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定武
目的了解深圳市小学生的吸烟状况及吸烟的心理.方法采用自拟的问卷调查表,调查了深圳市960名7~12岁小学生.结果本次调查小学生的吸烟率为3.5%,有10%的学生曾尝试过吸烟;吸烟的初诱因以好奇、好玩占首位;学校对吸烟方面的教育尚不够深入和普及.结论针对深圳市烟民年龄普遍下降的趋势,学校、家庭、妇幼保健机构、健康教育部门需共同合作,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以减少烟草对少年儿童健康的危害.
作者:何定武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犯罪青少年父母养育方式及与父母文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父母文化程度问卷(自制)对犯罪青少年240人和正常青少年240人进行了集体测查和对照研究,并对父母养育方式与文化程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犯罪青少年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FF1和MF1)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父母惩罚严厉(FF2和MF4)、父母过分偏爱(FF4和MF5)和父亲拒绝否认(FF5)明显高于对照组;父母养育方式与其受教育程度关系密切,高文化程度的父母给予子女高情感温暖、理解,低文化程度的父母对子女高惩罚严厉,高拒绝否认和过分偏爱.结论犯罪青少年父母养育方式存在较多缺陷,父母文化程度过低是造成其养育方式失当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者:李慧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秦巴山区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SCL-90临床症状自评量表随机对陕西省安康地区双溪乡初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查.结果秦巴山区双溪乡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初中学生心理健康常模比较,并未出现显著性差异;影响初中男生心理健康因素从大到小的顺序为:抑郁>躯体化>焦虑>强迫>精神病性>恐怖>人际关系>偏执>其它>敌对;影响女生心理健康因素从大到小的顺序为:抑郁>躯体化>焦虑>人际关系>强迫>精神病性>恐怖>敌对>其它>偏执.结论秦巴山区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影响秦巴山区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为:抑郁、躯体化和焦虑.
作者:刘连龙;张富昌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神经症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45例神经症患者进行治疗前后测试,通过平均疗程28天的运动疗法治疗,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经临床疗效评定,痊愈14例,显好20例,好转6例,显效75.56%,有效88.89%.另外在SCL-90各项因子及SAS、SDS评分上,除了敌对、偏执两因子有显著差异(P<0.05)外,其余治疗前后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结论运动疗法作为一种简便易行、副作用少的心理治疗方法应得到重视和推广.
作者:何少颖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铁路工人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应用SCL-90对186名铁路工人进行评定并与全国常模比较.结果铁路工人SCL-90总分和各因子分除总分、阳性项目均分、人际关系、抑郁、精神病性之外均较全国常模高.结论铁路工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一般人群.
作者:张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深圳市区4~6岁学龄前儿童Conners行为量表(CBCL)的得分特征.方法编制儿童行为状况父母问卷调查表,通过随机抽样对463名男童和432名女童进行调查.结果男童量表总分显著高于女童;单项得分中,男童有16项显著高于女童,6项显著低于女童.结论 Conners量表得分在性别间有明显差异,其中差异表现为男童以外向性行为为主,女童以内向性行为为主,深圳市区得分高于常模有待探索.
作者:何定武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马氏量表(Mach Scale)Ⅳ与卡特尔16PF人格测验各因素及次级因素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马氏量表Ⅳ与卡特尔16PF人格测验,对250名大学生分别施以团体测试.结果①马氏量表Ⅳ与16PF人格测验的部分因素(包括次级因素)间存在显著相关;②男生在人格特征上倾向于低幻想性M、低自律性Q3、低次级因素Y4,在马氏量表Ⅳ得分上显著偏高;③马氏量表Ⅳ高分组与低分组在人格特征上有显著差异.结论马氏量表Ⅳ得分高低与16PF人格测验中部分因素和次级因素间存在显著相关,并且两量表在性别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作者:刘金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的心理卫生状况.方法对143名血液病患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血液病患者的SCL-90各项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尤其是躯体化、抑郁、恐怖、焦虑等因子上.其次,各项因子分在性别、年龄、住院时间、支付能力等方面也有着不同的差异.结论血液病患者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
作者:管健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大学生社会支持程度,为开展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对771名大学生进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测试和分析.结果①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在性别上存在差异;②主观支持和支持总分在生源上存在差异;③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在专业上存在差异.结论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到社会支持程度的各种差异.
