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宁;张丽;陈景清
退行性腰椎狭窄症是腰痛或腰腿痛常见病因之一,其治疗方法繁多,因全椎板切除常继发腰椎不稳或脊膜粘连并发症[1,2];而半椎板切除,小开窗等术式常因减压不彻底而症状复发,疗效差,采用经椎板间隙多节段开窗减压桥式成形术,具有大限度保留后柱结构的完整性及稳定性,避免医源性腰椎失稳,硬膜疤痕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有效保护了腰椎的生物力学结构.我院1995~2003年12月采用多节段开窗减压桥式成形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42例,通过精心的护理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薛玉门;马晓岚;李守珍 刊期: 2005年第12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人的平均期望寿命不断提高,老龄化社会到来了.人到老年,由于大脑功能的渐进性衰退,心理状态就会出现相应的变化,老年人的心身疾病明显增多.
作者:樊爱珍 刊期: 2005年第12期
儿童、青少年糖尿病的发病情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改变,体力活动减少,肥胖儿童增多等致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发病增多.本文通过对20例2型糖尿病患儿进行18个月的强化管理和护理干预,使其接受综合性规范化的防治,并经过教育、饮食和运动治疗的手段,使患儿真正做到饮食平衡、有效运动、合理用药,从而达到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控制病情,降低并发症之目的.
作者:梁茹 刊期: 2005年第12期
婴儿肝炎综合征是一组于婴儿期起病,伴有黄疸、肝脏肿大和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症候群,因检查需要,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采血量较大,常>10 ml.对于此类患儿静脉采血一直是儿内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难点,以往采用股静脉穿刺采血,常因患儿小(只有1~2个月),哭闹,股静脉定位困难等原因导致穿刺不易成功.自2001年起我科对于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采用头皮静脉留置针留取血标本,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小燕;涂红星;张彩霞;范毅荣 刊期: 2005年第12期
随着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并发症的发生会直接影响到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和医疗安全,常常给应用过程带来不良影响,其中尤以静脉炎的发生为常见[1].因此,如何有效地预防并发症,成为护理人员研究的课题.近年来,我科在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同时注重了封管前的处理,在临床上取得良好效果,有效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业玲;王亚慧 刊期: 2005年第12期
Pilon骨折是胫骨远端多伴有明显骨质缺损及远端松质骨压缩的爆裂性骨折,踝关节软骨面也常呈粉碎性,常合并有腓骨下段骨折及严重的皮肤、软组织损伤,约占胫骨骨折的7%~10%[1].Pilon骨折的治疗目前仍是一大难题,术前术后护理在治疗中同样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我院2001年6月~2003年11月共收住147例Pilon骨折患者,其中有32例采用延期手术.术前经充分准备,术后细心护理,收到了满意疗效.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张红虹 刊期: 2005年第12期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以其置管操作简单、穿刺痛苦小、并发症少、留置时间长、保护外周血管优势而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1],但因导管留置在肘部因活动等原因造成导管自穿刺点外脱的现象,脱出长度为几厘米甚至十几厘米,不能长期使管端处于中心静脉的佳位置,从而影响导管的预期使用,因此,我们采用胶布与导管和皮肤加固的方法固定导管,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提高了导管的使用时间,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晔光;王秀华 刊期: 2005年第12期
自从1987年Senanayake首次报道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IMS)以来,医务人员对IMS已越来越认识清楚,其诊断率也在提高.我院1999年3月~2004年3月,共收治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39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萍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是可防可治的,让糖尿病患者掌握糖尿病的有关知识,坚持正确的治疗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非常重要的.2002年4月~2003年12月,我院制订了一套院内外一体化健康教育方案,并对9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跟踪调查,力求探索糖尿病院内外一体化健康教育模式.
