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强腹部创伤护理救治工作的主动性、科学性、客观性、系统性,使护士能更好地配合医生进行临床抢救,我们在计算机病区网络管理操作平台上纳入APACHEⅡ评分系统[1],对进入普通外科监护室的腹部创伤病人进行记分评估,并针对记分的不同严重程度设立一套相应的护理对策系统,进行了初步临床应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敏;卢琦萍;张智勇 刊期: 2004年第20期
近年来,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工伤事故与车祸所致高能量四肢创伤血管损伤,尤其是四肢主要动脉损伤在各种创伤病例中有上升的趋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极其重要.4年中,我科通过经皮氧饱和度监测,发现动脉损伤25例,经进一步检查和手术探查证实23例,现就其监测技术的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川英;方瑛;陈红英 刊期: 2004年第20期
随着显微手术的深入开展,显微手术技术显著提高及显微器械的改善,近年来手术已向微创时代迈进[1,2].锁孔入路,骨瓣面积小,为常规1/6~1/8,开关颅时间短,大大节省了手术时间,同时减少了切口脑组织的暴露时间,降低了感染机会.因切口小,时间短,病人恢复快,术前不需剃光头,尤其是年轻女性更易接受.现将我院收治的5例经眉锁孔入路切除鞍区肿瘤手术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杨素清 刊期: 2004年第20期
肱骨中上段骨折常因骨折端成角错位损伤肱动脉造成上肢缺血.自2000年以来,我科采用单侧外固定架骨折固定、自体大隐静脉桥接修肱动脉治疗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梁海滨 刊期: 2004年第20期
随着重症监护技术的提高,早产儿死亡率下降,脑性瘫痪(CP)已成为儿童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给患儿及其家庭、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因此,开展以运动训练为中心的综合性康复护理使患儿达到社会化生活水平,对提高我国人口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999年3月~2003年12月,我院对268例CP患儿连续跟踪实施康复运动训练,定期有计划地进行指导,短期按疗效住院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党霄;李玲 刊期: 2004年第20期
国内外有关脉冲电磁场治疗骨不连接和骨迟缓愈合的报道较多[1],但电的刺激对骨折患者消肿和镇痛方面的报道却不多见.2002年10月~2003年7月,我们对使用电脑骨折愈合仪的30例骨折术后患者进行了观察,特别是对消肿、镇痛情况作了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蒋美琴;周园园;庞玉红 刊期: 2004年第20期
目前,原位肝移植(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OLT)已成为一种治疗终末期肝病疗效确切的方法,但治疗过程的复杂性致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Vieta报告术后早期精神异常的并发症发生率近30%,以谵妄多见,占13%,其次为适应障碍及情感障碍性疾病,其中谵妄与病人的死亡率密切相关[1].2002年12月~2004年3月我院成功施行了OLT 42例次,术后出现精神异常14例,现将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付立;赵洁 刊期: 2004年第20期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s,PRT),是指原发于膈平面至骨盆入口处腹膜后间隙的肿瘤,不包括腹膜后脏器的肿瘤以及源于他处的转移瘤[1,2].其发病率约0.3%~3.0%,好发年龄40~59岁,60%~85%为恶性,但多为局部侵袭性而很少转移[3,4].1998年我科收治PRT患者142例,其中围手术期死亡3例(2.1%),现将该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黄利虹;肖西平;李娟;郭洪霞;周静 刊期: 2004年第20期
以往用手术来改变衰老常见的是单纯上提拉皮肤软组织的除皱术.此种术式虽然可以消除皱纹,但前额突、眶上嵴突、颧突、颏突等过度突起的骨性隆突依然存在,并不能解决面部老化的全部问题.而面部轮廓年轻化改型手术涉及多层面和多部位,在通过骨膜下剥离技术将面部软组织掀起、提紧、复位的同时进行颅面部变形骨骼的截骨改型,可使整个面容重塑和年轻化,能获得更为美丽和年轻的容貌.1996年1月~2003年11月,我院采用该手术方法对37例求术者的面部轮廓进行了年轻化的改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姚嫣;金新红 刊期: 2004年第20期
对长期透析的患者来说,影响其透析效果的因素很多:透析液流量、血液流速、血压、残余肾功能、透析间期体重的增加等,这些硬指标,显性因素多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和注意,但因其操作性强,一些细小环节软指标多被忽视,而这些因素对透析效果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因操作引起的影响透析质量的隐性因素有很多,并严重影响透析质量,其发生率占透析次数的95%以上,现总结隐性因素对透析质量的影响及处理如下.
