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兰;张艳;郑蕾;朱芳
目前,多数医院护理人员配置的依据仍然是我国医院分级管理标准中规定的床、护比不得<1:0.4,其目的是保证护士群体的数量,能够完成多部门的护理任务,同时利于护士对专业工作的稳定性[1].实际工作中,由于患者的病种、年龄及身体状况等情况,决定各科护理工作量有一定差异,从而造成人员紧缺与浪费并存.另外,双休日制度的实行,婚假、产假等假期的增多,使得原有的编制测算方法不适合目前的护理工作需求.为了更好地解决护理人员合理编制问题,我们对我院临床科部分护理量进行了统计,旨在对护理人员编制问题给予一些帮助.
作者:张兰;张艳;郑蕾;朱芳 刊期: 2005年第10期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不能经口进食必须由鼻饲供给营养的老年人亦越来越多[1].为了解老年鼻饲匀浆膳食患者的营养状况,我们于1999年10月~2004年10月对住院鼻饲的120例老年患者膳食摄入及营养状况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晓辉;席延荣;张永辉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为了避免眼睛冲洗液温度不稳定,减少护士操作前加温、测温的重复工作,减轻病人对常规使用热水瓶或水壶时易爆易破的担心和惧怕,我们设计简易智能温控器并应用于临床,取得很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惠文;黄惠敏;王亚凤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常见和高发于危重病人[1],国外文献报道,VAP的发病率为9%~70%(平均20%~25%),病死率高达50%~69%[2,3].国内报道VAP发生率为43.1%,死亡率为51.6%[4].VAP已成为目前国内外共同面临的一个临床难题,一旦出现,将造成脱机困难、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病死率增加等[5].本文对VAP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以更好地预防和减少VAP的发生.
作者:庄小萍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导尿是盆腔手术病人必要的一项术前准备,一般情况下,手术需导尿的病人均于术前在病房进行,但病人痛苦大且导尿失败率较高.常规导尿术只强调物品准备、无菌操作及尿管插入方法[1],而忽视了导尿对病人的刺激及应采取的对策.据报道,清醒状态下,有的女病人因尿管插入困难,造成外阴划伤、出血;男病人则因解剖特点,导尿时反复试插或操作不当而引起尿道水肿出血,但在麻醉后再次为这些病人导尿时,过程则很顺利[2].2003年以来,我们对盆腔非全麻手术病人选择导尿时机进行了研究,采取在病人麻醉出现平面后导尿,提高了导尿的成功率,同时极大地减轻了疼痛等不良刺激及相关的各种应激反应,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明宏;王春香;贺玉霞 刊期: 2005年第10期
2003年8月,我科采用中国抗癌协会推荐的奥沙利铂(OXA)、氟脲嘧啶5-FU、亚叶酸钙(LV)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28例.该方法不但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而且避免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现报告如下.
作者:章菊;程贤敏;杨晶;李悦;李娟 刊期: 2005年第10期
肠外营养支持是6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营养途径,经几十年的临床应用证实,它在危重病人治疗中发挥了主要作用,使许多难以救治的病人得以康复和生存[1].由于肠外营养(TPN)支持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与其相关的导管感染、发热反应等并发症时有发生.因导管感染与其穿刺口局部清洁消毒程度、无菌技术等操作的严谨性有关[2],故对TPN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由于对TPN护理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护理工作被动,方法不得当,操作不规范,使护理问题的发生率高达23.3%,影响了TPN的实施效果.对此,我们于2002年开始对118例行TPN支持的病人进行规范化、程序化护理,使护理问题发生率明显下降(1.7%),保证了TPN支持的有效实施,护理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安珍玉;李金梅;万歆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以网络技术为支撑,将医院各项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快速准确处理信息,实现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医院现代化管理水平[1].护士工作站是医院信息系统核心部分之一,我院自运行HIS以来,护理人员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以更多的时间为病人服务,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现介绍如下.
