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丘春玲;丘嫣芹
浅静脉留置针在临床急危重病人和静脉穿刺困难的病人中应用广泛,留置针的应用既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又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浅静脉留置针保护膜的合理应用可减少使用留置针的并发症、延长留置时间.本人将2种保护膜的应用方法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荃声;郭敏;冯素萍;兰敏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理行为缺陷的矫正效果.方法将146例符合CCMD-2-R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除不实施健康信念教育模式外,余同研究组.采用IPROS及自理行为缺陷标准对所有患者分别于教育前及教育后进行评定.结果通过健康信念模式教育矫正后,研究组患者的自理行为能力明显改善,教育4周末研究组IPROS及自理行为缺陷标准的评分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别(均P< 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可有助于患者自理行为缺陷的矫正.
作者:姚宁;张丽;陈景清 刊期: 2005年第12期
Pilon骨折是胫骨远端多伴有明显骨质缺损及远端松质骨压缩的爆裂性骨折,踝关节软骨面也常呈粉碎性,常合并有腓骨下段骨折及严重的皮肤、软组织损伤,约占胫骨骨折的7%~10%[1].Pilon骨折的治疗目前仍是一大难题,术前术后护理在治疗中同样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我院2001年6月~2003年11月共收住147例Pilon骨折患者,其中有32例采用延期手术.术前经充分准备,术后细心护理,收到了满意疗效.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张红虹 刊期: 2005年第12期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是一种免疫介导性周围神经病,亦称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AIDP).常发生于青壮年及儿童,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消化道如感染腹泻等前驱症状.临床表现主要有四肢对称性弛缓性瘫痪,腱反射消失,脑神经损害,呼吸肌麻痹.2004年6月13日,我院收治1例13岁小儿格林-巴利综合征因呼吸肌麻痹引起呼吸衰竭致急性心肌梗死患儿,转入ICU抢救.经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扩冠,营养心肌,加强呼吸道管理,营养支持,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等治疗与护理28 d后痊愈出院,现将其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高岚;李君歆;昝涛 刊期: 2005年第12期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以其置管操作简单、穿刺痛苦小、并发症少、留置时间长、保护外周血管优势而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1],但因导管留置在肘部因活动等原因造成导管自穿刺点外脱的现象,脱出长度为几厘米甚至十几厘米,不能长期使管端处于中心静脉的佳位置,从而影响导管的预期使用,因此,我们采用胶布与导管和皮肤加固的方法固定导管,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提高了导管的使用时间,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晔光;王秀华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配合的方法.方法针对24例病情的特点,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手术配合:(1)对病人作心理安慰.(2)向手术医生了解拟行的手术方式,做好配合手术的心理准备及器械准备.(3)摆好手术体位.(4)抗休克及其他损伤的处理配合.(5)骨盆手术操作中的配合.结果 24例中23例术后恢复满意,另1例为骨盆环2处损伤,手术仅固定1处,术后出现固定处螺钉松动.结论虽骨盆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有一定难度,但手术护士如能做好充分准备,术中密切配合,则可帮助医生顺利完成手术.
作者:岑彩虹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石膏外固定是骨科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如四肢骨折、关节脱位、先天性足下垂及髋关节脱位的治疗都需要石膏外固定,石膏绷带用温水浸泡后使用,石膏粉常沉淀于浸泡容器的壁上及底部,不易被清洗,浸泡液倒入下水道易引起下水道堵塞的问题,给工作带来不便,为此我们自制了一种石膏绷带浸泡巾,2002年7月~2004年12月用于120例手术中,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靳明萍;王祥兰;李岩 刊期: 2005年第12期
小儿重症肝炎在小儿疾病中病死率较高,其观察与护理尚无报道,现将我院1995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36例小儿重症肝炎的观察与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何方坤 刊期: 2005年第12期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因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1],并可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的痛苦,保护穿刺的静脉,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2],现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在实际操作中,笔者受增加输液管内负压的启发[3],对150例静脉留置的方法进行传统方式与新方式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建英 刊期: 2005年第12期
脑外科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由于部分患者意识不清,躁动不合作,易造成静脉输液外渗;外周静脉输入高浓度药物(如20%甘露醇、10%氯化钠等)及化疗药物损伤血管;抢救中输入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高浓度药物常造成血管平滑肌痉挛,血管内膜损伤,导致不同程度的静脉炎[1] .输液渗漏,造成患者局部皮肤肿胀、青紫、疼痛,血管变红变硬.化疗药物外渗对局部组织有严重影响.有较强的刺激药物,药物外渗刺激静脉及皮下组织造成无菌性炎症[2].2004年1月1日~12月31日,我院脑肿瘤病房选用丹麦康乐保公司生产的康惠尔增强型透明贴,解决输液所造成的皮肤损害,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颖;桂金敏;薛建新;朱秀英;王庆珍 刊期: 2005年第12期
自从1987年Senanayake首次报道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IMS)以来,医务人员对IMS已越来越认识清楚,其诊断率也在提高.我院1999年3月~2004年3月,共收治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39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萍 刊期: 2005年第12期
急性脑血管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死亡率和伤残率均高.伴有高血糖者,其病情和预后较血糖正常者差异有显著性.2001年5月~2004年5月,我们对29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动态血糖监测,并协助医生对162例血糖升高者予以调控.同时制订了饮食护理措施,对患者与家属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旨在通过护理干预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转归.
