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兰;刘义兰
我院在护理临床教学中,在公开竟聘带教老师的基础上,通过培训与考核,实施了带教制.通过近2年的实践,体会到带教制是一种实施护理临床教学的好方法.但不可否认,也存在一些缺陷,现作如下分析,并提出一些改进的设想.
作者:钮美娥;薛小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我院临床护士89人,其中聘用护士54人,占总数的60%.几年来,我们总结了一套聘用护士的培训与业务管理办法,现介绍如下.1 严把录用关,保证人员基本素质
作者:卢岳青;张红月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临床上由于个别头皮针质量不过关,使用前没有仔细加压检查,造成在穿刺成功后,输液过程中发现头皮针软管有渗漏现象,重新穿刺给患儿造成痛苦,也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大麻烦.在工作中,我们发现在距针柄10 cm以外的渗漏,无须重新穿刺,采用在头皮针软管上穿刺的补救办法,收到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黄海莉;刘慧 刊期: 2002年第05期
1996年7月~2001年3月,我院共抢救百草枯中毒30例,通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使死亡率降低至30%以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病人,男12例,女18例,年龄16~58岁,平均年龄28岁,均为口服中毒病人.口服10 ml以下6例,10~30 ml 16例,30 ml以上8例.送到我院抢救时间为10 min~4 h,平均30 min.抢救时均可见到恶心呕吐,呕吐物是蓝色胃内容物(与所口服百草枯颜色一致).
作者:赵昌林;王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对高龄原发性肺癌Ⅰ、Ⅱ期病人,进行手术治疗是临床首选治疗方法之一,其疗效远高于非手术治疗[1],但由于高龄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肺功能减退,术后并发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2].因此,做好高龄肺癌病人围术期监护和防治术后并发症尤为重要,现总结如下.
作者:孟爱凤;戴炳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患者行二重滤过血浆置换疗法(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DFPP前后抽血查全套血脂、分析血脂的变化、DFPP操作及护理措施.结果 53例患者1次DFPP后,总胆固醇下降97.5%,甘油三酯下降91.3%.DFPP过程中1例一级膜发生凝血(占1.89%),2例出现低血压(占3.77%),3例出现发冷、心慌(占5.66%).结论 DFPP能显著降低血脂水平(P<0.01).护理上注意置换液的平衡,血流量和分浆量不宜过快,跨膜压 (TMP)、血浆入口压(Ps)值不能过高,另注意肝素的合理应用.
作者:刘晓莉;廖小凤;蒋凤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作用及护理.方法 46例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予肠内营养4周,每周2次测定所有病人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转铁蛋白(TFN),IgA,IgG,IgM及一次脱机成功率.结果治疗2周末,实验组PAB、TFN及IgA,IgG,Ig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末,实验组所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是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一项重要治疗措施,良好细致的护理是保证其成功实施的关键.
作者:翁惠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液回收时安放贮血器的高度是否与患者出现血红蛋白尿有关系.方法对31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A组即在血液回收中贮血器安放低于手术台10 cm;B组即将贮血器安放高于手术台10 cm.结果 A、B 2组患者在各输入1 000 ml自体血后,尿液颜色出现显著性差异,B组患者中出现血红蛋白尿的例数明显多于A组患者.结论血液回收时将贮血器安放低于手术台10 cm,可有效减少红细胞的受损程度,从而降低患者出现血红蛋白尿的发生率.
作者:山慈明;黄建民;陈莎莉;孙明伟;宋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的原因和护理措施.方法采用静滴高渗溶液,提高透析液钠浓度,减慢透析脱水速度等措施纠正透析相关性低血压;采用控制脱水速度,低温透析,合理使用降压药和镇静剂,改变透析模式,健康教育等方法预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结果维持血液透析病人473例,共行23 782次血透,1 538次(6.5%)发生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治疗处理后,1 339例次(87.1%)血压升高,可继续血透,199例次(12.9%)低血压持续,需结束血透,无1例死亡.结论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率高,及时处理是纠正低血压的关键.
作者:冯婉娜;谢美珍;钟宇芳;李欣;杨艳红 刊期: 2002年第05期
随着各种新的诊治医疗仪器和新药物的临床应用,使院内感染日趋严重,不仅造成病人住院日延长,经济支出增加,而且也直接威胁着病人的生命和健康,影响了医疗质量.据报道,美国因医院感染一年支出100亿美元,在我国住院死亡病例中约1/4死亡原因是直接和间接与医院感染有关.
