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减容术治疗肺气肿的围手术期护理

孙桂霞;刘秋菊

关键词:肺减容手术, 手术治疗, 终末期肺气肿, 心理护理, 患者, 呼吸肌功能锻炼, 围手术期护理, 有效咳嗽, 功能康复训练, 超声雾化吸入, 指导病人, 肺功能改善, 医生, 胸闷, 外科治疗, 术前护理, 术后, 手术方法, 生理功能, 身心状态
摘要:肺减容术是通过手术方法切除过度充气而膨胀破坏的、无功能的肺组织,减少胸腔的容量,以恢复胸廓解剖形状和改善肺通气、换气生理功能,消除或缓解肺气肿患者的呼吸困难[1]。1994年,Coop医生[2]倡导并实施肺减容手术,术后近期效果很好。肺减容手术作为治疗终末期肺气肿的一种有效手段已越来越被人们所承认。在北美,已有数千人接受了肺减容手术。我院于1999年2月~7月对5例终末期肺气肿患者实施了肺减容手术,5例均康复出院。现将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5例患者中男4例,女1例,年龄46~73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咯痰、胸闷、憋气6~20 a;胸部CT均提示“肺大疱、肺气肿”,FEV1均小于32%,均行单侧肺减容20%~30%。2 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病人反复咳嗽、咯痰、胸闷、憋气多年,精神痛苦,对治疗缺乏信心,本组患者开始均对外科治疗持怀疑态度。为此我们针对病人实施心理护理,介绍术后肺功能改善的机制,医生、护士所做的充分准备;呼吸机、多功能监护仪对治疗、护理的重要意义;介绍手术治疗优于保守治疗,以及良好的身心状态对疾病恢复的意义,使患者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均能积极配合治疗、护理。2.1.2 肺功能训练:术前3个月必须参加肺功能康复训练[2]。指导患者进行上肢、下肢及全身锻炼。本组5例均在院外行3个月锻炼后入院。2.1.3 呼吸道准备:术前严格戒烟3个月[3]。本组病例均已戒烟2 a以上。术前1周用0.45%盐水20 ml加庆大霉素8万U、α-糜蛋白酶5 mg行超声雾化吸入,指导病人有效咳嗽。加强呼吸肌功能锻炼,如练习深呼吸、腹式呼吸等。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影响化学消毒效果的因素

    1 消毒剂必须有卫生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和工商行政部门颁发的准销证。消毒剂必须存放在阴凉处,以防其失效。使用时应注意有效日期,充分了解消毒剂的性能,明确消毒对象及目的,按照消毒剂使用说明配成所需的有效浓度,要求临用现配,装有配制后的消毒液容器应加盖,防止其有效成分挥发。2 作用时间是所用消毒剂量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作用时间计算应以药物完全接触微生物后开始,一般规定30 min以上。提高药物浓度虽可相应缩短作用时间,但却有极限,而且盲目提高消毒液浓度,容易损坏物品和皮肤。3 在选择化学消毒剂时,必须考虑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消毒剂抵抗力不同,一般细菌繁殖体、真菌及亲脂性病毒较易杀死,结核杆菌和亲水性病毒则较难消除,而细菌的芽胞难杀死。引起医院感染的常见菌—革兰氏杆菌,它们对消毒剂的抵抗力明显强于其他细菌。对于微生物污染严重的物品必须加大消毒剂浓度或延长消毒作用的时间。4 有机物能消耗或抑制消毒剂的杀菌能力,降低消毒剂的杀菌效果。消毒前必须将物品上的有机物及清洁剂残余液冲洗干净(如血液、粘液、药液等),才能充分发挥消毒剂的杀菌作用,达到预期消毒效果。5 消毒时适当提高消毒剂的温度,可以增强消毒剂杀菌能力,但升温不可超过消毒剂本身能承受的极限,以免造成消毒剂的有效成分的蒸发或分解,影响消毒效果。

    作者:张秀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美宝烧伤膏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观察

