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抑郁症患者的求医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静;张建鸣

关键词:抑郁症, 求医行为, 影响因素, 延误时间
摘要:目的了解抑郁症患者的求医行为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抑郁症患者及陪护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求医首诊机构的选择与疾病特点及对疾病的认识有关,患者年龄及陪护人的文化程度与求医方式有关,求医行为延误时间与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有关.结论影响抑郁症求医行为的主要因素为症状特点及陪护人的文化程度.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氯氮平与利培酮所致体重增加的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利培酮对精神病人的体重影响.方法将52例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氯氮平和利培酮组,各组26例,进行为期8周的临床观察.结果氯氮平组体重明显增加,平均增加5.36kg,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氯氮平易导致病人体重增加,利培酮对体重的影响较轻.

    作者:李振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家庭环境因素与大学生成就动机的相关研究

    目的分析家庭环境因素与大学生成就动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拟调查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和成就动机量表对河南大学在校学生236人进行调查.结果在父母教养方式中,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大学生追求成功的动机和合成动机有显著性相关,而父亲的过度保护和父亲的惩罚严厉与避免失败有显著性相关,同时父亲过度保护对合成动机有显著的负相关.父亲职业与成就动机中追求成功、避免失败及合成动机相关都显著,母亲职业与追求成功动机相关显著.

    作者:赵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首发精神分裂症复发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995年3月~2003年3月首次发病在我院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5年内复发情况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复发率为60.96%,与复发有关的因素有人格特征、家族史、文化程度、起病形式、维持用药时间、经济状况、社会支持等.结论药物维持治疗是减少或预防复发的关键,设法避免不良刺激对减少或预防复发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蒋陆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的心理状况及干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的心理状况及干预效果.方法对5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并根据测评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干预.结果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SCL-90、SAS、SDS评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男女之间差别不明显,经心理干预以及随着患者病情改善,患者亲属SAS、SDS评分也随之下降.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存在着不同程度心理问题,应主动做好他们的心理干预,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减轻心理应激反应.

    作者:王胜利;程凤先;但孝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的抑郁症状临床特征.方法对76例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140例不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进行临床对照分析.结果抑郁症状在精神分裂症中颇为普遍,抑郁症状与精神病性症状关系密切,抑郁症状与复发率、住院时间、自杀有关;与性别、年龄、精神疾病总病程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加用与不加用抗抑郁剂比较,在治疗起效时间、症状改善时间方面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对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患者治疗上加用抗抑郁剂是缩短疗程的有效途径.

    作者:王永学;孙梅玲;徐思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成人结核病患者心理状况调查

    目的探讨成人结核病患者心理状况.方法使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抑郁量表(HAMD)、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80例结核病患者进行评定,并与80名健康者对照.结果结核病患者各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健康者.结论结核病患者有肯定的焦虑和抑郁,在治疗躯体疾病的同时,也要注意心理治疗.

    作者:张国庆;刘素丽;张疆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华北两所高校大学生生命质量的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扩招形势下,大学生生命质量的特点和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自制生命质量问卷,对华北两所高校903名大学生进行生命质量的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在1~5分的调查中,男生除在生理维度高于女生外,其他维度均低于女生.男性的生命质量总分主要受家庭对学习的正面影响、卫生服务、健康环境等因素的客观状态及其主观满意程度的影响;女生的生命质量总分主要受生活有意义、安全感、业余生活等因素的影响.结论男女大学生的生命质量存在不同特点,应进行针对性干预.

    作者:李广宇;刘福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目的全面准确了确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考试焦虑量表(TAS)和大学生人格调查表(UPI),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了调查,并和非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与普通大学生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高校应高度重视和加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孙永明;钱秋源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社会支持与脑卒中后抑郁的关系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取病例对照研究,用社会支持量表对53例卒中后抑郁和65例不伴有抑郁的脑卒中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抑郁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因子分均低于非抑郁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抑郁组男性患者对支持的利用度低于女性(P<0.05);抑郁组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因子分与SDS总分呈负相关(r=-0.320,P<0.05和r=-0.429,P<0.01);客观支持与SDS总分无明显相关关系(r=-0.033,P>0.05).结论社会支持不足可能是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的原因之一,其中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与脑卒中后抑郁关系可能更为密切,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之间在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方面可能存在差异.

    作者:张晓曼;祁富生;李恒芬;贾福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学生学习兴趣与精神病学学习成绩的关系

    目的探讨学生学习兴趣与精神病学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安徽医科大学学生精神病学学习兴趣作问卷调查,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统计.结果学习兴趣浓的同学精神病学学习成绩好.结论学生学习兴趣与精神病学学习成绩之间有正相关关系.

    作者:黄豹;谢雯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148例精神病的违法类型和责任能力的比较分析

    目的对刑事责任能力鉴定为精神病的148例违法者的违法类型和责任能力进行比较分析.方法①一般资料的统计分析;②多见病种违法者的违法类型和责任能力比较分析(χ2检验).结果精神分裂症和精神发育迟滞多见,其余依次为情感性精神病、脑器质性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等,男性多见.精神分裂症以杀人和伤害案多见,显著多于精神发育迟滞和情感性精神病(P<0.05),精神发育迟滞以侵犯公私财产案突出,显著高于精神分裂症(P<0.05),偏执性精神病的扰乱社会治安案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上述病程(P<0.05).精神分裂症无责任能力者显著多于上述病种,而限制责任能力则显著低于后者(P<0.05).结论加强精神病患者的监治和监管有积极意义.