作者:李艺敏;李永鑫;李惠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学生家长吸烟的状况,为在家庭环境中进行少年学生控烟干预活动提供信息和依据.方法采用自拟的问卷调查表,调查了深圳市980名7~12岁小学生的家庭吸烟状况.结果 68.98%的学生父亲吸烟,仅有0.51%的学生母亲吸烟:家长吸烟的原因以习惯型者占首位;大多数学生对家长、同学吸烟的态度是正确的;有26.08%的学生认为本班同学中有人吸烟.结论多数学生的家庭环境对预防学生吸烟有负面影响.为了搞好少年学生的控烟工作,保障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对学生家长进行吸烟有害健康的干预活动是一个重点.妇幼保健机构、健康教育部门、社区卫生服务点,应针对家长不同的吸烟原因,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
作者:何定武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高考考生考试前的焦虑抑郁情绪及健康教育对策.方法对842名来自重点中学、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的高考学生在高考前1个月采用统一指导语,用Zung氏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A)和自编的学生心理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842名高考学生中,考试前有171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占20.31%;有371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占44.06%.同时,感到学习压力大占72.57%;容易烦恼占54.87%;担心考不上大学占50.24%.结论高考前对考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很有必要,应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配合,采取多种形式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减轻考生的焦虑抑郁情绪,这有助于考生在考试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
作者:陈美英;陈玉妹;曹素贞;魏启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PLC患者的不成熟防御机制的状况.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和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对PLC患者进行测试,并与100例健康人群作对照.结果 PLC患者比健康人群采用较多分裂和潜意显现机制,采用较少抱怨机制,其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亦高于健康人群.结论 PLC患者的心理防御方式存在缺陷.
作者:万丽红;龙腾;梁碧宁;叶海丹;陈颖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前,许多精神疾病病因和精神症状产生的机制仍然未明,给临床工作带来困惑.本文根据近年来神经生物学和精神药理学等方面的有关进展,结合临床体会,试图对阳性精神症状产生的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概述如下.
作者:林良栋;许维森;翟书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考察私立学校教师心理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SCL-90、社会支持、简易应对方式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等量表测量私立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社会支持程度、应对方式和自信心.结果私立学校的教师在SCL-90各因子(除了人际关系以外)都高出国内常模,而且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消极的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感以及年龄相关显著.结论私立学校的教师心理健康值得关注,学校与教师应自觉维护和提高.
作者:钟向阳;张玉芳;范国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为了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尝试从人格教育入手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方法通过采用卡特尔16PF、SCL-90和成人内-外控制量表,对由首都经贸大学二年级选修<人格心理学>课程的学生组成的实验组和以随机方式抽取的同期学生组成的对照组分别进行了前测和后测.结果发现<人格心理学>课程教育对于有一般心理问题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改善非常明显,但对于存在明显心理障碍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改善则不明显.结论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人格心理学教育对普遍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王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河南省幼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提高幼师的心理素质提供依据.方法对来自河南南阳一师、洛阳一师、郑州幼师3所学校的580名幼师女生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定,数据经t检验,q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幼师在校生中有63.81%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11.43%学生有明显心理障碍,突出表现为强迫、人际敏感、偏执、敌对、抑郁,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明显差异.结论提示幼师学生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心理卫生和教育工作者必须予以重视,进行干预.
作者:邱亚锋;马丽霞;李玉峰;郭东娥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广泛性焦虑和惊恐发作的临床现象学特征.方法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广泛性焦虑和惊恐发作患者各30例进行临床现象学比较.结果 GAD组病程长于PA组;脑力劳动者中PA组显著高于GAD组,PA组精神病家族史阳性率显著高于GAD组;PA组急性发病、急诊史、自杀、伴发忧郁症、躯体症状、植物神经症状、神经功能及工作能力受损显著高于GAD组,而GAD组肯定诱因显著高于PA组.结论广泛性焦虑和惊恐发作在临床现象学方面确实存在一定的差别.
作者:谢健;吴爱勤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索私立与公立学校初中生家庭关系和家庭教养方式的差异.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家庭教育方式量表和一般资料调查表对243名私立学校初中生及284名普通学校初中生进行了调查,对调查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私立学校学生认为父亲惩罚、严厉、父亲偏爱、父亲过度保护方面高于公立学校的学生.父母的文化程度低者在惩罚、严厉方面高.私立学校学生父母关系差者明显多于公立学校.结论私立学校学生的父母多采用简单、粗暴的教养方式,而公立学校学生的父母多采用情感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私立学校学生的家庭存在更多的问题.
作者:杨晓东;赵玉萍;唐济生;赵贵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高校贫困生的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家庭环境量表(FES)及生活事件量表(LES),对126名贫困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 126人中有22人(17.46%)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其中轻度12人(9.52%),中度7人(5.56%),重度3人(2.38%).抑郁症状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家庭的亲密度、成功性、娱乐性和应激事件.结论高校贫困生存在一定的抑郁症状,且与家庭环境和应激事件密切相关.
作者:李艳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日本的青年心理研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主要沿袭德国青年心理的框架,二战后受美国青年心理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研究体系,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资料.
作者:阎晓军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