作者:陆水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高热惊厥(FC)是儿科常见病,发病率为3%~5%,复发率为35%.本文就我院1998年以来住院的FC患儿98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998~2001年的FC患儿共98例,共中男67例,女31例,年龄5个月~14岁.按FC分型标准[1],单纯型(SFC)59例,复杂型(CFC)39例.初发年龄小5个月,大8岁,初发体温38.5 ℃以下12例,~40 ℃64例,40 ℃以上3例,无具体体温记录19例.有FC家族史者26例,癫痫家庭史2例,出生时有窒息史6例.
作者:桂红民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近年来,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既减轻了病人因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又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但因某些药物的化学性刺激导致血管疼痛、硬化甚至静脉炎的发生,使静脉损伤,留置时间明显缩短.为此,我们采用局部血管贴麝香壮骨膏的方法,保护血管,延长静脉留置时间,效果满意,现将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邵红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妇科恶性肿瘤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而高龄患者常因体质较弱以及合并严重内科疾病而被列为手术禁忌症.1999年5月~2001年5月我科共收治70岁以上高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29例,共行手术治疗17例,除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外,其余均获得成功.我们对围手术期护理进行了总结,现报告如下.
作者:符卜乐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在危重病人抢救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CRRT血液力学稳定,本文将CRRT技术应用于肾移植术后合并急性肾衰或严重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患者.1996年1月~2001年7月肾移植887例,对61例肾移植术后并发少尿者进行CRRT,结果51例肾功能恢复,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蔡秋琴;俞小莲;朱丽亚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尖锐湿疣(CA)是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的生殖器、会阴、肛门部位的表皮瘤样增生.近年来,HPV感染的发生率急剧上升,仅次于淋病,跃居第二.1998年10月~1999年12月采取中药外用疗法治疗70例HPV感染,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朱兰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糖尿病(DM)为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需要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进行治疗,患者对疾病的态度及其对治疗经过的认识与DM的控制有很大影响,掌握一定的DM知识和自我管理技能是患者实现有效病情控制的基础.因此,加强对DM患者的管理及教育是DM治疗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1].现将我国DM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综述如下.
作者:范丽凤 刊期: 2002年第05期
1 疾病常识教育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疾病,对患者造成的不适和痛苦往往大而持久,致使患者长期心神不宁而焦虑重重.为此,护理人员应热情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随时耐心解答患者的各种疑问,还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有关疾病的基本知识,使他们对所患疾病的基本特点及控制方法有所了解,从而使其由被动转为主动接受教育,积极配合治疗,为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打好基础.
作者:吴洁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护理理论家Watson等认为,护理的目标是帮助病人达到身体、心理及心灵更高程度的协调,而目标的达到需要人与人之间相互关怀的过程及关怀的表达[1,2].病人感受的关怀越深,其对护理的满意度就越高[3].要提高护理质量,护理人员必须重视对病人的关怀.国外学者对病人和护士对护理行为关怀性的评价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有结果表明,病人和护士对护理行为关怀性的评价具有差异,即并不是所有护士认为对病人具有关怀性的护理行为,都被病人同样地感知[1].
作者:王桂兰;刘义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插胃管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护理操作,应用硅胶胃管由患者一侧鼻孔插入胃内,将对病人造成一定的痛苦,使得部分病人害怕甚至拒绝插胃管。在操作过程中发现几乎所有的病人都有较痛苦的体验反应,因此,减轻胃管插入者痛苦感觉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作者:杨冬仙;吴桂云;李爱夏 刊期: 2002年第05期
静脉给药化疗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许多化疗药物如柔红霉素、阿霉素等对局部组织和血管的刺激性大且输液速度较快,常常在局部出现持续性疼痛,疼痛常累及整个穿刺侧的手臂,患儿痛苦难忍,甚至导致化疗中断.因此,如何解决化疗过程中出现的局部持续性疼痛,是化疗方案能否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也是护理的一个难题.1998年10月~2001年8月,我们采用鲜扶桑叶捣碎外敷30例,并与常规方法处理34例(用40%硫酸镁甘油湿敷)进行比较、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飞华;施春柳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