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科护士的培养及使用

刘亚清;贺丽英

关键词:全科护士, 培养, 管理, 使用
摘要:我院于1998年开始进行全科护士的培养工作,以应对紧急情况下的病区护理人员不足,从而较好地完成了护理工作任务,现报告如下.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重症监护患儿舒适护理64例

    舒适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住院患儿与健康儿童一样,有发展、学习及生长的需要.由于住院后患儿的日常生活环境、健康状况、作息制度等发生改变,而且儿童处理应激的应对能力十分有限,尤其是幼小儿童特别容易受到伤害[1],在患病期间,满足舒适的需求就显得更为重要.

    作者:向国平;彭文涛;周凤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浅析传染病专科病房整体护理管理的特点

    1998年我院开展了护理模式的改革,选择了2个传染病区进行整体护理模式病房试点,在模式病房的软、硬件建设与护理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特别是在有关专科特性的整体护理的管理上积累了一些经验与体会,现总结如下.

    作者:谭美华;黄学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外伤性胰腺假性囊肿破裂的护理6例

    胰腺假性囊肿的主要病因是胰腺炎与胰腺外伤.外伤性胰腺囊肿的发生率为2%~20%[1],发生囊肿破裂是其并发症之一,临床文献上关于胰腺假性囊肿破裂的整体资料及护理报道比较少见.1997年6月~2001年12月我院共收治外伤性胰腺假性囊肿破裂患者6例.采取了手术外引流加对流冲洗,联合应用抗生素、肠外营养支持、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钱美秋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冠心病介入诊疗术血管并发症的护理25例

    随着心血管介入技术的广泛开展,各种大管径导管、血管鞘的应用及围手术期抗凝药物的使用,使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PCI)所致的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如何减少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寻找较好的诊断和治疗护理措施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者:杨慧敏;赵莹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导尿管、一次性注射器在婴幼儿保留灌肠中的应用

    婴幼儿进行水合氯醛保留灌肠是我科的常规操作.水合氯醛用药剂量小,用量要求准,而传统的灌肠用物主要是灌肠器、肛管等.其缺点是肛管较粗易引起患儿不适,灌肠后常导致排便,影响治疗效果,重新灌肠又给患儿带来新的痛苦.玻璃灌肠器管径粗,乳头内贮存的1 ml药液常被忽略.现介绍一种简易、准确、疗效好的保留灌肠法.

    作者:茅美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的急救监护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并发室间隔穿孔(ventricular septal rupture,VSR)是早期严重而致命的并发症之一,预后极差[1~3],早期正确诊断、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护及早期积极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因素之一.1990年11月~2000年3月我院在267例AMI住院病人中,经临床和超声心动图诊断AMI并发VSR 4例,现将其抢救和护理要点介绍如下.

    作者:吴莉莉;陈秀清;李玲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普通头皮针短暂留置的临床应用

    我科为肿瘤放射治疗科,住院病人在输液过程中常因放疗前定位、制模、放射治疗、临床检查等而需短暂中断输液,这不但给患者增加了反复穿刺的痛苦,也给护理人员增加了工作量.虽然深静脉置管术、浅静脉套管针留置术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但因其一定比例的并发症、相对昂贵的费用等使多数一般情况较好、无须长期输液的患者不愿接受.

    作者:马月琴;高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废弃必施袋在眼科湿热敷中的临床应用

    湿热敷是眼科常用的一种护理手段,可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促进局部炎性病变消退,降低末梢神经兴奋性,减轻刺激症状及疼痛,有利于机体自身调节[1],以往临床多采用湿毛巾或敷料垫进行热敷,易引起烫伤,保温时间短,操作麻烦.2002年2~8月,我科用眼科手术后废弃的必施袋替代传统湿毛巾及敷料垫进行湿热敷,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鲍学英;张化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人工耳蜗植入病人院内健康教育5例

    人工耳蜗植入现已成为治疗全聋和重度聋的首选,但耳蜗装置昂贵,植入技术要求高,且术中术后短时无法判断使用效果.我院通过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树立正确期望值,了解耳蜗知识,掌握保护植入部件及自我护理的技能,形成良好的语训方法和习惯.

