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种静脉留置针新置管术的临床应用体会

马建英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 置管术, 临床用药, 套管针, 现报告如下, 留置时间, 工作效率, 方式比较, 穿刺次数, 操作, 静脉内, 应用, 血管, 输液, 柔软, 抢救, 患者, 护士, 管内, 负压
摘要: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因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1],并可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的痛苦,保护穿刺的静脉,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2],现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在实际操作中,笔者受增加输液管内负压的启发[3],对150例静脉留置的方法进行传统方式与新方式比较,现报告如下.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护理进展

    原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angle closure glaucoma,AACG)系房角关闭,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压急骤升高所产生的一系列病理改变,是眼科急症之一.如治疗不及时,致盲率极高,严重者数天内失明,处理不当疗效亦受影响[1].根据青光眼流行病学资料,2000年全世界有6.68千万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其中520万患者已盲[2].随着科学的发展,对AACG的急症处理和手术方式不断改进,在护理方面内容不断扩展,要求相应提高,现将AACG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蔡立君;黄文敏;张海容;吴素虹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石膏绷带浸泡巾的制作与使用方法

    石膏外固定是骨科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如四肢骨折、关节脱位、先天性足下垂及髋关节脱位的治疗都需要石膏外固定,石膏绷带用温水浸泡后使用,石膏粉常沉淀于浸泡容器的壁上及底部,不易被清洗,浸泡液倒入下水道易引起下水道堵塞的问题,给工作带来不便,为此我们自制了一种石膏绷带浸泡巾,2002年7月~2004年12月用于120例手术中,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靳明萍;王祥兰;李岩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探讨

    随着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并发症的发生会直接影响到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和医疗安全,常常给应用过程带来不良影响,其中尤以静脉炎的发生为常见[1].因此,如何有效地预防并发症,成为护理人员研究的课题.近年来,我科在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同时注重了封管前的处理,在临床上取得良好效果,有效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业玲;王亚慧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COPD患者使用Bipap呼吸机的依从性调查与护理干预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使用Bipap呼吸机的依从性现状,提供开展Bipap护理的依据.方法对52例使用Bipap的COPD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观察和依从性调查,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观察组中92.30%的患者能遵医嘱完成Bipap氧疗,对照组53.84%,P<0.05.结论床旁陪伴和知识宣教等护理措施能提高COPD患者的Bipap氧疗的依从性.

    作者:卫建宁;冯秀兰;李玉琼;邝雅秀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正中切口一期纠治小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的护理

    目的总结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一期纠治的护理配合. 方法全组均经胸骨正中切口,采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和深低温微流量(DHLF)方法,同时纠治主动脉缩窄和并发的心内畸形.结果体外循环转流时间46~243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4~169 min,深低温停循环时间20~62 min;术后15例上下肢无压力阶差,下肢血压低于上肢2例,下肢血压高于上肢2例;手术死亡1例,死亡率5.26%.结论正中切口一期纠治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缩窄和并发心内畸形,可同时纠治发育不良的主动脉弓,缩短手术时间,有利于术后心肺功能恢复.术中建立上下肢测压,维持循环稳定;精确监测鼻咽温、肛温,使用温控垫同步复温等深低温护理是促使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双梅;谢庆;韩盖宇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在恶性胸腔积液引流中的护理

    恶性胸腔积液是恶性肿瘤患者晚期常见的并发症,常引起呼吸困难和胸痛.而胸腔穿刺放出胸水及腔内注入抗肿瘤药物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重要手段.以往采用反复胸腔穿刺抽水后注入抗肿瘤药物的方法,这样为患者带来了反复穿刺的痛苦,而且易引起其他并发症.1998年7月~2004年10月,我科对106例恶性胸腔积液的病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引流伴注入抗肿瘤药物,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邓勒女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糖尿病患者院内外一体化的健康教育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是可防可治的,让糖尿病患者掌握糖尿病的有关知识,坚持正确的治疗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非常重要的.2002年4月~2003年12月,我院制订了一套院内外一体化健康教育方案,并对9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跟踪调查,力求探索糖尿病院内外一体化健康教育模式.

    作者:王云;董新军;郭天友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1例小儿格林-巴利综合征致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是一种免疫介导性周围神经病,亦称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AIDP).常发生于青壮年及儿童,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消化道如感染腹泻等前驱症状.临床表现主要有四肢对称性弛缓性瘫痪,腱反射消失,脑神经损害,呼吸肌麻痹.2004年6月13日,我院收治1例13岁小儿格林-巴利综合征因呼吸肌麻痹引起呼吸衰竭致急性心肌梗死患儿,转入ICU抢救.经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扩冠,营养心肌,加强呼吸道管理,营养支持,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等治疗与护理28 d后痊愈出院,现将其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高岚;李君歆;昝涛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2种浅静脉留置针保护膜应用方法效果比较

    浅静脉留置针在临床急危重病人和静脉穿刺困难的病人中应用广泛,留置针的应用既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又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浅静脉留置针保护膜的合理应用可减少使用留置针的并发症、延长留置时间.本人将2种保护膜的应用方法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荃声;郭敏;冯素萍;兰敏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后大鼠胃黏膜能量合成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大鼠胃黏膜能量合成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重型颅脑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N)、单纯损伤组(I)和正常对照组(C).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胃黏膜组织腺苷酸含量,并计算能荷.结果 EN组和I组的ATP含量在伤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EN组和I组相比,除6 h以外的时相点,EN组ATP含量明显高于I组(P<0.05).2组对能荷水平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胃黏膜高能磷酸化合物明显减少,早期肠内营养可增加胃黏膜能量贮备,对胃黏膜具有细胞保护作用.

