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探讨

刘业玲;王亚慧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 封管方法, 静脉炎, 预防并发症, 现报告如下, 应用过程, 医疗安全, 留置时间, 临床, 护理人员, 不良影响, 课题, 处理
摘要:随着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并发症的发生会直接影响到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和医疗安全,常常给应用过程带来不良影响,其中尤以静脉炎的发生为常见[1].因此,如何有效地预防并发症,成为护理人员研究的课题.近年来,我科在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同时注重了封管前的处理,在临床上取得良好效果,有效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39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自从1987年Senanayake首次报道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IMS)以来,医务人员对IMS已越来越认识清楚,其诊断率也在提高.我院1999年3月~2004年3月,共收治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39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萍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1例小儿格林-巴利综合征致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是一种免疫介导性周围神经病,亦称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AIDP).常发生于青壮年及儿童,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消化道如感染腹泻等前驱症状.临床表现主要有四肢对称性弛缓性瘫痪,腱反射消失,脑神经损害,呼吸肌麻痹.2004年6月13日,我院收治1例13岁小儿格林-巴利综合征因呼吸肌麻痹引起呼吸衰竭致急性心肌梗死患儿,转入ICU抢救.经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扩冠,营养心肌,加强呼吸道管理,营养支持,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等治疗与护理28 d后痊愈出院,现将其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高岚;李君歆;昝涛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一种打结的新方法

    临床工作中有许多操作需要打结.通常方法是:打开无菌包时,解开系带,卷放在包布下[1];脱隔离衣解开袖带,将带子绕圈子打结,既费时,又不美观.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将打结方法加以改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姚敏红;吕振雷;汪艳;吴惠红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多数量和多品牌胰岛素泵在临床应用中的护理安全管理

    胰岛素泵作为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一种先进手段,正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得到使用[1,2].它不仅适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的长期治疗,也适合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代谢不稳定期、改善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围手术期等住院短期治疗[3,4].本中心自1999年5月起陆续引进7种品牌共18台胰岛素泵供临床应用,通过实施有序的组织管理措施,确保应用的安全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依从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吕丽雪;刘俊卿;吴彩勤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住院病人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护理对策

    近年来,我院对住院病人采用各种上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在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中,通过对120例住院病人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以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病的健康知识水平、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及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对结果加以分析.

    作者:包丽芬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素质的培养

    2004年2月,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通知>,决定把中等和高职护理教育纳入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教育部已分别会同有关部委或行业组织印发了相关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为了搞好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深入探讨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服务模式转变需要的现代护理人才素质的结构及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作者:黄平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方法的改进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以其置管操作简单、穿刺痛苦小、并发症少、留置时间长、保护外周血管优势而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1],但因导管留置在肘部因活动等原因造成导管自穿刺点外脱的现象,脱出长度为几厘米甚至十几厘米,不能长期使管端处于中心静脉的佳位置,从而影响导管的预期使用,因此,我们采用胶布与导管和皮肤加固的方法固定导管,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提高了导管的使用时间,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晔光;王秀华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护理质量管理新模式--持续性质量改进方法

    我院运用持续性质量改进方法(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对整体护理的护理质量监督与评价方式进行了探讨,从而保证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得以顺利实施,护理质量不断提高.现将我们对临床护理质量评价的方法与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华月影;张剑芳;马怀兰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大面积烧伤经腋静脉置管行营养支持的护理

    大面积烧伤病人,机体呈超高代谢状态,大量热能消耗和显著负氮平衡,因此,静脉营养支持是治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大面积烧伤后,皮肤广泛受到破坏、创面感染,导致置管困难或导管感染等.自1999年以来,我们采用经腋静脉穿刺置管行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敏;陈锦河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老年人心身问题的社区护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人的平均期望寿命不断提高,老龄化社会到来了.人到老年,由于大脑功能的渐进性衰退,心理状态就会出现相应的变化,老年人的心身疾病明显增多.