作者:郑丽莉 刊期: 2004年第20期
1999年5月~2002年12月,我科收治了外周动脉狭窄性疾病患者12例,介入治疗后效果明显,现将外周动脉狭窄性疾病介入治疗的护理经验与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尹红;王航;王丽霞 刊期: 2004年第20期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hronic obstur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此病由于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且逐渐加重,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尽管呼吸康复治疗是肯定的,但对于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的效果如何,尚未见报道.2001年9月~2002年8月我们对34例高龄老年COPD患者进行呼吸康复训练,得到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杨;张建华 刊期: 2004年第20期
国内脑卒中患者的家庭康复护理普遍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其护理者缺乏家庭康复护理知识和技能,会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通过组织和培训淮阴师范学院的一些大学生志愿者对淮安市区进行家庭康复护理知识和技能指导,在对开展家庭康复护理干预的过程中,探讨和研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葛宁 刊期: 2004年第20期
超声雾化吸入因其药物可直接达到病灶局部,起到消炎、解痉、稀释痰液,改善通气功能的作用,而受到临床科室的重视与普遍应用,也是冠心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手段之一.但有诱发呼吸衰竭[1]、心绞痛[2]等不良反应的报道.为了探讨不同雾化方法对冠心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影响,以求选择对患者合适的雾化方法,减轻不良反应,将2003年1~8月在我科住院的90例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合并肺部感染并采用雾化吸入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进行比较,经过统计学处理氧气射流雾化对冠心病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是首选的雾化方法,现介绍如下.
作者:邱赛男;阳爱云 刊期: 2004年第20期
脑卒中急性期血钙的监测及对并发低钙血症者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是降低急性脑卒中病死率的主要措施之一.2001年6月~2004年2月我们对1 693例急性脑卒中病人进行了血钙的监测,并探讨出低钙血症者的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艳红;张雪霞 刊期: 2004年第20期
内镜下镍钛合金支架治疗多种原因造成的食管狭窄,因其定位准、操作方便,术后即可缓解吞咽困难,改善患者全身营养状况和提高生活质量,已作为一种较理想的姑息治疗手段用于临床,但随着临床应用广泛,支架置入后,由于患者饮食不当出现并发症尚未引起重视,2001年1月~2003年12月,我们对42例食管狭窄患者放置记忆合金支架实施详细术前术后饮食指导,并发症明显减少,收到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韩顺玲;白景芝;范传玲 刊期: 2004年第20期
为减轻化疗时药物刺激及外渗所致损伤,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和疗效,2002年1月~2003年10月,我科对346例肺癌化疗的病人用地塞米松、利多卡因和654-2外敷,对化疗药物刺激及血管外渗疼痛、静脉炎及局部组织损伤的防治作用,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任泽凤;刘爱玲;侯成云;殷玉兰;孙文娟 刊期: 2004年第20期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由于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脑卒中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特点,在治疗中有一定的难度,故对临床护理提出更高的要求.现将我院1994年7月~2001年12月收治的138例老年AMI(老年组)与同期96例非老年AMI(对照组)的临床表现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根据老年AMI并发脑卒中临床特点提出相应护理措施,现总结如下.