    1998年12月~1999年12月,对32例放射性皮肤损伤采用美宝烧伤膏处理,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 方法。14例Ⅰ度、Ⅱ度损伤者,出现皮肤反应即时用该药。18例患者由于各种原因皮肤损伤达Ⅲ度、Ⅳ度时开始使用美宝烧伤膏。(1)操作:Ⅰ度、Ⅱ度损伤者,照射野皮肤直接涂药,每4~6 h 1次,再次涂药前将原来的残留药物及渗出物沾净。Ⅲ度、Ⅳ度每4 h换药1次,涂药厚度约1 mm,用药后创面药物液化的白色代谢物在下一次用药前无损伤性的换药,可用棉签或纱布轻轻拭去;(2)注意事项:皮肤损伤者,尽可能暴露损伤部位,内衣要用软棉制品,破溃、疼痛较剧者用1%普鲁卡因100 ml+庆大霉素24万U湿敷,与美宝烧伤膏交替使用。2 结果。皮肤损伤者使用该药后自觉瘙痒、疼痛好转,Ⅰ度、Ⅱ度者3~4 d出现色素沉着减轻或脱皮、局部湿润感,继续使用该药并继续放疗,皮肤损伤未加重,Ⅲ度、Ⅳ度损伤者用该药后渗出减少,溃破处收敛,结痂,10~15 d损伤区皮肤修复,1例Ⅳ度损伤者未中止放疗,使用该药3周后皮渐结痂。3 结论。美宝烧伤膏的主要成分为黄芪、黄柏、黄连等,此3种药均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能。因而可清热解毒,止痛生肌,对皮肤放射性损伤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促使皮肤损伤修复,相对于康复新等药,使用方便、经济,疗效确切。对有皮肤损伤者,使用该药后能不中止治疗,按期完成放射治疗计划,减少由于延长治疗时间而对放疗效果的影响。(本文承蒙朱军医师指导,特此致谢!)

    作者:徐德静;葛晓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高血压病人干预前后知识、行为、态度差异分析

    为探索高血压病人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减少脑血管等并发症,以106例高血压住院病人为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52例)和对照组(54例)。对干预组主要采取经常性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基线(1996年)和终点(1999年)2次对干预组与对照组调查结果显示: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心脑血管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KAB)都有增长,但干预组的增长更显著,特别是在“行为”方面有明显变化。关心重视高血压危险因素及保健知识的患者由基线时的68%上升至78.6%,经常性进行体育锻炼的人由58.9%上升为71.4%,高血压患者定期测量血压和坚持规律服药情况干预组显著好于对照组(P<0.01)。说明对高血压患者经常性地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并发症的切实有效的措施之一

    作者:姚菊峰;张亚靖;孙静;张继敏;冯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多部位起搏植入术的护理

    目的:探讨多部位起搏植入术护理在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及扩张型心肌病中的应用。方法:根据不同的健康问题应用护理程序予护理、实施分期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及严防起搏电极脱位等。结果:(1)所有的起搏电极均在理想的位置,无脱落移位、断裂、起搏感知、阈值正常;(2)患者心功能改善,心律失常消失或明显减轻;(3)切口无感染,愈合良好;(4)患者均能掌握起搏器植入术后的自我监测及其他注意事项。结论:护理程序的应用、正确的体位、密切的观察、有效的健康教育是手术成功的有效保证。

    作者:陈丽芬;郭燕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70岁以上老人肺癌手术后的呼吸道管理

    1 临床资料 本组60例中男52例,女8例;年龄70岁40例,71~73岁的20例。全组病人均采用全身麻醉插管,施行肺叶切除的52例,一侧全肺切除的8例。术后7d死于呼吸衰竭2例,术后并发肺不张12例,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后复张,4例术后2d痰稠,咳嗽无力,双肺布满湿罗音,行气管切开而康复;8例出现多源性室性早搏,4例术后立即开始并持续1周呼吸机支持治疗后脱机痊愈出院。2 方法2.1 术前指导:术前指导是患者术后顺利恢复的关键,故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目的和意义,使患者掌握预防呼吸道并发症的具体方法,增加自我护理知识,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并教育吸烟患者术前绝对禁烟:有报道[1]严重吸烟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病率较非吸烟者高达二三倍,术前停止吸烟48 h可减低Co-HB含量而改善氧供,术前停止吸烟2周可以改善分泌物的清除能力。因此,应向患者讲明道理,并督促患者术前2周完全戒烟,使呼吸道分泌物减少,以尽量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2.2 有呼吸道感染时应控制感染后方可择期手术,特别是高龄病人,全身免疫机能显著下降,抗感染能漏气时间。本组中有1例漏气达10 d,给50% GS严格无菌操作下行胸腔内注射,以促进粘连,减少漏气。本组胸腔引流管均未使用负压吸引。2.2.5 加强营养,由流质逐渐过度到软食。2.2.6 及时给予止痛剂,避免因疼痛而影响有效的咳嗽,甚至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本组于术后均给强痛定或杜冷丁止痛。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Rh母儿血型不合综合治疗的护理