    作者:高英丽;朱京慈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骨盆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的手术配合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配合的方法.方法针对24例病情的特点,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手术配合:(1)对病人作心理安慰.(2)向手术医生了解拟行的手术方式,做好配合手术的心理准备及器械准备.(3)摆好手术体位.(4)抗休克及其他损伤的处理配合.(5)骨盆手术操作中的配合.结果 24例中23例术后恢复满意,另1例为骨盆环2处损伤,手术仅固定1处,术后出现固定处螺钉松动.结论虽骨盆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有一定难度,但手术护士如能做好充分准备,术中密切配合,则可帮助医生顺利完成手术.

    作者:岑彩虹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小儿重症肝炎的观察与护理36例

    小儿重症肝炎在小儿疾病中病死率较高,其观察与护理尚无报道,现将我院1995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36例小儿重症肝炎的观察与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何方坤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静脉留置针在婴儿肝炎综合征采血中的应用

    婴儿肝炎综合征是一组于婴儿期起病,伴有黄疸、肝脏肿大和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症候群,因检查需要,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采血量较大,常>10 ml.对于此类患儿静脉采血一直是儿内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难点,以往采用股静脉穿刺采血,常因患儿小(只有1~2个月),哭闹,股静脉定位困难等原因导致穿刺不易成功.自2001年起我科对于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采用头皮静脉留置针留取血标本,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小燕;涂红星;张彩霞;范毅荣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误将高渗糖推注动脉血管造成肢端水肿教训总结

    静脉推注药物是临床经常采用的治疗方法之一,误将药液推入动脉血管实属罕见.我院曾收治疗1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住院期间夜间发生心衰,快速房颤.在抢救过程中,误将50%葡萄糖溶液40 ml加西地兰0.2 mg推入动脉血管,导致患者推注药物侧肢端严重水肿,现报告如下.

    作者:祖玉莲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方法的改进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以其置管操作简单、穿刺痛苦小、并发症少、留置时间长、保护外周血管优势而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1],但因导管留置在肘部因活动等原因造成导管自穿刺点外脱的现象,脱出长度为几厘米甚至十几厘米,不能长期使管端处于中心静脉的佳位置,从而影响导管的预期使用,因此,我们采用胶布与导管和皮肤加固的方法固定导管,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提高了导管的使用时间,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晔光;王秀华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一次性输液器在腰大池持续引流中的应用

    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是临床上近几年开展的新技术.因硬膜外麻醉导管短,患者翻身、活动受限,而且导管很容易滑出,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为解决上述问题,2004年4月,我科使用一次性输液器进行改良用于腰大池持续引流,效果较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慧;丘春玲;丘嫣芹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对急性脑血管病伴高血糖患者治疗转归的影响

    急性脑血管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死亡率和伤残率均高.伴有高血糖者,其病情和预后较血糖正常者差异有显著性.2001年5月~2004年5月,我们对29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动态血糖监测,并协助医生对162例血糖升高者予以调控.同时制订了饮食护理措施,对患者与家属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旨在通过护理干预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转归.

    作者:李长芹;马宝润;姜宝玉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延期手术治疗Pilon骨折的护理32例

    Pilon骨折是胫骨远端多伴有明显骨质缺损及远端松质骨压缩的爆裂性骨折,踝关节软骨面也常呈粉碎性,常合并有腓骨下段骨折及严重的皮肤、软组织损伤,约占胫骨骨折的7%~10%[1].Pilon骨折的治疗目前仍是一大难题,术前术后护理在治疗中同样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我院2001年6月~2003年11月共收住147例Pilon骨折患者,其中有32例采用延期手术.术前经充分准备,术后细心护理,收到了满意疗效.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张红虹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夜间高血糖的监控护理

    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均可由于皮质醇和生长激素拮抗胰岛素的作用,在夜间至凌晨(3:00~8:00)出现高血糖,正常人则在正常范围,而糖尿病患者超过了生理标准,形成夜间高血糖而产生毒性作用.夜间高血糖的危害在于白天三餐后血糖难以控制,而一旦黎明时血糖满意,则白天餐后的血糖易于控制.因此,首先要控制黎明现象才能改善白天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的敏感性.1999~2003年,我院对门诊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治疗不理想者进行了夜间血糖的检验,其中33例存在夜间凌晨时出现高血糖,即黎明现象.通过血糖监控护理及相关中效胰岛素的治疗,达到临床空腹血糖满意的程度,为控制感染、围手术期的要求及常规治疗打下了基础,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曲丽敏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带血管的骨骼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护理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显微外科手术的应用日益广泛,自1979年Tageor首次吻合应用吻合血管的骨骼移植取得成功,使既往的死骨骼移植爬行置换过程为活骨移植所代替,为下颌骨缺损修复开辟了新的途径.我们采用吻合血管的骨骼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6例,现将临床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杨连;明卫 刊期: 2005年第12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