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髓输液在PICU的应用探讨

骆翠媚;彭婉仪;郭小玲

关键词:骨髓输液, 儿童, 危重症
摘要:目的探讨骨髓输液在PICU的适应证、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PICU危重症建立静脉通道困难患儿30例,采用7号骨穿针或7~9号头皮针于胫骨粗隆下1~2 cm穿刺、固定,接人医嘱液体,记录穿刺所需时间、入液速度及生命体征变化、并发症等.结果28例1次成功,2例用头皮针者有堵塞,换针后重新穿刺成功,穿刺、固定到接入液体平均时间(30±10)s.速率:一般压力(8±3)ml/(kg体重·h),加压下(17±6)ml/(kg体重·h),所有病例均达到了医嘱要求.骨髓输液持续时间3~22h,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骨髓输液在PICU危重症抢救中可迅速建立液体通道,争取抢救时间.头皮针比骨髓穿刺针易于固定,使用更方便.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影响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使用寿命的因素及对策

    畅通无阻的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由于种种原因部分患者需要依靠中心静脉置管来维持透析,透析室医务人员要积极采取防治措施,延长其使用寿命,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尹桂英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礼仪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礼仪的概念礼仪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由传统习俗沿袭下来而形成的被大家共同认可和遵循的礼节和仪式,护士的职业礼仪是指护士在职业工作中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

    作者:赵丽华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云克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护理70例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外周关节对称性多关节慢性炎症性疾病,可伴关节外多系统损害,属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1].由于病因不清,目前尚无特异疗法,致残率很高,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002年1月~2004年3月,我科用同位素制剂云克治疗RA患者70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英;陈红;梁燕;袁媛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新生儿背部温度测量的临床探讨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完善,体温波动较大,产热少,而散热较多,自身体温的调节能力较差,易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所以,每天定时测量新生儿体温成为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目前,临床多采用腋窝、直肠部位的温度作为新生儿的体温监测.而测量腋窝、肛门温度时,为了保证安全及温度准确,使体温计有效的接触皮肤并防止体温计失落或折断,需要护士用手托扶体温计[1].2002年3月,我院开始对100例新生儿进行自身腋窝和背部体温测试的观察对照,证明新生儿背部测量体温是可行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曾秋萍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骨髓输液在PICU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骨髓输液在PICU的适应证、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PICU危重症建立静脉通道困难患儿30例,采用7号骨穿针或7~9号头皮针于胫骨粗隆下1~2 cm穿刺、固定,接人医嘱液体,记录穿刺所需时间、入液速度及生命体征变化、并发症等.结果28例1次成功,2例用头皮针者有堵塞,换针后重新穿刺成功,穿刺、固定到接入液体平均时间(30±10)s.速率:一般压力(8±3)ml/(kg体重·h),加压下(17±6)ml/(kg体重·h),所有病例均达到了医嘱要求.骨髓输液持续时间3~22h,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骨髓输液在PICU危重症抢救中可迅速建立液体通道,争取抢救时间.头皮针比骨髓穿刺针易于固定,使用更方便.

    作者:骆翠媚;彭婉仪;郭小玲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简易人工肛门袋的设计与应用

    人工肛门患者现在使用的人工肛门袋有多种款式,但一般价格比较昂贵,而且更换也比较复杂.我们设计的简易人工肛门袋,经临床使用21例,价格低廉,而且应用简单方便,现介绍如下.

    作者:潘敏;何玮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巧用胶布做输液器上的标记

    2000年3月~2004年3月,我院门诊注射室对6 000例门诊输液患者在输液器上分别用胶布做不同标记,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崔福南;韩松录;金锦华;王艳波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对母婴分离产妇实施乳房护理干预的探讨

    母婴分离的产妇由于产后乳房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吸吮,乳房肿胀发生率较高且泌乳时间后延.加之母婴分离,产妇情绪受到一定影响,过分的紧张、焦虑,担心新生儿健康等诸多因素,对母乳喂养都有较大的影响.为此,我科于2001年开始对母婴分离的产妇主动实施乳房护理干预,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玉芳;秦瑛;金得燕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1例胃复安治疗鼻咽癌化疗后呕吐致心室颤动患者的急救护理

    恶心和呕吐是恶性肿瘤化疗过程中出现频率高的毒副反应,是癌症化疗患者头痛的症状.尽管恶心、呕吐是自限性的,而且很少危及生命,但是可加重癌症患者的营养障碍及降低生存质量.胃复安是多巴胺D2受体阻断剂,通过阻断中枢化学感受区(CTZ)的D2受体而发挥止呕作用,高剂量也阻断5-HT3受体,常用于包括肿瘤化疗、放疗在内的各种呕吐.2003年7月,我们成功抢救了1例胃复安治疗鼻咽癌化疗后呕吐致心室颤动的患者,并让患者按时回院进行放、化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红;周涛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肥胖婴儿脚底内侧静脉穿刺效果探讨

    儿科的静脉穿刺常选用头皮和手、足背部静脉,但在临床上常遇到长期接受静脉输液的肥胖儿,上述部位一针穿刺成功相当困难.在实践中我们选用了手腕桡侧足部大隐静脉和足底细小静脉穿刺,提高了一针成功率.经验的积累使我们体会到,足底细小静脉穿刺对肥胖儿穿刺渗漏率小于手腕及大隐静脉.2000年12月~2003年12月,我科共行肥胖儿静脉穿刺200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徐翠荣;孙红玲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2种配药方法致密封瓶瓶塞碎屑脱落的比较