    报告45例Rh母儿血型不合孕妇综合治疗的护理体会,提出Rh母儿血型不合的护理要求:(1)注重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做好心理护理;(2)教育孕妇坚持孕期系统治疗,及时掌握胎儿在宫内的安危;(3)严密观察新生儿黄疸消长和一般情况;(4)光疗中加强婴儿护理;(5)换血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发生。结果:除1例死胎引产外,40例存活无并发症,4例死亡,治愈率达88.9%。认为:Rh母儿血型不合虽病情严重,但通过及时的综合治疗和精心护理,多可治愈。

    作者:张连琴;史惠蓉;苗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锁骨下动脉狭窄内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我院从1998年6月~2000年2月收治了5例锁骨下动脉狭窄的病人,现将术前术后护理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5例,男4例,女1例。年龄39~72岁,平均52岁。全部病例均有患侧上肢疼痛、麻木无力、指端皮肤温度较低、血压测不到、无动脉搏动等症状。病程在20天~6个月。2例有动脉硬化病史,3例无任何诱因。2 结果 全部病例经锁骨下动脉狭窄经内支架置入术后即刻脉搏搏动恢复,血压能测清,指端皮温转暖,2 d后疼痛、麻木无力完全消失。血管造影显示开通良好。出院时超声显示:血管内血流通畅,经3~6个月随访,近期疗效满意,无并发症发生。3 护理3.1 术前准备:一方面是临床资料的准备,协助患者完善各项检查。如:血常规、血型、肝功能、肾功能、出凝血指标、心电图、超声等。另一方面是病人准备,做好手术协议的确认,向病人说明术前准备的内容。3.2 术后护理3.2.1 右侧股动脉穿刺刀口出血的预防及护理:经动脉穿刺常见的并发症是穿刺刀口的出血和皮下血肿。我们改变了用纱布绷带包扎砂袋压迫的方法和用布制粘膏包扎的方法,避免了因压迫不确切导致穿刺刀口出血和局部皮肤过敏的问题。选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每15~30 min巡视病人1次,查看穿刺刀口和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患者右下肢呈水平伸直位制动6~8 h,24 h卧床,48 h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引起穿刺部位出血,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可有效防止出血及皮下血肿,5例患者均未出现穿刺刀口出血及皮下血肿。

    作者:陈淑杰;徐阳;杨波;齐玉春;王华;赵丽;付文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自制一次性痰液收集器的临床应用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显微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高难度大手术越来越多,为保证组织器官的有效循环和血氧供应,气管切开已成为患者救治的重要手段之一。气管切开后,由于鼻咽部及皮肤粘膜屏障保护作用的破坏,极易导致甚至加重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为了有效合理地使用抗生素,气管切开后,分泌物痰液的细菌学培养结果,是临床用药的重要指南。以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收集气管深部分泌物痰液较为困难,一是直接用无菌棉签采集吸痰管外的分泌物痰液,二是在吸痰管内采集分泌物痰液,此方法的缺点是:分泌物痰液量极少,易受多种因素的污染,如气管切开部位,咽喉部位的分泌物等,使培养的可靠性受到直接的影响。为解决以上问题,我科自制了一次性痰液收集器,效果良好。 制作方法:取一次性无菌输液器1根,将输液器接头滤网处截取1~2 cm,莫菲氏滴管下的输液管截取5~10 cm,夹闭密封末端或直接打死结,莫菲氏滴液管上半部分的输液管留5~10 cm与输液接头过滤网相连,直接与吸引器相接,莫菲氏滴液管的侧孔接吸痰管。按常规吸痰方法,将吸痰管置入气管内深部收集分泌物痰液,见分泌物进入莫菲氏滴管内后,停止收集,留取标本,立即送检,进行细菌学培养。该收集器制作程序简单,无菌原则性强,经济实用,不易受其他因素的污染,培养结果极为可靠,并能做结核杆菌的培养等优点。在使用过程中,注意莫菲氏滴管的质地越硬越大越好使用。经临床使用发现分泌物痰液培养结果极为准确,能够及时早期发现下呼吸道的各种细菌、真菌等。为及时预防菌群失调,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重要的治疗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燕萍;王晓红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先兆子痫及子痫并发HELLP综合征患者的整体护理

