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的管理及对策

李凤芝;王丹;马卫东;陈小冬;李迎雪;苗福岐;隋淑兰;郭昱霞;卢爱工;李莉莉

关键词:口腔科, 诊疗, 器械消毒, 科室管理, 口腔医院, 消毒隔离制度, 外包装标识, 综合医院, 专项检查, 消毒器械, 卫生许可, 生产日期, 护理管理, 国家标准, 产品标识, 消毒剂, 卫生局, 卫生部, 合格证, 大连市
摘要:2004年,大连市卫生局对26所口腔医院及综合医院口腔科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灭菌护理管理等进行专项检查,现总结如下.科室管理(1)26所口腔科都有消毒隔离制度;(2)口腔医院有洗刷室、消毒室;(3)消毒剂和消毒器械有卫生部批准的卫生许可证件;(4)一次性的产品有检验的合格证、生产日期、产品标识、外包装标识均符合国家标准.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描述临床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的现状,识别影响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的因素.方法采用隐蔽性观察法,由经过培训的研究人员2名进行有目的的观察.结果操作前的洗手依从性为3.6%,操作后为30.9%.ICU的护理人员操作后洗手依从性为21.2%,小儿科护理人员操作后洗手依从性为61.5%.结论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低,工作繁忙程度是影响洗手依从性的重要因素.

    作者:吴欣娟;马丽莉;贾朝霞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应用呼吸机治疗重症胸部外伤的护理

    目的总结重症胸部外伤应用呼吸机治疗的护理经验,提高重症胸外伤救治的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2004年严重胸部外伤应用呼吸机治疗53例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62例患者创伤AIS评分(19.1±3.3)分,全组均应用呼吸机治疗,呼吸机使用(118±36.2)b,全组呼吸机使用前PO2(56.8±6.3)mmHg,PCO2(47.3±7.3)mmHg,呼吸机脱机时PO2(93.9±3.4)mmHg,PCO2(31.2±3.5)mmHg,应用前后PO2、PCO2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全组痊愈出院49例,死亡4例.结论重症胸外伤应用呼吸机治疗时,应根据病情严格掌握脱机指征,对提高重症胸外伤的救治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钟慧红;林树乔;刘汉娇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新生儿科静脉滴注多巴胺的管理

    静脉滴注多巴胺是治疗新生儿心力衰竭、心肌炎、休克、寒冷损伤综合征等多种新生儿疾病的常用治疗方法之一.但因使用维持时间长,药物对局部血管刺激性强,血管局部反应较大,反射性痉挛、收缩,静脉穿刺局部常出现皮肤苍白,甚至坏死等缺血缺氧性改变,轻者局部疼痛,重者局部缺血坏死[1],甚至导致肢体残废,有的还可导致医疗护理纠纷,尤其是新生儿[2].我科从2003年11月起对静脉使用多巴胺的60例新生儿患者运用系统管理,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艳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的管理及对策

    2004年,大连市卫生局对26所口腔医院及综合医院口腔科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灭菌护理管理等进行专项检查,现总结如下.科室管理(1)26所口腔科都有消毒隔离制度;(2)口腔医院有洗刷室、消毒室;(3)消毒剂和消毒器械有卫生部批准的卫生许可证件;(4)一次性的产品有检验的合格证、生产日期、产品标识、外包装标识均符合国家标准.

    作者:李凤芝;王丹;马卫东;陈小冬;李迎雪;苗福岐;隋淑兰;郭昱霞;卢爱工;李莉莉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护理干预对肾穿刺活检术的影响

    肾穿刺活检易导致感染、出血和腰痛等,病人及其家属难以接受,加之病人医学知识缺乏,术中不配合屏气,严重影响了穿刺成功率.我科2003年1~11月对130例肾脏疾病行肾穿刺活检术的病人进行护理干预,减轻了病人的心理负担,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蔡雪林;李子萍;保颖怡;陈希萍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去带盲结肠可控膀胱术后远期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去带盲结肠可控膀胱术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膀胱肿瘤根治的尿流改道术.我科1995年10月~2003年1月共开展105例,根据临床随访及对病历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疗效满意,但仍存在着轻重不等的远期并发症.本文就该术式的远期并发症的发生及防治作进一步的探讨,现报告如下.

    作者:左翼;王艳芬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健康教育对肝动脉栓塞治疗患者的影响

    原发性肝癌是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肝癌病情发展较其他癌肿迅速,当典型症状与体征出现后,病程已属晚期,失去手术时机.肝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ration,TAE)则成为不能切除肝癌非手术疗法的首选方法之一,此术可反复进行,创伤小,效果好,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中晚期肝癌的治疗[1].TAE术后常见的副作用有发热、恶心、呕吐、疼痛等.患者一般能忍受这些症状,并且这些症状仅持续1周左右,但有的患者对术后反应非常恐惧,甚至认为自己不能忍受而想放弃治疗,为减轻患者对TAE术后化疗反应的思想负担,避免因心理因素而加重化疗反应,作者对60例行TAE的患者进行了干预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苗杰;罗莎莉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老年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护理

    切口脂肪液化是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它增加切口感染机会,延长住院时间,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给患者带来身体、精神上的双重痛苦,影响患者康复.对此,护理上应针对患者情况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促进患者顺利康复.

    作者:苏晓静;冯崴;李丽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强化教育的实践与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强化教育的实施效果.方法对30例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实施强化教育与指导,制订个体化饮食、运动计划、减肥方案,有针对性地实施强化教育、心理与行为指导,评价强化教育前、后饮食、运动等行为及各项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强化教育后显示患者的饮食结构合理、运动增加、焦虑减轻,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压等代谢指标有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通过强化教育、控制饮食、坚持运动、减轻体重等途径使患者的饮食、运动行为、部分代谢指标有明显改善,有良好的短期效果.

