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森田疗法在神经症治疗中的应用

倪素琴;包召华;张明廉

关键词:精神病学, 森田疗法, 神经症, 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森田疗法对神经症的治疗作用.方法观察研究组(使用系统森田治疗方法)和对照组(药物治疗组)8周,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森田组和对照组疗效无明显差异,森田组服用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物剂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森田疗法对神经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并可减低抗抑郁和抗焦虑药物剂量.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目的本研究观察了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SCL-90分别测试457名大学生.SCL-90的心理障碍筛查标准如下:总分>160或阳性项目数〉43项,或任何一个因子分〉2.结果在所有受试中,SCL-90共筛查诊断为心理障碍50名(11.0%).心理 健康组的社会支持各因子分,均高于心理障碍组.结论大多数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关系和社会支持有密切关系.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断的监测和提供适当的支持系统是相当重要的.

    作者:张强;陈丽娇;赵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森田疗法在神经症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森田疗法对神经症的治疗作用.方法观察研究组(使用系统森田治疗方法)和对照组(药物治疗组)8周,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森田组和对照组疗效无明显差异,森田组服用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物剂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森田疗法对神经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并可减低抗抑郁和抗焦虑药物剂量.

    作者:倪素琴;包召华;张明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5种压力情境下中小学教师应对方式的比较

    目的探讨中小学教师在5种压力情境下应对方式的异同.方法采用修订的COPE量表对53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①中小学教师在应对一般压力情境时普遍采用积极认识与直接行动等应对方式.②集中资源行动、克制性行动、心理解脱和工具性社会支持在5种压力情境上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1),但只具统计学意义.其他应对方式在5种压力情境中的运用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中小学教师普遍采用适应性应对方式.②中小学教师在应对不同压力情境时,采用的应对方式具有一定的跨情境性.

    作者:申艳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非典前与非典期间大学生生活压力与社会支持状况比较研究

    目的了解大学生在非典隔离期间对生活压力和社会支持的态度.方法非典前和非期期间用同一组问卷对同一个群体57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在良好的社会支持下,隔离在校园中的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和非典前社会支持利用度显著提高;与非典前相比,大学生对各种社会支持的态度、感受和行为方式更积极,学生生活压力显著降低.结论有效而有力的社会支持对改善大学生对生活压力和社会支持的态度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石秀杰;王欣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构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411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目的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411模式的探索,总结和构建出一个比较完善的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工作的组织体系与运行机制.方法对每一级组织的设立与人员配备,成员的培训与要求,工作的范围与职能,机制的运行与组织协调等进行比较详细地论述.结论构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411模式,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工作的有效途径.

    作者:崔建华;张学诚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青年民工心理卫生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城市中青年民工的心理状况.方法采用SCL-90、SAS、SDS对106名城市中青年民工的心理卫生状况进行调查并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青年民工心理问题发生率占60%,常见的心理问题为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敌对等,中度以上焦虑与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17.9%和16.9%.结论城市中青年民工具有较高的心理问题发生率,应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对其进行早期干预.

    作者:李晓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不同性别躯体化障碍临床对照分析

    目的了解不同性别躯体化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我院2001年4月~2004年5月男女躯体化障碍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女性患者住院次数多,住院前去其他科就诊者多,泌尿、生殖器、性症状及皮肤、软组织症状明显,紧张、焦虑突出;男性患者消极意念或行为者明显.使用抗抑郁剂方面,女性患者用SSRI类相对多见,而男性患者用TCA类较多.结论躯体化障碍男女患者在临床上存在某些差异.

    作者:刘玉局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初中生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该研究旨在探讨初中生自尊、应对方式与其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自尊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问卷对482名初中生进行了测试,收回有效问卷473份.结果①性别、家庭气氛等因素在主观幸福感总体及各维度上差异显著.女生得分高于男生、家庭气氛和睦的学生得分高于争吵的学生.②自尊、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心理健康呈中等程度的相关.③积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④自尊、消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水平呈负相关.结论消极情感、家庭满意度、自尊、消极应对方式、学校满意度对心理健康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作者:杨海荣;石国兴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团体心理辅导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提高的实践研究

    目的通过一项团体心理辅导的实践研究,切实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和适应新生活的能力.方法对东南大学在校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对比团体辅导前后测SCL-90等心理量表得分进行量的分析,结合学生自评、后期表现进行质的分析等.结果被试在后测中SCL-90各项因子得分均低于前测,其中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7项差异显著.另在心理能力自我评估方面均有正向改变,也各有数项差异显著.结论团体心理辅导在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解决心理困扰、发挥个人潜能、增强适应能力、改善人际关系等方面有良好促进作用.

    作者:陈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大学生自杀及其认知干预策略研究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杀及其认知干预策略.方法借鉴相关认知理论,对大学生自杀现象进行归因分析.结果大学生自杀者普遍存在消极、不合理的认知方式,由于其认知歪曲而产生情绪障碍和非适应性行为,终导致其自杀行为.结论针对大学生自杀者的认知歪曲,可采取以下认知策略进行干预:①平安渡过自杀危机;②认识自我;③改变自我;④帮助干预对象提高问题解决的技能.