    微血管病性溶血(hemolysis)、肝酶升高(elevated live enzymes)及血小板减少(low platelets)综合征(HELLP)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的严重并发病。HELLP综合征与先兆子痫或子痫并发对母儿危害甚大。临床上在早诊断、早治疗的基础上,若能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将大大降低母儿的死亡率。本院1996年12月~2000年2月共收治先兆子痫及子痫并发HELLP综合征患者6例。在护理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护理程序为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提高了治疗效果,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6例,其中初产妇4例及经产妇2例,平均年龄28岁,4例产前发病,2例产后发病。妊高征并发HELLP综合征的表现见表1。

    作者:杨衬;林凤若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组织护士工作站微机操作竞赛的体会

    为了尽快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我们在全院组织了护士工作站微机操作竞赛,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报告如下。1 做法1.1 竞赛形式。全院有护士工作站的护理单元必须参加一个由3个人组成的代表队,具有护士职称的人(含合同护士)均可参加,以上机操作为主,整个竞赛分为训练、初赛、复赛、决赛4个阶段。1.2 竞赛内容。包括:医嘱校对;病区药柜的运用;汉字输入;护士站常见疑难问题的处理。1.3 评分标准1.3.1 医嘱校对(30分)。在10 min内以改错并校对30条医嘱为有效,如有错误医嘱未改正确或正确医嘱反而改错,则每改错一处倒扣0.5分。医嘱校对正确率在80%以上,每提前1 min加1分,正确率在80%以下,均不得加分。1.3.2 病区药柜的运用(20分)。在10 min内,建立病区药柜25种药品基数并将其出库,如品名、数量或规格中有一项错误,该种药品不得分。病区药柜的运用正确率在80%以上,每提前1 min加1分,正确率在80%以下,均不得加分。1.3.3 汉字输入(30分)。在10 min内要求输入临时指定的450个有效文字(每输入15个文字得1分),超过450个文字以上的部分,则每40个文字加1分。错别字、错误的标点符号及阿拉伯数字不算有效文字,也不扣分。

    作者:杨顺秋;殷春红;李若惠;张静;商艳霞;江岩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直肠内测温时间对体温数值的影响

    婴幼儿、昏迷及不合作的病人多采用肛表测试,直肠内温度代表体核温度。体核温度较高且较稳定,健康人直肠温度为36.9~37.9 ℃,接近机体深部温度[1]。对肛温测试时间,既往曾规定为3 min[2]。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在肛表插入的初30 s内,水银柱上升快,并迅速趋于稳定。为探讨肛温测试所需佳时间,我们于2000年3月开始对本科住院患儿进行肛温测试的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与分组1.1.1 对象:任选我科2000年3月~7月的住院患儿245例,其中男153例,女92例;新生儿56例,29 d~5岁患儿189例;发热患儿109例,体温偏低及正常体温者(36.3~37.9 ℃)136例。1.1.2 分组:将新生儿、29 d~5岁患儿、发热患儿、体温偏低及正常体温者(36.3~37.9 ℃)分别按1 min、2 min、3 min分组进行观察比较。1.2 测温仪器:水银柱式体温计,测温范围35~42 ℃,经严格校对后,体温表相差<0.1 ℃。秒表计时。1.3 测温方法:测量时,患儿屈膝侧卧,露出臀部,润滑肛表,轻轻插入肛门内3~4 cm,插入的同时,另一人按秒表。插入者一手扶托体温表,同时视线对准体温表,观察水银柱上升情况,并分别报记1 min、2 min、3 min时的体温数值。

    作者:王冬梅;张雪辉;陈雪如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CT室突发性事件的抢救及护理

    目的:探讨CT室突发性事件抢救、护理及预防措施。方法:总结165例CT检查时突发性事件患者临床资料及抢救护理经验。结果:CT室突发性事件有过敏反应、呼吸心跳骤停、惊恐发作、癫痫发作、咯血5种类型。结论:CT室突发性事件重在预防,要及时做好抢救及护理工作。