作者:孙欣;徐习 刊期: 2004年第20期
机械通气患者往往是急危重症,生命体征不稳定,常因诊断、治疗的需要,需做CT检查、放射介入及转诊治疗,但这类病人在转运途中可发生多种并发症.如何使这类病人得到及时诊治,又保证途中运送安全是值得探讨的问题.2003年9月~2004年1月,我院ICU先后有241例病人携带呼吸机行CT检查、放射介入和转诊治疗,经过转运前的充分准备,途中的全面监护,99.6%的病人安全转运,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黎梅;王小玲;步惠琴;张美琪;顾小红;王黎恩;童武华;殳儆 刊期: 2004年第20期
层流净化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起点,它给患者增加了安全感,对工作人员减少了许多污染,但作为手术室管理者来说,应该高度重视,注意每个环节,加强管理.
作者:陆佩言 刊期: 2004年第20期
我院是全国示范三级甲等中医院,于2001年1月在浙江省医院同行中率先通过了IS09001:2000的国际论证,现拥有床位500张,在岗护理人员202名.2001~2003年以来住院病人大幅度增长,重危、疑难、大手术病人明显增多,护理工作繁重,但因在护理安全管理方面很好落实了以下措施,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护理质量及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有了明显提高,近两年来业务总收入连续增长30%,取得了社会、经济效益的双丰收,现将具体做法及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胡菊英 刊期: 2004年第20期
目的评价复方黄连液外用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护理方法.方法87例慢性骨髓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与对照组42例.治疗组用自制的复方黄连液外用,对照组用庆大霉素溶液外用,均依据局部情况分别采用闭式冲洗引流、湿敷、浸泡等方法治疗,2组对照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与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制复方黄连液外用治疗慢性骨髓炎优于庆大霉素溶液外用.保持冲洗引流通畅,加强心理护理、饮食调节,正确指导患者及时合理的进行功能锻炼,是治疗慢性骨髓炎患者的重要护理措施.
作者:卢华琳;蒋顺琬;唐吉平 刊期: 2004年第20期
口服泻剂是大肠癌术前肠道准备的常用方式,有助于促进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为了比较20%甘露醇(mannitol,M)和复方聚乙二醇(compound polyethylene glycol,PG)在肠道准备方面的效果,将127例拟行大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0%甘露醇组(mannitol,M)和复方聚乙二醇组(compound polyethylene glycol,PG),采用双盲对照观察,比较肠道清洁效果和电解质紊乱情况,现介绍如下.
作者:徐灿丽;袁秀娟 刊期: 2004年第20期
2002~2004年以来,我院对168例患者采用了低位股静脉穿刺置管术,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黄金 刊期: 2004年第20期
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科的治疗中运用广泛,由于治疗需要,导管需在体内长时间放置,据报道,中心静脉导管长留置使用时间为1 a[1].因此,预防导管的脱落、有效地固定导管成为护理的难点之一.本文重点对导管的固定方法进行探讨,旨在寻找有效、简便、舒适的方法.我科2002年1月~2004年4月共护理中心静脉置管病人689例,对导管的固定方法进行分组观察对比,现介绍如下.
作者:朱小燕;阮雪华;姚亚葱 刊期: 2004年第20期
早产患儿采取血液标本,是儿科难度较大的操作之一.股静脉相对固定,比较粗,穿刺后并发症少,是临床上首选的穿刺部位.早产儿因置于暖箱,给股静脉穿刺带来不便.近2年来,我病区对100例暖箱内早产儿分别采取直刺法和斜刺法采取血标本进行比较,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柴文莲;邢建波;张晓玲 刊期: 2004年第20期
经皮内窥镜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是在内窥镜引导下,经腹部皮肤穿刺放置胃造瘘管,直接给予胃肠营养支持.自1981年Gauderer等[1]报道PEG以来,该技术作为一种无需外科手术和全身麻醉的情况下即可建立肠内营养支持的内镜治疗技术而应用于临床,并已经逐步成为胃造瘘管饲的首选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术后护理方便,减少了患者的误吸发生,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适用于吞咽困难或吞咽功能丧失以及一些患神经内科系统疾病而需要营养支持的患者.我科2003年7月为1例高龄患者实施首例PEG,术后观察6个月,效果满意.加强术后护理以及出院后家属的卫生宣教,对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朱淑敏 刊期: 2004年第20期
早产儿黄疸约占早产儿疾病发生率的80%~85%,严重影响了早产儿的预后,为此,我院儿科对孕<37周的新生儿102例早期采用肠道水疗护理干预,使早产儿黄疸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取得较为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彬;陈剑琴 刊期: 2004年第20期
1998年9月~2002年9月,我科完成新生儿直视手术15例,创新出一套适合新生儿特点的机械通气状态下呼吸道管理方法,保证了新生儿安全顺利度过机械通气关.
