飞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帕罗西汀合并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帕罗西汀合并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 将80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分为两组,A组为帕罗西汀合并氯氮平治疗组,B组为单用氯氮平治疗组作为对照组,采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定临床症状,用副反应评定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护土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评定病人的积极和消极因素.分别在患者治疗前、治疗2、4、8、12周末进行评定.结果 A组在治疗2周末开始SANS评分较B组即有显著下降,治疗8周后,SANS评分下降更加明显,NOSIE评分A组治疗后总消极分降低,总积极分上升,与B组有显著差异.治疗后4、8、12周末TESS评分,A组低于B组,且治疗后低于治疗前,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帕罗西汀合用氯氮平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

    作者:孟月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研究

    目的 研究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方法 采用自编主观幸福感量表(SSWBS)对580名高中生进行了调查.结果 ①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可以聚类为高、中、低3种类型.②高中生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成绩差异(t分别为1.721,2.420,1.890,3.057;P<0.05).结论 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整体上显著偏低(P<0.05).

    作者:孙琪;李建伟;顾玉春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神经心理学评定的研究进展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影响患者社会功能转归和疾病的预后.方法 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从表现、评测方法到治疗等方面作一综述.结果 认知功能损害在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神经心理损害中有一定特征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心理测验中都发现有额叶功能损害.认知障碍的病理学基础是前额叶-纹状体-丘脑-颞叶(称为额-颞叶系统)相互之间的连接功能紊乱,其中海马功能障碍起着重要作用;自知力与认知损害有密切联系,改善认知功能不但能改善病人的症状,对治疗的反应,还可改善社会问题的处理技巧,提高心理社会技巧,促进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终将促进病人整体功能的恢复.结论 如何正确评测及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对临床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利培酮和氯氮平是目前广泛用于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均为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和5- HT2A受体拮抗剂,不但能保持患者的认知功能水平,不继续恶化,而且还能改善其认知功能.认知行为治疗比一般支持治疗有效,并可减少复发和住院次数,减少社会的医药卫生负担.

    作者:李玥;邹义壮;李建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社交能力训练矫正大学生网络成瘾研究

    目的 针对有社交行为障碍的网络成瘾大学生进行社交能力训练,探讨网络成瘾的矫正,以便为网络成瘾的干预提供借鉴作用.方法 采用测验法及社交能力训练 .结果 网络成瘾大学生社交能力训练前后在网络成瘾、社会支持、人际关系、孤独感4个方面都表现出显著性的差异.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社交能力训练对改善网络成瘾有显著效果.

    作者:葛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积极心理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视角

    目的 探讨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提倡两者的结合.方法 查阅文献,对消极心理学影响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及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积极心理学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理论上的可能性.结论 积极心理学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新视角,开展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作者:陈红;宋颖惠;顾凡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在赣藏族中学生学习生活适应性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进入内地学习的藏族中学生学习生活的适应性.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了南昌市17中藏班129名和汉班103名学生,使用MHT量表测查其学习生活适应性情况.结果 得出预科班、藏班初一年级和汉班初一年级3个群体在恐怖倾向上的问题检出率高,但其比率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孤独倾向、恐怖倾向的年级主效应、性别主效应显著,过敏倾向、总分的性别主效应显著.孤独倾向、过敏倾向、总分上年级性别交互效应显著.结论 在赣学习的藏族学生在预科期的学习生活适应性状况需要引起更多关注.

    作者:艾炎;胡竹菁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高中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高中生的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20名高中生进行测量.结果 高中生的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对心理健康影响较大的是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自我批评.结论 培养积极的自我概念有利于提高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李韧;刘先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研究进展

    目的 对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问题、药物治疗情况作一综述,有助于临床工作者提高对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认识.方法 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研究和文献进行整理和回顾.结果 发现迄今国内对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研究还很少,国外则有较多和较深入的研究. 结论 对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研究应予以重视.

    作者:李萍;孙宏伟;庄娜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心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

    目的 研究心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住院的慢性乙肝患者90例,根据单纯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单纯进行药物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测试医学应对问卷(MCMQ),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应对方式的变化.结果 心理干预前两组患者MCMQ面对、回避和屈服维度得分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面对得分差别有显著意义,回避和屈服得分有极显著意义.对照组经过单纯药物治疗后,屈服维度得分并未改变.结论 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应对方式.