    作者:蒋彩芬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芬兰护理教育见闻

    1999年底,我有幸与协和医院护理部的同仁应邀赴芬兰进行了为期3周的考察学习活动。我们访问了4个城市,其中1个城市(ROVANIEMI)位于北极圈内;参观了这些城市的中心医院、社区保健中心、老年护理院、康复中心、厂矿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更多的时间我们是在几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参加有关护理专业的教学活动。现将情况介绍如下。1 芬兰的卫生保健和护理工作 芬兰政府十分重视卫生保健工作。国家议会下设“社会福利与卫生保健部”(MINISTRY OF SOCIAL AFFAIRS AND HEALTH)以负责指导、监督管理全国的卫生保健与社会福利工作。全民的卫生保健是通过各个省、各个行政自治区的卫生机构和社区保健网去完成的,其财政经费主要来自于政府拨款、地方税收和个人投保支付。自90年代以来,芬兰也象其他国家一样,在不断地进行着卫生工作改革,更多地利用市场调节机制,更多地减少政府性投入,提出更高的目标——让每个公民都能享受到优质的卫生服务(TOP-QUALITY SERVICE)。1.1 芬兰的卫生保健服务 其卫生保健服务主要分为2大类:即初级卫生保健(PRIMARY HEALTH CARE)和特殊卫生保健(SPECIALIZED HEALTH CARE)。初级卫生保健服务受到各个省、各个行政自治区政府极大重视,在组织机构、行政管理、经费投入、信息网络、人员配备、技术设备支持等方面都给予好的保证。每个公民在社区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如:有自己的全科保健医生、定期体检与防疫检查,常见病的初步诊治,慢性病的康复、养老与急救服务等。我们所参观的各种不同的社区保健机构设备条件现代化,各类专业人员配备充足,与各个居民家庭建立网络化联系。这些机构除了提供常规服务外,还有计划地进行各专项调查研究和大量针对改变人们不良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据主人们介绍,近几年,许多医护人员自愿选择由医院转向社区工作。特殊卫生保健服务主要是向公民提供不同层次水平的综合性、专科性医疗服务。据介绍,芬兰全国有5个水平高、规模大的大学所属医学中心医院,担负着疑难重症的医疗和教学、科研工作的重任。此外,还有21个行政区级的大型医院及下属的几百个社区级的医院。这些机构一般专科设备齐全、先进,诊疗水平较高。病人多经初级卫生保健网的全科医生介绍而来,其医疗费用主要来自个人的此类服务的医疗保险。我们参观过一所位于北极地区的大型现代化医疗中心(THE LAPLAND HEALTH DISTRICT),它是专门为北极圈土著居民开设的,由2家医院和1个戒毒诊所组成。这个医疗中心非常重视手术成功率和病人平均住院日。手术病人术后平均住院日仅为4.4 d。50%的手术都是通过“日间门诊”完成的,病人只需术后住在医院内旅馆式病房休息1~3 d即可回家康复。芬兰卫生法规特别强调特殊医疗服务必须与初级卫生保健服务很好结合,融为一体。

    作者:李向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急诊患者家属心理需求的调查分析与护理

    随着人口的日趋膨胀和交通科技的日益发达,车祸与意外伤害发生的比例日渐增加,使得急诊患者近年呈不断上升趋势。急诊患者家属因察觉到该类患者生命处于危急状况,常造成患者家属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紊乱和情绪变化。在急救室的治疗抢救过程中,家属常被隔离在急救室外,故急诊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常被忽视或忽略。由此看来,了解急诊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及焦虑因素,帮助急诊患者家属正确面对此类危机,是非常重要的。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本文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我院1998年6月~1999年12月185例急诊患者家属进行了心理需求调查分析。1.2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包括病后或伤后来院时间,急诊患者诊断,医疗费用来源,患者家属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角色等。回收全部问卷后应用SDA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 结果2.1 一般资料。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5份(回收率92.5%)。其中男性96人,女性89人,年龄15~78岁。重症急诊患者家属78人,一般急诊患者家属107人。自费患者家属115人,公费患者家属70人。2.2 心理需求比较。本组结果表明,重症急诊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明显高于一般急诊患者家属,两者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自费患者家属心理需求略高于公费患者家属,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女性家属心理需求明显高于男性家属(P<0.05)。心理需求程度与年龄呈正相关,与文化程度呈负相关。离退休人员高于其他人员。2.3 心理需求表现。调查表中列出15项具体心理需求,根据个体第一位心理需求比较,我们将前10项按序排列。见表1。

    作者:霍宗红;莫玉梅;许邦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卫生部护理中心2001年护理研讨会与学习班计划

