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均;王海;刘流
2000年1月~2001年1月,本人查阅有关临床资料与文献后,根据医药学理论,采用4.5号小儿静脉注射针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三横指(病人的同身指)正中处与腕横纹皮肤的皮纹平行进针的方法,病人感觉微痛甚至无痛.经过180例患儿的临床观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永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的静脉穿刺问题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中较难解决的问题之一.以往新生儿的静脉穿刺常选用头皮静脉、四肢浅静脉、肘正中静脉、颈外静脉及术后病人的锁骨下静脉.随着静脉留置针在临床的应用[1],发现这些部位静脉穿刺后,静脉针留置时间不长,虽然锁骨下静脉穿刺保留时间长,但操作复杂,不易成功.而腋静脉粗、直,容易穿刺,且保留时间较长,与其他部位静脉穿刺相比,有诸多优势.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赵京雷;王醒梅;姜红;范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近年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断与治疗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术后采用人工或机械压迫止血的方法存在某些不利方面[1].国外一些新的缝合或封堵股动脉穿刺口的器械已经进入临床实验阶段,效果十分理想[2~5].为了减少病人的并发症及不适与痛苦,现将2002年1月~2003年3月我院应用血管缝合器与未应用血管缝合器的病人在活动后的并发症和舒适度上做一调查分析.
作者:于桂香;吴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糖尿病已成为全球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而胰岛素(INS)则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药物,自Bending和Best于上世纪20年代发现并首次在临床应用INS以来,INS在剂型、使用方法、治疗方案、给药形式及注射装置等方面均有了很大进展,同时患者在使用该药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常见错误及用药障碍等方面的问题.
作者:郑亚光;范丽凤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听力损害是新生儿常见的异常之一.国外报道其发生率为1‰~3‰,我国缺少全面的流行病学资料(戚以胜等报道我国局部城区围产儿听力损伤发病率为9.52‰,柯肖枚等报道为10.4‰).我国每年有2 000万新生儿出生,若以国外比例推算,每年会有2~6万听力损害的新生儿出现.
作者:姜立荣;赵青如;顾平;蔡国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视网膜脱离患者常可发现裂孔,一般裂孔不只局限于一处,裂孔的形状各异,有圆形、马蹄形、条纹形、锯齿缘离断和不规则形.本病多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前采用卧位疗法:卧床休息,包扎双眼,避免眼球运动,使网膜脱离的部位处于低位置,以利于视网膜的平复.我科自行设计、制作的一种中孔四周有间隙、上下左右各部分相对独立的填塞式枕心,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晓梅;刘效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来说,由于透析治疗是一种终身替代疗法,过程漫长而艰难,透析期间患者躯体方面会存在某些不适,且饮食、饮水受限,血液透析医疗费用昂贵,在经济及精神方面给家庭带来很大压力.大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君梅;姚景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医院消毒和灭菌工作都是医院管理的基础工作,也是病区护理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我们在建立计算机辅助的监测数据模型的基础上分类进行了6年的动态监控,总结了一套对重点科室护理管理中消毒工作的动态管理办法,并坚持对卫生学情况及各类消毒灭菌器材和物品进行了动态监控和评估,促进了各项院内感染管理措施的落实.收到了良好的管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安建;杜益平;张春玉;尹湘毅;沈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放射治疗是迄今为止治疗鼻咽癌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放疗剂量的逐渐增加,一些局部和/或全身的放疗反应亦逐渐增加.由于疗程长,不良反应多,除了治疗护理外,患者对治疗的配合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作者:王亚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电子胃镜检查术是一种侵入性操作,由于胃镜管径粗、镜身长,容易引起患者的恐惧感,尤其是在插入胃镜通过咽部时,可刺激迷走神经,引起恶心、呕吐、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不适[1].目前,减轻胃镜检查术过程中引起的不适主要是靠检查前静脉、肌肉给药治疗,穴位按压开辟了一条胃镜检查术护理方法的新途径.1999年1月~2003年6月,我们采用指压穴位配合电子胃镜检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银秀;王爱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小儿进行头皮静脉输液时,由于各种原因可导致针头滑出血管外,引起局部肿胀、疼痛,严重可致药物及液体不能及时、准确输入而延误病情.重新穿刺,不仅增加患儿痛苦,也增加了护理工作量.我科经过反复临床实验,采用小儿静脉头皮针的头围固定法,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曾雁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保留灌肠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方法之一.近年来,有许多改进保留灌肠方法的报道,但目前还没有人使用结肠镜追踪观察不同型号导管的灌肠效果.2000年3月~2003年6月,我院消化内科和结肠镜室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灌肠方法进行了改进,并随机抽样使用结肠镜观察直肠黏膜损伤情况,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夏雪梅;苏冬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新生儿血液标本采集在临床上是难度较大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而在临床治疗中又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基本操作.我院儿科自1997年建立新生儿病房以来均采用股静脉采血.因新生儿四肢静脉细小,颈外静脉未发育,过去曾采用后囟门采血,因感染机会多,不安全,故不采用.股静脉比较固定,静脉粗,只要定位准确,穿刺成功率高.本人通过临床实践摸索到佳的定位穿刺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林国飞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998年7月~2002年12月,我科对320例胃肠道肿瘤病人应用了颈内静脉置管或颈外静脉留置针的方式进行治疗,均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2种置管方式总结如下.
作者:庞永慧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有关抗精神病药对白细胞影响的文献报道比较多,但相关护理方面的报道较少.为了观察抗精神病药物对白细胞计数的影响并探讨其护理对策,作者对本院2001年1~12月住院病人中发生白细胞减少症的病例及所用抗精神病药物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提出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作者:佘玉宇;吴满花;叶雪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与免疫有关的出血性疾病.内科治疗为其首选.大部分患者因长期免疫抑制剂治疗,使得全身免疫机能受到抑制,机体抵抗力下降.外科行脾切除治疗ITP,疗效显著,但常规剖腹行脾切除术,创伤大,术中渗血多,止血困难,术后恢复慢,治疗费用高.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腹腔镜脾切除术已成功用于治疗ITP、自身免疫性贫血、Hodgkin氏淋巴结等血液系统疾病[1].
作者:宋红梅;周演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静脉输液治疗常规流程中,请领药品、治疗室摆药和配药、多次查对、病房输液和更换液体、回收输液用垃圾等,会形成大量的人员和物品交叉流动,增加医院感染机会.我院在静脉安全输液管理中,实施药品集中配送、应用全密闭输液系统的方式,在临床使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具体做法及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雷蕾;王丽军;王燕;关旭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手背静脉网是患者容易接受的穿刺部位之一,它具有暴露部位少、活动限制小等优点,传统的操作方法是先嘱咐患者握拳、穿刺,再嘱咐患者松拳,但实践中发现,患者握拳后小静脉易嵌入掌骨之间而致充盈不明显,给穿刺者带来一定的难度,并且往往在患者松拳过程中,由于血管轻微回弹,针头斜面有可能部分或小部分脱出血管外[1],出现液体外渗导致穿刺失败.为此,自2003年起,我们用了2个月的时间对2种手背静脉网穿刺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艳萍;许志华;路春琼 刊期: 2004年第01期
2001年3月~2003年3月,我院共实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182例, 并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23例,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世华;孙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心脏移植术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十分有效的方法.术前准备与术后精心护理,同手术技术一样重要,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2000年8月23日,我院成功地进行了1例儿童心脏移植术,该患儿迄今已存活3 a.
作者:业萍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