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理健康与家庭环境和中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

王东宇

关键词:家庭环境, 心理健康, 学业成绩, 中学生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健康、家庭环境与中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为学绩不良的中学生的家庭环境建设和心理健康辅导提供建议和指导.方法以234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学绩优良生118人,学绩不良生116.男生118人,女生88人.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家庭环境量表(FES-CV)进行测查.结果学绩不良组与学绩优良组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家庭环境的某些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学绩不良组在情感表达、独立性、文化性、组织性四项家庭环境因子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学绩优良组,而在矛盾性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学绩优良组;学绩不良组的SCL-90总均分及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症七项因子分显著高于学绩优良组;不同的家庭环境因子与SCL-90部分因子存在显著相关.结论学绩不良组存在较多的家庭环境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改善不良的家庭环境,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他们学业成绩的提高.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三学生考前心理障碍及疏导对策

    目的了解高考考生考试前的焦虑抑郁情绪及健康教育对策.方法对842名来自重点中学、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的高考学生在高考前1个月采用统一指导语,用Zung氏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A)和自编的学生心理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842名高考学生中,考试前有171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占20.31%;有371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占44.06%.同时,感到学习压力大占72.57%;容易烦恼占54.87%;担心考不上大学占50.24%.结论高考前对考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很有必要,应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配合,采取多种形式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减轻考生的焦虑抑郁情绪,这有助于考生在考试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

    作者:陈美英;陈玉妹;曹素贞;魏启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恶性血液病患者社会支持状况的研究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方法对143名血液病患者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评定.将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分为3个维度:人际支持、支持源广泛性和支持利用度.结果男性的社会支持情况要低于女性.结论社会支持状况与心理健康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管健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三类家庭初中生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比较研究

    对572名来自三类家庭(完整、离异、组合)初中生的家庭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完整家庭社会支持明显优于离异和组合家庭;与完整家庭相比,离异和组合家庭初中生较多采用发泄、幻想、忍耐等消极应对方式.

    作者:朱卫红;李明富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综合干预对在沪读书藏族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在沪读书藏族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影响.方法采取个别心理咨询、集体心理咨询、生物反馈治疗对在沪读书藏族中学生中自我意识水平低的学生进行综合干预.结果经过3年的综合干预,儿童自我意识量表焦虑因子及总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具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的藏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综合干预对藏族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有明显提高.

    作者:张玉娟;杜亚松;孙惠颖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秦巴山区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秦巴山区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SCL-90临床症状自评量表随机对陕西省安康地区双溪乡初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查.结果秦巴山区双溪乡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初中学生心理健康常模比较,并未出现显著性差异;影响初中男生心理健康因素从大到小的顺序为:抑郁>躯体化>焦虑>强迫>精神病性>恐怖>人际关系>偏执>其它>敌对;影响女生心理健康因素从大到小的顺序为:抑郁>躯体化>焦虑>人际关系>强迫>精神病性>恐怖>敌对>其它>偏执.结论秦巴山区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影响秦巴山区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为:抑郁、躯体化和焦虑.

    作者:刘连龙;张富昌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病因与心理相关性研究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JDS)是口腔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它不是单一的疾患,而是一种综合征,是一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的临床症状和疾病的总称[1].部分病例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经久不愈,严重影响咀嚼肌功能和语言.本病发病率很高,其发生、诊断和治疗所涉及的学科很多,致某些口腔科医师不能全面认识本病;医源性TMJDS也甚多,因此已引起国内外口腔医学界的广泛注意.

    作者:刘德祥;潘芳;岳文浩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私立学校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目的考察私立学校教师心理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SCL-90、社会支持、简易应对方式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等量表测量私立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社会支持程度、应对方式和自信心.结果私立学校的教师在SCL-90各因子(除了人际关系以外)都高出国内常模,而且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消极的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感以及年龄相关显著.结论私立学校的教师心理健康值得关注,学校与教师应自觉维护和提高.

    作者:钟向阳;张玉芳;范国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大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S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肖水源)对154名某综合性大学的本科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自尊与社会支持中的利用度有显著正相关.结论大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存在关系.

    作者:彭欣;马绍斌;范存欣;武晓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深圳市960名小学生吸烟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深圳市小学生的吸烟状况及吸烟的心理.方法采用自拟的问卷调查表,调查了深圳市960名7~12岁小学生.结果本次调查小学生的吸烟率为3.5%,有10%的学生曾尝试过吸烟;吸烟的初诱因以好奇、好玩占首位;学校对吸烟方面的教育尚不够深入和普及.结论针对深圳市烟民年龄普遍下降的趋势,学校、家庭、妇幼保健机构、健康教育部门需共同合作,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以减少烟草对少年儿童健康的危害.

    作者:何定武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广东地区幼儿教师16种个性因素测查分析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幼儿教师的人格特征.方法采用16PF问卷测查350名在职幼儿教师.结果①幼儿教师与一般女性之间在乐群性等8种因素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公办、民办幼儿教师之间在敏感性等4种因素上呈现显著性差异;农村与城市幼儿教师之间在稳定性等10种因素有显著性差异.②幼儿教师大多数属于适应型、外倾型、安详机警型和果断型.③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优于一般女性,成就希望、创造能力、成长能力都强于一般女性.结论应为幼儿教师能力的发挥和个人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作者:邱莲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哈尔滨铁路局精神分裂症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首次调查哈尔滨铁路局精神分裂症患病率.方法于1999年在哈尔滨铁路局范围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与1993年全国调查方法相同,使用相同调查工具、诊断标准及流程.结果精神分裂症时点患病率为5.57‰,终生患病率6.46‰,与1993年全国七地区比较略降低(P>0.05),收入低者、不在业者、离婚者、小学文化及以下者患病率升高(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应列为重点治疗和预防疾病.

