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宁
随着显微手术的深入开展,显微手术技术显著提高及显微器械的改善,近年来手术已向微创时代迈进[1,2].锁孔入路,骨瓣面积小,为常规1/6~1/8,开关颅时间短,大大节省了手术时间,同时减少了切口脑组织的暴露时间,降低了感染机会.因切口小,时间短,病人恢复快,术前不需剃光头,尤其是年轻女性更易接受.现将我院收治的5例经眉锁孔入路切除鞍区肿瘤手术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杨素清 刊期: 2004年第20期
喉癌术后使原有起到吞咽反射的解剖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摧残,同时也失去了保护的作用.患者术后是否还能重建立吞咽反射;是否存在误吸、呛咳现象;对生存状态有多大程度的影响等问题[1],我科经过系统性地饮食护理,使吞咽功能恢复好,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蒋银娟 刊期: 2004年第20期
肱骨中上段骨折常因骨折端成角错位损伤肱动脉造成上肢缺血.自2000年以来,我科采用单侧外固定架骨折固定、自体大隐静脉桥接修肱动脉治疗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梁海滨 刊期: 2004年第20期
感染是锁骨下静脉置管常见的并发症之一.2002年12月~2003年11月,我科对行锁骨下静脉置管的89例肝癌患者发生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现介绍如下.
作者:江永军;王红军 刊期: 2004年第20期
国内外有关脉冲电磁场治疗骨不连接和骨迟缓愈合的报道较多[1],但电的刺激对骨折患者消肿和镇痛方面的报道却不多见.2002年10月~2003年7月,我们对使用电脑骨折愈合仪的30例骨折术后患者进行了观察,特别是对消肿、镇痛情况作了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蒋美琴;周园园;庞玉红 刊期: 2004年第20期
为增强腹部创伤护理救治工作的主动性、科学性、客观性、系统性,使护士能更好地配合医生进行临床抢救,我们在计算机病区网络管理操作平台上纳入APACHEⅡ评分系统[1],对进入普通外科监护室的腹部创伤病人进行记分评估,并针对记分的不同严重程度设立一套相应的护理对策系统,进行了初步临床应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敏;卢琦萍;张智勇 刊期: 2004年第20期
1998年9月~2002年9月,我科完成新生儿直视手术15例,创新出一套适合新生儿特点的机械通气状态下呼吸道管理方法,保证了新生儿安全顺利度过机械通气关.
作者:于智纯;郑宵;张赤铭;苏洁 刊期: 2004年第20期
国内脑卒中患者的家庭康复护理普遍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其护理者缺乏家庭康复护理知识和技能,会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通过组织和培训淮阴师范学院的一些大学生志愿者对淮安市区进行家庭康复护理知识和技能指导,在对开展家庭康复护理干预的过程中,探讨和研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葛宁 刊期: 2004年第20期
头部冷敷是脑出血、脑梗死、颅脑外伤、各种感染、中暑等病人常用的护理措施之一,目的是降低脑组织的温度,减少脑组织细胞的耗氧量,降低脑细胞代谢.目前临床冷敷时常用冰帽或冰袋,其缺点:帽内冰块分布不均匀,冰与头接触面积小,冰敷效果差;移动病人头部困难;冰敷过程中出现的冷凝水浸湿床单、褥子,使病人皮肤潮湿,容易发生褥疮.我院自制头部冷敷盒,从2001年以来,已在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保健科广泛使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逄锦波;崔福秀;安丰香 刊期: 2004年第20期
脑卒中急性期血钙的监测及对并发低钙血症者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是降低急性脑卒中病死率的主要措施之一.2001年6月~2004年2月我们对1 693例急性脑卒中病人进行了血钙的监测,并探讨出低钙血症者的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艳红;张雪霞 刊期: 2004年第20期
ICU,即intensive care unit,是对危重病人实施集中监护的场所,存在病情危重、变化快、抢救多等特殊性.由于ICU病人大多缺乏对病情程度的认识,对疾病与死亡有恐惧感,对治疗缺乏信心等因素导致紧张综合征、ICU综合征、人格丧失等问题[1,2].目前随着监护技术的发展,此类问题越来越得到国内外专家重视,但临床医护实施过程中对此认识存在不足,由此产生的综合征仍有发生.本文就影响ICU危重病人适应性的因素、临床表现、防治及护理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张叙旻;顾伟莉;韩文军 刊期: 2004年第20期
对长期透析的患者来说,影响其透析效果的因素很多:透析液流量、血液流速、血压、残余肾功能、透析间期体重的增加等,这些硬指标,显性因素多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和注意,但因其操作性强,一些细小环节软指标多被忽视,而这些因素对透析效果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因操作引起的影响透析质量的隐性因素有很多,并严重影响透析质量,其发生率占透析次数的95%以上,现总结隐性因素对透析质量的影响及处理如下.
