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胎妊娠晚期1胎死亡的围产期护理12例

杨凌艳;张宏;王艳

关键词:双胎妊娠, 妊娠晚期, 死亡, 辅助生育技术, 妊娠并发症, 促排卵药物, 护理报, 存活胎儿, 围产期, 发生率, 应用, 危害, 母体
摘要:随着促排卵药物的广泛应用及辅助生育技术的开展,双胎妊娠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双胎妊娠晚期1胎死亡是一种少见妊娠并发症,对母体和存活胎儿带来很大危害[1].因此,双胎妊娠晚期1胎死亡的护理具有很多特殊性,现将我院1996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12例双胎妊娠晚期1胎死亡的围产期的护理报道如下.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自制大棉签在采血后针眼按压中的应用

    我们自制了一种大头松软的大棉签,于2003年应用于临床近10万例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材料与制作(1)材料.市售小竹签(或竹牙签)、医用脱脂棉、纸等.(2)制作.把能卷成棉球大小(1.5 cm×1.5cm)的医用脱脂棉摆成宽2 cm、长10 cm的棉片,把小竹签放在棉片的一边下1/3处,沿一个方向把棉片卷成大棉签,把约20个左右的大棉签用纸包成包,经高压消毒即可使用.

    作者:王桂珍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临床护理人员护理基础理论考核分析与应对策略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新的医疗模式和新的护理观念对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广大护理人员的基础理论水平已成为护理管理者的首要任务,我院护理部2003年1月-2004年12月对各级临床护理人员定期进行护理基础理论考试,并对767份不同层次临床护理人员护理基础理论考试结果进行评价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范玲;石丽玲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安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因素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静脉留置针205例,从卧床与非卧床、高渗与低渗、不同封管液及不同部位留置时间及其相关因素进行临床观察.结果留置时间不受体位及穿刺部位的影响(P>0.05);留置时间与液体渗透压及封管液有关(P<0.05);肿胀发生与液体渗透压及体位有关(P<0.05);静脉炎的发生与渗透压有关(P<0.01),与体位无关(P>0.05),且肿胀发生率明显高于静脉炎发生率(P<0.01).结论静脉留置针不受体位及活动影响,只要治疗及病情需要可随时选择静脉留置;输入高渗液体应3 d更换留置部位1次,并适当活动留置肢体,以减少肿胀及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田春梅;靳丽华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双胎妊娠晚期1胎死亡的围产期护理12例

    随着促排卵药物的广泛应用及辅助生育技术的开展,双胎妊娠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双胎妊娠晚期1胎死亡是一种少见妊娠并发症,对母体和存活胎儿带来很大危害[1].因此,双胎妊娠晚期1胎死亡的护理具有很多特殊性,现将我院1996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12例双胎妊娠晚期1胎死亡的围产期的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杨凌艳;张宏;王艳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多酶液在内镜活检钳保养中的效果观察

    多酶液是多酶清洗剂与水配成的溶液,使用多酶液浸泡清洗内镜及附件能增强消毒效果已有报道[1,2],然而这种清洗方法对延长内镜及附件的使用寿命有无作用尚无人探讨,为了进行这种效果观察,我科2002年1月-2004年12月以内镜附件之一的活检钳为代表,使用多酶液对活检钳进行浸泡清洗来观察多酶液在内镜附件保养中的作用,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夏雪梅;金海燕;张锦萍;廖淑芳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脑胶质瘤术后局部化疗的护理11例

    我科2001-2004年对11例脑胶质瘤患者术后采用局部化疗,有效地降低了脑胶质瘤的复发率,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杜英;马燕;初铁轶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脐带结扎保护带在新生儿脐残端早期修剪中的作用

    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我们探索脐残端修剪已8年多,以往效果不很理想.2002年我科改用威海村松医用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脐带结扎保护带结扎断脐,脐残端修剪收到显著效果,现将护理方法和效果总结如下.

