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功能便携式电子制冷、热液辅疗机的研制与应用

纪树梅;黄以群;姚雪萍;王秀珉;徐开宝

关键词:多功能, 便携式, 电子制冷, 疗机, 热疗法, 现报道如下, 人性化服务, 医疗, 系统装置, 温度监控, 时间监控, 全程治疗, 活动受限, 护理工作, 易控制, 湿毛巾, 热水袋, 多部位, 自由, 用具
摘要:长期以来,医疗、护理工作中以及人们日常自用的冷、热疗法一直是采用冰袋、热水袋、湿毛巾等用物,存在用品易出现老化,取材困难(如冰块),操作繁琐,温度不易控制,使用者活动受限等问题.为此,我们采用电子制冷、热系统装置,研制了一种新型多功能便携式电子制冷、热液辅疗机.该机具有:时间监控、音乐提示、液体温度监控,多部位接触人体体表并可固定等特点,使用者在全程治疗中可以自由调节体位,达到人性化服务的目的.为医疗、护理以及人们日常自行用冷、热疗法提供一种新型、轻便的用具,现报道如下.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产房梅毒的预防及产时指导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所致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性传播疾病.本病的表现极为复杂,几乎可侵犯全身各种器官组织,产生各种症状.早期主要侵犯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梅毒可通过胎盘传给下一代,引起胎传梅毒,危害极大.从国内外文献了解到,国内外对医生的职业危害与防护已做了大量的研究,而助产士由于其工作环境的特殊性,随时要与梅毒患者进行接触,在工作中承受着较大的职业压力,但对助产士工作环境的研究却很少.本文对助产士在助产梅毒患者时的过程进行了简要分析,认为意外损伤和心理社会因素是影响助产士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并探讨了助产梅毒患者的防护措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缓解助产士职业压力,以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贺永杰;马凤英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预防术中压疮形成的方法研究进展

    压疮是机体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致使皮肤和皮下组织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1],压疮多发生在体质虚弱、长期卧床的患者[2].研究表明,正常情况下受神经支配的皮肤能忍受5 h或更长时间的缺血,在69.75 mm Hg压力下,组织持续受压2 h以上就能产生不可逆损害[3].

    作者:廖冰野;韦南茉;陈柳云;苏月焦;丁丽英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舒适状况量表的信效度测试研究

    目的检测美国舒适护理专家Kolcaba研制的简化的舒适状况量表(GCQ)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适用性.方法研究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将量表翻译成中文后由5位护理专家对其进行内容效度的检验.第二阶段进行问卷调查,测试不同患者对各个项目用词的理解,强化GCQ量表的信效度,并应用简化GCQ检测胸外科术后48 h患者的舒适度.问卷分2期进行,首轮20例胸外科术后48 h的患者参与问卷测试,次轮123例.结果简化GCQ的内容效度CVI=0.86,Cronbach's α值为0.92,各维度α值波动在0.53~0.85.胸外科术后48 h患者的舒适状况得分为(91.27±8.63)分(为中高度舒适),生理维度平均单项得分低为(2.50±0.47)分,心理精神维度平均单项得分高为(3.26±0.35)分.结论 Kolcaba简化的GCQ量表适合在我国使用,但其信度和效度有待进一步研究给予全面肯定.

    作者:朱丽霞;高凤莉;罗虹辉;邓海波;王秋俐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急诊科常见的急危重症.恶性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并发症之一,后果严重,病死率高,如能密切监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早期发现,早期救治,能有效地挽救患者生命.我院急诊科成功抢救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现将急救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张菊华;杨军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多功能便携式电子制冷、热液辅疗机的研制与应用

    长期以来,医疗、护理工作中以及人们日常自用的冷、热疗法一直是采用冰袋、热水袋、湿毛巾等用物,存在用品易出现老化,取材困难(如冰块),操作繁琐,温度不易控制,使用者活动受限等问题.为此,我们采用电子制冷、热系统装置,研制了一种新型多功能便携式电子制冷、热液辅疗机.该机具有:时间监控、音乐提示、液体温度监控,多部位接触人体体表并可固定等特点,使用者在全程治疗中可以自由调节体位,达到人性化服务的目的.为医疗、护理以及人们日常自行用冷、热疗法提供一种新型、轻便的用具,现报道如下.

    作者:纪树梅;黄以群;姚雪萍;王秀珉;徐开宝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难点分析及对策

    随着近代生物医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以及现代学科的专业化,手术室已成为运用多学科成就,为各专科提供治疗、诊断及抢救的重要基地[1].因此,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本文结合近期文献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难点进行分析并制订对策,现综述如下.

    作者:吴昕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强化护理管理以提高护理质量

    2003年始,我们通过对护理服务价值的重新认识,明确护理部的任务首先是围绕医院总目标,提高护理人员素质,鼓励大家通力合作;其次在实施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提供优质服务,进行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主动性教育,健全各种岗位责任制,让各部门明确只有通过整体才能表现出自身的效能,现报道如下.