    作者:张静;郭凤琴;傅文青;于宏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应用积极心理学干预大学生心理应激方式的研究

    目的 探讨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应激方式的影响,提高当代大学生积极面对人生的心理素质.方法 应用路西量表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结果 大学生心理应激指标:逆商指数平均70分左右,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逆商值,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经积极干预后,大学生逆商具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积极心理学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应激能力,使之勇于接受困难的挑战.

    作者:何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就业压力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就业压力关系.方法 采用问卷法,随机选取某高校400名毕业生为被试,研究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就业压力关系.结果 ①积极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源和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就业压力有显著负相关,而消极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源和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有显著的正相关.②消极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源和社会支持对就业压力有直接影响;而积极的认知评价通过心理控制源和社会支持间接影响大学生就业压力.③通过调查,在社会支持方面,女生对社会支持的寻求显著高于男生,男女生在情感表现上有明显的差异.结论 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就业压力关系呈显著相关.

    作者:王德强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奎硫平治疗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奎硫平与奋乃静治疗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96例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奎硫平组和奋乃静组,分别给予奎硫平和奋乃静治疗,疗程6周,于治疗前和治疗第2、4、6周末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奎硫平与奋乃静的临床疗效相仿,奎硫平不良反应少而轻. 结论 奎硫平对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张建;王永学;邵新月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大学生抑郁情绪与成人依恋的关系研究

    目的 考察大学生的抑郁情绪与成人依恋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和成人依恋量表,对河南某高校随机抽取的288名大一至大四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 ①大学生的抑郁情绪在性别与年级的交互作用上差异显著.②大学生成人依恋的不同类型对其抑郁情绪有影响,其中,拒绝型和恐惧型的大学生在抑郁情绪上有显著差异.结论 成人依恋的类型对大学生的抑郁情绪有显著影响.

    作者:石英华;魏萍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飞行员家庭夫妻双方教育子女满意度研究

    目的 研究飞行员家庭子女和婚姻(SLOCE)因素,为开展飞行员婚姻家庭方面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深入飞行员家庭,夫妻同时进行Olson婚姻质量问卷的子女和婚姻分量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紧张性生活事件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测评.结果 飞行员以及妻子的SLOCE与双方的个性、心理健康水平、生活事件、社会支持以及年龄有显著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揭示飞行员的SLOCE带有明显的情绪化;而妻子的SLOCE即受情绪因素也更多的受生活事件的影响.结论 要提高飞行员夫妻SLOCE的满意度,应把心理健康水平、个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以及年龄因素纳入咨询的治疗内容.

    作者:娄振山;骆桂珍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我校5799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我校新生心理问题发生率为10%,主要表现为强迫、偏执、恐怖和精神病性等.强迫、焦虑、敌意、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均分显著高于国内青年组常模;除精神病性因子外,其他因子均低于大学生样本;大学新生各因子分性别、学院、文理科和民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除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外,来源于乡镇大学生和城市学生在其他因子上没有差异.结论 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但也存在一些具体的问题,应重视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改善他们的心理卫生状况,使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作者:杨新华;谢倩;周贤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高三学生人格、应对方式、亲子沟通、社会支持与抑郁的关系

    目的 探讨高三学生人格、应对方式、亲子沟通、社会支持与抑郁的关系.方法 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少年式)、应付方式问卷、亲子沟通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对496名高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人格中的神经质、应对方式中的不成熟应对或混合型应对、亲子沟通中的问题沟通均能显著预测高三学生抑郁.在抑郁的影响因素中,影响作用大的是神经质人格.结论 培养健康人格和训练成熟的应对方式是缓解高三学生抑郁的重要途径.

    作者:吴九君;郑日昌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某医科院校医学生心理卫生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提高医学生整体素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以795名05级全体医学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试和评定,运用EPQ进行心理特征的测试和评定,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 SCL-90中强迫、焦虑、精神病性等因子分高于全国常模;EPQ的P量表和N量表分均低于常模.结论 医学本科生群体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与正常人群相比有一定的差异,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存在心理问题.

    作者:肖圣龙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主管:健康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