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型危重患者披肩衣的应用

侯俭;张荣泽;尹艳玲;马艳红

关键词:危重患者, 披肩, 上衣, 临床实践, 患者入院, 护理操作, 制作, 医疗, 衣袖, 监测, 家属, 部长
摘要:ICU危重患者入院后,为了快速序贯进行各项监测、医疗、护理操作,常需要脱掉患者上衣,甚至剪开患者衣袖,使患者上半身尤其是肩部长时间裸露,易受凉.为解决这一问题,我科自2003年1月以来,经临床实践制作了披肩上衣,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赞扬与认可.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静脉穿刺针拔出速度的临床研究

    静脉穿刺是临床上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如何解决静脉穿刺带来的疼痛,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一直是临床上研究的热点[1~4],目前静脉穿刺拔针仍以快速拔出为通行[5], 多年临床实践发现,快速拔针会给患者带来疼痛,为减轻静脉穿刺针快速拔出的疼痛或达到无痛拔针,我们试用缓慢拔针的方法,现报告如下.

    作者:吉爱平;郜晓红;武国涛;梁文红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门诊输液病人的查对管理

    门诊输液是门诊病人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由于门诊输液病人密度大,时间紧,工作忙闲不均,难以做到计划安排,给查对带来一定的困难,是差错的多发场所.我院就门诊输液病人的查对加强了管理,现介绍如下.

    作者:黎小云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调查研究

    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如饮食行为、服药、躯体活动和社会心理行为等在透析治疗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饮食的不依从行为、漏过或缩短透析治疗、抑郁和缺少社会支持等与患者的死亡率密切相关[1~3].本研究旨在评估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为自我管理行为干涉计划的制订提供依据.本研究中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是指血液透析患者为预防合并症的发生和提升健康而采取的行为,包括饮食行为、躯体活动、社会心理行为和治疗行为.

    作者:王爱平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肝癌骨肉瘤的护理9例

    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ve focused ultrasound,HIFU)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无创性局部高温治疗肿瘤的新技术.随着HIFU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应用研究的完善,对一些肿瘤治疗是确切有效的,在治疗过程中,护理同样至关重要,2002年10月~2003年2月,我院对9例患者实施HIFU,效果明显,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雪梅;张菁;李全玉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钛金属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护理32例

    因肿瘤、外伤或炎症病变切除后致下颌骨骨质不同程度缺损,而钛是金属中已知组织相容性好、重量轻、耐腐蚀的金属材料[1],已成为修复下颌骨缺损的首选人工材料,成功率高达73%~93%[2].1998年7月~2001年7月,我院口腔颌面外科以钛金属修复下颌骨缺损患者32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作者:庄爱琴;南福清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1例新生儿勒雪综合征并多脏器功能损害的护理

    勒雪氏病是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中的一类[1],多发生在婴幼儿时期,在新生儿期发病极为少见,主要以内脏和皮肤、肺和骨骼等多脏器浸润为主,病情重,进展快,病死率高.我院2003年4月收治1例勒雪氏综合征(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并多脏器功能损害的患儿,经过9 d的抢救治疗,后需上呼吸机辅助呼吸,但未得到家属的同意,抢救无效死亡,从中我们得到了一些经验及体会,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少燕;卢燕君;陈凯平;郑映芝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护理10例

    扩张型心肌病为原发性心肌病中为常见的类型,其主要特征为左/右心室或双心室心腔扩大和收缩功能损害,产生心力衰竭,80%~90%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均有各种心律失常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室颤是本病患者常见猝死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扩张型心肌病的药物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转换酶抑制剂的应用等[1,2],但长期药物治疗,面临较重的经济负担和依从性等问题.近,国外有人作了自体骨髓干细胞(hMSCs)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研究[3,4].我院借鉴国外的经验,对2003年6月~2004年1月1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实施了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术后对病人进行了系统的全身监护,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金金花;沈富玉;马金琦;张红英;虞雪琴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安瓿折断器的制作

    护理人员医疗职业伤害问题倍受护理人员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姜华等调查显示,玻璃伤与针刺伤占医疗锐器损伤种类的前2位,分别为54.5%和39.6%.不同级别医院玻璃伤的发生没有显著差异[1].医务人员为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高危人群.自2002年5月我院使用自行设计制作的安瓿折断器以来,在预防玻璃伤方面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作者:周玲;王顺英;杨隽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吸氧自动计时器的临床应用

    氧气是人类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物质.生命的重要器官,如心、脑缺氧则是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在临床上,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患者缺氧、血氧含量不足时,必须给予氧气吸入.目前在临床上对吸氧的收费多数是以时间来计算的.由于没有一个准确的计时装置,常引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研制了吸氧自动计时器,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淑艳;姜玉芝;马福云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1例同期原位肝-异位胰十二指肠联合移植的围手术期护理

    运用肝胰联合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合并糖尿病较少见,在亚洲国家尚未见报道.我院于2003年9月4日成功地为1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早期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施行了同期原位肝-异位胰十二指肠联合移植手术,人/移植物存活良好,现将围手术期护理的重点总结如下.