作者:丁力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心肺脑复苏(CCPR)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心肺脑复苏后患者96例,随机分为家庭护理干预组50例,常规护理组46例.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I)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LI)对心肺脑复苏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定,并观察家庭护理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家庭护理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在躯体、心理、社会功能等方面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1);在心肺脑复苏后7,10d,GCS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1);在心肺脑复苏后6,9个月,NFI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1).结论家庭护理干预可改善心肺脑复苏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赖敏贞;文若兰;廖少玲 刊期: 2005年第10期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新的观念和理念使得护理工作由单一的功能制护理转向对患者心身及相关的社会因素的综合护理.护理人员以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和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在佳的心理状态下主动接受治疗,以提高对疾病的治疗效果.
作者:樊爱珍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前,健康教育作为一种宣传形式和治疗手段在各医院中广泛应用[1].就传染病专科医院而言,以往那种传统单一的健康教育模式已不适应现代人对健康教育服务越来越高的需求,更不能满足广大肝病患者在患病期间所需更加人性化、科学化、个性化的健康服务.针对慢性肝病患者这一特殊的疾病群体,如何开展健康教育,使其达到满意效果,目前尚无规范的宣教模式.为此,研究适应特殊疾病和特定人群的健康教育方式,从中选择佳方式是医院健康教育面临的新课题[2].经过调查研究大胆尝试探索,我院从2001年起开展以创新健康教育服务为先导,全面实施人性化的医疗护理健康服务.4年来我院对就诊住院的各类肝病患者进行了创新健康教育服务,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桂英 刊期: 2005年第10期
近年来,随着立体定向放疗技术的普及开展,为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部分残存的加量照射,提供了有效的方法[1].2000年1月~2002年10月,我院对鼻咽癌根治放疗后残存27例应用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马守翠;李树玲;孙利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颅骨缺损是开颅手术后病人必然存在的一个问题,不仅降低了生活质量,且较大程度上影响了美观.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颅骨缺损修补材料种类很多,但迄今为止,尚无任何一种修补材料能在塑形、抗击、耐压、隔温和防寒方面完全替代颅骨[1].
作者:郑秀萍;孔丹;周慧芬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体位是病人在休息和接受治疗时需要采取的一种身体姿势.适当的体位对治疗疾病,缓解症状,进行检查,预防术后并发症,减轻疲劳均有良好的作用.而手术体位属被动体位,是强迫病人采取的便于手术操作的体位.现将我院2004年7~9月由于手术中体位变化严重影响病人生命体征的3例报告如下.
作者:邓炳兰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护士交接班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交接班程序标准化、规范化的实施,进一步明确了各班的责任,避免工作中的遗漏,有效防止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从而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安全性和有效性[1].
作者:于勤;杨桂文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技术是冠心病治疗的新技术,其常规方法是经股动脉途径.近年国内外报道[1,2],经桡动脉穿刺是PCI的又一理想途径,具有损伤小,术后可迅速止血,患者术后即可下床活动,周围血管和出血并发症少,不影响抗凝和溶栓药物的应用等优点.我院2000年12月~2004年11月进行经桡动脉PCI 510例,针对护理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我们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红;邱雪梅;张昱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在精神病医院或某些家庭常见一些病人乱捡一些垃圾食用、或手不做主、乱拿乱动、不愿穿衣等怪异行为.既不整洁卫生,又不安全,给工作人员带来了不少麻烦.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特设计制作长袖反穿式病人上衣.通过临床应用,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孙花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我国自1991年首次使用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手术以来,由于它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疤痕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随着手术适应证的不断扩大,国内已有数百家医院开展了此项手术.腹腔镜系统的纤维光缆及电刀单极、双极导线及超声刀连接导线非常容易折断,光缆折断导致光源不足,会严重影响手术.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寻找出一套保护光缆及电凝线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作者:蔡芳一;徐大秀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支气管镜检查是一种经支气管镜查看气管、支气管内情况的检查方法[1].支气管镜检术在明确诊断的同时能给予患儿积极有效的治疗,效果快,损伤轻,痛苦小.2004年2~10月,我院五官科通过支气管镜治疗127例气道异物患儿,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朝辉 刊期: 2005年第10期
近年来,我院采用了鼻内窥镜下经口切除腺样体的手术方式,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在传统护理方法的基础上,我们总结了一些新的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作者:侯青波;王小杰;姜娟 刊期: 200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