作者:于智纯;郑宵;张赤铭;苏洁 刊期: 2004年第20期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和NICU抢救水平的不断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逐渐上升,而存活的早产儿发生视网膜病(ROP)也随之增多.国外有报道指出其发病率为11%~60%[1].ROP发病危险因素很多,现在普遍认为长时间吸高浓度氧是主要危险因素.然而,过度限制吸氧会造成一些患儿因缺氧导致的死亡以及出现严重的后遗症--尽管视力得以保存.因此,临床上对于早产儿血氧浓度的监测和寻找早产儿吸氧的安全水平,对降低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及以后的生活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陈晓春;余波 刊期: 2004年第20期
介入治疗手段的干预对病人的心理、社会功能等诸方面有一定的影响.随着人民群众物质和文化水平的提高,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换,社会支持状况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心血管内科临床的重视.本研究采用<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接受择期介入治疗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进行调查,以评价心理护理对择期介入治疗患者的作用及意义.
作者:刘玉英;侯岩芳;周艳丽 刊期: 2004年第20期
围绝经妇女在使用激素补充疗法(HRT)周期序贯法时,可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影响了患者对性激素治疗的依从性,从而限制妇女享用性激素治疗的益处及继续治疗的信心.HRT改善绝经妇女相关症状,预防绝经后退化性疾病,主要归于补充雌激素,而雌激素刺激子宫内膜生长,加用孕激素可拮抗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刺激,保护子宫内膜,但不能避免阴道出血等副作用[1].为减少此现象,对在我院于2002年8月~2003年10月接受周期序贯法的围绝经妇女7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9例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原因提出预防护理措施.
作者:卢惠珍;龚健;余建芬;朱慧 刊期: 2004年第20期
ICU,即intensive care unit,是对危重病人实施集中监护的场所,存在病情危重、变化快、抢救多等特殊性.由于ICU病人大多缺乏对病情程度的认识,对疾病与死亡有恐惧感,对治疗缺乏信心等因素导致紧张综合征、ICU综合征、人格丧失等问题[1,2].目前随着监护技术的发展,此类问题越来越得到国内外专家重视,但临床医护实施过程中对此认识存在不足,由此产生的综合征仍有发生.本文就影响ICU危重病人适应性的因素、临床表现、防治及护理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张叙旻;顾伟莉;韩文军 刊期: 2004年第20期
支气管哮喘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咳嗽、喘息、胸闷和呼吸困难.近10年来,儿童哮喘的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且趋向于婴幼儿期起病.经调查,我国儿童哮喘患病率约0.5%~2.0%,个别地区高达5%,全国至少有千万以上患儿[1],儿童哮喘严重影响病儿的健康和正常生活、学习,故哮喘的防治手段至关重要.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哮喘健康教育的现状、内容、方式作了大量、深入的研究,现综述如下.
作者:吴阳静;徐嘉望 刊期: 2004年第20期
感染是锁骨下静脉置管常见的并发症之一.2002年12月~2003年11月,我科对行锁骨下静脉置管的89例肝癌患者发生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现介绍如下.