    作者:关风光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随着放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三维适形放疗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把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成像、治疗计划设计、放疗实施和验证,应用放射高剂量分布与肿瘤体积高度适形,使肿瘤组织获得比常规放射高得多的剂量,而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则得到有效保护[1].2002年以来,我院对30例宫颈癌患者在常规放疗时配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通过对比观察,发现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治疗时间短的优点,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红丽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52例脑出血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随机性护理组,对两种护理方式的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在脑出血并发便秘、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随机性护理组均高于护理干预组,随机性护理组的平均住院日亦高于护理干预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许玉华;侯佃臻;潘恩木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老年人用药存在的偏差及护理对策

    我国已进入老年社会,约80%的老年人有一种以上的慢性病.用药种类多,持续时间长,缺乏用药知识是老年患者用药的共同特点.因此,关心老年人用药问题十分必要.本研究为了促进老年人健康,纠正用药偏差,加强对老年人的用药护理,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虹霞;杨爱梅;赵锐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循证护理在脑卒中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1]是近年来护理学科发展起来的一种提高护理实践科学性和有效性的方法[2].其核心思想就是运用现有新、可靠的科学证据为服务对象提供佳服务.目前,循征护理正成为现代护理发展的方向,被逐渐应用于护理实践中.2004年6月-2005年6月,本研究将循证护理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静脉输液管理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颖珠;潘敏;李琼芬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非开胸食管内翻剥脱术治疗早期食管癌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19例非开胸食管内翻剥脱术治疗早期食管癌患者的护理.方法加强术前心理护理,健康宣教;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格呼吸道护理、切口护理及胃肠减压的护理,做好饮食指导.结果可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经济负担,增加患者的舒适度.结论加强非开胸食管内翻剥脱术治疗早期食管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邓翠珍;徐国军;杨永英;陈玉兰;李瑞平;廖锡群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护理40例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由于神经元再生能力有限,临床治疗常难以取得满意效果.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移植治疗SCI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由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可在体内、外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填充SCI缺损[1],所以,采集自体MSCs植入损伤部位,在特定的诱导条件下分化成神经干细胞,即可达到使患者完全或部分恢复运动和感觉功能,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2003年3月-2004年3月,我科共实施自体MSCs定向分化诱导脊髓内移植手术4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秀霞;李作凌;郭杰;步星耀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留置导尿管夹管后无尿意患者的护理干预

    目的预防拔出尿管后的尿潴留.方法将34例患者,按住院手术顺序分为2组单数设为对照组,双数设为观察组,各17例.观察组患者在无尿意的情况下夹住尿管,待膀胱充盈并感到腹胀后打开尿管夹,用力合膀胱治疗仪进行膀胱投影区和骶尾区不同强度和密度的低频电脉冲刺激,40 min/次,2~4次/d,放尿过程中嘱患者好不断地做排尿动作,以助开放尿道括约肌,在有2~3次尿意感且膀胱充盈后,消毒尿道口抽出尿管球囊内液体,拔出尿管,并再做1次膀胱仪治疗.对照组采用定时排放尿液法训练膀胱功能.2组拔出尿管后根据排尿情况进行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拔出尿管后排尿情况优于对照组(x2值=11.2,P值=0.004),首次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x2值=12.6,P值=0.002).结论留置尿管夹管后无尿意的患者在拔管前应用力合膀胱治疗仪的低频电脉冲刺激进行护理干预后,可有效预防拔管后尿潴留.

    作者:朱亚萍;温咏珊;吴海燕;王玲燕;郑美春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自我效能理论在脑血管病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自我效能(perceived self-efficacyor sense of self-efficacy)是美国心理学家Bandura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指人们成功地实施和完成某个行为目标或应付某种困难情境能力的信念.高自我效能的人对环境中的威胁的控制力有信心,能坦然地面对出现的健康问题,做出更多的努力并持之以恒[1].脑血管病偏瘫患者的康复应用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主要依靠功能锻炼.为探讨应用自我效能理论对脑血管病偏瘫患者进行干预后的临床疗效,2004年2月-2005年3月,本研究对脑血管病偏瘫患者应用自我效能理论进行干预,现报道如下.

    作者:樊敏华;李文静;周娅;孟荣芹;王晓霞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的体位配合82例

    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组织中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分离,是一种致盲率很高的眼病.2002年1月-2004年8月,我院对82例视网膜脱离住院患者依其性质、范围、裂孔的大小、形态、变性区域、玻璃体萎缩程度等因素采取了不同的手术方式,并对患者体位的配合效果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辉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高危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急救护理1814例

    高危冠心病患者指多支血管病变或左主干病变致严重心肌缺血或伴左室功能不全者.如对此类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在改善其预后的同时PCI术中的危险性也较大[1].因此,及时、有效的术中急救护理,配合医生进行术中抢救起着重要作用.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共完成高危冠心病患者PCI术1814例,经积极配合医生抢救护理,手术成功率达99.9%,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进;彭岩松;吕东阳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部分脾栓塞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28例

    强的松是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首选药物,但某些对激素疗效差、易复发或对激素有禁忌症的慢性ITP患者,其处理仍是个棘手的问题[1].对伴有脾大、脾功能亢进的慢性ITP患者,以往多采用脾切除治疗,但脾切除后会使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而部分脾栓塞(PSE)既能保留其正常的免疫功能,又能有效治疗慢性ITP,这是其与脾切除的重要区别[2].但是患者对脾栓塞这种治疗方式不了解,难以接受,通过采用人性化的护理,多与患者交流沟通,对患者发放调查表,调查患者对该种治疗方法存有哪些疑虑,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消除患者紧张情绪,使其能积极配合,达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凤军;杨丽红;王玉华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陪护对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转归的影响

    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约占我国住院精神病患者的50%左右[1],如何使患者得到系统的治疗与护理,重新回归社会,不仅是精神科医务工作者的期望,也是社会的希望.为探讨陪护对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转归的影响,2005年1-6月,对入住我院的100例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观察有无陪护对其症状转归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江爱玉;苏雅芳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透析动静脉内瘘穿刺针眼漏血的止血方法

    我科2004年8月-2005年11月应用无菌线在针眼处打结的方法止血,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常爱莲 刊期: 2006年第13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