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围手术期的护理142例

黄利虹;肖西平;李娟;郭洪霞;周静

关键词: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腹膜后脏器, 腹膜后间隙, 转移瘤, 侵袭性, 发病率, 死亡, 入口, 平面, 年龄, 局部, 患者, 骨盆
摘要: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s,PRT),是指原发于膈平面至骨盆入口处腹膜后间隙的肿瘤,不包括腹膜后脏器的肿瘤以及源于他处的转移瘤[1,2].其发病率约0.3%~3.0%,好发年龄40~59岁,60%~85%为恶性,但多为局部侵袭性而很少转移[3,4].1998年我科收治PRT患者142例,其中围手术期死亡3例(2.1%),现将该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机械通气患者转运途中的监护

    机械通气患者往往是急危重症,生命体征不稳定,常因诊断、治疗的需要,需做CT检查、放射介入及转诊治疗,但这类病人在转运途中可发生多种并发症.如何使这类病人得到及时诊治,又保证途中运送安全是值得探讨的问题.2003年9月~2004年1月,我院ICU先后有241例病人携带呼吸机行CT检查、放射介入和转诊治疗,经过转运前的充分准备,途中的全面监护,99.6%的病人安全转运,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黎梅;王小玲;步惠琴;张美琪;顾小红;王黎恩;童武华;殳儆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小儿脑性瘫痪综合康复护理268例

    随着重症监护技术的提高,早产儿死亡率下降,脑性瘫痪(CP)已成为儿童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给患儿及其家庭、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因此,开展以运动训练为中心的综合性康复护理使患儿达到社会化生活水平,对提高我国人口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999年3月~2003年12月,我院对268例CP患儿连续跟踪实施康复运动训练,定期有计划地进行指导,短期按疗效住院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党霄;李玲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围手术期的护理142例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s,PRT),是指原发于膈平面至骨盆入口处腹膜后间隙的肿瘤,不包括腹膜后脏器的肿瘤以及源于他处的转移瘤[1,2].其发病率约0.3%~3.0%,好发年龄40~59岁,60%~85%为恶性,但多为局部侵袭性而很少转移[3,4].1998年我科收治PRT患者142例,其中围手术期死亡3例(2.1%),现将该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黄利虹;肖西平;李娟;郭洪霞;周静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面部轮廓年轻化改型的围手术期护理37例

    以往用手术来改变衰老常见的是单纯上提拉皮肤软组织的除皱术.此种术式虽然可以消除皱纹,但前额突、眶上嵴突、颧突、颏突等过度突起的骨性隆突依然存在,并不能解决面部老化的全部问题.而面部轮廓年轻化改型手术涉及多层面和多部位,在通过骨膜下剥离技术将面部软组织掀起、提紧、复位的同时进行颅面部变形骨骼的截骨改型,可使整个面容重塑和年轻化,能获得更为美丽和年轻的容貌.1996年1月~2003年11月,我院采用该手术方法对37例求术者的面部轮廓进行了年轻化的改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姚嫣;金新红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肱骨中上段骨折合并肱动脉损伤的护理9例

    肱骨中上段骨折常因骨折端成角错位损伤肱动脉造成上肢缺血.自2000年以来,我科采用单侧外固定架骨折固定、自体大隐静脉桥接修肱动脉治疗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梁海滨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原位肝移植术后精神异常的原因及护理

    目前,原位肝移植(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OLT)已成为一种治疗终末期肝病疗效确切的方法,但治疗过程的复杂性致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Vieta报告术后早期精神异常的并发症发生率近30%,以谵妄多见,占13%,其次为适应障碍及情感障碍性疾病,其中谵妄与病人的死亡率密切相关[1].2002年12月~2004年3月我院成功施行了OLT 42例次,术后出现精神异常14例,现将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付立;赵洁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肠道水疗护理干预对早产儿黄疸的影响

    早产儿黄疸约占早产儿疾病发生率的80%~85%,严重影响了早产儿的预后,为此,我院儿科对孕<37周的新生儿102例早期采用肠道水疗护理干预,使早产儿黄疸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取得较为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彬;陈剑琴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经眉锁孔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手术配合5例

    随着显微手术的深入开展,显微手术技术显著提高及显微器械的改善,近年来手术已向微创时代迈进[1,2].锁孔入路,骨瓣面积小,为常规1/6~1/8,开关颅时间短,大大节省了手术时间,同时减少了切口脑组织的暴露时间,降低了感染机会.因切口小,时间短,病人恢复快,术前不需剃光头,尤其是年轻女性更易接受.现将我院收治的5例经眉锁孔入路切除鞍区肿瘤手术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杨素清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对介入治疗心脏病患者社会支持状况的调查及干预研究

    介入治疗手段的干预对病人的心理、社会功能等诸方面有一定的影响.随着人民群众物质和文化水平的提高,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换,社会支持状况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心血管内科临床的重视.本研究采用<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接受择期介入治疗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进行调查,以评价心理护理对择期介入治疗患者的作用及意义.

