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护理10例

金金花;沈富玉;马金琦;张红英;虞雪琴

关键词:自体骨髓, 细胞移植治疗, 扩张型心肌病, 护理体会, 骨髓干细胞, 药物治疗, 血管转换酶抑制剂, 心力衰竭, 原发性心肌病, 室性心动过速, 患者, 受体阻滞剂, 心律失常, 经济负担, 功能损害, 右心室, 移植术, 双心室, 梗死后, 应用
摘要:扩张型心肌病为原发性心肌病中为常见的类型,其主要特征为左/右心室或双心室心腔扩大和收缩功能损害,产生心力衰竭,80%~90%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均有各种心律失常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室颤是本病患者常见猝死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扩张型心肌病的药物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转换酶抑制剂的应用等[1,2],但长期药物治疗,面临较重的经济负担和依从性等问题.近,国外有人作了自体骨髓干细胞(hMSCs)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研究[3,4].我院借鉴国外的经验,对2003年6月~2004年1月1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实施了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术后对病人进行了系统的全身监护,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心律失常的护理对策

    急性心肌梗死的再灌注方案中,急诊直接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具备心脏介入治疗条件的医院接诊病人90 min内首选的治疗方案.其再梗死率、卒中发生率比溶栓治疗明显减少,尤其对溶栓有禁忌者,在直接PCI中冠脉造影、球囊扩张、支架释放后的再灌注损伤[1]可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需严密的监护护理.准备相关的急救护理预案及对策,医护人员配合默契,才能完成急救介入任务.

    作者:曲丽敏;冯文兰;崔雅铃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全麻俯卧位2种操作方法效能的比较

    为深化护理改革,探讨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模式,我科护理人员全方位实施对手术病人的整体护理,手术配合让手术医生100%满意.2003年5~12月,对50例骨科手术病人在全麻下行俯卧位的安置方法采用2种方式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文英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手术平卧位膝部固定带的改进

    在临床手术中,固定病人平卧体位时,常用长方形的布或皮革制成固定带,固定带拉得太松,病人烦躁时,小腿和脚易从固定带下挣脱出来,影响手术顺利进行;拉得太紧,病人下肢处于过伸状态,长时间后,病人会感下肢僵直、酸痛,因此,我们将固定带做以下改进,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梁建红;秦二英;陈志兰;张敏霞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精神科新护士上岗前培训的内容及方法

    现将我院精神科新毕业护士上岗前的培训内容及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吴燕妮;郑爱清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精神分裂症病人妇科疾病围手术期护理12例

    精神分裂症病人是以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常见的精神病,大多数病人缺乏自知力,不能积极配合治疗,不能主动叙述病情,部分病人生活不能自理,而妇科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以手术为主,因此,对病情的了解主要靠护理人员的观察,与病人的接触、沟通,以及与家属的配合.这就构成精神分裂症病人围手术期护理的特殊性.1999年5月~2003年3月,我科对12例精神分裂症的妇科病人进行护理,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瑾;钱小芳;林国珍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护理部对落实《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的做法与体会

    我院护理部为保证对患者护理过程和病情转归记录具有科学、简明、真实、客观性,结合<规范>要求,自2003年7月,对一般患者、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手术护理记录单重新制订后应用于临床并逐步完善,使护理记录单的书写基本符合<规范>的总体要求,现将我院护理部对<规范>落实的具体做法及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吴美福;齐艳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弹性排班与人力资源在中心ICU中的应用

    我院护理部从2001年起对ICU实行弹性排班制度,经过3年实践,得到较好评价,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力群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单肺移植动物实验的手术配合

    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疾病的惟一有效方法[1],适用于双侧肺部均有严重病变、肺功能进行性减退、内外科措施无法进一步治疗的终末期肺病患者.为确保人体肺移植手术的成功开展,先期动物实验对提高手术成功率是非常必要的.2003年4~9月,我院成功地进行了18次单肺移植动物实验,现将手术配合的有关经验与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丽媛;陈素兰;李渭军;卫艳娥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带主干血管段胎儿睾丸移植术的护理9例

    1997~2002年,我院采用带主干血管段的胎儿睾丸移植术,为9例男性性腺功能减退症患者施行了胎儿睾丸移植术,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高质量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田青;匡远凤;姚利平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10例4胎妊娠围产期管理及妊娠结局分析

    近年来,由于辅助生育技术及促排卵药物的临床应用,4胎妊娠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虽然有许多4胎妊娠经妊娠早期或中期减胎而变为双胎或单胎,但晚期4胎妊娠仍时有发生.4胎妊娠母体并发症和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单胎妊娠[1].1990年6月~2003年10月,我科通过对10例4胎妊娠孕妇的综合管理,减少或减轻了孕产妇的并发症,明显延长了孕周,显著改善了围产儿的预后,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燕霞;高文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门诊输液病人的查对管理

    门诊输液是门诊病人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由于门诊输液病人密度大,时间紧,工作忙闲不均,难以做到计划安排,给查对带来一定的困难,是差错的多发场所.我院就门诊输液病人的查对加强了管理,现介绍如下.