作者:郑丽莉 刊期: 2004年第20期
随着重症监护技术的提高,早产儿死亡率下降,脑性瘫痪(CP)已成为儿童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给患儿及其家庭、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因此,开展以运动训练为中心的综合性康复护理使患儿达到社会化生活水平,对提高我国人口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999年3月~2003年12月,我院对268例CP患儿连续跟踪实施康复运动训练,定期有计划地进行指导,短期按疗效住院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党霄;李玲 刊期: 2004年第20期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hronic obstur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此病由于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且逐渐加重,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尽管呼吸康复治疗是肯定的,但对于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的效果如何,尚未见报道.2001年9月~2002年8月我们对34例高龄老年COPD患者进行呼吸康复训练,得到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杨;张建华 刊期: 2004年第20期
为加强结核病疫情的控制,进一步提高病人住院质量,我院护理部自2000年率领全院护理人员运用整体护理理论,对住院肺结核病人积极开展系统的健康教育,为病人提供认、知、行的改变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服务,使病人了解增进健康的知识,改进健康的行为,向有利于康复的方向发展.对2000~2003年收治的3 850例住院超过1个月以上的同组病人,采取入院与出院问卷调查对比的方法,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病人能够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不但减少了住院天数,增强了治疗效果,而且缩短了疗程,提高了治愈率,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张金萍;勇丽 刊期: 2004年第20期
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科的治疗中运用广泛,由于治疗需要,导管需在体内长时间放置,据报道,中心静脉导管长留置使用时间为1 a[1].因此,预防导管的脱落、有效地固定导管成为护理的难点之一.本文重点对导管的固定方法进行探讨,旨在寻找有效、简便、舒适的方法.我科2002年1月~2004年4月共护理中心静脉置管病人689例,对导管的固定方法进行分组观察对比,现介绍如下.
作者:朱小燕;阮雪华;姚亚葱 刊期: 2004年第20期
1999年5月~2002年12月,我科收治了外周动脉狭窄性疾病患者12例,介入治疗后效果明显,现将外周动脉狭窄性疾病介入治疗的护理经验与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尹红;王航;王丽霞 刊期: 2004年第20期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和NICU抢救水平的不断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逐渐上升,而存活的早产儿发生视网膜病(ROP)也随之增多.国外有报道指出其发病率为11%~60%[1].ROP发病危险因素很多,现在普遍认为长时间吸高浓度氧是主要危险因素.然而,过度限制吸氧会造成一些患儿因缺氧导致的死亡以及出现严重的后遗症--尽管视力得以保存.因此,临床上对于早产儿血氧浓度的监测和寻找早产儿吸氧的安全水平,对降低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及以后的生活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陈晓春;余波 刊期: 2004年第20期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心肌梗死明显增多,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症状多不典型,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给治疗及护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2001年1月~2003年10月我科共收治70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针对其临床特点,采取了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周建华;周海英;于春莲 刊期: 2004年第20期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s,PRT),是指原发于膈平面至骨盆入口处腹膜后间隙的肿瘤,不包括腹膜后脏器的肿瘤以及源于他处的转移瘤[1,2].其发病率约0.3%~3.0%,好发年龄40~59岁,60%~85%为恶性,但多为局部侵袭性而很少转移[3,4].1998年我科收治PRT患者142例,其中围手术期死亡3例(2.1%),现将该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黄利虹;肖西平;李娟;郭洪霞;周静 刊期: 2004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