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制压力传感器固定板在肝移植术后监护中的应用

乔筱玲;侯志燕;刘考;尚蔷薇;贾士金;靳斌

关键词:自制, 压力传感器, 固定板, 临床肝移植, 术后监护, 数据, 测定, 现报道如下, 肝移植手术, 胶布粘贴, 患者, 放置位置, 病情变化, 准确性, 治疗, 针剂, 应用, 胸部, 病床
摘要:肝移植手术复杂,时间长,病情变化快,术后有创压的测定十分重要,其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而有创压传感器放置位置的高低直接影响数据的测定.目前临床上常用针剂盒固定传感器后,或用胶布粘贴于患者前胸部,或散放在病床上,此法既影响有创压数据的测定,又影响美观.我们自制的传感器固定板应用于临床肝移植2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医院护理人员锐器伤防护教育依从性的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以及护理人员锐器伤的防护、教育、依从性的现状,探讨防范措施.方法根据锐器伤的发生方式和自身防护的要求,设计调查表,对全市22所医院的1 291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自身防护的依从性较差:11.93%的护理人员对防护知识一无所知,接触患者前后经常洗手的比例为33.23%,有潜在血液接触中经常戴手套占23.01%,976例锐器伤中上报的比例为23.16%.结论只有强化护理人员对血源性疾病防护知识的教育,提高工作中自身防护的依从性,才能有效地避免或减少护理人员被血源性疾病感染.

    作者:孙伯英;李明艳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前列腺汽化电切术中灌注方法的改进

    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是利用汽化电切的原理经尿道将前列腺切除的一种手术方式,术中维持良好的灌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传统方法是将灭菌注射用水和20%甘露醇一起倒入高压灭菌好的水壶内配成上述规格的灌注液,再将水壶内的灌注液倒入双血筒内进行灌注.该方法不仅程序繁琐增加了劳动负荷,而且容易污染.笔者应用Y型管的原理于灌注中,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薛娟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影响血标本取材质量因素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影响血标本取材质量的因素,探讨解决措施.方法由质量控制小组随机对护理人员静脉血标本采集全过程进行逐项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13%的护理人员对静脉血标本取材质量影响检验结果的前因后果不甚了解,9%的护理人员的静脉血标本采集操作不规范,包括取材试管有水雾占2.88%,注射器漏气占2.93%,机械性损伤占4.05%,延长血标本送检时间占5.04%,抗凝剂标本凝固占1.17%,药物因素占0.32%,采血部位不当占1.94%.住院部血标本取材方面存在的问题较普遍.结论提高血标本取材质量,必须加强护理人员血标本取材技术知识的培训与考核.

    作者:缪丽娟;曾宪芳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透析动静脉内瘘穿刺针眼漏血的止血方法

    我科2004年8月-2005年11月应用无菌线在针眼处打结的方法止血,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常爱莲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急诊科常见的急危重症.恶性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并发症之一,后果严重,病死率高,如能密切监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早期发现,早期救治,能有效地挽救患者生命.我院急诊科成功抢救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现将急救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张菊华;杨军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护理人员业务技术档案手册的建立与使用

    2003年,我院护理部针对业务技术档案资料缺失的现状,自行设计制作并使用<护理人员业务技术档案手册>,不仅记录方法简便、实用,而且有效地提高了护理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1],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鸿珠;李双凤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部分脾栓塞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28例

    强的松是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首选药物,但某些对激素疗效差、易复发或对激素有禁忌症的慢性ITP患者,其处理仍是个棘手的问题[1].对伴有脾大、脾功能亢进的慢性ITP患者,以往多采用脾切除治疗,但脾切除后会使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而部分脾栓塞(PSE)既能保留其正常的免疫功能,又能有效治疗慢性ITP,这是其与脾切除的重要区别[2].但是患者对脾栓塞这种治疗方式不了解,难以接受,通过采用人性化的护理,多与患者交流沟通,对患者发放调查表,调查患者对该种治疗方法存有哪些疑虑,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消除患者紧张情绪,使其能积极配合,达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凤军;杨丽红;王玉华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自制压力传感器固定板在肝移植术后监护中的应用

    肝移植手术复杂,时间长,病情变化快,术后有创压的测定十分重要,其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而有创压传感器放置位置的高低直接影响数据的测定.目前临床上常用针剂盒固定传感器后,或用胶布粘贴于患者前胸部,或散放在病床上,此法既影响有创压数据的测定,又影响美观.我们自制的传感器固定板应用于临床肝移植2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乔筱玲;侯志燕;刘考;尚蔷薇;贾士金;靳斌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难点分析及对策

    随着近代生物医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以及现代学科的专业化,手术室已成为运用多学科成就,为各专科提供治疗、诊断及抢救的重要基地[1].因此,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本文结合近期文献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难点进行分析并制订对策,现综述如下.