作者:江永军;王红军 刊期: 2004年第20期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FA)是眼底病的重要诊断检测手段,我院从1988年始开展此项业务,共检查患者11 000例.在常规操作中,避免在静脉给药过程中的意外,减少患者痛苦,保证荧光造影的快速顺利进行,并对少数出现不良合并症者进行及时有效处理.1988年10月~2003年10月共出现12例荧光素钠药物外渗,经及时处理,全部恢复正常,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秀英;方玲珠;余宝花 刊期: 2004年第20期
实施双语教学是迎接国际化挑战的举措之一,也是促进护理专业发展的动力,双语教学对于护理教育的改革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作者:耿桂灵 刊期: 2004年第20期
我们自制了一种用于拿取输液瓶的抓瓶器,该装置可以一次性抓取4个500 ml的输液瓶,较好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克荣;刘明乐 刊期: 2004年第20期
于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操作的特殊性,手术过程中的脑棉片、骨蜡、冲洗水是必不可少的,如何将这些脑棉片、骨蜡、冲洗水准确、快速地传递给手术医生.为此,我们研制了这种多功能冲洗盆,将手术中手术台上所用的脑棉片、骨蜡、冲洗水同时放入冲洗盆中适当的位置,通过反复临床实验既增加了操作空间,又简化了洗手护士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容器中反复拿取脑棉片、骨蜡、冲洗水的程序,现介绍如下.
作者:吴治敏;卓宏;曾俊;李桂花 刊期: 2004年第20期
头部冷敷是脑出血、脑梗死、颅脑外伤、各种感染、中暑等病人常用的护理措施之一,目的是降低脑组织的温度,减少脑组织细胞的耗氧量,降低脑细胞代谢.目前临床冷敷时常用冰帽或冰袋,其缺点:帽内冰块分布不均匀,冰与头接触面积小,冰敷效果差;移动病人头部困难;冰敷过程中出现的冷凝水浸湿床单、褥子,使病人皮肤潮湿,容易发生褥疮.我院自制头部冷敷盒,从2001年以来,已在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保健科广泛使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逄锦波;崔福秀;安丰香 刊期: 2004年第20期
教材上介绍戴无菌手套的方法是:左手持手套的反折部位,右手对准五指戴上(在操作过程中,先戴左手或右手都行);然后,用已戴手套的右手插入另一手套的反折面内部,左手对准五指戴上.其缺点是:这样戴第1只手套没什么问题,而戴第二只手套时,在手背侧,手套的外面极易卷进去,与皮肤接触,造成手套污染.笔者自1999年9月始使用一种新的戴手套的方法,经临床和教学使用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吴偲 刊期: 2004年第20期
为加强结核病疫情的控制,进一步提高病人住院质量,我院护理部自2000年率领全院护理人员运用整体护理理论,对住院肺结核病人积极开展系统的健康教育,为病人提供认、知、行的改变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服务,使病人了解增进健康的知识,改进健康的行为,向有利于康复的方向发展.对2000~2003年收治的3 850例住院超过1个月以上的同组病人,采取入院与出院问卷调查对比的方法,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病人能够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不但减少了住院天数,增强了治疗效果,而且缩短了疗程,提高了治愈率,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张金萍;勇丽 刊期: 2004年第20期
鼻饲在神经科护理工作中非常普遍,但常规鼻饲方法比较烦琐,且容易引起反流、呛咳及胃部不适.2000年1月~2004年12月,我科采用虹吸法用于鼻饲,经4年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宏;王素珍 刊期: 2004年第20期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心肌梗死明显增多,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症状多不典型,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给治疗及护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2001年1月~2003年10月我科共收治70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针对其临床特点,采取了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周建华;周海英;于春莲 刊期: 2004年第20期
喉癌术后使原有起到吞咽反射的解剖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摧残,同时也失去了保护的作用.患者术后是否还能重建立吞咽反射;是否存在误吸、呛咳现象;对生存状态有多大程度的影响等问题[1],我科经过系统性地饮食护理,使吞咽功能恢复好,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蒋银娟 刊期: 2004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