    作者:管晓琴;吴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西安交通大学本科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与研究西安交通大学本科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随机抽查493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SCL-90为测查工具,同时针对大学校园中学生自杀现象单独设计一条调查项目,统计得出具有自杀意念的本科生人数(75),将有自杀意念的学生组设为研究组A1,其他418人为对照组A2,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式,探讨两组之间的差异性.结果本科生SCL-90的高分因子前3位是强迫(1.88±0.59)、人际关系(1.73±0.58)和抑郁(1.66±0.56);性别、专业组间均值比较差异不显著;研究组A1与对照组A2各因子均分t检验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交大本科生群体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与正常人群没有明显差异,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表现出轻度心理不适或中度以上心理问题;在校期间产生自杀意念的学生心身症状较为严重,需要特别注意和关心.

    作者:申小莹;高志利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抗精神病药物对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对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及IL-6与精神病理的关系.方法对41例儿童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前后IL-6血浆水平,用健康儿童少年作对照,并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精神症状及其变化.结果治疗前患者组血浆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4、8周末IL-6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末IL-6水平与阳性症状呈正相关,治疗后4、8周末一般病理分减分率、治疗后8周末PANSS总分减分率与IL-6减分率呈正相关.结论儿童少年精神分裂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异常,抗精神病药物对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免疫抑制作用,血浆IL-6与精神分裂症精神病理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李强;郭敬华;郭素芹;成军;杜海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心理护理合并抗精神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对照分析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合并抗精神病物治疗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0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8周的对照研究,分别为心理护理并抗精神药物治疗(研究组)和单用抗精神药物组(对照组).采用BPRS、SANS量表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在治疗4周末、8周末AN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仅在治疗后8周时SANS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心理护理合并抗精神药物治疗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优于单用药组,起效快.

    作者:王兴成;任希荣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百色老区壮族中学生心理卫生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壮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方法以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1855名百色老区壮族中学生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心理健康测试.结果壮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全国常模,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前3位因子为:抑郁、躯体化及强迫.女生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及精神病性方面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高中生的心理问题较初中生严重.结论壮族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不同群体的心理特征有所不同,应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及干预措施.

    作者:吴琪俊;马迎教;谭盛葵;廖建英;蒙仕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银屑病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研究

    目的研究银屑病患者心理社会因素的特征.方法运用临床心理测定工具(LES,CS,SSS,SAS,SDS)测定30例银屑病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病前遭遇的生活事件、应付方式、社会支持、患病后的心身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银屑病患者本次患病前所经历的生活事件频数及紧张值,消极应付方式评分,抑郁及焦虑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积极应付评分,社会支持总分减低.发现家族史、生活事件紧张总值和抑郁为银屑病的危险因素,而积极应付方式和社会支持为疾病的有利的保护因素.结论银屑病患者具有一定的心理社会特征,可对病人进行一定的社会心理干预措施.

    作者:李卫民;王高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新训学员心理健康状况与生活事件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新训学员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事件对新训学员心理卫生状况的影响程度.方法对2002级500名学员进行测定,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自编军校学员生活事件问卷施测,应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16.98%的学员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新训学员心理卫生水平要优于军校学员常模.新训学员主要生活事件为:军人角色的适应问题.心理健康阳性分数者和阴性分数者在某些生活事件上有显著差异.结论应有针对性地做好新训学员的管理教育和心理健康工作.

    作者:石沙泉;肖焱;向娃;于鸥;曹守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喜普妙与阿米替林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比较喜普妙与阿米替林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将64例老年期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喜普妙组(32例)和阿米替林组(32例),分别给予喜普妙和阿米替林治疗6周.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喜普妙与阿米替林对老年期抑郁症的疗效相当但副反应轻微.结论喜普妙治疗老年期抑郁症效果肯定且副反应少,特别适于老年期抑郁症患者.

    作者:杜春燕;车丽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西安市初中生需要结构特点的调查与研究

    目的研究我国城市初中生的需要结构.方法采用问卷辅以访谈法,对西安市411名初中生的需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①西安市初中生的基本需要可细分为15种.②较之内部身心发展特点,外部因素更容易影响初中生的需要形成及其重要性.结论教师及家长应对初中生的需要结构特点予以重视.

    作者:邱香;牛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宁夏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目的探讨宁夏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631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评定,同时与全国常模对照,小学教师与中学教师对照,回汉中小学教师对照.结果宁夏中小学教师SCL-90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和各因子分均比常模高.中学教师总分,总均分和各因子分均高于小学教师,除躯体化和精神病性因子外,其余均与小学教师比较无差异.回族中小学教师除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外,其余因子分均高于汉族中小学教师,回族中小学教师SCL-90总分及10个因子分与汉族中小学教师比较均无差异.中小学教师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是强迫、敌对、恐怖和偏执.结论宁夏中小学教师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中学教师较小学教师严重,回汉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比较无差异.

    作者:丁风琴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马加爵仇恨杀友的行为及心理过程研究

    目的为了探讨和预防类似马加爵仇恨杀友的行为和心理规律,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方法通过社会、学校调查,依据相关的理论,借鉴相关的文献、资料以及定性、定量分析等方法研究马加爵仇恨杀友的行为和心理过程.结果马加爵仇恨杀友的行为过程:预谋策划阶段,周密实施阶段,精心逃跑阶段.马加爵仇恨杀友的心理过程:萌发阶段--自卑心理,发展阶段--压抑心理,爆发阶段--绝望心理.从马加爵残酷杀害学友中得到的启示.结论只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到位,马加爵杀人犯罪的行为是完全可以预防和避免的.

    作者:杜九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主管:健康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