    从密封瓶内吸取药物是护理人员常见的操作之一,在操作中我们会遇到针头堵塞或瓶塞碎屑脱落到注射器针筒内.韩芳的2种配药方法比较中,传统的垂直配药方法针头堵塞率为16.04%,斜面法为5.25%,王丽霞等预防加药时针孔堵塞的方法致针头堵塞率为1.11%[1].张碧淦等采用垂直插入法致瓶塞碎屑发生率为19.33%,侧插入法为7.33%,斜面背侧加压法为1.33%[2].注射器针筒内混有瓶塞碎屑的药液,如果不加检查就会注入到输液瓶内,或造成药液的浪费;或当病人或家属看到输液瓶内有异物时,必将造成病人或家属的紧张、恐惧,甚至引起医疗纠纷.通过改良配药方法,我们尽可能地减少瓶塞碎屑脱落到针筒内,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莉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腮腺浅叶肿瘤术后伤口处理方法的临床观察

    腮腺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是以手术切除为主,由于腮腺与面神经在解剖上密切关连,术后采用不同的护理观察方法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预后影响较大.1997年9月~2003年10月,我科对62例腮腺肿瘤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对加压包扎与单纯负压引流方式采取了对比观察等相应的措施,使病人的舒适度和愈合率大大提高,减少了并发症,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郭丽英;金凤竹;崔彩娟;张丽芳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原位心脏移植手术的护理6例

    心脏移植迄今已发展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治疗晚期心脏病的手段,其中以用于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为多,越来越多的终末期心脏病患者希望接受心脏移植以改善存活质量、延长寿命.2001~2003年,我院心胸外科成功地为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施行了原位心脏移植手术,现均已成活,且生活质量良好,已恢复正常生活,现将手术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范素红;潮欣畅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心身护理

    感觉统合失调(sensory integrative dysfunction,SID)是指任何原因造成感觉刺激信息不能在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使整个机体不能和谐有效的运作[1].该理论首先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Ayres于1972年提出.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多学科研究,但是,心理护理对儿童感觉失调的影响报道极少.由于SID的发生率比较高,SID儿童不仅给家庭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也影响儿童正常的身心发育[2].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心理护理对SID儿童疗效影响的实验研究,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靳永萍;周新明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2 694例次血液透析中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病变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中糖尿病肾病患者所占比例逐年增加.据美国肾脏数据库统计,糖尿病终末期肾病(DNESRD)人数占终末期肾病(ESRD)的27.3%,发病率为33.6%.由此发展为DNESRD患者,常合并有高血压和/或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治疗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相比并发症多,存活率低,风险大[1],有其特殊性,笔者就我院近10年收治的32例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血液透析中并发症及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李洪艳;张志勇;黄叶莉;黄建平;商燕霞;王春芳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应用一次性静脉注射针制作婴儿吸痰管

    在临床护理中,吸痰是常规操作,对于3个月内的婴儿,采用常规吸痰管常因婴儿鼻腔狭窄,呼吸道黏膜柔嫩,吸痰管相对较粗硬等原因造成婴儿不适及呼吸道黏膜损伤.为此,笔者应用一次性静脉注射针制作婴儿吸痰管,经临床60例婴儿使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曾小燕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高龄患者内镜下乳头切开取石术的护理115例

    2003年1月1日~12月31日,我科收治70岁以上的高龄胆道结石患者115例,均采用内镜下乳头切开取石术,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石春凤;王书智;蔡妮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危重患者抢救流程图在低年资护士中的应用

    心搏、呼吸骤停是急症科紧急的突发事件[1],尤其是发生在夜班,仅由1名医生和1名护士值班时.现在,工作5年以下的低年资护士是值夜班的主要力量,这些护士缺乏工作经验,心理素质差,而心搏、呼吸骤停又事发突然,往往抢救过程比较混乱,延误抢救时间,而复苏的及时与否与复苏措施的切实性是影响复苏效果的重要因素[2],为使低年资护士熟悉整个抢救过程,增强抢救步骤的条理性,紧密衔接抢救过程中的各项操作,提高复苏成功率,我科根据心肺复苏抢救技术(CPR)结合护士的临床操作经验制订了危重患者抢救流程图(心搏、呼吸骤停患者抢救流程图).我们对15名低年资护士是否应用流程图进行抢救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旨在探讨应用流程图在心肺脑复苏中的作用.

    作者:王宁;金海燕;程海荣;张泉三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行机械通气患者舒适改变的相关因素探讨及护理

    舒适护理是使病人在心理、生理、社会、灵性上达到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1].本文对2002年10月~2004年4月收治的40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行机械通气治疗的病人,进行了回顾性访谈调查,旨在探讨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期间舒适改变的相关因素及影响程度,以提高护士的预见性舒适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昝新华;郝近梅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社区康复护理对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的效果观察

    我国精神分裂症患者90%是出院后在家庭中生活的,患者因病情复发而导致再入院是精神科棘手的问题,社区-家庭干预与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内外相关研究甚多.1999年3月,我院在精神病患者相对集中的5个社区成立了社区康复护理服务社,现就社区康复(以下简称社康)护理与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关系作一相关性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赵玉波;李尚兰;苏华;陈悦霞;樊立凤 刊期: 2004年第21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