    为配合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护理工作改革与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整体护理,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及时了解和交流国内外护理信息和先进经验。卫生部护理中心定于2001年举办如下研讨会及学习班,届时将邀请国内外护理界、相关学科著名专家授课。欢迎各级护理人员踊跃参加。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护士习惯性思维所致教训分析

    近年来,一些护理差错的发生是由于护士习惯性思维所致,视为不健康、无制度约束的习惯性思维,笔者将3例教训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例1:产妇,23岁,G1Po39+2W入院,因头盆不称行剖宫产,4:20Pm安返病房,留置尿袋尿量100 ml,术后补液2 000 ml,10 Pm产妇诉切口疼痛难忍,医嘱肌注杜冷丁100 mg,30 min后产妇诉切口胀痛难忍,护士未经任何检查解释,产妇忍耐力差,1 Am主管医师发现术后尿袋内仍100 ml尿量(术后计划液已完成),膀胱极度充盈所致腹胀痛,检查结果尿管插入深度不够,更换留置尿管后胀痛缓解。 例2:患者,女,27岁。结石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毕于11:20Am安返病房,硬膜外麻醉术后护理常规,BP 94~105/60~68 mmHg(12.5~14/8~9 kPa),P 88~100次/min,R20~24次/min,6Pm(术后7 h)家属转诉腹痛、心慌、胸闷,护士报告医师立即肌注杜冷丁50 mg,非那根25 mg,30 min后患者仍诉腹痛难忍,护士未检查原因再次报告医师,当医师来到床旁发现病人面色苍白,呼吸急促,脉搏快而细弱,周身大汗淋漓,四肢发凉,即测P120次/min,R36次/min,BP 60/45 mmHg(8/6 kPa),切口敷料干净,腹胀明显,腹腔穿刺为血性液。立即给氧,建立2组静脉通道,经快速输入同型全血600 ml,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血压回升75/64 mmHg(10/8.5 kPa),剖腹探查术中发现胆囊床临近后腹膜处有活动性出血,腹腔积血1 800 ml,血凝块500 g,经抢救患者转危为安。 例3:患者,58岁。食道癌开胸术后留置胸腔闭式引流,9:30Am护士为其更换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后见瓶内有少许血性液流出即离开病房。12 N时主管医师发现胸腔引流管未与长玻璃管连接而错误地接在短玻璃管上。

    作者:蒲丽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心先安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佳用药速度的分析

    心先安注射液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安全有效的新型药物[1],临床应用趋于广泛,但有文献报道[2],在用药过程中因用药途径、用药速度不同而出现头晕、心悸、恶心等不良反应。为探讨适宜的静脉用药速度,应用心先安注射液治疗CHF 84例,现将不同用药速度对疗效、安全性的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选取1998年3月~1999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CHF患者84例,男58例,女26例,年龄32~83岁。其中冠心病4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4例,风湿性心脏病12例,扩张型心肌病11例,肺心病4例,先心病3例。按NPHA心功能分级标准:心功能Ⅲ级59例,Ⅳ级25例。84例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28例,常规治疗相同,具有可比性。1.2 方法:用药浓度:5% GS 250 ml加心先安180 mg(0.72 mg/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用药速度:A组15滴/min(0.54 mg/min),输液时间5~6 h。B组30滴/min(1.08 mg/min),输液时间3 h。C组40滴/min(1.44 mg/min),输液时间2 h。14 d为1疗程。1.3 观察指标1.3.1 疗效判断标准:心功能改善2级为显效,改善1级为有效,改善不足1级为无效。1.3.2 不良反应观察:用药后患者感觉头晕、心悸、恶心、呕吐、低热等不适或有其中2种症状为有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尚炳英;李翠香;韩业坤;孙吉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肺减容术治疗肺气肿的围手术期护理

