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惠民;洪云凤
目的:了解现代大学生的性健康状况.方法:对大学生咨询来信所提各类有关性问题进行归类、统计分析.结果:了解到大学生中关切的性问题及性困惑,依次为手淫、体象烦恼、生殖系统疾病、婚前性行为及性心理问题.
作者:杨素琴;李福顺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痴呆(Dementia)是由于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障碍综合症,从临床角度可将痴呆定义为:因脑功能障碍而致获得性、持续性智能障碍,并在记忆、认知(概括、计算、判断等)、语言、视空间功能和人格中,至少三项受损.其中Alzheimer病被认为是一种神经退化性改变,约占痴呆的70%.
作者:陆林;李建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我院精神病老年患者精神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对1998年住院超过4周的77例精神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排列前4位的疾病是情感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病、神经症.73例使用精神药物,单一用药51例,联用二种药物22例.按单一药物使用频度排列前5位是奋乃静、阿米替林、麦普替林、氯氮平、氟哌啶醇.联用抗胆碱能药物19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39例.结论:我院精神病老年患者精神药物使用基本合理,无明显滥用现象.建议老年精神病患者治疗应选用副作用小的精神药物.
作者:石玉中;娄百玉;王传升;张萍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为了解企业下岗职工的心理状况,采用SCL-90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心理问题发生率为4.5~17.3%,比较高的为抑郁、强迫、焦虑、敌意.女性分值较高,在各年龄组中以强迫、人际敏感、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差异明显,以20~29岁年龄组突出.提示下岗职工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女性尤为突出.
作者:李业平;何思忠;凌云熹;朱剑云;查颖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评价电针及电针合并麦普替林对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抑郁症患者分为电针加麦普替林组(简称合并组)和电针组,治疗6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疗效.结果:第二周后两组HAMD、SDS、SAS评分降低均显著大于治疗前,合并组HAMD降分率显著大于电针组,但第四、第六周降分率无明显差异.用传统疗效评定标准,两组显效率分别为77.3%和75%,合并组的副反应多于电针组.
作者:杨建立;刘晓华;甘雪晨;王保红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科学不仅要积累事实,而且还要安排事实.本文以既往研究结果为事实,推测人脑功能的稳定性(包括兴奋稳定性、抑制稳定性以及兴奋与抑制的内稳态),发现生物钟的调节并不影响这种稳定性.
作者:喻东山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为探讨儿童多动症的遗传方式,用分离分析及多基因阈值理论,结果显示,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分离率及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分离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未见父亲专门传递给儿子或女儿的规律,也未见母亲专门传递给儿子的规律;一级亲属预期与实际患病率比较无差异.提示多动症的遗传方式为多基因遗传.
作者:孙亚琴;祁曙光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为了探索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中医师之间判定的一致性和分歧点,由二位高年资精神科鉴定医师复查并判定242例鉴定案例的诊断和法定能力.结果显示,医生间诊断一致性为97.1%.法定能力判定一致性为92.0~100%.分歧较大病种为人格障碍和轻性躁狂.与1983年资料相比,受害人与民事案件明显增多,经济案件取代性犯罪居首位,判定部分责任能力比例减少,医生间判定一致性有所增高,高于同期司法机关对医生诊断认同率和法定能力认同率.
作者:苏雪倩;施雅琴;钟杏圣;焦静如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为了探讨精神压力能否通过神经内分泌机制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本文运用免疫组化技术,对比离婚妇女和现婚妇女乳腺癌的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离婚组乳腺癌ER和PR表达率均高于现婚组.说明精神因素与ER表达之间存在着一定内在关系.
作者:马杰;石智勇 刊期: 2000年第01期
1 儿童行为问题的概念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儿童行为问题呈明显增长趋势.发达国家已累及学龄儿童的5~15%[1].行为问题,目前尚无统一的概念,如退缩行为、过度焦虑和恐惧、不服从、脾气暴发和不良习惯等,是一些普通名称,描述不像精神病、神经症和发育迟滞等那样明确[2].美国教育界常用的定义是:学校学习存在问题、人际关系不好、不适合的行为和情感、泛化的抑郁和痛苦、与学校恐怖有关的躯体症状.英国儿童病专家Rutter把行为问题分为A行为(即违法行为)和N行为(即神经症性行为)两类,A行为包括经常破坏自己和别人的东西、经常不听管教、时常说谎、欺负别的孩子、偷东西.N行为包括肚子疼和呕吐、经常烦恼、害怕新事物和新环境、到学校就哭或拒绝上学、睡眠障碍[1].
