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戴无菌手套的新方法

吴偲

关键词:戴无菌手套, 手套污染, 皮肤接触, 方法, 操作过程, 手持, 手背, 临床, 教学, 教材
摘要:教材上介绍戴无菌手套的方法是:左手持手套的反折部位,右手对准五指戴上(在操作过程中,先戴左手或右手都行);然后,用已戴手套的右手插入另一手套的反折面内部,左手对准五指戴上.其缺点是:这样戴第1只手套没什么问题,而戴第二只手套时,在手背侧,手套的外面极易卷进去,与皮肤接触,造成手套污染.笔者自1999年9月始使用一种新的戴手套的方法,经临床和教学使用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双语教学在高等护理教育中的作用

    实施双语教学是迎接国际化挑战的举措之一,也是促进护理专业发展的动力,双语教学对于护理教育的改革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作者:耿桂灵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面部轮廓年轻化改型的围手术期护理37例

    以往用手术来改变衰老常见的是单纯上提拉皮肤软组织的除皱术.此种术式虽然可以消除皱纹,但前额突、眶上嵴突、颧突、颏突等过度突起的骨性隆突依然存在,并不能解决面部老化的全部问题.而面部轮廓年轻化改型手术涉及多层面和多部位,在通过骨膜下剥离技术将面部软组织掀起、提紧、复位的同时进行颅面部变形骨骼的截骨改型,可使整个面容重塑和年轻化,能获得更为美丽和年轻的容貌.1996年1月~2003年11月,我院采用该手术方法对37例求术者的面部轮廓进行了年轻化的改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姚嫣;金新红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甘露醇和复方聚乙二醇肠道准备比较与护理

    口服泻剂是大肠癌术前肠道准备的常用方式,有助于促进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为了比较20%甘露醇(mannitol,M)和复方聚乙二醇(compound polyethylene glycol,PG)在肠道准备方面的效果,将127例拟行大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0%甘露醇组(mannitol,M)和复方聚乙二醇组(compound polyethylene glycol,PG),采用双盲对照观察,比较肠道清洁效果和电解质紊乱情况,现介绍如下.

    作者:徐灿丽;袁秀娟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1例高龄患者经皮内窥镜胃造瘘术的整体护理

    经皮内窥镜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是在内窥镜引导下,经腹部皮肤穿刺放置胃造瘘管,直接给予胃肠营养支持.自1981年Gauderer等[1]报道PEG以来,该技术作为一种无需外科手术和全身麻醉的情况下即可建立肠内营养支持的内镜治疗技术而应用于临床,并已经逐步成为胃造瘘管饲的首选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术后护理方便,减少了患者的误吸发生,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适用于吞咽困难或吞咽功能丧失以及一些患神经内科系统疾病而需要营养支持的患者.我科2003年7月为1例高龄患者实施首例PEG,术后观察6个月,效果满意.加强术后护理以及出院后家属的卫生宣教,对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朱淑敏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急性脑卒中血清钙的监测及并发低钙血症的护理

    脑卒中急性期血钙的监测及对并发低钙血症者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是降低急性脑卒中病死率的主要措施之一.2001年6月~2004年2月我们对1 693例急性脑卒中病人进行了血钙的监测,并探讨出低钙血症者的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艳红;张雪霞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原位肝移植术后精神异常的原因及护理

    目前,原位肝移植(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OLT)已成为一种治疗终末期肝病疗效确切的方法,但治疗过程的复杂性致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Vieta报告术后早期精神异常的并发症发生率近30%,以谵妄多见,占13%,其次为适应障碍及情感障碍性疾病,其中谵妄与病人的死亡率密切相关[1].2002年12月~2004年3月我院成功施行了OLT 42例次,术后出现精神异常14例,现将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付立;赵洁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对介入治疗心脏病患者社会支持状况的调查及干预研究

    介入治疗手段的干预对病人的心理、社会功能等诸方面有一定的影响.随着人民群众物质和文化水平的提高,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换,社会支持状况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心血管内科临床的重视.本研究采用<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接受择期介入治疗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进行调查,以评价心理护理对择期介入治疗患者的作用及意义.

    作者:刘玉英;侯岩芳;周艳丽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输液摆药用抓瓶器的制作与应用

    我们自制了一种用于拿取输液瓶的抓瓶器,该装置可以一次性抓取4个500 ml的输液瓶,较好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克荣;刘明乐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经眉锁孔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手术配合5例

    随着显微手术的深入开展,显微手术技术显著提高及显微器械的改善,近年来手术已向微创时代迈进[1,2].锁孔入路,骨瓣面积小,为常规1/6~1/8,开关颅时间短,大大节省了手术时间,同时减少了切口脑组织的暴露时间,降低了感染机会.因切口小,时间短,病人恢复快,术前不需剃光头,尤其是年轻女性更易接受.现将我院收治的5例经眉锁孔入路切除鞍区肿瘤手术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杨素清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内镜下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狭窄的饮食护理