    作者:吴昕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非开胸食管内翻剥脱术治疗早期食管癌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19例非开胸食管内翻剥脱术治疗早期食管癌患者的护理.方法加强术前心理护理,健康宣教;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格呼吸道护理、切口护理及胃肠减压的护理,做好饮食指导.结果可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经济负担,增加患者的舒适度.结论加强非开胸食管内翻剥脱术治疗早期食管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邓翠珍;徐国军;杨永英;陈玉兰;李瑞平;廖锡群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心脏穿透伤的急救护理18例

    心脏穿透伤是心胸外科的特急重症,占到胸部外伤的2%~3%[1],据报道院外死亡率为62%~84%,入院后死亡率为15%,且有日益增高的趋势[2].我科1998年9月-2005年4月共收治心脏穿透伤18例,取得一定的救护经验,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惠;吴显和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分级管理模式下主管护士能力的调查分析

    随着护理工作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模式病房的运行,护理工作的范围正在不断扩大[1].如何在有限的人力资源下保证护理质量,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已经成为当今护理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美国,护士分为护士助理、职业护士和注册护士,英国则分为A、B、C、D、E、F、G、H等级护士,在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的同时,亦充分调动和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确保护理质量.

    作者:张洪君;骆金铠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多功能便携式电子制冷、热液辅疗机的研制与应用

    长期以来,医疗、护理工作中以及人们日常自用的冷、热疗法一直是采用冰袋、热水袋、湿毛巾等用物,存在用品易出现老化,取材困难(如冰块),操作繁琐,温度不易控制,使用者活动受限等问题.为此,我们采用电子制冷、热系统装置,研制了一种新型多功能便携式电子制冷、热液辅疗机.该机具有:时间监控、音乐提示、液体温度监控,多部位接触人体体表并可固定等特点,使用者在全程治疗中可以自由调节体位,达到人性化服务的目的.为医疗、护理以及人们日常自行用冷、热疗法提供一种新型、轻便的用具,现报道如下.

    作者:纪树梅;黄以群;姚雪萍;王秀珉;徐开宝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1例颈部巨大纤维血管脂肪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脂肪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软组织肿瘤,好发于四肢、躯干、面部、头皮和外生殖器,呈多发性[1],经CT、MRI即可确诊[2].纤维血管脂肪瘤由成熟的脂肪细胞构成,因瘤内含有较多纤维组织毛细血管,故称纤维血管脂肪瘤,属于错构瘤的一种.血管脂肪瘤分侵入性和非侵入性2种,侵入性血管脂肪瘤手术较难切除,复发率高[3].通常血管脂肪瘤很少发生于头部和颈部[4],颈部纤维脂肪瘤临床也罕见[5],颈部巨大纤维血管脂肪瘤医学文献更鲜有报道.2005年5月18日,我科收治了1例颈部巨大纤维血管脂肪瘤患者,经治疗护理后顺利康复出院,现报道如下.

    作者:施钰岚;闻丽;章敏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糖尿病患者眼病防治知识状况及其教育效果研究

    糖尿病眼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要防治糖尿病眼病,很重要的一点在于糖尿病患者的教育[1].目前糖尿病患者的教育多限于糖尿病的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等方面,对并发症防治的教育不足,对于糖尿病眼病防治知识的教育涉及甚少.因此,本研究对100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眼病防治知识的状况进行调查并实施个体化教育,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泉;范丽凤;张小群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透析患者的健康指导与护理

    肾综合征出血热(EHF)患者临床表现一般经历5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1].血液透析(HD)能有效清除少尿期患者体内多余的水分,减少肾脏毒素,而有效的健康宣教可促进肾脏功能恢复和机体康复.本研究对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液标本结果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贾明新;朱宝焕;孔祥花;王晓楠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循证护理在脑卒中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1]是近年来护理学科发展起来的一种提高护理实践科学性和有效性的方法[2].其核心思想就是运用现有新、可靠的科学证据为服务对象提供佳服务.目前,循征护理正成为现代护理发展的方向,被逐渐应用于护理实践中.2004年6月-2005年6月,本研究将循证护理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静脉输液管理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颖珠;潘敏;李琼芬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国内外护理本科生基本专业能力要求的比较研究

    高等护理教育是为社会培养高层次的护理人才,其发展要适应社会对高等护理人才需求的变化.在现代教育心理学中,能力指的是个体能顺利地完成某些工作的心理特征[1],护理专业能力是指护理学生能顺利完成护理工作的心理特征.目前,专业能力的构成是护理教育界讨论的热点.本研究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对护理本科生基本专业能力的定位,从而为制订符合我国国情的护理本科生基本专业能力要求提供指导和借鉴,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爱招;王志红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一次性心电电极片不同更换时间的效果研究

    一次性心电电极片在临床使用十分广泛,因其具有使用方便、不必消毒、粘贴牢固、可以避免交叉感染的特点而受到特别重视[1].经调查,国内一次性心电电极片的更换时间为24~72 h[2,3],但患者常会出现皮肤过敏及监测效果不理想等现象.更换过于频繁,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而使用时间过长,则会影响监测效果,引起皮肤过敏.为了减少患者经济负担,同时保障心电监测效果真实有效,2005年4-5月,我院进行了有关一次性心电电极片更换时间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艳青;郭莉莉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陪护对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转归的影响

    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约占我国住院精神病患者的50%左右[1],如何使患者得到系统的治疗与护理,重新回归社会,不仅是精神科医务工作者的期望,也是社会的希望.为探讨陪护对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转归的影响,2005年1-6月,对入住我院的100例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观察有无陪护对其症状转归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江爱玉;苏雅芳 刊期: 2006年第13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