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2·23井喷事故灾民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袁琳;蒲诚

关键词:心理健康, 井喷事故, 问卷调查, 应激
摘要:目的研究12·23井喷事故后灾民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自编<12·23井喷事故灾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量表>对300名灾民进行测评.结果井喷事故对灾民的身体、日常生活功能、情绪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灾民对井喷事故的认知以及社会责任感有了较大的提高.结论为全国建立灾难及危机心理干预系统提供了依据.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首发精神分裂症复发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995年3月~2003年3月首次发病在我院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5年内复发情况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复发率为60.96%,与复发有关的因素有人格特征、家族史、文化程度、起病形式、维持用药时间、经济状况、社会支持等.结论药物维持治疗是减少或预防复发的关键,设法避免不良刺激对减少或预防复发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蒋陆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的对照研究

    目的以氟哌啶醇为对照,探讨新型的抗精神病药奥氮平对有明显阳性症状的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符合CCMD-3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有明显的阳性症状(PANSS量表总分≥60分,阳性症状评分≥12分)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组和氟哌啶醇组各34例,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4、6周末进行PANSS评分和TESS评价副反应.结果两组内的PANSS量表评分从疗后1周起至6周末均较疗前有显著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间5次PANSS评分分别进行两两比较,结果发现在治疗的前3周内无显著差异(P>0.05),而从第4、5、6周时PANSS评分减分率奥氮平组明显大于氟哌啶醇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奥氮平(商品名再普乐)在治疗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和药物安全性方面优于氟哌啶醇,并进一步提示奥氮平可作为急性发作精神分裂症患者第一线的首选药物.

    作者:唐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帕罗西汀与氯硝西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对照研究

    目的对照帕罗西汀与氯硝西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方法将符合CCMD-3广泛性焦虑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帕罗西汀与氯硝西泮组治疗8周,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副反应量表,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83.33%、80%,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与氯硝西泮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

    作者:王东明;刘琳琳;王立刚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人工流产受术者的术前焦虑评估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受术者的术前焦虑情况.方法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某市级医院120例人工流产受术者在术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受术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存在,有25%的受术者得分超过正常上限(50分),未婚先孕受术者的焦虑程度明显重于已婚者,文化程度之间和城乡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人工流产受术者的焦虑症状应予以高度重视.

    作者:李晓芳;张熙颖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的心理状况及干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的心理状况及干预效果.方法对5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并根据测评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干预.结果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SCL-90、SAS、SDS评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男女之间差别不明显,经心理干预以及随着患者病情改善,患者亲属SAS、SDS评分也随之下降.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存在着不同程度心理问题,应主动做好他们的心理干预,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减轻心理应激反应.

    作者:王胜利;程凤先;但孝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不同警种民警心理健康的差异比较

    目的探讨不同警种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方法对17个警种的9038名警察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问卷调查.结果各警种间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及总均分、阳性项目数的差异均有显著性.在两两比较中,从事警卫工作者在大多数因子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其它警种,而从事特警工作者显著低于其它警种.结论不同警种警察的心理健康存在一定差异,提示工作性质与警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关系,应根据不同警种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作者:高北陵;崔占君;侯意;关亚军;胡赤怡;戴晓阳;陈向一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抑郁症患者的求医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抑郁症患者的求医行为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抑郁症患者及陪护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求医首诊机构的选择与疾病特点及对疾病的认识有关,患者年龄及陪护人的文化程度与求医方式有关,求医行为延误时间与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有关.结论影响抑郁症求医行为的主要因素为症状特点及陪护人的文化程度.

    作者:张静;张建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大学生感戴量表的初步编制

    目的探讨大学生感戴量表的因素结构.方法在对感戴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对大学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初步拟订出大学生感戴量表,然后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式问卷由14个项目构成,分属4个分量表:深度量表,频率量表,广度量表和密度量表.结论量表的信度、效度良好,拟合度指标达到了统计学要求,可以在大学生当中使用;后讨论了量表的应用范围以及局限性.

    作者:马云献;扈岩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维思通与奋乃静治疗脑血管病致精神障碍的比较

    目的比较维思通与奋乃静治疗脑血管病致精神障碍的疗效.方法采用BPRS及TESS评定,观察4周.结果维思通有效率为83.3%,奋乃静有效率为81.3%,两者无显著性差异,但维思通组副反应较奋乃静组少.结论维思通与奋乃静的疗效相当,但维思通副反应少.

    作者:于凤清;范悦斌;刘雪林;杨雪;左进涛;张国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深圳市部分医务人员对同性恋态度的调查研究

    目的通过调查民众对同性恋的态度,以便推测取消同性恋诊断标准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修订过的美国全国同性恋态度调查问卷,调查500名医务人员,将调查结果与美国70年代取消同性恋诊断之前进行的全国民意测验进行对比.结果医务人员中57.2%的被调查者认为同性恋是病态,77.2%认为同性恋值得同情和理解,62%认为今后社会应该接受同性恋,而只有19.4%的人接触过同性恋.结论资料表明我国民众比当年美国人对同性恋态度更为宽容,取消同性恋诊断是解决同性恋问题的关键一步.