    作者:卢小菊;范丽凤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医疗辅助服务中心工作模式初探

    为了减少医护人员从事事务性工作的时间,为病人提供尽可能全面细致的服务,我院自2003年6月成立了医疗辅助服务中心(医辅中心),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作者:王秀莲;王攀峰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重症监护病房陪护问题探讨

    危重病病人进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后,是否允许其家庭成员留在床边,对此说法不一,传统观念认为ICU限制陪护有利于控制院内感染,而且过去ICU护士总是将所有精力放在病人生命的抢救和病情监测上,忽视了病人心理和情绪变化以及对病人亲属的帮助[1].

    作者:陈海燕;潘丽杰;李志红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护理综合信息系统在临床工作与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尤其护士工作站和医生工作站在临床广泛应用,医院的医护管理手段使自动化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利用医院信息系统中的信息结合护理工作特点,我们与北京天健公司合作完善了护理工作和护理管理工作软件,经过6个多月的临床试用,效果比较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阎秀霞;鲍凤香;林萍;张海林;王燕;李昕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1例左侧舌缘鳞癌术后并发精神障碍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舌体肿瘤切除加缺损处皮瓣移植手术在我科成功开展多年,2003年10月,我科收住1例左侧舌缘鳞癌患者,术后并发精神异常,经医护人员精心治疗及护理后康复出院,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尚娥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引流声门至气囊间积液减少颅脑损伤人工通气伴发肺炎的研究

    目的探讨引流声门至气囊间积液与重型颅脑损伤后人工通气伴发肺炎的关系.方法38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与实验组(18例).实验组患者行气管切开或插管时,在声门至气囊之间的盲腔内放置一引流管,对照组不放引流管,定时吸出不同部位积液,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实验组患者,口咽和盲腔积液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阳性,而支气管痰液细菌培养结果:15例阴性;实验组患者未见肺炎发生.对照组支气管内痰液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阳性,10例伴发肺炎.2组经过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人工通气后在声门与气囊间的盲腔内放置引流管,可明显减少人工通气伴发的肺炎.

    作者:师清莲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老年静脉滴注患者拔针后按压针口新方法的观察

    目的探讨更适合老年静脉滴注患者拔针后按压针口的新方法,以提高护理质量,大限度减轻患者的损伤.方法将1 796例老年静脉滴注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拔针后采用新方法按压针口为实验组;采用传统方法按压针口为对照组,即只用消毒棉签按压针口约5~10min的方法.0.5 h后对比两组方法所得结果及患者对新方法的满意程度.结果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护理质量进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新方法后患者满意度达到99.1%,无一例不满意.结论实验组的护理质量远超过对照组,新方法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瑾;廖胜香;林燕勤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术前插胃管新方法

    我科应用饮水插胃管法--即病人少量饮水,在吞咽进程中把胃管徐徐插入胃部,成功率高,现介绍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100例,男62例,女38例,年龄38~60岁65例,61~75岁20例,76~83岁15例,均是采用饮水插胃管法.其中胃癌23例,肝癌9例,直肠癌26例,结肠癌32例,胆道手术10例.对照组病人年龄、性别、病情、病变范围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采用常规插胃管法,均为清醒病人.

    作者:郭素珍;郑美花;黄建英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分期大动脉转位术的术后护理

    完全性大血管错位(D-TGA)是常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占先天性心脏病的7%~9%[1].对伴有室间隔缺损或动脉导管未闭等其他畸形的大血管错位,临床症状出现晚(生后1个月内),患儿会遭致肺动脉高压及左心发育不良的后果从而失去手术根治的机会.近年来,我院采用肺动脉环缩术(PA Banding术)及体-肺动脉分流术(Blalock-Taussig术)治疗这类患儿,以期提高左心室质量得以承受二期根治术[2].分期大动脉转位术的施行明显提高患儿的生存率,术后护理质量是患儿能否接受二期根治术的关键,现将术后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韩萍;何萍萍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肝癌动脉介入术迷走反射的预防与护理

    肝动脉介入治疗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迷走反射就是其中之一[1],如处理不当或未及时处理,可导致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我院1998年12月~2004年5月开展肝动脉灌注化疗术(TAI)和化疗栓塞术(TAE)共556例,出现迷走反射21例,经及时有效的处理,未发生不良后果.本文提出可能导致迷走反射的相关因素,并将护理对策介绍如下.

    作者:王信娟;张丽君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1例异丙酚+芬太尼静脉麻醉人工流产术快速苏醒躁动患者的护理

    病例介绍患者,女,29岁.孕5,人工流产3次,自然分娩1次.末次月经2004年10月4日,停经45d,恶心等早孕反应重.查尿HCG(+),门诊B超诊断:早孕,宫内妊娠.自愿选择静脉麻醉下无痛人工流产术于2004年11月18日9:00入院.

    作者:范植蓉;吴昌志;何红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外阴癌广泛切除并外阴重建术的手术配合

    单纯外阴癌广泛切除术后的创面比较大,组织缺损多,术后易感染,延期愈合,病人承受着精神和肉体上的痛苦,生存质量下降.我院2002年3月~2004年12月共收治外阴癌病人12例,均采用外阴癌广泛切除加薄肌皮瓣转移外阴重建术,把癌症切除和外阴整形手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外阴缺损的组织得到及时修复,缩短了创面愈合时间,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作者:汤国娇;黎明;徐宝兰;徐卫英 刊期: 2005年第13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