    作者:林瑶珠;李瑛;杜莎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警示性标志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警示性标志在门、急诊输液患者实施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中的作用.方法对输液中易发ADR的药物、人群进行警示性标志和分区管理,制订相关的制度和措施,在输液过程中实施用药预防性、警示性告知制度,让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用药的情况和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护士有针对性地加强巡视观察,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ADR.结果实施警示性标志管理后,密切了护患关系,扩大了患者的用药知识和对ADR的宣传,提高了ADR的监测率和用药的安全性.结论警示性标志是将门诊输液患者的用药监护与人文关怀服务融合的有效措施,达到了护患双赢的目的.

    作者:黄霜霞;杨嘉丽;陈燕群;唐志敏;李奎开;温文利;李婷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婴儿抚触后延续效应的研究

    目的探讨婴儿抚触停止后3个月内各项生长指标的延续效应.方法选择360例婴儿随机分成2组:抚触组与对照组.给抚触组婴儿从出生后1d~3个月进行抚触,抚触停止后观察2组婴儿在3、4、6个月内各项生长指标,并做组间比较.结果抚触组婴儿的睡眠状况、免疫功能、运动功能均优于对照组;2组婴儿体重、身长、头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抚触能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提高人口素质,抚触停止后仍有良好的延续效应,为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谭燕萍;蔺桂芳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应用易拉铝盖药物是否消毒的临床研究

    传统瓶塞的消毒在输液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由于消毒2次,还要间隔一定时间才能去加药,在大量加药过程中此法操作频繁,占用时间长,工作起来不实用;由于操作人员不规范,存在瓶塞再次被污染的可能.现今临床上易拉铝盖药物大量应用,据笔者调查除安瓿类药物外,大约有97%的为易拉铝盖.此药物在生产包装过程中经灭菌处理,除去铝盖后的瓶塞暴露面绝对无菌.此铝盖易开启,无须开瓶器,用手指就可轻松掀除,且不污染瓶塞的无菌面.笔者认为此药物应用时无须消毒.2004年,我们根据不同的季节,对40类200瓶药物进行实验,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冬梅;齐丽雯;梁风霞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12例肾小管酸中毒患者误诊原因分析与护理

    肾小管酸中毒(RTA)是指一组由于肾小管远端排泌H+或近端重吸收HCO-3障碍引起的机体血中碳酸氢盐水平降低,高血氯性酸中毒的代谢性疾病.是成人肾脏病中较少见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复杂,有时以某一症状突出,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1],但RTA并非不治之症,大部分病例经确诊后治愈.我院1995年5月-2002年7月收治22例RTA的患者,其中有12例开始误诊为其他疾病,后确诊,经积极的治疗与护理,10例治愈,2例症状明显改善,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雷;周玲丽;徐春兰;杨浩瑾;叶江嫔;徐红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吸氧自动计时器的设计与应用

    氧疗是临床重要的治疗方法,吸氧执行按小时计费,如何能准确计时成为医患关注的焦点.传统的方法是使用吸氧记录卡,患者每次吸停氧都由护士去记,护士的工作量很大.同时一些老患者自已会开关,不去叫护士记,漏收费的现象严重,甚至为了氧气计时差别产生了一些纠纷.为此我们研制了一种吸氧自动计时器,它使用方便,性能稳定,安装方便,价格低廉.经临床应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提高了服务的透明度,现将其具体功能及使用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邢海花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显微镜下行鞍区肿瘤切除术的术后观察及护理

    目的总结显微镜下行鞍区肿瘤切除术的术后观察要点,探讨相应的护理问题及措施.方法术后给予正确体位,加强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确保呼吸道通畅,重视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结果 58例显微镜下行鞍区肿瘤切除术的术后患者中,并发颅内出血2例、消化道出血2例、脑性盐耗损综合症5例、尿崩症18例、垂体功能低下10例、脑脊液鼻漏3例.结论护士严密细致观察病情及早发现术后并发症,早期果断处理,对早日康复极为重要.58例患者均康复出院.