    作者:徐斌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口服农药自杀未遂者自杀特点的研究

    目的口服农药自杀未遂是目前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本研究通过对口服农药中毒自杀未遂者的调查,分析了自杀未遂者所服农药的种类、来源及自杀行为特点、原因,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奠定了基础.方法对某市中心人民医院1999年收治的120例自杀未遂病人用自制的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58.3%自杀未遂病例使用家里已有的农药自杀,78.4%病例属于冲动性自杀行为,60.0%和65.5%的病例当时确实想死并认为自己的自杀行为是认真的.结论我国农村农药有待加强管理,冲动性行为是农村自杀未遂行为的特点之一,对这部分人群进行心理干预是农村精神卫生服务迫切解决的问题.

    作者:李芳健;陈薇;范雪云;秦复康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32名SARS病区医护人员心理干预前后失眠及心理状态的研究

    目的帮助抗SARS病一线医务人员迅速发现并调整不良心理状态,促进SARS病的防治工作.方法南昌市级SARS病定点收治医院SARS病区医护人员32名,采用SCL-90、SAS、SDS等心理量表测评.结果心理干预后SCL-90各项指标均有下降,其中阳性项目均分,强迫、其他3项指标有明显差异.结论及时有效地心理干预可以发现并调整SARS病区医务人员的失眠及不良心理状态,促进SARS病的防治工作.

    作者:张业祥;邱育平;旷安怡;陈贺龙;陈宪生;肖黄宜;张华坤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大学生感戴量表的初步编制

    目的探讨大学生感戴量表的因素结构.方法在对感戴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对大学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初步拟订出大学生感戴量表,然后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式问卷由14个项目构成,分属4个分量表:深度量表,频率量表,广度量表和密度量表.结论量表的信度、效度良好,拟合度指标达到了统计学要求,可以在大学生当中使用;后讨论了量表的应用范围以及局限性.

    作者:马云献;扈岩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不同年级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及其专业满意度分析

    目的了解不同年级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对所学专业满意度情况,并试图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编大学生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其中一项是调查被试对录取专业的满意度),对3248名医学本科生进行测试和评定.结果不同年级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医学生对所学专业满意度的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医学生对专业的满意程度与心理健康水平存在一定相关关系.结论提高医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可能是提高心理健康状况的有效手段;二、三年级大学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

    作者:刘欢欢;张小远;解亚宁;肖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从精神分析理论的角度探讨嫉妒产生原因

    目的本文欲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去探讨嫉妒产生的根源.方法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原理,作者寻找嫉妒产生的可能原因.结果作者发现,很多迹象表明嫉妒的产生与人们潜意识中的恋母情结(男性)或者恋父情结(女性)有关.结论从精神分析理论的角度来讲,嫉妒产生的根源正是人们潜意识中存在的恋母(恋父)情结.

    作者:李曙亮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消化性溃疡患者心理健康问题初探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为消化性溃疡患者开展康复心理指导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83名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消化性溃疡患者心理健康水平与国内常模比较,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躯体化、强迫、敌对和人际关系敏感等.结论应加强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心理指导,降低心理焦虑、急躁和恐惧等情绪.

    作者:郑建盛;杨丽全;陈金寿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慢性疼痛患者的个性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疼痛患者的个性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从而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卡特尔16项人格特质测验问卷(16-PF)、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43例慢性疼痛患者进行调查,并与40例正常者进行对照.结果慢性疼痛患者16-PF测试结果;在I-敏感性、O-忧虑性、Q4-紧张性及次级人格因子X1(适应与焦虑)得分高于对照组,在A-乐群性、C-稳定性、F-兴奋性及次级人格因子Y2(心理健康)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0.01).在SCL-90总分阳性项目分、躯体化、焦虑、抑郁、人际关系及SAS、SDS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结论慢性疼痛患者在人格特征上与正常人相比有显著的偏差,并有明显的心理障碍,因此,对慢性疼痛的治疗,在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前提下,纠正不良的个性及心理治疗十分重要.

    作者:孙丽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海洛因依赖康复期焦虑、抑郁情绪分析

    目的对海洛因依赖患者康复期焦虑、抑郁情绪进行分析.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156名海洛因依赖患者在住院治疗2周后进行评定.结果海洛因依赖患者总分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焦虑发生率82.9%,抑郁发生率72.4%.结论海洛因依赖不仅会产生躯体依赖,也会产生精神或心理依赖.海洛因依赖患者在进行脱毒治疗后,并不意味着戒毒治疗的完成,应该给予积极的心理干预,以解除其抑郁、焦虑和恐怖等心理障碍.

    作者:杨荷叶;张玉娟;王玉婷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苯二氮(艹卓)类药物的调查

    目的了解苯二氮(艹卓)类药物(BZD)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30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BZD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35%的病例使用BZD,以应用氯硝安定为多.结论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并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使用率较高,使用时间较长,在临床工作中,应高度重视BZD的依赖性,合理用药.

    作者:吴民吉;洪美娜;林素英;高镇松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主管:健康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