    作者:樊爱珍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一种静脉留置针新置管术的临床应用体会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因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1],并可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的痛苦,保护穿刺的静脉,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2],现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在实际操作中,笔者受增加输液管内负压的启发[3],对150例静脉留置的方法进行传统方式与新方式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建英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一次性输液器在腰大池持续引流中的应用

    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是临床上近几年开展的新技术.因硬膜外麻醉导管短,患者翻身、活动受限,而且导管很容易滑出,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为解决上述问题,2004年4月,我科使用一次性输液器进行改良用于腰大池持续引流,效果较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慧;丘春玲;丘嫣芹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2种浅静脉留置针保护膜应用方法效果比较

    浅静脉留置针在临床急危重病人和静脉穿刺困难的病人中应用广泛,留置针的应用既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又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浅静脉留置针保护膜的合理应用可减少使用留置针的并发症、延长留置时间.本人将2种保护膜的应用方法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荃声;郭敏;冯素萍;兰敏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深静脉留置管接头裂缝的处理

    深静脉置管输液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它不仅可避免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保护静脉,同时也为抢救病人、及时给药、肠外营养等开放了一条静脉通道[1].管道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而管道护理往往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当留置管与输液管连接处的留置管接头有裂缝,出现漏液该怎么处理等,为此,现将我院普外科2000~2004年27例深静脉留置管接头有裂缝的处理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王双云;梁梅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康惠尔透明贴在脑外科输液护理中的应用

    脑外科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由于部分患者意识不清,躁动不合作,易造成静脉输液外渗;外周静脉输入高浓度药物(如20%甘露醇、10%氯化钠等)及化疗药物损伤血管;抢救中输入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高浓度药物常造成血管平滑肌痉挛,血管内膜损伤,导致不同程度的静脉炎[1] .输液渗漏,造成患者局部皮肤肿胀、青紫、疼痛,血管变红变硬.化疗药物外渗对局部组织有严重影响.有较强的刺激药物,药物外渗刺激静脉及皮下组织造成无菌性炎症[2].2004年1月1日~12月31日,我院脑肿瘤病房选用丹麦康乐保公司生产的康惠尔增强型透明贴,解决输液所造成的皮肤损害,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颖;桂金敏;薛建新;朱秀英;王庆珍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夜间高血糖的监控护理

    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均可由于皮质醇和生长激素拮抗胰岛素的作用,在夜间至凌晨(3:00~8:00)出现高血糖,正常人则在正常范围,而糖尿病患者超过了生理标准,形成夜间高血糖而产生毒性作用.夜间高血糖的危害在于白天三餐后血糖难以控制,而一旦黎明时血糖满意,则白天餐后的血糖易于控制.因此,首先要控制黎明现象才能改善白天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的敏感性.1999~2003年,我院对门诊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治疗不理想者进行了夜间血糖的检验,其中33例存在夜间凌晨时出现高血糖,即黎明现象.通过血糖监控护理及相关中效胰岛素的治疗,达到临床空腹血糖满意的程度,为控制感染、围手术期的要求及常规治疗打下了基础,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曲丽敏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护理进展

    原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angle closure glaucoma,AACG)系房角关闭,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压急骤升高所产生的一系列病理改变,是眼科急症之一.如治疗不及时,致盲率极高,严重者数天内失明,处理不当疗效亦受影响[1].根据青光眼流行病学资料,2000年全世界有6.68千万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其中520万患者已盲[2].随着科学的发展,对AACG的急症处理和手术方式不断改进,在护理方面内容不断扩展,要求相应提高,现将AACG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蔡立君;黄文敏;张海容;吴素虹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COPD患者使用Bipap呼吸机的依从性调查与护理干预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使用Bipap呼吸机的依从性现状,提供开展Bipap护理的依据.方法对52例使用Bipap的COPD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观察和依从性调查,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观察组中92.30%的患者能遵医嘱完成Bipap氧疗,对照组53.84%,P<0.05.结论床旁陪伴和知识宣教等护理措施能提高COPD患者的Bipap氧疗的依从性.

    作者:卫建宁;冯秀兰;李玉琼;邝雅秀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小儿重症肝炎的观察与护理36例

    小儿重症肝炎在小儿疾病中病死率较高,其观察与护理尚无报道,现将我院1995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36例小儿重症肝炎的观察与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何方坤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健康信念模式教育矫正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理行为缺陷的研究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理行为缺陷的矫正效果.方法将146例符合CCMD-2-R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除不实施健康信念教育模式外,余同研究组.采用IPROS及自理行为缺陷标准对所有患者分别于教育前及教育后进行评定.结果通过健康信念模式教育矫正后,研究组患者的自理行为能力明显改善,教育4周末研究组IPROS及自理行为缺陷标准的评分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别(均P< 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可有助于患者自理行为缺陷的矫正.

    作者:姚宁;张丽;陈景清 刊期: 2005年第12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