    作者:董松玉;陶林;李英霞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12·23井喷事故灾民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目的研究12·23井喷事故后灾民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自编<12·23井喷事故灾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量表>对300名灾民进行测评.结果井喷事故对灾民的身体、日常生活功能、情绪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灾民对井喷事故的认知以及社会责任感有了较大的提高.结论为全国建立灾难及危机心理干预系统提供了依据.

    作者:袁琳;蒲诚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32名SARS病区医护人员心理干预前后失眠及心理状态的研究

    目的帮助抗SARS病一线医务人员迅速发现并调整不良心理状态,促进SARS病的防治工作.方法南昌市级SARS病定点收治医院SARS病区医护人员32名,采用SCL-90、SAS、SDS等心理量表测评.结果心理干预后SCL-90各项指标均有下降,其中阳性项目均分,强迫、其他3项指标有明显差异.结论及时有效地心理干预可以发现并调整SARS病区医务人员的失眠及不良心理状态,促进SARS病的防治工作.

    作者:张业祥;邱育平;旷安怡;陈贺龙;陈宪生;肖黄宜;张华坤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人格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人格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EPQ-RSC)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19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集体测试.结果①SCL-90和STAI的所有因子与EPQ-RSC的N、P维度正相关显著,与E、L维度负相关显著;②SCL-90的不同因子与父母不良的养方式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③N维度与YF!和YM!负相关显著,与父母不良的养育方式正相关显著;E维度与YF!和YM!正正关显著.结论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其人格特征有非常密切的相关关系.②父母不良的养育方式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③父母养育方式可以通过作用于青少年的人格特征而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作者:李义安;王学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目的全面准确了确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考试焦虑量表(TAS)和大学生人格调查表(UPI),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了调查,并和非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与普通大学生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高校应高度重视和加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孙永明;钱秋源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社会支持与脑卒中后抑郁的关系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取病例对照研究,用社会支持量表对53例卒中后抑郁和65例不伴有抑郁的脑卒中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抑郁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因子分均低于非抑郁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抑郁组男性患者对支持的利用度低于女性(P<0.05);抑郁组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因子分与SDS总分呈负相关(r=-0.320,P<0.05和r=-0.429,P<0.01);客观支持与SDS总分无明显相关关系(r=-0.033,P>0.05).结论社会支持不足可能是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的原因之一,其中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与脑卒中后抑郁关系可能更为密切,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之间在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方面可能存在差异.

    作者:张晓曼;祁富生;李恒芬;贾福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友伴的社会支持与大学生自尊的关系

    目的探讨友伴的社会支持与大学生自尊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SES)、社会支持问卷(ISSB)对116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接受友伴实质性支持高分组、情绪情感支持高分组、认知信息支持高分组、言语指导高分组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均显著高于相应低分组大学生;友伴的实质性支持、情绪情感支持、认知信息支持、言语指导均与自尊呈显著正相关;情绪情感支持对自尊高分组、自尊低分组均有正向预测作用,而言语指导仅对自尊高分组具有负向预测作用.结论友伴支持对大学生的自尊体验有显著影响.

    作者:范兴华;方晓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从精神分析理论的角度探讨嫉妒产生原因

    目的本文欲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去探讨嫉妒产生的根源.方法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原理,作者寻找嫉妒产生的可能原因.结果作者发现,很多迹象表明嫉妒的产生与人们潜意识中的恋母情结(男性)或者恋父情结(女性)有关.结论从精神分析理论的角度来讲,嫉妒产生的根源正是人们潜意识中存在的恋母(恋父)情结.

    作者:李曙亮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消化性溃疡患者心理健康问题初探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为消化性溃疡患者开展康复心理指导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83名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消化性溃疡患者心理健康水平与国内常模比较,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躯体化、强迫、敌对和人际关系敏感等.结论应加强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心理指导,降低心理焦虑、急躁和恐惧等情绪.

    作者:郑建盛;杨丽全;陈金寿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成人结核病患者心理状况调查

    目的探讨成人结核病患者心理状况.方法使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抑郁量表(HAMD)、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80例结核病患者进行评定,并与80名健康者对照.结果结核病患者各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健康者.结论结核病患者有肯定的焦虑和抑郁,在治疗躯体疾病的同时,也要注意心理治疗.

    作者:张国庆;刘素丽;张疆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口服农药自杀未遂者自杀特点的研究

    目的口服农药自杀未遂是目前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本研究通过对口服农药中毒自杀未遂者的调查,分析了自杀未遂者所服农药的种类、来源及自杀行为特点、原因,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奠定了基础.方法对某市中心人民医院1999年收治的120例自杀未遂病人用自制的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58.3%自杀未遂病例使用家里已有的农药自杀,78.4%病例属于冲动性自杀行为,60.0%和65.5%的病例当时确实想死并认为自己的自杀行为是认真的.结论我国农村农药有待加强管理,冲动性行为是农村自杀未遂行为的特点之一,对这部分人群进行心理干预是农村精神卫生服务迫切解决的问题.

    作者:李芳健;陈薇;范雪云;秦复康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主管:健康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