    作者:邢旭英;周彩萍;范燕勤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影响血透室医护人员健康的因素及防护对策

    血透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区.对其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对保障自身的安全和健康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林江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一种新的脑室外引流装置在脑室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与护理

    脑室外引流在神经外科重症病人中应用较为广泛[1].由于简易橡胶管接引流袋引流脑脊液具有开放次数多、计量欠精确、引流水平不易掌握等缺陷,我院重症监护室从1999年 10月起引进美国Medtronic 公司生产的脑室外引流装置1套,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叶国芳;马金琦;王菲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护理程序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近几年来,我们将护理程序应用于护理质控中,使护理质量管理有预见性、连续性,环环相扣,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操作方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谭柏英;徐平妹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全科护士的培养及使用

    我院于1998年开始进行全科护士的培养工作,以应对紧急情况下的病区护理人员不足,从而较好地完成了护理工作任务,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亚清;贺丽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心血管病介入治疗致2种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7例

    心血管病介入治疗过程中的过度迷走神经反射是极危险的并发症,及时发现和及时处理非常重要[1].更需严密观察的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TCA术后可能出现短暂而可逆的心功能障碍[2].本文对我科开展的心血管介入治疗发生的7例观察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许慧;温澄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门诊导诊护士对病情突变的判断及对策

    我院自1996年4月在门诊大厅设立了专职导诊护士,门诊导诊护士就成为病人病情突变时首先到现场的医务人员.这就要求导诊护士在医生到来之前,对病人进行初步处理和照顾,为抢救争取时间和防止病人发生其他的损伤.

    作者:常燕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呼吸道管理的方法探讨

    随着外科技术、体外循环和围术期处理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选择在婴幼儿期甚至在新生儿期进行手术治疗,由于婴幼儿自身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各种代偿功能低下,受手术应激及体外循环的影响,所引起的机体内环境改变尤为明显.其中,体外循环即心肺转流(CPB)对患儿呼吸系统的病理、生理反应的影响更不容忽视.

    作者:李庆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音乐疗法在甲状腺瘤切除术中的作用

    甲状腺瘤的手术部位在颈部,其体位容易使患者头晕、恶心;手术刺激迷走神经,压迫气管、食管常引起恶心、胸闷、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使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加剧.为了减少术中不良反应,缓解紧张情绪,有利于手术操作,2000年6月~2001年6月,对甲状腺瘤手术患者在颈丛麻醉的基础上辅以音乐疗法,初步观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卢月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眼科局麻手术术前访视效果观察

    按照现代应激学之父汉斯*塞利的应激原理[1],手术事件、手术室的陌生环境、孤独都是一种应激源,引起非特异性反应,如心率加快、血压上升等生理反应,产生应激综合征,加重病情.手术室护士加强术前访视对病人能产生安抚作用,使患者了解手术情况,不产生孤独感,减少非特异性反应,防止心率加快、血压上升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李朝霞;姚晓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介绍一种电极回路板的使用方法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高频电刀越来越广泛应用于临床.我们手术室使用的是美国SP公司CONMED sabre 6400,2400型号的高频电刀,由于高频电刀使用频繁,配置的电极回路板消耗亦大,为了减少成本,节约开支,笔者在使用电极回路板时,采用了B超藕合剂.自1996年后采用此方法,由原来的电极回路板每块只能使用10多次到现在使用了B超藕合剂后,每块电极回路板可以使用40~50次,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顾凤琴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CVFT-010型治疗仪用于脑梗死的观察及护理

    我院2001年2月引进了CVFT-010型脑循环功能治疗仪,重点用于脑梗死的辅助治疗,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永平;陈梅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