作者:李长芹;马宝润;姜宝玉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是可防可治的,让糖尿病患者掌握糖尿病的有关知识,坚持正确的治疗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非常重要的.2002年4月~2003年12月,我院制订了一套院内外一体化健康教育方案,并对9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跟踪调查,力求探索糖尿病院内外一体化健康教育模式.
作者:王云;董新军;郭天友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总结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一期纠治的护理配合. 方法全组均经胸骨正中切口,采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和深低温微流量(DHLF)方法,同时纠治主动脉缩窄和并发的心内畸形.结果体外循环转流时间46~243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4~169 min,深低温停循环时间20~62 min;术后15例上下肢无压力阶差,下肢血压低于上肢2例,下肢血压高于上肢2例;手术死亡1例,死亡率5.26%.结论正中切口一期纠治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缩窄和并发心内畸形,可同时纠治发育不良的主动脉弓,缩短手术时间,有利于术后心肺功能恢复.术中建立上下肢测压,维持循环稳定;精确监测鼻咽温、肛温,使用温控垫同步复温等深低温护理是促使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双梅;谢庆;韩盖宇 刊期: 2005年第12期
我院运用持续性质量改进方法(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对整体护理的护理质量监督与评价方式进行了探讨,从而保证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得以顺利实施,护理质量不断提高.现将我们对临床护理质量评价的方法与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华月影;张剑芳;马怀兰 刊期: 2005年第12期
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均可由于皮质醇和生长激素拮抗胰岛素的作用,在夜间至凌晨(3:00~8:00)出现高血糖,正常人则在正常范围,而糖尿病患者超过了生理标准,形成夜间高血糖而产生毒性作用.夜间高血糖的危害在于白天三餐后血糖难以控制,而一旦黎明时血糖满意,则白天餐后的血糖易于控制.因此,首先要控制黎明现象才能改善白天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的敏感性.1999~2003年,我院对门诊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治疗不理想者进行了夜间血糖的检验,其中33例存在夜间凌晨时出现高血糖,即黎明现象.通过血糖监控护理及相关中效胰岛素的治疗,达到临床空腹血糖满意的程度,为控制感染、围手术期的要求及常规治疗打下了基础,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曲丽敏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采集血标本对检验结果及导管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接受PICC的病人,随机分为采血组和非采血组各30例.比较2组病人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采血组分别经外周静脉和PICC采血检测血常规、血生化和凝血指标,比较2种采血方法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采血成功率.结果 PICC与经外周静脉采血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采血组和非采血组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也无显著性.经外周静脉采血成功率为90%(P<0.05).结论 PICC采血对检验结果和导管正常使用无明显影响,具有无痛苦、成功率高、可反复采集等优点,可作为临床采集血样的途径之一.
作者:郑春辉;周希环;宿振国;王凤;董建丽;栾顺莲 刊期: 2005年第12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人的平均期望寿命不断提高,老龄化社会到来了.人到老年,由于大脑功能的渐进性衰退,心理状态就会出现相应的变化,老年人的心身疾病明显增多.
作者:樊爱珍 刊期: 2005年第12期
随着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并发症的发生会直接影响到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和医疗安全,常常给应用过程带来不良影响,其中尤以静脉炎的发生为常见[1].因此,如何有效地预防并发症,成为护理人员研究的课题.近年来,我科在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同时注重了封管前的处理,在临床上取得良好效果,有效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业玲;王亚慧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的原因,总结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患者于化疗当日行PICC置管,并给予观察与护理.结果 416例患者中14例发生静脉血栓,发生率3.4%;经溶栓、抗凝治疗后,13例2~10 d症状逐渐缓解,1例溶栓治疗中发生栓子脱落引起脑栓塞.结论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是不容忽视的并发症;应给予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预防静脉血栓的发生;应在抗凝和溶栓过程中密切观察出血倾向及栓子脱落导致其他部位栓塞的征象.
作者:刁永书;李虹;许辉琼;汪秀云;易琼;袁灵 刊期: 200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