    作者:黎小云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无菌塑料粘贴膜在硬膜外麻醉中的应用

    肾脏及腰椎手术常采用硬膜外麻醉,麻醉穿刺部位往往用3 cm2大小的4层小纱布覆盖后再用一次性纸制胶带固定.由于麻醉穿刺部位大都在手术消毒范围内,术前消毒手术区皮肤时,往往会把小纱布及胶带浸湿,易造成硬膜外导管脱出,导致麻醉失败.由于其体位常为侧卧及俯卧,给麻醉医师工作造成被动.为此,1990年1月~1997年1月我科在硬膜外麻醉中使用了无菌塑料粘贴膜,经临床使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马荣娟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介绍一种心血管药物用药剂量快速换算盘

    微量泵的广泛应用,为临床护士的准确用药提供了方便.微量泵注药速率的单位是ml/h,而临床特殊药物医嘱剂量的单位是μg/kg体重*min、μg/min或mg/min.如何将二者统一起来呢?笔者结合临床心血管内、外科用药情况,总结出盐酸多巴胺、盐酸多巴酚丁胺、硝酸甘油、鲁南欣康、硝普钠、利多卡因、盐酸异丙肾上腺素规范配制的剂量与微量泵的速率关系,设计成换算盘,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林丰;曾桂英;史秀卿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给氧方式对患者血气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不同给氧方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气的影响,以选择佳的气管切开给氧方式,提高氧疗的效果.方法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5例,采取自身对照的方式,于气管切开后给氧.在气管套管口覆盖双层盐水湿纱布,6 h后测定血气分析变化,然后改用自制气管切开罩给氧6 h,再次测定其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 2组比较显示其血气分析,在酸碱代谢平衡(χ2值=7.778,P值=0.020 )、氧分压(t值=-5.651,P值=0.000)及碱剩余(t值=-3.408,P值=0.003)方面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同时在二氧化碳分压(t值=-2.584,P值=0.017)方面差异亦有显著性.结论气管切开后,气管切开罩能有效改善肺的通气功能,提高氧含量,维持机体酸碱平衡,预防和治疗呼吸性碱中毒和呼碱代酸中毒,减少电解质紊乱的发生.

    作者:黄燕萍;曹文峰;雷鹏;韩莉;王玉珍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系统早期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

    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早期干预及社区随访指导能增添患者的康复信心,降低社会功能残疾,对预防复发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1].因此,目前各大精神病医院均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早期干预手段,并取得了较好效果[2,3].我院自2001年开始实施院内康复和院外随访指导相结合的系统早期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青;陈冬云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静脉输液加压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以往护士在进行加压静脉输液时,常采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吸空气后,向输液瓶内注入,同时夹紧输液器通气管道使瓶内压力增高而达到快速输液的目的.其缺点是操作复杂,反复注入空气容易造成液体外流和微粒污染.为提高工作效率,防止液体外流和微粒污染,避免输液反应的发生,我们于1999年6月设计了静脉输液加压装置,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娟;谭新玲;包新华;王雪艳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安瓿折断器的制作

    护理人员医疗职业伤害问题倍受护理人员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姜华等调查显示,玻璃伤与针刺伤占医疗锐器损伤种类的前2位,分别为54.5%和39.6%.不同级别医院玻璃伤的发生没有显著差异[1].医务人员为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高危人群.自2002年5月我院使用自行设计制作的安瓿折断器以来,在预防玻璃伤方面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作者:周玲;王顺英;杨隽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简易层流柜在配制化疗药物时对护士的防护作用

    化疗药物临床应用广泛,但大多数化疗药物为细胞毒剂,对正常组织及肿瘤组织均有抑制作用.有报道,大多数化疗药物具有致畸、致癌、诱变及刺激性等毒副反应[1],不但使化疗病人出现毒性反应,而且护士在操作中反复接触,可通过皮肤接触、呼吸道吸入吞食等途径受到污染[2].本次调查旨在观察自制简易层流柜对护理人员在配制化疗药物时的防护作用,现介绍如下.

    作者:应海珍;杨琳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巧除胶布印迹

    2004年3月以来,我们尝试使用石蜡油为患者清理胶布印86人次,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操作方法:将石蜡油涂抹在残留胶布印迹的皮肤上,保留约20 s,再用纱布或棉球轻轻将胶布印迹擦拭掉.

    作者:孙婷婷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调查研究

    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如饮食行为、服药、躯体活动和社会心理行为等在透析治疗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饮食的不依从行为、漏过或缩短透析治疗、抑郁和缺少社会支持等与患者的死亡率密切相关[1~3].本研究旨在评估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为自我管理行为干涉计划的制订提供依据.本研究中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是指血液透析患者为预防合并症的发生和提升健康而采取的行为,包括饮食行为、躯体活动、社会心理行为和治疗行为.

    作者:王爱平 刊期: 2004年第15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