    作者:潘丽英;章经萍;倪爱珍;韦丽琴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应用PICC化疗时相关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对策

    我科2002年6月率先在东北三省及沈阳军区开展了应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进行化疗,至2004年12月已完成176例,对出现的各种并发症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敏;乔峰;刘洪岩;陈雪;李佳;曾伟;谢晓冬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在常规创伤治疗中,通过选择敷料减轻疼痛的重要性:MAPP研究

    目的阐明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伤口患者,除去敷料时疼痛的发生率和改用新型抗粘连敷料的效果.方法共有656名主治医生,报告了在研究期间、常规随访时所观察到的全部急性或慢性伤口的有关详细情况,对换药时感到的疼痛进行了系统的评估.对于中到重度患者,进行更全面的评估,并且请他们完成一个自我评估调查问卷.如果患者参加了随后的随访,将重新评估.结果在全部5850名患者中,2914名患者有急性伤口,2936名患者有慢性伤口.在筛查访问期间,报告换药时存在中度到重度疼痛的急性和慢性伤口的患者数量差不多(79.9%和79.7%),在家完成的自我评估调查问卷中报告存在重度疼痛的急性和慢性伤口的患者数量也差不多(分别为47%和59%).当敷料和伤口床存在粘连时,取下敷料时非常疼痛.在88%的慢性伤口和95%的急性伤口患者中,改用新型的抗粘连敷料能够降低换药时的疼痛.结论本研究表明,不论创伤的病因如何,患者对治疗的可接受性均出现了类似的问题.疼痛是一个大问题,常常与敷料选择有关,选择合适的抗粘连敷料能够提高患者的可接受性.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2种方法对腹泻婴幼儿脱水程度评价的比较研究

    用2种方法判断腹泻婴幼儿脱水程度,制订补液方案,通过其补液效果的观察与对比,阐述评价脱水程度临床指标的局限性;通过对头皮静脉压(SVP)的测定及其与体重变化关系的研究,寻求一种能客观反映腹泻患儿有效循环量的定量标准.将2000年3月-2002年3月住院的腹泻婴幼儿63例随机分为2组,临床组33例,按临床评价方法判断脱水程度,测量SVP、体重,验证体重下降百分比与SVP的相关性,求出体重下降<5%、5%~10%、>10%时的SVP,作为轻、中、重度脱水的定量标准.观察组30例,按SVP标准评价脱水程度.2组均根据各自脱水程度制订补液方案,记录补液后SVP、体重的变化及水肿情况.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海妮;董崇娟;于海燕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护理51例

    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gncope,VVS)又称血管抑制性晕厥,是常见的一种晕厥,可发生于患者,也可发生于正常人.此类疾病以发病急、病情重、确诊困难、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等特点而给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为此,对2002年1月-2004年10月在我科就诊的51例VV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此类疾病的一般护理及防范处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丰娥;吕晓娜;赵宜军;邴义香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妊娠合并戊型肝炎的护理39例

    妊娠合并戊型肝炎属高危妊娠范畴,对母婴健康构成一定威胁,在优生优育、重视母婴健康的情况下,更应引起重视,故我们对2001-2004年曾收治的39例妊娠合并戊型肝炎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的临床分析,以期更有针对性地做好护理工作,确保母婴平安,现介绍如下.

    作者:达小萍;王金凤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胸腺瘤并重症肌无力患者术后呼吸衰竭的护理16例

    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病情重,术后易发生呼吸衰竭,术后护理至关重要.1998年6月-2004年6月,我科通过16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术后呼吸衰竭的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徐国军;张志兰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四肢手术清创车的研制与应用

    我们自行研制了一台手术清创车,患者经过3年的临床使用,手术患者627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曾月英;林凤英;梁少霞 刊期: 2005年第17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