    作者:于海燕;王群松;陈善东;韩雨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高校贫困生抑郁症状及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高校贫困生的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家庭环境量表(FES)及生活事件量表(LES),对126名贫困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 126人中有22人(17.46%)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其中轻度12人(9.52%),中度7人(5.56%),重度3人(2.38%).抑郁症状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家庭的亲密度、成功性、娱乐性和应激事件.结论高校贫困生存在一定的抑郁症状,且与家庭环境和应激事件密切相关.

    作者:李艳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特质应对方式与夜班护士身心健康问题关系探讨

    目的了解夜班护士不同特质应对方式与身心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和康奈尔医学指数(CM1)调查62名夜班护士,按消极应对(NC)高/低分和积极应对(PC)高/低分进行分组比较,其身心(A-RR)及心理健康问题(M-R)得分.结果 NC高分组A-R、M-R得分均高于NC低分组,PC高/低分组之间A-R、M-R得分无明显差异.结论消极应对态度对身心健康影响较明显,尤其对心理健康影响更突出.

    作者:朱珠;卢文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学习问题儿童高发行为问题的调查分析

    目的探索深圳市学习问题儿童常见的问题行为及其特征,并与对照组儿童比较,为学习问题矫治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以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为基础,编制儿童心理行为状况父母问卷调查表,通过随机抽样对463名男童和432名女童进行调查.结果学习问题检出率为8.38%,这些儿童的行为问题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儿童,常见的4种行为问题发生率依次为冲动65.8%,注意困难36.4%,说谎29.1%,说大话29.1%.结论在学习问题儿童的矫治过程中,必须重视这类高发行为问题,给予适当的干预和诱导.

    作者:何定武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河南省幼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河南省幼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提高幼师的心理素质提供依据.方法对来自河南南阳一师、洛阳一师、郑州幼师3所学校的580名幼师女生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定,数据经t检验,q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幼师在校生中有63.81%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11.43%学生有明显心理障碍,突出表现为强迫、人际敏感、偏执、敌对、抑郁,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明显差异.结论提示幼师学生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心理卫生和教育工作者必须予以重视,进行干预.

    作者:邱亚锋;马丽霞;李玉峰;郭东娥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原发性肝癌患者不成熟防御机制的研究

    目的了解PLC患者的不成熟防御机制的状况.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和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对PLC患者进行测试,并与100例健康人群作对照.结果 PLC患者比健康人群采用较多分裂和潜意显现机制,采用较少抱怨机制,其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亦高于健康人群.结论 PLC患者的心理防御方式存在缺陷.

    作者:万丽红;龙腾;梁碧宁;叶海丹;陈颖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河南省大学生社会支持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大学生社会支持程度,为开展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对771名大学生进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测试和分析.结果①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在性别上存在差异;②主观支持和支持总分在生源上存在差异;③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在专业上存在差异.结论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到社会支持程度的各种差异.

    作者:李艺敏;李永鑫;李惠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人格心理学》课程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研究

    目的为了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尝试从人格教育入手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方法通过采用卡特尔16PF、SCL-90和成人内-外控制量表,对由首都经贸大学二年级选修<人格心理学>课程的学生组成的实验组和以随机方式抽取的同期学生组成的对照组分别进行了前测和后测.结果发现<人格心理学>课程教育对于有一般心理问题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改善非常明显,但对于存在明显心理障碍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改善则不明显.结论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人格心理学教育对普遍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王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深圳市980名小学生家长吸烟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学生家长吸烟的状况,为在家庭环境中进行少年学生控烟干预活动提供信息和依据.方法采用自拟的问卷调查表,调查了深圳市980名7~12岁小学生的家庭吸烟状况.结果 68.98%的学生父亲吸烟,仅有0.51%的学生母亲吸烟:家长吸烟的原因以习惯型者占首位;大多数学生对家长、同学吸烟的态度是正确的;有26.08%的学生认为本班同学中有人吸烟.结论多数学生的家庭环境对预防学生吸烟有负面影响.为了搞好少年学生的控烟工作,保障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对学生家长进行吸烟有害健康的干预活动是一个重点.妇幼保健机构、健康教育部门、社区卫生服务点,应针对家长不同的吸烟原因,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

    作者:何定武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犯罪青少年父母养育方式及与自身文化程度的关系

    目的探讨犯罪青少年父母养育方式及与父母文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父母文化程度问卷(自制)对犯罪青少年240人和正常青少年240人进行了集体测查和对照研究,并对父母养育方式与文化程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犯罪青少年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FF1和MF1)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父母惩罚严厉(FF2和MF4)、父母过分偏爱(FF4和MF5)和父亲拒绝否认(FF5)明显高于对照组;父母养育方式与其受教育程度关系密切,高文化程度的父母给予子女高情感温暖、理解,低文化程度的父母对子女高惩罚严厉,高拒绝否认和过分偏爱.结论犯罪青少年父母养育方式存在较多缺陷,父母文化程度过低是造成其养育方式失当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者:李慧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主管:健康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