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炳兰
近年来,我院采用了鼻内窥镜下经口切除腺样体的手术方式,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在传统护理方法的基础上,我们总结了一些新的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作者:侯青波;王小杰;姜娟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护士交接班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交接班程序标准化、规范化的实施,进一步明确了各班的责任,避免工作中的遗漏,有效防止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从而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安全性和有效性[1].
作者:于勤;杨桂文 刊期: 2005年第10期
肠外营养支持是6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营养途径,经几十年的临床应用证实,它在危重病人治疗中发挥了主要作用,使许多难以救治的病人得以康复和生存[1].由于肠外营养(TPN)支持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与其相关的导管感染、发热反应等并发症时有发生.因导管感染与其穿刺口局部清洁消毒程度、无菌技术等操作的严谨性有关[2],故对TPN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由于对TPN护理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护理工作被动,方法不得当,操作不规范,使护理问题的发生率高达23.3%,影响了TPN的实施效果.对此,我们于2002年开始对118例行TPN支持的病人进行规范化、程序化护理,使护理问题发生率明显下降(1.7%),保证了TPN支持的有效实施,护理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安珍玉;李金梅;万歆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在精神病医院或某些家庭常见一些病人乱捡一些垃圾食用、或手不做主、乱拿乱动、不愿穿衣等怪异行为.既不整洁卫生,又不安全,给工作人员带来了不少麻烦.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特设计制作长袖反穿式病人上衣.通过临床应用,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孙花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常见和高发于危重病人[1],国外文献报道,VAP的发病率为9%~70%(平均20%~25%),病死率高达50%~69%[2,3].国内报道VAP发生率为43.1%,死亡率为51.6%[4].VAP已成为目前国内外共同面临的一个临床难题,一旦出现,将造成脱机困难、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病死率增加等[5].本文对VAP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以更好地预防和减少VAP的发生.
作者:庄小萍 刊期: 2005年第10期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新的观念和理念使得护理工作由单一的功能制护理转向对患者心身及相关的社会因素的综合护理.护理人员以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和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在佳的心理状态下主动接受治疗,以提高对疾病的治疗效果.
作者:樊爱珍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心肺脑复苏(CCPR)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心肺脑复苏后患者96例,随机分为家庭护理干预组50例,常规护理组46例.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I)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LI)对心肺脑复苏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定,并观察家庭护理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家庭护理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在躯体、心理、社会功能等方面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1);在心肺脑复苏后7,10d,GCS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1);在心肺脑复苏后6,9个月,NFI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1).结论家庭护理干预可改善心肺脑复苏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赖敏贞;文若兰;廖少玲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癌症疼痛的治疗方法中,阿片类镇痛药是必不可少的药物.我院2001年6月~2004年12月应用阿片类药治疗恶性肿瘤晚期中、重度癌痛患者90例,现将这类患者在接受阿片类药物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的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作者:谷晓静;张红军;王平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服务过程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进行消毒供应服务流程再设计,制作出服务流程与质量控制要点图;按照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标准建立文件化的服务程序和规范化的作业操作规程,规范各项工作,明确质量要求,进行全员培训后严格依照执行;编制详细的服务过程质量审核检查表进行严格的审核,发现问题采取纠正预防措施,经验证问题解决后才能关闭.结果加强过程管理后消毒供应服务的过程质量和终末质量明显提高,前后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加强过程管理,强调过程规范的建立与有效实施,加上严格的质量审核与纠正方法,以环节质量的提高推动终末质量的提高.
作者:陈琼芳;邓会云;许玲珍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技术是冠心病治疗的新技术,其常规方法是经股动脉途径.近年国内外报道[1,2],经桡动脉穿刺是PCI的又一理想途径,具有损伤小,术后可迅速止血,患者术后即可下床活动,周围血管和出血并发症少,不影响抗凝和溶栓药物的应用等优点.我院2000年12月~2004年11月进行经桡动脉PCI 510例,针对护理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我们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红;邱雪梅;张昱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前,健康教育作为一种宣传形式和治疗手段在各医院中广泛应用[1].就传染病专科医院而言,以往那种传统单一的健康教育模式已不适应现代人对健康教育服务越来越高的需求,更不能满足广大肝病患者在患病期间所需更加人性化、科学化、个性化的健康服务.针对慢性肝病患者这一特殊的疾病群体,如何开展健康教育,使其达到满意效果,目前尚无规范的宣教模式.为此,研究适应特殊疾病和特定人群的健康教育方式,从中选择佳方式是医院健康教育面临的新课题[2].经过调查研究大胆尝试探索,我院从2001年起开展以创新健康教育服务为先导,全面实施人性化的医疗护理健康服务.4年来我院对就诊住院的各类肝病患者进行了创新健康教育服务,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桂英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对部分护理服务流程重组,提高护理服务的主动性和效率,终提高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方法在相同的护理资源条件下采用流程重组设计、系统性整合相结合的方法,对部分护理服务项目流程进行重组.结果重组后床边巡视交班时间每位主管护士每天可节约33min;输液前的摆药流程重组使每位主管护士每天可节约18min;病人拉灯呼叫护士次数由重组前(33.67±7.45)次下降为重组后的(19.33±7.26)次(P<0.01);病人到达病区后护士接待流程重组实施前平均耗时(6.54±3.86)min/个病人,实施后平均耗时(1.15±0.83)min/个病人(P<0.01).结论护理服务流程重组有利于提高护理服务主动性及护理服务效率.