    内镜下镍钛合金支架治疗多种原因造成的食管狭窄,因其定位准、操作方便,术后即可缓解吞咽困难,改善患者全身营养状况和提高生活质量,已作为一种较理想的姑息治疗手段用于临床,但随着临床应用广泛,支架置入后,由于患者饮食不当出现并发症尚未引起重视,2001年1月~2003年12月,我们对42例食管狭窄患者放置记忆合金支架实施详细术前术后饮食指导,并发症明显减少,收到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韩顺玲;白景芝;范传玲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暖箱内早产儿股静脉穿刺方法的比较

    早产患儿采取血液标本,是儿科难度较大的操作之一.股静脉相对固定,比较粗,穿刺后并发症少,是临床上首选的穿刺部位.早产儿因置于暖箱,给股静脉穿刺带来不便.近2年来,我病区对100例暖箱内早产儿分别采取直刺法和斜刺法采取血标本进行比较,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柴文莲;邢建波;张晓玲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低位股静脉穿刺置管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2002~2004年以来,我院对168例患者采用了低位股静脉穿刺置管术,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黄金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呼吸康复训练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的影响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hronic obstur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此病由于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且逐渐加重,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尽管呼吸康复治疗是肯定的,但对于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的效果如何,尚未见报道.2001年9月~2002年8月我们对34例高龄老年COPD患者进行呼吸康复训练,得到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杨;张建华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对住院结核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探讨

    为加强结核病疫情的控制,进一步提高病人住院质量,我院护理部自2000年率领全院护理人员运用整体护理理论,对住院肺结核病人积极开展系统的健康教育,为病人提供认、知、行的改变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服务,使病人了解增进健康的知识,改进健康的行为,向有利于康复的方向发展.对2000~2003年收治的3 850例住院超过1个月以上的同组病人,采取入院与出院问卷调查对比的方法,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病人能够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不但减少了住院天数,增强了治疗效果,而且缩短了疗程,提高了治愈率,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张金萍;勇丽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围手术期的护理142例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s,PRT),是指原发于膈平面至骨盆入口处腹膜后间隙的肿瘤,不包括腹膜后脏器的肿瘤以及源于他处的转移瘤[1,2].其发病率约0.3%~3.0%,好发年龄40~59岁,60%~85%为恶性,但多为局部侵袭性而很少转移[3,4].1998年我科收治PRT患者142例,其中围手术期死亡3例(2.1%),现将该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黄利虹;肖西平;李娟;郭洪霞;周静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家庭康复护理能力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国内脑卒中患者的家庭康复护理普遍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其护理者缺乏家庭康复护理知识和技能,会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通过组织和培训淮阴师范学院的一些大学生志愿者对淮安市区进行家庭康复护理知识和技能指导,在对开展家庭康复护理干预的过程中,探讨和研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葛宁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由于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脑卒中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特点,在治疗中有一定的难度,故对临床护理提出更高的要求.现将我院1994年7月~2001年12月收治的138例老年AMI(老年组)与同期96例非老年AMI(对照组)的临床表现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根据老年AMI并发脑卒中临床特点提出相应护理措施,现总结如下.

    作者:孙欣;徐习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早产儿血氧饱和度的监测与视网膜病变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和NICU抢救水平的不断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逐渐上升,而存活的早产儿发生视网膜病(ROP)也随之增多.国外有报道指出其发病率为11%~60%[1].ROP发病危险因素很多,现在普遍认为长时间吸高浓度氧是主要危险因素.然而,过度限制吸氧会造成一些患儿因缺氧导致的死亡以及出现严重的后遗症--尽管视力得以保存.因此,临床上对于早产儿血氧浓度的监测和寻找早产儿吸氧的安全水平,对降低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及以后的生活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陈晓春;余波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因操作引起的隐性因素对透析质量的影响及处理

    对长期透析的患者来说,影响其透析效果的因素很多:透析液流量、血液流速、血压、残余肾功能、透析间期体重的增加等,这些硬指标,显性因素多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和注意,但因其操作性强,一些细小环节软指标多被忽视,而这些因素对透析效果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因操作引起的影响透析质量的隐性因素有很多,并严重影响透析质量,其发生率占透析次数的95%以上,现总结隐性因素对透析质量的影响及处理如下.

    作者:郑丽莉 刊期: 2004年第20期

  • 复方黄连液外用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评价复方黄连液外用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护理方法.方法87例慢性骨髓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与对照组42例.治疗组用自制的复方黄连液外用,对照组用庆大霉素溶液外用,均依据局部情况分别采用闭式冲洗引流、湿敷、浸泡等方法治疗,2组对照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与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制复方黄连液外用治疗慢性骨髓炎优于庆大霉素溶液外用.保持冲洗引流通畅,加强心理护理、饮食调节,正确指导患者及时合理的进行功能锻炼,是治疗慢性骨髓炎患者的重要护理措施.

    作者:卢华琳;蒋顺琬;唐吉平 刊期: 2004年第20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