作者:闫芳;孙秀丽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本文对155例颅脑创伤患者和40例正常人,分别采用<韦氏记忆量表>[1]进行测试,以前瞻性研究方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表明,创伤患者各项记忆成绩及智商均低于对照组.以多灶性创伤、顶叶创伤患者记忆障碍明显,枕叶创伤对记忆影响较少.颅脑创伤的范围大小、昏迷时间与记忆障碍并不成正比.提示颅脑创伤部位与记忆功能关系密切.
作者:刘军;高海宁;孙宏俊;刘海安 刊期: 2000年第01期
阈下抑郁-作为抑郁症的一种亚范畴,近几年来因高度的患病率、致残率引起社会广泛重视.然而,病人具有哪些特征?与重症抑郁有何区别?临床如何防治?本文就此作一综述.据美国流行病学调查,在普通人群中大约20%存在抑郁症状,这些仅有抑郁症状而不能被诊断为抑郁症的病人,是否与重症抑郁一样存在高的患病率、自杀率,为寻求回答上述问题,抑郁的一种新的亚范畴-阈下抑郁被划分.
作者:李一云;刘玉局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癌症病人生活质量问题,早在40年代就已提出,当时Karnofsky利用行为状态量表对癌症病人生活质量进行评估[1].从此,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测量工具也不断改进.有资料表明,在众多的测量工具中,癌症康复评估方法、癌症功能性生活指数、生活质量指数、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36项简短健康调查(MOS)和线性同原语自评量表等是比较满意的[2~7].也有资料认为,Rotterdam症状清单是评估生活质量主要方面的好方法,而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对评估病人的抑郁和焦虑特别实用[8].
作者:石智勇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为了解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对581人进行调查,发现有27.5%睡眠质量不好,呼吸不畅、发冷发热、做恶梦、疼痛不适等生活因素及离退休后社会因素影响睡眠.要提高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对这些生理、社会因素的干预是比较重要的.
作者:钱惠忠;陈树林;王义强;骆宏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将符合CCMD-2-R诊断标准的31例恐怖症病人,随机对16例在阿普唑仑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系统脱敏治疗,另15例单纯用系统脱敏治疗(为对照组).发现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合并阿普唑仑可以帮助降低焦虑,提高对系统脱敏治疗的依从性,但不能提高疗效.
作者:李庆方;陈太友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本文应用HAMD、HAMA、SDS和综合科病人情绪障碍调查问卷,对200例病人进行抑郁情绪发生率与诊治情况调查,发现抑郁、焦虑情绪十分常见,综合科医生对其识别率较低,往往未作治疗或治疗不充分,因此,十分需要将精神卫生服务纳入综合医疗机构.
作者:梁文贞;舒放;陆林;黄明生;朱昌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飞行员心理防御机制与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性.方法:进行防御方式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症状自评量表、紧张性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测评.结果:显示飞行员不成熟防御机制与心理健康水平、生活事件、社会支持显著相关;个性因素明显影响不成熟防御机制.结论:在飞行员心理卫生保健工作中,揭示并修正飞行员不成熟防御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娄振山;陈沪加;伏广清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癫痫性精神障碍在临床并非少见.我们发现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症状.为进一步探讨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生情况,本文专题进行了调查.
作者:梁兆霞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在高等学校的普及与发展,为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持和保障.在高等学校开设心理卫生课与专题讲座,开展团体训练与个体心理辅导使一些学生走出了心理误区,改变了心理行为,适应了生活环境.在个体心理辅导中往往容易出现学生对辅导老师的移情和心理依赖现象,本文结合个体心理辅导的工作实践,对移情与心理依赖的基本特征、正确地对待移情与心理依赖者、认清移情与心理依赖的正负效应等进行论述.
作者:崔建华;韩伟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就常见精神症状(如性色彩症状、幻觉、妄想、情绪不稳、意志行为障碍等)从心理学角度上进行分析,提示心理结构稳定、心理抵抗力增强对预防心理障碍有重要意义,早期发现和矫正心理倾斜、心理偏差,对预防精神症状出现有重大价值.
作者:李从甫 刊期: 200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