作者:谭惠仪;李美华;黄雪仪;彭穗娟;罗丽霞 刊期: 2005年第10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然而,由于胶布的粘性,传统的静脉输液针头固定法和胶布撕脱法在实际操作中存有不少弊端,不但增加静脉输液护理操作难度,甚至增添病人的痛苦,埋下护患纠纷隐患.我们通过临床实践的摸索,对静脉输液针头固定法和胶布撕脱法进行改良,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作者:陈根芝;胡高楼 刊期: 2005年第10期
2003年8月,我科采用中国抗癌协会推荐的奥沙利铂(OXA)、氟脲嘧啶5-FU、亚叶酸钙(LV)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28例.该方法不但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而且避免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现报告如下.
作者:章菊;程贤敏;杨晶;李悦;李娟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医疗废弃物是指人们在诊断治疗卫生处理等医疗活动中和患者入院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对健康人群和环境具有潜在危害的废弃物[1].门诊输液室是医院的主要窗口之一,病人流动性大,病种复杂,每天可产生出大量的医疗废弃物.近几年来,我院非常重视对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吴香琴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为了避免眼睛冲洗液温度不稳定,减少护士操作前加温、测温的重复工作,减轻病人对常规使用热水瓶或水壶时易爆易破的担心和惧怕,我们设计简易智能温控器并应用于临床,取得很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惠文;黄惠敏;王亚凤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为了提高护生的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缩短教学与临床之间的距离.方法对<护理学基础>的实验课程和实验情景进行研究,采取调整实验课程、建立病房式实验室、设计实验情景、改变考试形式等方法.结果学生的考试成绩明显优于以往未经实验教学改革学生的成绩,并一直呈上升趋势;实验课程、情景、考试形式等深受学生欢迎.结论在护理教学中应特别重视对学生的技能培养,而良好的实验课程和实验情景是技能培养的关键.
作者:史平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对电动洗胃机洗胃法进行改良,以提高洗胃质量.方法将52例口服有机磷农药实施电动洗胃机洗胃的病人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6例,实验组洗胃采用改良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法,就2组间洗胃质量进行比较.结果洗胃时间和洗胃过程中胃液自口鼻腔涌出率比较均为P<0.01,呈极显著性,洗胃术后2h内吐出物有机磷农药含量定性测定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改良后的洗胃法可更有效清除毒物、缩短洗胃时间,并能防止洗胃术中及术后呕吐的发生.
作者:金丽萍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共情的概念共情是一种特殊的沟通形式,它分3个过程:(1)护士感觉病人的情感和状况--共情的感觉.(2)护士表达对病人的情感和状况的理解--表达共情.(3)病人认识到护士的理解--病人感觉到共情[1].共情的过程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过程,美学修养、个人经验、成熟程度和创造力有助于护士对病人的理解,主张沟通与人际交流的技巧和护士的治疗角色,对她来说,共情的过程包括仔细倾听,给予治疗性的反应[2].
作者:唐也佩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前,多数医院护理人员配置的依据仍然是我国医院分级管理标准中规定的床、护比不得<1:0.4,其目的是保证护士群体的数量,能够完成多部门的护理任务,同时利于护士对专业工作的稳定性[1].实际工作中,由于患者的病种、年龄及身体状况等情况,决定各科护理工作量有一定差异,从而造成人员紧缺与浪费并存.另外,双休日制度的实行,婚假、产假等假期的增多,使得原有的编制测算方法不适合目前的护理工作需求.为了更好地解决护理人员合理编制问题,我们对我院临床科部分护理量进行了统计,旨在对护理人员编制问题给予一些帮助.
作者:张兰;张艳;郑蕾;朱芳 刊期: 200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