作者:王云;董新军;郭天友 刊期: 2005年第12期
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均可由于皮质醇和生长激素拮抗胰岛素的作用,在夜间至凌晨(3:00~8:00)出现高血糖,正常人则在正常范围,而糖尿病患者超过了生理标准,形成夜间高血糖而产生毒性作用.夜间高血糖的危害在于白天三餐后血糖难以控制,而一旦黎明时血糖满意,则白天餐后的血糖易于控制.因此,首先要控制黎明现象才能改善白天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的敏感性.1999~2003年,我院对门诊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治疗不理想者进行了夜间血糖的检验,其中33例存在夜间凌晨时出现高血糖,即黎明现象.通过血糖监控护理及相关中效胰岛素的治疗,达到临床空腹血糖满意的程度,为控制感染、围手术期的要求及常规治疗打下了基础,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曲丽敏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改变传统结膜囊冲洗方法存在的球结膜充血、角膜水肿、混浊、疼痛等弊端,使术眼结膜囊及周围皮肤的清洁准备达到手术要求,减轻或消除病人的痛苦.方法对施行眼睛手术的60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30例/组,采取2种术眼准备方法,观察眼睛局部反应和分析结膜囊微生物采样报告.结果 1/万升汞(二氯化汞)易导致结膜充血、畏光、流泪、角膜水肿、疼痛.结论选用2 mg/ml庆大霉素溶液-碘伏的术眼准备方法,可保证术眼角膜和结膜的小刺激性和无菌性,更符合术眼准备的要求,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朱秀英;黄旭;黄高秀;宋曼平;阎惠清;邓桂兰 刊期: 2005年第12期
脑外科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由于部分患者意识不清,躁动不合作,易造成静脉输液外渗;外周静脉输入高浓度药物(如20%甘露醇、10%氯化钠等)及化疗药物损伤血管;抢救中输入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高浓度药物常造成血管平滑肌痉挛,血管内膜损伤,导致不同程度的静脉炎[1] .输液渗漏,造成患者局部皮肤肿胀、青紫、疼痛,血管变红变硬.化疗药物外渗对局部组织有严重影响.有较强的刺激药物,药物外渗刺激静脉及皮下组织造成无菌性炎症[2].2004年1月1日~12月31日,我院脑肿瘤病房选用丹麦康乐保公司生产的康惠尔增强型透明贴,解决输液所造成的皮肤损害,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颖;桂金敏;薛建新;朱秀英;王庆珍 刊期: 2005年第12期
小儿重症肝炎在小儿疾病中病死率较高,其观察与护理尚无报道,现将我院1995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36例小儿重症肝炎的观察与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何方坤 刊期: 2005年第12期
胰岛素泵作为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一种先进手段,正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得到使用[1,2].它不仅适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的长期治疗,也适合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代谢不稳定期、改善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围手术期等住院短期治疗[3,4].本中心自1999年5月起陆续引进7种品牌共18台胰岛素泵供临床应用,通过实施有序的组织管理措施,确保应用的安全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依从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吕丽雪;刘俊卿;吴彩勤 刊期: 2005年第12期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显微外科手术的应用日益广泛,自1979年Tageor首次吻合应用吻合血管的骨骼移植取得成功,使既往的死骨骼移植爬行置换过程为活骨移植所代替,为下颌骨缺损修复开辟了新的途径.我们采用吻合血管的骨骼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6例,现将临床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杨连;明卫 刊期: 2005年第12期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是一种免疫介导性周围神经病,亦称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AIDP).常发生于青壮年及儿童,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消化道如感染腹泻等前驱症状.临床表现主要有四肢对称性弛缓性瘫痪,腱反射消失,脑神经损害,呼吸肌麻痹.2004年6月13日,我院收治1例13岁小儿格林-巴利综合征因呼吸肌麻痹引起呼吸衰竭致急性心肌梗死患儿,转入ICU抢救.经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扩冠,营养心肌,加强呼吸道管理,营养支持,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等治疗与护理28 d后痊愈出院,现将其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高岚;李君歆;昝涛 刊期: 2005年第12期
近年来,我院对住院病人采用各种上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在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中,通过对120例住院病人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以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病的健康知识水平、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及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对结果加以分析.
作者:包丽芬 刊期: 2005年第12期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因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1],并可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的痛苦,保护穿刺的静脉,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2],现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在实际操作中,笔者受增加输液管内负压的启发[3],对150例静脉留置的方法进行传统方式与新方式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建英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使用Bipap呼吸机的依从性现状,提供开展Bipap护理的依据.方法对52例使用Bipap的COPD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观察和依从性调查,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观察组中92.30%的患者能遵医嘱完成Bipap氧疗,对照组53.84%,P<0.05.结论床旁陪伴和知识宣教等护理措施能提高COPD患者的Bipap氧疗的依从性.
作者:卫建宁;冯秀兰;李玉琼;邝雅秀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理行为缺陷的矫正效果.方法将146例符合CCMD-2-R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除不实施健康信念教育模式外,余同研究组.采用IPROS及自理行为缺陷标准对所有患者分别于教育前及教育后进行评定.结果通过健康信念模式教育矫正后,研究组患者的自理行为能力明显改善,教育4周末研究组IPROS及自理行为缺陷标准的评分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别(均P< 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可有助于患者自理行为缺陷的矫正.
作者:姚宁;张丽;陈景清 刊期: 200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