    肺减容术是通过手术方法切除过度充气而膨胀破坏的、无功能的肺组织,减少胸腔的容量,以恢复胸廓解剖形状和改善肺通气、换气生理功能,消除或缓解肺气肿患者的呼吸困难[1]。1994年,Coop医生[2]倡导并实施肺减容手术,术后近期效果很好。肺减容手术作为治疗终末期肺气肿的一种有效手段已越来越被人们所承认。在北美,已有数千人接受了肺减容手术。我院于1999年2月~7月对5例终末期肺气肿患者实施了肺减容手术,5例均康复出院。现将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5例患者中男4例,女1例,年龄46~73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咯痰、胸闷、憋气6~20 a;胸部CT均提示“肺大疱、肺气肿”,FEV1均小于32%,均行单侧肺减容20%~30%。2 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病人反复咳嗽、咯痰、胸闷、憋气多年,精神痛苦,对治疗缺乏信心,本组患者开始均对外科治疗持怀疑态度。为此我们针对病人实施心理护理,介绍术后肺功能改善的机制,医生、护士所做的充分准备;呼吸机、多功能监护仪对治疗、护理的重要意义;介绍手术治疗优于保守治疗,以及良好的身心状态对疾病恢复的意义,使患者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均能积极配合治疗、护理。2.1.2 肺功能训练:术前3个月必须参加肺功能康复训练[2]。指导患者进行上肢、下肢及全身锻炼。本组5例均在院外行3个月锻炼后入院。2.1.3 呼吸道准备:术前严格戒烟3个月[3]。本组病例均已戒烟2 a以上。术前1周用0.45%盐水20 ml加庆大霉素8万U、α-糜蛋白酶5 mg行超声雾化吸入,指导病人有效咳嗽。加强呼吸肌功能锻炼,如练习深呼吸、腹式呼吸等。

    作者:孙桂霞;刘秋菊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小儿胃镜检查术的护理体会

    我科1996年6月~1999年3月共收治了18例消化性溃疡患儿,18例中均于入院2~3 d内行胃镜检查,现将小儿胃镜检查术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8例均为住院患儿,其中胃溃疡4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8例,年龄大14岁。小4岁,男性13例,女性5例。18例患儿均有腹痛、恶心、呕吐、呕血、黑便、贫血等症状。经治疗全部病例均在入院后6 d内出血停止。2 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术前必须掌握每个患儿胃镜检查的适应症,如反复发作的腹痛、上消化道出血、呕血或便血、原因不明的持续性或间歇性呕吐、呕吐后腹痛缓解者等。2.1.2 术前向家长们介绍胃镜检查的重要性,强调胃镜检查具有其他检查所无法替代的直观效果,取得家长理解和配合,对受检小儿应根据不同年龄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小儿应更耐心,通过暗示、鼓励、夸奖等方法以消除其恐惧紧张心理,使患儿主动接受检查。2.1.3 术前1 d晚餐吃易消化无刺激性食物,晚8时后禁食、禁药2.2 术中护理2.2.1 小儿取屈膝左侧卧位,颈部放松,头稍后仰,有专人扶住患儿头部、口垫,防止口垫脱落,咬伤镜身,并注意防止松动牙齿脱落。2.2.2 当胃镜插入舌根部主食管入口处时,嘱小儿张大嘴并发“啊”的声音,随着发音的咽部运动,胃镜可顺利插入并通过食管。2.2.3 插镜时动作要轻、快、准确,不能盲目进镜,以防损伤局部粘膜造成疼痛、出血甚至在食管入口后壁薄弱部发生穿孔;如发生呛咳、呼吸困难、紫绀等情况,表示误入气管,应立即拔出休息片刻后重插。

    作者:施慧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气道管理的护理

    气道管理不仅是呼吸道疾病的主要治疗护理方法,更是危重病抢救和监护的重要课题之一,因而受到广大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近几年来,我科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尤其是气道管理中湿化、抽吸、气囊的管理及防止感染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主张和观点。现报道如下。1 气道的湿化 正常时鼻腔、呼吸道粘膜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和湿化作用。当建立人工气道时,结果吸入气的湿化和加湿功能由气管支气管树粘膜来完成,易引起气管粘膜干燥,分泌物粘稠,形成痰栓。实验证明,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1]。由此可见,人工气道的管理中,必须强调给予充分的气道湿化,防止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1.1 通过临床证明,本人认为常规方法是生理盐水气管套管或气管插管内持续滴入,每小时5~15 ml。改良方法是用微泵控制生理盐水,先将滴入针头穿入在吸氧管前1/3至1/2处以同样的速度滴入湿化液,充分湿化吸入氧气,并与常规方法进行比较,湿化效果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加强。1.2 采用短时间小雾量喷雾法。雾化可将药液变成直径5 μm以下的细微的气雾,随病人的吸气到达终末支气管及肺泡。因为长时间雾化剂进入终末气道可导致肺不张,增加肺内分流,可引起患者血氧分压(PaO2)下降[2]。尤其是心肺功能较差或PaO2不稳定者宜采用小雾量短时间喷雾法,每隔2~3 h喷雾1次,时间是10~15 min。

    作者:吕淑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