    作者:刘玉英;侯岩芳;周艳丽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虹吸原理在鼻饲中的应用

    鼻饲在神经科护理工作中非常普遍,但常规鼻饲方法比较烦琐,且容易引起反流、呛咳及胃部不适.2000年1月~2004年12月,我科采用虹吸法用于鼻饲,经4年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宏;王素珍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因操作引起的隐性因素对透析质量的影响及处理

    对长期透析的患者来说,影响其透析效果的因素很多:透析液流量、血液流速、血压、残余肾功能、透析间期体重的增加等,这些硬指标,显性因素多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和注意,但因其操作性强,一些细小环节软指标多被忽视,而这些因素对透析效果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因操作引起的影响透析质量的隐性因素有很多,并严重影响透析质量,其发生率占透析次数的95%以上,现总结隐性因素对透析质量的影响及处理如下.

    作者:郑丽莉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由于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脑卒中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特点,在治疗中有一定的难度,故对临床护理提出更高的要求.现将我院1994年7月~2001年12月收治的138例老年AMI(老年组)与同期96例非老年AMI(对照组)的临床表现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根据老年AMI并发脑卒中临床特点提出相应护理措施,现总结如下.

    作者:孙欣;徐习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空气净化手术间的护理管理

    层流净化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起点,它给患者增加了安全感,对工作人员减少了许多污染,但作为手术室管理者来说,应该高度重视,注意每个环节,加强管理.

    作者:陆佩言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危重病人对ICU适应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ICU,即intensive care unit,是对危重病人实施集中监护的场所,存在病情危重、变化快、抢救多等特殊性.由于ICU病人大多缺乏对病情程度的认识,对疾病与死亡有恐惧感,对治疗缺乏信心等因素导致紧张综合征、ICU综合征、人格丧失等问题[1,2].目前随着监护技术的发展,此类问题越来越得到国内外专家重视,但临床医护实施过程中对此认识存在不足,由此产生的综合征仍有发生.本文就影响ICU危重病人适应性的因素、临床表现、防治及护理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张叙旻;顾伟莉;韩文军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低位股静脉穿刺置管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2002~2004年以来,我院对168例患者采用了低位股静脉穿刺置管术,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黄金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当前形势下中医院护理安全管理

    我院是全国示范三级甲等中医院,于2001年1月在浙江省医院同行中率先通过了IS09001:2000的国际论证,现拥有床位500张,在岗护理人员202名.2001~2003年以来住院病人大幅度增长,重危、疑难、大手术病人明显增多,护理工作繁重,但因在护理安全管理方面很好落实了以下措施,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护理质量及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有了明显提高,近两年来业务总收入连续增长30%,取得了社会、经济效益的双丰收,现将具体做法及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胡菊英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暖箱内早产儿股静脉穿刺方法的比较

    早产患儿采取血液标本,是儿科难度较大的操作之一.股静脉相对固定,比较粗,穿刺后并发症少,是临床上首选的穿刺部位.早产儿因置于暖箱,给股静脉穿刺带来不便.近2年来,我病区对100例暖箱内早产儿分别采取直刺法和斜刺法采取血标本进行比较,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柴文莲;邢建波;张晓玲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新生儿心脏直视术后机械通气状态下呼吸道分泌物的有效清除

    1998年9月~2002年9月,我科完成新生儿直视手术15例,创新出一套适合新生儿特点的机械通气状态下呼吸道管理方法,保证了新生儿安全顺利度过机械通气关.

    作者:于智纯;郑宵;张赤铭;苏洁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对住院结核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探讨

    为加强结核病疫情的控制,进一步提高病人住院质量,我院护理部自2000年率领全院护理人员运用整体护理理论,对住院肺结核病人积极开展系统的健康教育,为病人提供认、知、行的改变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服务,使病人了解增进健康的知识,改进健康的行为,向有利于康复的方向发展.对2000~2003年收治的3 850例住院超过1个月以上的同组病人,采取入院与出院问卷调查对比的方法,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病人能够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不但减少了住院天数,增强了治疗效果,而且缩短了疗程,提高了治愈率,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张金萍;勇丽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神经外科手术中多功能冲洗盆的制作与应用

    于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操作的特殊性,手术过程中的脑棉片、骨蜡、冲洗水是必不可少的,如何将这些脑棉片、骨蜡、冲洗水准确、快速地传递给手术医生.为此,我们研制了这种多功能冲洗盆,将手术中手术台上所用的脑棉片、骨蜡、冲洗水同时放入冲洗盆中适当的位置,通过反复临床实验既增加了操作空间,又简化了洗手护士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容器中反复拿取脑棉片、骨蜡、冲洗水的程序,现介绍如下.

    作者:吴治敏;卓宏;曾俊;李桂花 刊期: 2004年第20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