    作者:叶桂荣;杨晓燕;姚琳;赵代红;张玉兰;胡婉珍;白玲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下颌骨外旋口咽部恶性肿瘤切除术的护理10例

    目的探讨口咽部恶性肿瘤切除患者的佳护理程序.方法回顾分析10例患者的护理过程,并不断进行改进.结果 10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护理并发症出现.结论做好病情观察和口腔护理,细致观察皮瓣生长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饮食护理是护理成功的关键.

    作者:肖健香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10例4胎妊娠围产期管理及妊娠结局分析

    近年来,由于辅助生育技术及促排卵药物的临床应用,4胎妊娠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虽然有许多4胎妊娠经妊娠早期或中期减胎而变为双胎或单胎,但晚期4胎妊娠仍时有发生.4胎妊娠母体并发症和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单胎妊娠[1].1990年6月~2003年10月,我科通过对10例4胎妊娠孕妇的综合管理,减少或减轻了孕产妇的并发症,明显延长了孕周,显著改善了围产儿的预后,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燕霞;高文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简易层流柜在配制化疗药物时对护士的防护作用

    化疗药物临床应用广泛,但大多数化疗药物为细胞毒剂,对正常组织及肿瘤组织均有抑制作用.有报道,大多数化疗药物具有致畸、致癌、诱变及刺激性等毒副反应[1],不但使化疗病人出现毒性反应,而且护士在操作中反复接触,可通过皮肤接触、呼吸道吸入吞食等途径受到污染[2].本次调查旨在观察自制简易层流柜对护理人员在配制化疗药物时的防护作用,现介绍如下.

    作者:应海珍;杨琳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巧除胶布印迹

    2004年3月以来,我们尝试使用石蜡油为患者清理胶布印86人次,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操作方法:将石蜡油涂抹在残留胶布印迹的皮肤上,保留约20 s,再用纱布或棉球轻轻将胶布印迹擦拭掉.

    作者:孙婷婷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脑室体外引流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脑室体外引流术是神经外科为快速抢救颅内压增高病人而采取的一种治疗方法,以往所用的引流管及引流瓶为护士自行制作高压消毒后备用,消毒有效期短,引流瓶不宜固定,易倾倒污染,使用不便[1].本装置在原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将引流管、连接管、引流瓶做成一次性、密闭、环氧乙烷灭菌的一整套装置, 外加床头引流瓶固定架,为临床使用带来了便利,增加了脑室体外引流的无菌性和安全性,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春兰;郝霞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精神分裂症病人妇科疾病围手术期护理12例

    精神分裂症病人是以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常见的精神病,大多数病人缺乏自知力,不能积极配合治疗,不能主动叙述病情,部分病人生活不能自理,而妇科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以手术为主,因此,对病情的了解主要靠护理人员的观察,与病人的接触、沟通,以及与家属的配合.这就构成精神分裂症病人围手术期护理的特殊性.1999年5月~2003年3月,我科对12例精神分裂症的妇科病人进行护理,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瑾;钱小芳;林国珍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静脉输液加压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以往护士在进行加压静脉输液时,常采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吸空气后,向输液瓶内注入,同时夹紧输液器通气管道使瓶内压力增高而达到快速输液的目的.其缺点是操作复杂,反复注入空气容易造成液体外流和微粒污染.为提高工作效率,防止液体外流和微粒污染,避免输液反应的发生,我们于1999年6月设计了静脉输液加压装置,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娟;谭新玲;包新华;王雪艳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夜间低氧的干预作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焦丽;崔朝勃;高秀玲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的护理16例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开展以及各种器械的开发应用,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正在逐步开展.2002年5月~2003年9月,我科成功应用腹腔镜完成低位直肠癌腹会阴根治术16例,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邵礼仙;金璐;郑春兰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心律失常的护理对策

    急性心肌梗死的再灌注方案中,急诊直接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具备心脏介入治疗条件的医院接诊病人90 min内首选的治疗方案.其再梗死率、卒中发生率比溶栓治疗明显减少,尤其对溶栓有禁忌者,在直接PCI中冠脉造影、球囊扩张、支架释放后的再灌注损伤[1]可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需严密的监护护理.准备相关的急救护理预案及对策,医护人员配合默契,才能完成急救介入任务.

    作者:曲丽敏;冯文兰;崔雅铃 刊期: 2004年第15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